B. Worst Case 法的問題
1.控制公差範圍難以被控制在設計的需求範圍中.
由於 Worst Case 法合成時要求100 % 的可以容許單一零件的公差變化,會造
成合成後的公差範圍變的較大,對設計者而言,是非常容易造成零件組裝後相互
干涉或間隙過大.
在以上的例子中,如果要將 Part A+B 放入 Part C 時,會發生過緊干涉的情況,
因為 Part C 最窄只有 10.75 mm,但是 Part A+B 卻可能有 11.50 mm 的情況
則有 0.75 mm 的干涉;另一方面,當 Part C 最寬11.25 mm,而 Part A+B 為
10.5 mm 的最小值時,又有 0.75 mm 的間隙產生.由此可知公差範圍過大所造
成的難以控制的缺點.
2.決定公差範圍的過程缺乏客觀及合邏輯的程序
以此類方式決定的公差範圍尺寸,必須仰賴設計者的經驗,且必須經過多次的試
作才可真正決定;若生產條件改變:如更換生產廠商,模具修改…等,皆有可能使
原訂之公差範圍無法達成,而被迫放寬或產生大量不良品的損失.
3.公差範圍與產品生產的品質水準無關
對生產者而言,公差範圍越大越容易生產,同時品質要求也較低;但對設計者而
言,公差範圍給定越大,品質水準低,則越難達成功能上的需求;由於此種矛盾的
情況無法以此方式解決,造成設計者與生產者的衝突.
C.其他的公差分析方法 ---基礎知識
由於上述的缺點,使得Worst Case 法只能被視為一種粗略的近似方法;以下將介
紹兩種較接近真實世界的公差分析方法,但是,我們必須先有一些基礎知識才能
瞭解這些方法的運作方式.
1.何謂不可調整的公差範圍?
在做任何的公差分析前,必須清楚的定義哪些是可由設計者調整的,而哪些又
不是;在這裡,我們認為只有兩種是不可以被更改的:
a. 機械上的製造公差範圍:
例如各種工具機的精度不同,如果以CNC 加工的精度來要求鈑金零件,
則勢必吃力不討好.
b. 客戶或規範上要求的公差範圍
例如 1U rack mount 機殼的高度,ATX主機板的孔位;特別是有相容性問
題發生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