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一站式解决方案

iCAx开思网

参赛作品magnetic aircraft(磁动力飞行器)完全设计教程

2012-6-15 10:17| 查看: 60990| 评论: 0|原作者: sturecorlt|来自: 开思网

摘要: 先这里是参赛设计,和一般的设计可以略有不同,那么设计所需要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四个,1 设计内容 这个是第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2 设计草图或者手绘,即使比赛一般都不要求,但这是一个标准动作,应该是在上机 ...
上面讲完了手绘,也就是完成了设计的第二部,这时就需要把其中通过审评的方案拿来建立数字模型了。实际工作中的这一步骤在国内一般是由ID提供线框图,作为原始参照,普遍情况是这个线框要转换成DWG或者DXF等导入到工程软件中,由MD完成。在国外外形数字模型一般还是由ID部门的专人负责完成,总体感觉就是老外分得更细一些,职责更明确些,国内这方面分工界限不是很明确。按照这种做法就是说实际模型到了结构这部分就会于最初定案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了,只是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大家都习惯忽略掉罢了。好,下面就这次比赛模型做些说明。
对于这次参赛的模型建模只有最外面的壳是在PROE中进行,本是打算都由这个软件完成,但毕竟这类软件不像工业软件那样自由,虽然有着严密的精确的参考与父子关系,但是对于最初的模型建立,速度上是远不如工业设计软件来的快。这里就这个飞行器来说说建模的过程。

这个模型和上一次的车不一样。车是有了草稿,对着草稿来做的。虽然没有细节,但是大体的形状和走向已经确定,所以走的也是一般的正常流程,草绘到骨架再到零件的TOP-DOWN流程。而这次有些不同。不同在哪,看看下面就知道了。同样,过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就不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以后留意模型3D档,一目了然,一步一步讲基本是讲不完的,重要的是思路和方法。

这个就是10年前最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的草稿带来的模型,凭借当时回忆勾画了个大概的样子,觉得不直观也不太好看,为了让这个设计在脑海种更直观,所以做了这个模型,结果就像上面的图一样了。当时的草图就是基本方方正正的,即使做成了3D的,我想大家都会觉得并不好看,也不符合现代的设计要求。但是为了尊重当时的设计,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改进了。说实话,这个设计的外形想让其和上面的样子相似却又符合现在设计要求真的很有难度,首先这次的建模就像是个三无产品,无外形参考,无实际图片,无任何相关参考数据,甚至该有什么,该在什么地方都是一片空白,唯一有的就是上面这个样子的一张草稿图。那么这时如何下手就真的是件难事了,我整整看着这个图看了一天都下不了手,原因就是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但是一但动手做了很有可能就会做错或者忽略什么而导致后面的不顺利,而且非常有可能就这个做下去会越来越偏离设计初衷。
所以为了让一个抽象又好像有点具体的东西实现,第一步就是把那个抽象的东西先弄出来,也就是把上面这个看不得的模型做出来。虽然看到这个时自己也觉得哭笑不得,就像给自己出了到题目一样。
接下来就可以对着这个抽象而又具体的东西思考,内容上面已经提到了,越多越详细越好。在考虑了很久,大概想明白了这个东西有哪些部分组成,记录在纸上,要实现哪些功能,这些结构如何组成连接,如何运动,里面应该包含什么,甚至将来要做哪些效果图。这些种种都考虑过后,确定的因素越多就越来越有底气了,最终找到了下一个步骤的关键点,就是驾驶员。
上一个教程种就提到了驾驶员的重要性,是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又能大大减小比例问题的风险。那么这里,驾驶员就又成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这个是在设计中目前来说唯一确定的东西。因为设计的对象是能坐人的,所以我们先做出一个实际大小的人的简略图,这次不光是要侧面的,同时也要上面的。图不用复杂,只要按照比较舒适的坐姿把例如头,身体,手脚的位置和长度记录就可以了。俯视图则还需要记录宽度信息。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跟着确定驾驶舱的大小,以及窗的大小和位置了。这样是否觉得这个物体离实现更近了一步。
在这里顺便插一点,就是关于设计上面碰到了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的做法,简单的说就是首先要让抽象具体,哪怕就只有一点点能大概肯定的也要先弄出来,这样才可能更具体。然后就是找关键点,突破口,因为跟上个教程说的设计和艺术创作的区别一样,设计都是有目的的,而且目的明确,不论是汽车,飞机还是手机家电,都是有着明确功能和用途的。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条件中寻找一些能确定的因素从而走出第一步。
这一步走出来后,后面就好办很多了。比如有了这个驾驶员的相关信息,我们就可以确定窗户的大概位置,大小,可以先大概的草绘,作为参考。然后再根据后面的情况慢慢具体化。

对于这个模型来说,其实没有什么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零件非常多,管理起来很麻烦,这里可以提一个建议,就是大家最好能在平时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文件前面加上一个编号,比如我的编号一般是4位数,前两位代表二级组件号,后两位代表零件号,再还要分就加尾缀。这样当你的零件超过30个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作用了,非常的好用。所以现在即使我做一般的产品,前后也就十几二十个零件的同样会按照这个办法来命名,发现是管理起来比以前更方便了。

那么就这个模型来说,我觉得还是有几个地方可以说说。看下面的图。

注意看这个侧面,机头是一个整体的,直的,而上下侧面的走向完全不同,但是又找不到分界线,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看这个图

去掉磁加速的壳就明显多了。这个在曲面上属于消失面的一种。因为按照设计的设定,上面是座舱部分,所以应该是金字塔走向,下面却正好相反,但是机头却又是一个完整的平面组成的整体,于是在机头与上下外壳之间形成了一个消失面区域。
补充一个侧面图看看也许会更清楚。

看上面反射条纹就会发现,靠近左侧的上下面是一同一个平面,但是在向右边走去后,在某个地方就明显分家了。对比上面的图来看,即使是超过机头的部分依然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分家的分界点是在磁加速壳的更右边。那么这个是如何做到的呢?先看下面

15

赞一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相关阅读

3D打印手板模型快速制作服务,在线报价下单!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4-5-31 18:33 , Processed in 0.01977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4 www.iCAx.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