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举报
James wong wrote: 由于具体的细节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冒昧地提几点思路供你参考: 1 降低料温(包括所有工艺条件)。成型机的温控如何,象一些老的改装的成型机温度多有偏差,而PC受温度的影响很明显,材料厂家提供的加工温度范围只是个参考,何况你又混色了,温度更要降低,我以前在加工POM的料就有类似经历。融合线不管你怎样改都会有的,只是位置不同,所以从解决变色的思路入手可能比更改融合线的位置更现实些。 2 加大浇口,提高模温。 3 使用合适螺杆大小的成型机,减少cushion。 4 抽粒肯定比用色母粒好。
Diabloye wrote: 這樣解釋可以么
Diabloye wrote: 看看这样行不行
lpeng323 wrote: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您可以试机 最好能在网上告诉大家这种调整是否有效 此产品一出二,两板式,热流道喷嘴进胶,产品射出后,浇口对面有明显的融接痕,如果产品为白色,此融接痕可以调到很小,如果产品有颜色,融接痕非常明显: 这种进胶方式一定会出现对面融接纹这个问题 如果不能改变进胶方式 想减少纹的程度从两方面入手: 加快流动速度与提高模具温度或者料温 你能告诉我具体的PC材料与设定的模温于料温是多少吗? 融接痕两边的颜色差异很大,一边颜色较浅,一边较深,不管怎末调机也没有用。请教各位,应该怎样解决此问题?? 有些材料就是有这个特点 只要流动不平衡就会显现出物理特性上的差异 请问是抽粒的料还是加色母粒的料 融接线的位置是否在Diabloye 标示的地方?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5-7-27 15:13 , Processed in 0.03281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5 www.iCA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