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一站式解决方案

iCAx开思网

CAD/CAM/CAE/设计/模具 高清视频【积分说明】如何快速获得积分?快速3D打印 手板模型CNC加工服务在线3D打印服务,上传模型,自动报价
查看: 2118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reo的设计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4 14: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行朋友,交流,分享,学习。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creo的设计理念直观建模和参数建模的融合”并不是CREO产生的唯一条件。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PTC的CEO Jim Helpmann如示阐述:
   现实生活中的CAD软件很难让人变得兴奋。从1985年Sam Geisberg(PTC的创始人,第一款商业版的参数建模工具的主要贡献者)开创PRO/E软件以来。之后市场上的CAD软件每次新版本的发布要么是在UI上有所提升,要么是一些外围模块的增加。假如我们认为MCAD已经发展到一个尽头的话,请诸君想想三个问题:使用性能,交互性,大装配管理
   实际上对一个普通的用户来说,使用SOLIDWORKS,Inventor,Pro/E还是比较难上手的。当我想起易用性。这会让我想起微软的viso和google的sketchup;我还会想起一些程序,你下载下来,30分钟后,你就可以展示出你的设计…….
  看到这里的话,我们可以基本了解CREO推出的内动力便是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PRO/E在这些方面做的都不够理想,虽然高层意识到这些问题了。PRO/E的易用性差强人意,似乎内部没有专业的UI设计人员。谈到数据交互性,这个并不是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CREO首先的任务应该先解决CREO平台本身的数据交换性(PRO/E,CoCreator,ProductView的整合数据)。后期的话,就是第三方数据的交互。说实话,从狭义的观点来看第三方数据交互的话,的确是个伪命题。各家公司并不愿意直接公开自己数据格式的信息给对方。我们看到的转换接口很多都是由某个指定的合作伙伴提供。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转化的精度不是很理想。不过PTC打算开放common data model(PTC creo架构的一部分,用于扩展功能的整合) 给合作伙伴。或许众多合作伙伴能提供出一些比较好的数据交换功能。关于这点,官方放出的消息比较少,有待今后深入挖掘这部分的信息。当然从广义上来了解数据交互性的话,PTC还是有其一些特定的解决方案。比如productview可以将第三方设计数据转化成PV格式的轻量化数据,然后利用productview的功能做后续的装配和仿真。另外PTC有一个基于上下文的异构数据设计方案。它的核心思想就是PRO/E数据和NX/CATIA数据之间可以建立一个接口,然后PRO/E可以通过接口来参照NX数据做详细设计。最后呈现在PDM系统里面的便是多个CAD原数据(而不是中性格式的数据),当然接口有变化的话,这些CAD数据也会自动地做出相应的变更。除了以上两点,CREO平台的直接建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支持编辑几乎所有3D数据。因为直接建模本身对历史记录(模型树)并不关心,但是它可以直接驱动实体几何的修改。
  再谈大装配管理的问题。一,PRO/E令人头痛的大装配性能:相信大家都了解上万个零件的装配对CAD软件的确是个考验。而PRO/E因为没有采取完全轻量化的技术,导致其性能不近人意。(业界的标准做法是系统自动装载轻量化的装配数据,当用户需要修改每个具体部件的时候,相对应的模型会被装载进内存),CREO的发布会上并没有详细阐明这方面的信息 二,大装配的配置管理:产品的配置与设计的关系是企业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对一些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企业。如何管理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关系就变的尤为重要。这次PTC推出的直观的产品的装配配置器可以实现BOM驱动CAD设计。也就我们通常说的先创作出BOM,然后将BOM发布到CAD系统里面做top-down设计。    CREO的设计理念

   谈到CREO的设计理念的话,PTC从“广义用户”的角度来阐述了4个APP层面上的应用。这里讲的4个层面并不是说“4种不同的程序”,而是说从4个维度上来解决产品生命周期中“产品设计”遇到的问题。限于篇幅的原因,这篇博客先从AnyRole进行阐述。后三个维度将在下一篇博客继续探讨。
     1.AnyRole APPs™ 应用
在恰当的时间向正确的用户提供合适的工具,使组织中的所有人都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最终结果:激发新思路、创造力以及个人效率。
     2. AnyMode Modeling™ 建模
提 供业内唯一真正的多范型设计平台,使用户能够采用二维、三维直接或三维参数等方式进行设计。在某一个模式下创建的数据能在任何其它模式中访问和重用,每个用户可以在所选择的模式中使用自己或他人的数据。此外,Creo的AnyMode建模将让用户在模式之间进行无缝切换,而不丢失信息或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团队效率。
     3. AnyData Adoption™ 采用
用户能够统一使用任何CAD系统生成的数据,从而实现多CAD设计的效率和价值。参与整个产品开发流程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取并重用Creo产品设计应用软件所创建的重要信息。此外,Creo将提高原有系统数据的重用率,降低了技术锁定所需的高昂转换成本。
     4. AnyBOM Assembly™ 装配
为团队提供所需的能力和可扩展性,以创建、验证和重用高度可配置产品的信息。利用BOM驱动组件以及与PTC Windchill® PLM软件的紧密集成,用户将开启并达到团队乃至企业前所未有过的效率和价值水平。
   1.    AnyRole APPs™ 应用
传统的用户是经过长期培训和富有经验的CAD操作人员,这是由于传统的MCAD(参数设计软件)相对而言是比较难于上手,并且有很多抽象的理念在里面。这便是障碍“广义用户”(产品经理,FEA分析员,现场工程师等)使用MCAD的主要原因。当然有读者就会问了,那为啥以前都没有人抱怨呢?也许对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面对面交流做设计变更是非常有效的。这种情况下当然没有让“广义用户”去使用MCAD的必要了。但问题是当今制造业的业态是离散式的,分布式的。这就造成面对面交流的困难。当然利用PLM/PDM的流程管理,产品开发人员可以顺利地进行协同设计。但对“广义用户”来说,传统的MCAD软件的确不是个好选择。
    那什么软件是适合的?上图已经列出了不同用户需要的运用程序。基于这个思路,CREO平台将改变传统的交付方式,它将根据用户的角色裁制出特定的运用程序。比如说你是负责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最后交付到你手中的就剔除传统的PRO/E的功能,仅仅保留概念设计及渲染功能的运用程序。换个角色,比如拿”分析工程师”来说,他的程序包括快速修改的直接建模功能和FEA功能。按照这种逻辑,大家可以看到CREO将大块的程序切割成若干特定的程序。当然这些程序有统一的界面,有相应的数据交互性(common data model)来支撑。这里面的三大模块elements/parametric(原来的PRO/E),element/direct(原来的COCREATE),element/view(原来的productview)是支撑所有运用程序的核心模块。
    当然随着PTC将common data model开放给合作伙伴,将会有更多apps加入CREO平台。也许大家看到这里,会有点似曾相见的感觉。对的!至少这让我想到了苹果的apps store.当然PTC并没有表示将运营apps store ,但这种做法对用户来说是利好的消息。因为会有很多的扩展包出现在CREO平台上。
    模块化架构驱动AnyRole设计:PTC正在打破即有的软件交付方式,像Pro/ENGINEER Cocreate 和ProductView将被重新分割打包成不同模块。他们被称为apps,这些apps为特定的工作而设计。这里面的每个apps都可以单独运行。
特定角色的Creo Apps:我认为CREO平台里面并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但相信为特定工作提供特定的apps的方式的确很特别。
    本文内容转自PLM杂谈的博客,贴上来让大家对CREO有更多的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淘帖 赞一下!赞一下!
20
发表于 2011-1-12 10:30:13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个CREO是个楚庄王啊,可不要像赵括.
19
发表于 2011-1-8 19:14: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18
发表于 2011-1-2 11:28:22 | 只看该作者
PTC推出的CREO并不是什么创新,从2000版本年开始的MDT、UG、实体设计都同时拥有CREO所宣称的全部功能,而且从使用的效果来看还不如和原来一样将PROE和OSD完全分开,喜欢参数化的继续用他的正统全参设计,喜欢先进的OSD的继续用它那业界唯一的完全非参方式,这样才能互不干扰。用UG的经常说UG的参数化不好,用着用着就没参数了,而喜欢用UG非参模块的就干脆开发了一键去除全部参数的挂件来避免不断重新生成的参数和特征的干扰,这挂件我天天都在用,但是感觉远不如OSD来的省事,直接就是完全非参。UG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搞得参数不像参数,非参不像非参,用PROE的觉得它不如PROE的参数化,用OSD的觉得它又是一个半参数软件,效果非常不理想。不过著名的大企业和极少数的UG高手知道怎么样才能真正高效的使用UG,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会用UG的半PROE不伦不类模式。PTC应该在OSD的超大装配轻量化上下功夫,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凭借OSD无与伦比的先进框架可以完全击败UG和CATIA。否则PTC还是会继续走以上3个软件的老路和弯路,就像它前面走的将近20年的弯路一样。由此看来,PTC缺的不是编程能力,而是正真有经验的精通各种软件的高手。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1-1-2 11:56 编辑
17
发表于 2011-1-1 20:21:36 | 只看该作者
解决大装配和 无参融合 基本就够我用一辈子了. 不用再学其他软件了~  至于a面啥的  都是浮云~
16
发表于 2011-1-1 20:12:04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希望这次更新能有实用的功能
15
发表于 2010-12-5 23:52:03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希望这次更新能有实用的功能
14
发表于 2010-12-5 23:40:2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期待试用版!
13
发表于 2010-11-28 21:00:5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新版能带来更多方便
12
发表于 2010-11-26 23:07:1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
看一下。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D打印手板模型快速制作服务,在线报价下单!

QQ 咨询|手机版|联系我们|iCAx开思网  

GMT+8, 2025-8-9 17:29 , Processed in 0.02995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5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