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厂注重大批量生产的全自动化和效率,而柔性制造则注重适应性和快速更换。混合两者的解决方案往往能带来最大的效益。
现代工业面临着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同时以客户为导向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挑战。工业4.0的两个核心概念是:智慧工厂和柔性制造。两者都依赖于自动化和数字化,但追求的战略不同。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并提供实用的决策辅助实例。
智慧工厂:通过全自动化实现最高效率 智慧工厂是一种全自动化生产环境,在其中,机器、机器人、物联网系统和人工智能无缝协作。其特点是全天候运行,无需人工值守。
智慧工厂的典型特征
- 所有生产步骤完全自动化
- 无间断连续运行
- 高精度和低错误率
- 使用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流程优化
- 针对大批量和标准化产品进行优化
智慧工厂实例
- 发那科(日本): 在日本忍野(Oshino),有一个产业机器人生产工厂,全天候制造其他机器人,几乎没有人工干预。在维护团队介入之前,生产可持续数周。
- 飞利浦(荷兰德拉赫滕): 电动剃须刀是在一个基本上没有人的工厂里生产的,由少数专家监控。人工智能还负责质量控制。
- 特斯拉超级工厂:在电池生产中 ,全自动生产线负责处理和组装。
柔性制造:适应性是竞争优势 柔性制造系统(FMS)将自动化与模块化、可快速转换的生产系统相结合。这里的重点不仅是效率,更重要的是对不断变化的产品的适应性。
柔性制造系统的典型特征
- 自动化但可变配置的机器
- 产品变化时的快速转换时间
- 人工控制与自动化相结合
- 适合小批量生产和多品种生产
- 市场反应速度快
柔性制造实例
- 通快智能工厂(美国芝加哥): 采用模块化激光切割和折弯机进行金属板材加工 ,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客户的新订单进行配置。
- 博世力士乐(德国美因河畔洛尔): 小批量生产定制液压元件,灵活的数控加工中心可在几小时内完成更换。
- 宜家(IKEA): 用于生产季节性产品系列的模块化生产线,可在数天内完成新设计的转换。
技术差异
经济考虑
- 智慧工厂:初始投资高,但持续人员成本低,产能利用率最高。如果需求量持续较高,且产品标准化,则在经济上尤其具有吸引力。
- 柔性制造:投资要求适中或较高,持续人员成本较高,但在市场波动时风险较低,能更快地适应客户要求。
实践中的混合解决方案 许多公司也成功地将这两种理念结合起来。
- 宝马丁格芬工厂: 高度自动化的车身生产与灵活的装配区域相结合,可生产不同车型。
- 位于安贝格的西门子电子工厂: 自动化程度约为75%,但生产控制灵活,可生产多种不同数量的产品。
智慧工厂还是柔性制造?
在选择智慧工厂还是柔性制造时,企业应明确以下问题:
- 生产量: 我们公司是大批量生产多,还是小批量、可变批量生产多?
- 市场动态: 我们公司的产品组合是否经常变化?关键词转换时间。
- 预算: 是否有资金实现全自动化?
- 战略: 我们的生产设计应该追求最高效率还是最大适应性?
智慧工厂还是柔性制造,甚至两者兼而有之?
智慧工厂在大规模生产和效率最大化方面得分较高,而柔性制造则在产品多样性和快速市场响应方面发挥其优势。在许多情况下,混合解决方案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要想取得长期成功,不仅要关注技术和行业快速发展趋势,还要对市场趋势进行正确分类,并始终关注客户需求和自身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