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一道简单的斜顶行程面试考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1 15:35
标题: 一道简单的斜顶行程面试考题
产品形状见图示,材料为常用的普通ABS.
你认为斜顶行程设计为多少比较合理.
作者: mmtjx    时间: 2007-9-1 15:38
这也算考题?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1 15:53
有不少搞错的,回答看看.
原因就是很多人太专注于模具结构的复杂与巧妙,很少人全面考虑一些细节上的小问题.

[ 本帖最后由 ar_jong 于 2007-9-1 16:03 编辑 ]
作者: 05yqc20    时间: 2007-9-1 17:09
这试题不错,行程是其次,
外观处有行位,主要是斜顶先复位。。
作者: 菊风    时间: 2007-9-1 17:21
走6-7MM可以吗?
作者: liangxifa    时间: 2007-9-1 17:32
行十个M就什么都得了
作者: laplaplap    时间: 2007-9-1 17:55
想听自己的答案吧
作者: twbbod520    时间: 2007-9-1 20:28
8m差不多了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2 08:15
7~8mm不够,原因再考虑.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2 08:28
原贴由liangxifa发表:
行十个M就什么都得了


说说你的理由啊!这道题的关键是影响行程的隐藏因素考虑到没有,考虑到的话就极简单,否则就等着改模挨批吧!

[ 本帖最后由 ar_jong 于 2007-9-2 08:36 编辑 ]
作者: wjh732    时间: 2007-9-2 09:17
产品尺寸600,按1.005收缩,要收缩3MM,5+3=8,8MM以上,行十个M就什么都得了
作者: yuzifeng121    时间: 2007-9-2 09:32
那为兄弟说的外面有滑块是一个道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不是滑块问题。
应该考虑缩水,你看产品长600,你们算一下,光缩水就有3.0,所以以本人之建应其行程为10.
作者: 火柴把    时间: 2007-9-2 09:32
这缩水的3mm直接搬加到这儿来真的理解不了...照这样算的话,开模之前产品已收缩到位了,而工件是不会缩水的,照这个数来算的话...还能脱模,
作者: wjh732    时间: 2007-9-2 09:43
原帖由 火柴把 于 2007-9-2 09:32 发表
这缩水的3mm直接搬加到这儿来真的理解不了...照这样算的话,开模之前产品已收缩到位了,而工件是不会缩水的,照这个数来算的话...还能脱模,

哈哈,开模这前就收缩,那产品都收缩到工件里面去了,ABS都陷到钢材里了,这真的难以理解,不可思义。
应该是产品一顶出它就收缩,还没来得极拿出产品就收缩了,当然拿出来时还没收缩到位。

[ 本帖最后由 wjh732 于 2007-9-2 09:45 编辑 ]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2 09:48
没错,就是这样,但在实际设计时,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多人容易忽略掉.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2 09:50
原贴由wjh732发表:


原帖由 火柴把 于 2007-9-2 09:32 发表
;TF+a)Lk,ZM nCAD,CAE,CAM


产品一边顶出,一边脱离模具的支撑,收缩也就发生了,斜顶是一直跟着产品的,当然斜顶行程会受影响罗.
作者: djp_bank    时间: 2007-9-2 13:36
支持14楼的说法.....
作者: 28389327    时间: 2007-9-2 13:55
对!!1
学习了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9-2 14:14
产品尺寸600,按1.005收缩,要收缩3MM,5+3=8,8MM以上,行十个M就什么都得了


注意下  总共收缩是3MM,一边是1.5MM
作者: hdy-123456    时间: 2007-9-2 14:25
支持新想法!
作者: rocket123    时间: 2007-9-2 14:55
做模具这行,越是简单的问题越不能忽略。有时总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搞到模具不能按时交货。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2 14:56
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识破不值半文,可我们很多行内人一味追求模具结构,而忽略很多看似不重要的细小问题,总认为那些都是不值一题的小问题,结果确实设计出来的模具漏洞百出.
这是很多初学者的通病.(高手除外)
作者: yycj824    时间: 2007-9-2 17:23
行 7-8个MM就可以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7-9-2 19:40
先顶一下。
作者: WYL    时间: 2007-9-2 19:56
主题很好..............
作者: lubingli    时间: 2007-9-2 21:42
嘿嘿.今天学到东西了.
产品收缩向中心移.单边移3/2=1.5
总行程=5+3/2+2(安全距离)=9mm
差不多了.
作者: 805183    时间: 2007-9-2 22:02
其实我们的斜顶只要做凸出来的这部分就可以了,我做过类似的不少产品,还有下面的直的部位就让它靠斜顶顶出,产品也不会跟斜顶跑不用考虑收缩,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外面的滑块你就得在三维里面摹拟一下滑块与斜顶同时运动会碰到的最短距离再加3mm余量就可了,如果要计算有点麻烦,我是这样做的
作者: wizard22    时间: 2007-9-3 10:00
奇怪了。。
产品顶出后还收缩?
作者: ar_jong    时间: 2007-9-4 12:10
原贴由wizard22发表:
奇怪了。。
)tmx
_9w
|CAD,CAE,CAM,ICAX,idesign,模具,设计,招聘,培训产品顶


多去现场跟模后就不会奇怪了!
作者: tom_wq    时间: 2007-9-8 09:21
顶了,学习!!
作者: suny198121    时间: 2007-9-9 11:29
支持十九楼
作者: wuzhongjie    时间: 2007-9-9 16:10
这缩水的3mm直接搬加到这儿来真的理解不了...照这样算的话,开模之前产品已收缩到位了,而工件是不会缩水的,照这个数来算的话...还能脱模,

这我倒从来没有考虑到,学到东东!!!!!!!!!!!顶
作者: 3302251983    时间: 2007-10-24 11:08
标题:
关键是要考虑收缩
作者: partyqty    时间: 2007-10-24 12:54
以前吃过这样的亏,所以这个问题真的是很好。
作者: old_fish    时间: 2007-10-24 13:01
大零件是要这样考虑

小东西就无所谓了,
作者: lxcwind    时间: 2007-10-24 13:06
这样就什么都不用考虑了
作者: lxcwind    时间: 2007-10-24 13:08
这样就什么都不用考虑了
作者: lxcwind    时间: 2007-10-24 13:21
这样也不用考虑行程
作者: lxcwind    时间: 2007-10-24 13:22
这样也不用考虑行程
作者: shianhai    时间: 2007-10-24 15:25
听楼主出来解释一下
作者: soqu-78155    时间: 2007-10-26 20:33
....加精....加精!!!
作者: 495638809    时间: 2007-10-26 21:16
我不用斜顶,用跳顶行吗?
作者: caxhuang    时间: 2007-10-27 03:56
15
mm
mm
mm
作者: 云之端    时间: 2007-10-27 11:52
还有个问题,产品在顶处过程中除了产品自身的收缩过程还有的就是要考虑在斜顶华东方向的分解力作用的变形引起的余量问题,这个和产品的壁厚和其他方向结构有关。还有就是两个方向的力量是不是平均,不平衡的话可能会出现单边偏移的问题。多数情况下8mm是取不出来的。建议设计时取值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到12~15以上,不允许的情况下产品还要做定位处理。
作者: STL    时间: 2007-10-27 13:33
学到了
的确   
要干好模具这行不容易
作者: champagme    时间: 2007-10-27 13:44
长见识了,不错!
作者: 张文贵    时间: 2007-11-19 03:41
看来以后还是多来逛逛啊,多学学各位前辈的经验啊,各位前辈真是无私啊,能把自己的经验都说出来,我很喜欢这一点,而很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甚至公司企业见这样子去交流技术,而只是各自顾着赚钱,而在激烈的竞争过程当中,为了接到单而偷工减料,只是一胃的想着如何把成本降低,而很少想过对技术的革新,中国机械行业何日出头.顺便请问,45钢高频能淬多深,如果我用45钢做一圆轴类零件,零件最后精度有要求,我知道的是粗车,高频,磨,粗车后留磨量一个毫米,高频后在磨到尺寸与另一件配合,为什么余量要留那么多么?高频对工件的变形量并不是很大,且留一个毫米,等磨后硬度层不就很薄了吗?不懂,我是毕业生,不是很多,望各位大侠指教.
作者: 中原一点红    时间: 2007-11-19 11:49
强烈支持19楼的!
作者: long826    时间: 2007-11-22 11:00
顶了..
长见识了..
作者: wwu_wen    时间: 2007-12-23 02:17
狂顶,大模没做过,还真没碰到这种问题,谢谢楼主
作者: 110410qin    时间: 2007-12-23 05:30
学到了www.icax.org
iA.p%gDLgu0j
的确   
-C1V0Yg0Ywww.iCAx.cn要干好模具这行不容易
作者: defv4    时间: 2007-12-23 09:31
ha ha ~~学到啦~~3Q
作者: Dejong    时间: 2007-12-23 19:22
5+300*0.005+2
作者: yangyuanlai    时间: 2007-12-23 20:42
学习中````````
作者: thinkpaks    时间: 2007-12-24 15:25
好妙!!!
作者: 369059722    时间: 2007-12-24 15:59
顶啊
学习下
楼主说的很对
作者: XIAO943    时间: 2008-5-8 12:55
主要是要考虑产品的收缩量,因为产品太大了,收宿两较大
作者: wen2006    时间: 2008-6-29 10:18
楼主说的很对
作者: mon5903510    时间: 2009-3-11 21:23
顶一下!!!!!!!!!!!!!!
作者: ywc_hz    时间: 2009-3-16 14:44
顶出的时间很短,而产品收缩没那么快,所以行程不需要加上缩水
作者: 傻根    时间: 2009-4-16 14:26
very good
作者: Terry_uhc    时间: 2009-4-17 14:27
支持!不错的讨论,学习了!
作者: 123456789@@    时间: 2009-4-20 12:43
XXXXXXXXXXXXXXXX
作者: huangfubiao    时间: 2009-4-20 13:59
支持加学习
作者: 圈圈不圆    时间: 2009-4-20 19:05
1.产品在顶的过程中也伴着缩水,所以斜顶的行程要考虑下缩水。
2.产品的两端是斜顶机构,中间没有Z方向的定位点,顶出时谁都不能确定产品出来是会粘左边的斜顶还是右边的,所以还要考虑产品顶出时的定位。
3.产品外侧有行位,要考虑行位与斜顶防撞。
作者: hpq7929    时间: 2009-4-20 21:43
到勾距离+(600*缩水率)/2+安全距离
作者: rqwsodj    时间: 2009-11-27 16:04
一句话,这个题就是看你是否考虑到缩水率。
作者: goodmarkhuxin    时间: 2009-11-28 12:09
真精彩,很难见到这样的讨论。
长见识
作者: 落雁飞沙    时间: 2009-11-28 14:07
太不可思意了,没见过还真的想不到,领教了~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