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warp求救...為何3D Flow+warp分析分析,分析2天還在跑 [打印本页]

作者: chang123    时间: 2006-4-17 10:52
标题: warp求救...為何3D Flow+warp分析分析,分析2天還在跑
各位大大求救

使用3D Flow+warp分析跑了2天還在跑,
是否當機,還是網格太細
跑Fusion並沒有這問題

Analysis check:

Some elements have been upgraded to higher-order elements.
   Number of original nodes:                    37826
   Number of midside nodes added:                5390
   Total number of nodes in warpage analysis:   43216
   Estimated memory requirement:                  80  Mbytes.
Analysis Check completed successfully

電腦:P4  3.00GHz
RAM    1GB
作者: hazuya1201    时间: 2006-4-17 19:23
mpi 5.0跑3D Warp的收斂性很差
我也常遇的這種情況
可以檢查一下3D的網格是否太尖銳
作者: yzb13506195330    时间: 2006-4-17 20:29
原帖由 hazuya1201 于 2006-4-17 19:23 发表
mpi 5.0跑3D Warp的收斂性很差
我也常遇的這種情況
可以檢查一下3D的網格是否太尖銳


如果不收敛是不是没有提示?想知道
作者: chang123    时间: 2006-4-19 09:08
謝謝你的回覆
3D網格為Aspect Ratio Diagnostic我已經將他修到5了
如果不是3D網格太尖銳是否還有別的因素
作者: eric.su    时间: 2006-6-15 11:32
請改用真正3D mesh 的軟件 3D TIMON 吧 ,任何3D model 自匯入 ,自動修補並產生3D 網格,計算沖填 ,保壓冷卻 ,到變形
絕對不超過2小時

https://hyperinfo.com.tw/product_3dtimon_about.asp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6-6-15 13:19
原帖由 eric.su 于 2006-6-15 11:32 发表
請改用真正3D mesh 的軟件 3D TIMON 吧 ,任何3D model 自匯入 ,自動修補並產生3D 網格,計算沖填 ,保壓冷卻 ,到變形
絕對不超過2小時

https://hyperinfo.com.tw/product_3dtimon_about.asp


呵呵,楼上的说法欠妥。

moldflow中的tetramesh也属于真正的3D网格,3Dtimon目前多数情况下采用的也是此类网格,虽然它也支持hexamesh,但生成网格的时候容易出问题,遇上复杂的模型,虽然不用fix网格,但要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分析模型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不过该软件在某些产品上来说,前处理及分析速度确实比moldflow要快,也欢迎楼上的能多来此交流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作者: eric.su    时间: 2006-6-15 13:41
謝謝  樓上  的指教

到目前處理過50萬網格 最複雜 之3D model ,自動縫補直接產生3D 網格時間尚未有超過36 分鐘

3D TIMON 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比 MoldFlow 還貴 25%

技術交流一下
https://hyperinfo.com.tw/epaper/950614/950614.htm
https://hyperinfo.com.tw/epaper/950606/950606.htm
https://hyperinfo.com.tw/epaper/950417/960330.htm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6-6-15 13:59
既然在此进行技术交流,就要持中立的观点,我,包括我的一些朋友都有使用过3DTimon,也做了不少关于其与moldflow的对比,两者各有优缺点。单从流动方面来说,市面所有的注塑模流分析软件准确度基本相差不大,在变形结果方面,moldflow要比3DTimon强势一些,但3DTimon有其moldflow所不能比拟的insert和光学模块,这也是目前它所主攻的卖点,并非如你所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比moldflow贵,其实价格两者基本一样,而且从日本应该可以拿到special的价格。3DTimon目前的界面没有moldflow的人性化,呵呵,很多试用过的有这样的感觉,也许是moldflow用习惯的因素。
作者: eric.su    时间: 2006-6-15 14:46
謝謝指教

3D TIMON 尚有如下模块
*特大件變形模块(汽車保險桿分析)
*超薄件模块(0.5 mm 以下厚度)
*碳纖材料分析模块
*3D 射壓分析模块
作者: sinoca    时间: 2006-6-23 12:34
MF 的三维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网格生成。
看网站上白皮书还有实际操作也知道, MF 的三维网格生成技术,是先建立 双面的  Fusion 网格,然后在肉厚中央建立节点,再生成 3D Tetra Element。
而中央肉厚生成的节点往往会互相干涉,这也是其 3D Tetra Element 往往建立不出来的原因。
即使可以生成,也往往因为 Aspect Ratio 过大而造成分析时间无限期延长。
一旦 3D 网格生成失败,不要说 3D Warp 分析,连 Flow 分析也会有问题。

如果版主是比较 Fusion 的话,那 Fusion 在肉厚判断上跟 3D 模组又差一级,充填的准确度都有待商确,WARP 的准确度嘛... 还是看 USER 吧!

如果是我目前的测试结果,MF Fusion 的变形模拟与 3D TIMON 3D 比较起来还是差一些。
这其实没啥好比的,充填及保压的准确度来自于肉厚判断,WARP 的准确度来自于保压后的每个位置的比容变化。肉厚判断错误的话,WARP 要准确的机会并不会太大。
最起码现在在做光学镜片的厂商,还是以 3D TIMON 为主。镜片变形量要求的准确度是在 1.0E-4 mm 的范围,我想以 MF 目前的 Fusion 及 3D 技术来讲都还有点困难。

版主用的 MF 是 V5 吗 ? 3D TIMON 是 V7.4 还是 XS-2005?
如果比较 MF V5 & 3D TIMON XS-2005,两者的前处理我是觉得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是 MF 的网格生成跟 3D TIMON 相比就真的差很多,完全不是同一个级数的(以 3D 网格建立而言)

我个人使用过 C-MOLD, Moldflow, 还有 3D TIMON.
MF 的使用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我只是从C-MOLD 99 用到 C-MOLD 2001, 再从 MF 3.0 用到 MF 5.0 而已。

如果比较  MF 3.0 之前的介面跟 3D TIMON V7.4,其实半斤八两,普普通通。
V5 与 XS-2005 就差不多了。
既然要讨论技术问题,就应该多写些原理,这样对使用者来说才会有说服力。
在技术精进上才会更有帮助。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6-6-23 13:46
楼上的真有耐心,我打这么多字都得累趴下了。


MF的fusion和midplane并非你所描述的那么差劲,针对一定的模型还是能保证分析的准确度。

目前moldflow6.0大大加强了3D功能,在划分网格及分析速度上都有不少的提高。

至于你所说到的光学镜片厂采用3dtimon,并非因为变形方面的因素,而是因为其optical模块能够提供一定的光学结果,这也是3dtimon所超越moldflow的地方。
作者: lycshk    时间: 2006-6-23 16:47
这贴不错,建议加精!!!
作者: sinoca    时间: 2006-6-24 00:08
既然要談技術問題,就要講清楚。畢竟在論壇上找資料,看問題,是要增加技術,不是要打筆仗。

Fusion 與 2.5D 當然沒那麼差勁,我也老老實實的做了好幾年的網格模型。
只是從理論上來看,會有缺點是正常的。沒理由說 MF 版就不能說 MF。有缺點才有進步,不然 MF 推 3D 模組幹啥?Fusion 跟 2.5D 就夠好了啊?

至於光學鏡片成型,除了光學分析資訊(偏光及雙折射率判斷)外,另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網格。
Tetra Element 在自由度上的描述本來就不如 Hex Element,這點隨便找個用 ABAQUS 或者是 ANSYS 的人來問就行了。看看大部分的碩博士論文,作結構分析的那個敢直接拿 3D Tetra Element 直接當結構分析論文發表?還不是乖乖的建完 Hex Element 才開始作分析?
只要 MF 的網格繼續維持用 3D Tetra Element, 而不考慮將混合網格,或者是其他的網格類型一併考慮進去,在變形量上面還是會有落差的。

要熟悉一個軟件,除了基本操作跟結果判讀外,基本原理當然也要懂。
MF V5 的 Mucell simulation, 很明顯的就是從 Gas 模組修改而來,這點跟原廠反應過,還是沒改
MF V6 在 3D 氣輔模擬上的保壓分析中氣體二次滲透的部分也遠不如 2.5D 來的準確,這點可以合理的懷疑在保壓上做了簡化(跟 Moldex 3D 作法類似)。
除了 HELP 檔念熟,流變學看完再拿 MF 測試,您也會找出一些問題。而這也是使用者在操作時要先熟悉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您說是吧?! 更何況軟件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不確定軟件哪些地方強,哪些地方弱,就一昧的套用到所有的範疇,這點我想在作所有分析,以及使用各種軟件前,都是要先考慮的。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6-6-24 12:08
楼上的是CAE的前辈了,佩服!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不是说MF板不让说别的,只是我觉得你的言论中充满了攻击的意味(你可以去看看你这几天在板块所回的帖),其实这也是软件代理公司的通病,都喜欢采用田忌赛马的战术.你可以去了解一下6.0的情况,而且moldflow的技术总监今年在大陆开发布会的时候已经展示过混合网格的技术,还有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当然真正改进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中肯的来说,3Dtimon的hexa网格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也不成熟,至少会严重的偏离模型的真实外型,虽然原厂也一再强调不会对分析的准确度造成影响,但作为3D网格,连基本的产品原始外型都不能保证,准确度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且对于有些复杂的模型,网格也存在划不出来的问题,我之前曾有一个尺寸1500*50*20的产品,上面分布着大量的直径为2mm的通孔和盲孔,因无法处理网格,将档案交到原厂,那边工程师最终也未能处理好.对于模拟软件来说,精确度都只是一定的,不论你采用何种网格,何种技术,尤其是模流分析技术,注重的是实战,需要在里面添加大量的经验进去,而且需要兼顾的环节很多,我知道在韩国,台湾很多公司的CAE工程师都是博士,但对于工厂来说,按照目前的现状,不可能每个模流分析工程师都掌握很深的CAE理论,有着丰富模具行业相关经验并对软体本身较为熟悉的人,反而更受工厂青睐.也许以后的发展趋势会迫使CAE工程师们即要掌握较深的有限元理论,又要有非常丰富的制造业相关经验,但培养周期太长,而且高昂的培训及人力成本也会让制造业担忧.现在的模流分析软件公司都有资质非常高深的专业人士,但仍有相当数量user所反映的实际缺陷他们也无法解决,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 本帖最后由 caicadxm 于 2006-6-24 12:20 编辑 ]
作者: sinoca    时间: 2006-6-25 10:55
版主

如果我的口氣衝了些,這是個人習慣,說聲抱歉。
不過我想我提的大概都還是著重在技術部分,畢竟這是技術論壇。
如果您覺得在 MF 版提 MF 技術上的不足是不恰當或者是不合適的,以後類似的問題我可以在 CAE 版討論,類似的技術問題我想在 CAE 版應該可以讓使用者在操作軟件上除了當個『操作工』外,還能夠真的掌握軟件的適用性。

做為一個老 MF User, 我只是覺得進步空間還在,不過對新手而言,在剛進這一行如果沒有正確的分析觀念,只是會多走很多冤枉路,像我以前一樣。
每套軟件都有其適用性及最適合使用的地方,尤其以 FEM 而言,選擇適當的網格生成搭配正確的原理,才是找出 Solution 的唯一方法。
而不是只是說『XXX 用過,感覺比較準』這種話來一句帶過。既然這是論壇,應該就有雅量接受大家在技術上提出的問題與討論。

CAE 造詣沒啥好屁的。CAE 作的再熟練,模具開不出來還是一場空。
就像分析報告作的再漂亮,試模出來失敗還是沒有用的。

互相勉勵。
作者: caicadxm    时间: 2006-6-26 11:12
还是很欢迎您在此发表见解,您的专业知识很深厚。

只是您所提到的moldflow的一些不足,对于使用过moldflow一定时间的工程师,大家都清楚,但这个不是user所能去改变的。所有的user都希望软件前处理更方便快捷,分析准确度更高。

至于moldflow的不足,建议您可以去moldflow的官方论坛讨论。

欢迎您以后在此发表或者展示一些3Dtimon的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毕竟这个软件对99%的工程师来说都还是很新鲜的,其也有超越moldflow的地方所在。
作者: zgolden    时间: 2009-3-30 16:33
标题: 请问如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WARP分析失败?
Assembling stiffness matrix...
Solving finite element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s...
forrtl: severe (27): too many records in I/O statement, unit -5, file Internal Formatted Write
Image              PC        Routine            Line        Source            
DFORMD.dll         00387179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DFORMD.dll         00386F83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DFORMD.dll         003860E4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DFORMD.dll         003865A5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DFORMD.dll         003B1969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DFORMD.dll         003B0F04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warp.exe           0043AF77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warp.exe           00439498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warp.exe           0049CAFC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warp.exe           00453937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warp.exe           004271E6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warp.exe           0040266A  Unknown               Unknown  Unknown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