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高速加工(HSM)对CAM系统的要求,可是MASTERCAM能保证么??? [打印本页]

作者: zmx2k    时间: 2003-3-26 18:34
标题: 高速加工(HSM)对CAM系统的要求,可是MASTERCAM能保证么???
  高速加工(HSM)对CAM系统的要求
  高速加工有着不同于传统加工的特殊的加工工艺要求,而数控加工的数控指令包含了所有的工艺过程,故应用于高速加工的数控自动编程系统--CAM系统必须能够满足相应的特殊要求。  
 1. CAM系统应具有很高的计算编程速度  
  高速加工中采用非常小的进给量与切深,故对NC程序的要求比对传统系统的NC程序要求要严格得多,要求计算速度要快且方便、节约编程时间等。另外,快的编程速度使操作人员能够对多种加工工艺策略进行比较,以便采取最佳的工艺方案,并对刀具轨迹进行编辑、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率。  
  · 全程自动防过切处理能力及自动刀柄干涉检查  
  高速加工以高出传统加工近10倍的切削速度加工,一旦发生过切, 其后果不堪设想,故CAM系统必须具有全程自动防过切处理能力。传统的曲面CAM系统是局部加工的概念,极容易发生过切现象,一般都是靠人工选择干预的办法来防止, 很难保证过切防护的安全性,只有通过新一代的、智能化的、面向对象的CAM系统,才能实现防过切处理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才能真正保证其安全性。  
高速加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够使用较小直径的刀具加工模具的细节结构。系统能够自动提示最短夹刀长度并自动进行刀具干涉检查,这对于高速加工非常重要。  
  · 进给率优化处理功能  
  为了能够确保最大的切削效率,并保证在高速切削时加工的安全性,应根据加工瞬时余量的大小,由CAM系统自动对进给率进行优化处理。  
  · 符合高速加工要求的丰富的加工策略  
  与传统方式相比,高速加工对加工工艺走刀方式有着特殊要求,因而要求CAM系统能够满足这些特定的工艺要求:  
  a. 应避免刀具轨迹中走刀方向的突然变化,以避免因局部过切而造成刀具或设备的损坏。  
  b. 应保持刀具轨迹的平稳,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  
  c. 下刀或行间过渡部分最好采用斜式下刀或圆弧下刀,避免垂直下刀直接接近工件材料。  
  d. 行切的端点采用圆弧连接,避免直线连接。  
  e. 除非情况必须如此,否则仍应避免全力宽切削。  
  f. 残余量加工或清根加工是提高加工效率的重要手段,一般应采用多次加工或采用系列刀具从大到小分次加工,直至达到所需尺寸,避免用小刀一次加工完成。  
  g. 刀具轨迹编辑优化功能非常重要,应避免多余空刀,可通过对刀具轨迹的摄像、复制、旋转等操作来避免重复计算。  
  h. 刀具轨迹裁剪修复功能也很重要,可通过精确裁剪减少空刀提高效率;也可用于零件局部变化编程,仅需编辑修改边际,无需对整个模型重新编程。  
  · 高速加工对编程人员的要求与编程方式的改变  
采用高速加工设备之后,对编程人员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因高速加工工艺要求严格,过切保护更加重要,故需多花时间对NC指令进行仿真检验。一般而言,高速加工编程时间比普通加工编程时间要长得多,然而却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为了保证高速加工设备足够的使用率,需配置更多的CAM人员
作者: zmx2k    时间: 2003-3-26 18:41
MASTERCAM都能保证么?能做做到么????????????
作者: 西坡居士    时间: 2003-3-26 19:05
应该可以的。MasterCAM有着优秀的高速加工编程功能(HSM)
作者: zmx2k    时间: 2003-3-26 20:29
那您有自己公司的设置好的刀库文件么?能传个您做的典型点的文件给我或发到论坛上让我和大家都来学习一下么?谢谢!电子信箱:zmx2k@sohu.com!
作者: angel_chan    时间: 2003-4-22 09:40
用mastercam当然可以高速加工啦,因为我是用mastercam编程的,我们这里是一台makino的高速机
作者: zmx2k    时间: 2003-5-4 19:45
楼上兄台在那里呀,能认识一下么?
作者: 87915156    时间: 2008-1-20 23:06
各位兄弟。。初到这里,感觉这里的朋友热情还是很高的。。
随便问下。谁有HSM的传个上来可以吗?小弟感激不尽啊。。最好是MCX的
作者: zhongge    时间: 2008-1-21 17:08
用高速外挂对机床有无要求,普通的电脑锣能使用吗?
作者: 默涵    时间: 2008-1-21 19:13
应该可以,我的普通电脑锣也用HSM加工的
作者: zhongge    时间: 2008-1-22 15:56
默涵大侠能否发个加工的实例给我啊?谢谢.我的E-MAIL:
ZHONGGE807@SOHU.COM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