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好车是怎么炼成的(上海大众) [打印本页]

作者: pashanhu    时间: 2004-5-13 12:33
标题: 好车是怎么炼成的(上海大众)
好车是怎么炼成的――汽车企业探营系列报道
  
  《汽车企业探营之旅》专题开篇语
  
  我们出发了――从四月开始,我们《汽车杂志》的编辑记者收拾行装,奔赴全国各大汽车企业,开始了业内史无前例的“汽车企业探营之
旅”。国产车是怎样造出来的?到底值不值得信赖?我们深入生产车间的第一线,亲身体验汽车制造全过程;我们密切接触第一线造车工人,
面对面倾谈造车的辛苦;我们全面探寻汽车企业的过去和未来,记述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之路……我们告诉您一个真实的中国汽车工业。
  当您看到我们的报道之时,我们正行走在汽车企业探营的旅途上。我们的旅程第一站是中国第一个合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
司。
  
  “梦工厂”引领中国轿车风向
  
  本报记者探营上海大众生产基地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种鱼儿叫鲲。梅雨四月天,当我远眺上海大众若鹏鸟振翼高飞的拱形大门时,心中突然浮现出鲲的形象。在上海安亭
这个宁静的小镇,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合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20年前开始扬帆起航,以近似勃发的激情点燃了当时几乎凝固的中国轿
车梦。
  无疑,上海大众的发展轨迹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轿车业的历程。站在上海大众静谧的厂区内,分明可以聆听到中国轿车业进步的脚步声,感
受到艰难起步的中国轿车业如何大步疾走。
  徜徉在即将于年底举办F1赛事的安亭小镇,我们看到一间名为“V6”的酒吧,听到路人在谈论“帕萨特”,不时还会发现穿着大众标志
衣服的德国人穿行其间。一时间很难分辨出,这是上海大众的安亭,还是安亭的上海大众。而中国合资轿车业从“鲲”化为“鹏”的蜕化之
路,正是从这个安静的小镇开始的。
  
  轿车旗舰企业:当年筚路蓝缕
  
  4月6日一大早,来自江苏的李先生一家就从上海市区赶到上海大众。和他们一起的还有30多位旅行团的团友。旅行团打出了“相约上海
大众,畅享汽车魅力”的旗号,让准备买车的李先生们实地感受一下国产车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在上海大众第三工厂――专门生产帕萨特的厂区,一位专门负责旅行团接待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地说:“今天一共要接待三批旅行团呢!
要是在双休日还更忙。”而游客们早已兴致勃勃等待踏上独特的汽车车间之旅。
  坐上观光车,在导游的讲解下,游客们从质保大厅出发,经过冲压车间,转道车身车间,最后来到总装车间,参观车窗玻璃安装、底盘分
装、车门装配等诸多工序,大约半小时后折回起点。一路上,车主们兴趣盎然。李先生一下车就感叹道:“今天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
眼界。”
  事实上,上海大众聚集了目前中国最先进的轿车生产设备和最优秀的汽车产业工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轿车制造的“梦工厂”。从1985年
开始,在安亭小镇的286万平方米土地上,崛起了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产品保有量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
  “上海大众现在的成就,在当年可是不敢想象的。”上海大众一位相关负责人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之前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介
绍说,1978年开始,国家和上海有关方面为了寻找外国合作伙伴,走遍欧美发达国家,几乎和每一个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都经过艰苦的谈判,
足足用了8年时间才和德国大众喜结连理。其间的辛酸荣辱,足以铭刻于中国汽车史册。
  从一开始,上海大众就筚路蓝缕、荆棘满路。为了支持上海大众的发展,为中国轿车业打造新的起点,在生产前期,国家甚至动用了国内
军工企业最好的配套厂,国家计委、经委、航空航天等部门都被要求必须一起合作支持上海大众的建设。“这个项目只能上,不能下!”回忆
起步阶段,上海大众老员工如此感叹。
  同样,在和德方合作的过程中也历经了许多磨合。上海大众公关部经理胡志伟最开始在零配件供应部门工作。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前
期,德国专家两年一换,在中国衣食住行都很不适应,甚至总是要从国外带食品到上海。有一次,一位德国专家在进口的零配件厢内私自藏了
私人用品,按照规定这是不允许的。他向上司汇报了情况。最后这位德国专家,接受辞职回国了。在胡志伟看来,上海大众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就是双方在不断的冲突碰撞中走向真诚合作。
  现在,上海大众每天要诞生数千个“新生命”,包括桑塔纳、桑塔纳3000超越者、帕萨特、高尔、POLO等几十款车型,年产能力达到45
万辆。目前,上海大众拥有三大汽车厂、发动机厂和一个技术中心,成为中国轿车业的一艘“航空母舰”。
  
  超越者:心血铸造骄傲
  
  在上海大众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听到员工最频繁提起的是“超越者”这辆车。在上海大众食堂就餐时,一位年轻的员工和我谈起上海大众
产品时,他停箸笑称:“超越者可是我们的心血结晶啊!”而在生产线上,一位技术员谈起“超越者”,不无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技术上的
一大超越!”
  作为外人,很难理解这辆从桑塔纳2000改进的新车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魅力?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生产桑塔纳3000超越者的上海大众
第二工厂,这个工厂也是目前上海大众历史最为悠久的工厂。桑塔纳、桑塔纳2000、高尔以及超越者都在此制造。
  踏进二厂车身生产车间,跃入眼帘的不是想像中繁忙的景象,而是花草相间的小园区。一位负责人称,这是一种情趣,造车也是在制造生
活情趣。
  在车身车间,为了适应桑塔纳3000超越者的生产,整条生产线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造。据该车间负责人介绍,他们在去年7月停产一个月用
来安装新的设备,同时调试旧的设备以适应超越者的车身生产;在今年1月30日,最后一辆桑塔纳2000车身下线,超越者正式开始投产。
  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是,在车身车间大门口贴出了《在桑塔纳3000投产的日子里》的特刊墙报,一位名为顾文强的总拼班工人在文中
回忆到:在寒冬季节,从安装、调试、修改、再调试到再修改的循环工作中,“冷水像强心针一样刺激着我们,累了就往脸上泼冷水,一工作
就是10个小时。”看到这段文字,望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食堂那位工人所言的话语――“超越者可是我们的心血结晶啊!”――在耳边响
起。
  为了超越者的生产,该车身车间后面增加了一条重新设计的全新生产线,增加了焊接工艺。为了生产更加缜密,还增添了10台机器人,专
门“对付”车身“旮旯”处工人所不能企及的细节之处。与此同时,这个车身车间具有国内最先进的在线激光检测技术,从而对车身进行百分
百检测。如此一来,在原先桑塔纳2000的基础上,超越者车身前部呈流线型设计,在碰撞时能充分吸收能量,从而不被挤压,耐撞性大大增
强。而这些都是在买车时所不能看到的幕后情景。
  之后,来到超越者总装车间,负责人一见面就劈头苦叹:“我们忙得不得了。”在总装车间,每1分22秒就要生产一辆车。为了适应超越
者的生产,不但设备要改造,对工人还要进行培训。
  对于华南车主来说,最关心的是超越者空调改进问题。在总装车间空调装配工序上,一位工人拿起一个空调机,讲解道:就小小一个空调
也有好多改进,包括制冷系统、出风栅栏等方面都比以前更加适应南方天气。总装车间负责人指着一辆辆等待驶出车间的超越者说:“我们这
款超越者是自主设计改造的,超过99%的国产率,这是我们的骄傲啊。”
  
  试车场:感受“生死时速”
  
  与上海大众系列产品同样齐名的,还有一个耗资超过10亿元的试车场。热情好客的负责人丝毫不掩饰主人“财大气粗”的本色,一坐下就
娓娓道来:“这个试车场是上海大众实力的体现!国内企业哪个有这样的财力建世界先进的试车场呢?没有!”
  事实上,这个试车场确实体现了上海大众的实力,并且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据介绍,该试车场耗资超过10亿元,占地1.44平方公里,总试
验道路接近25公里,包括倾斜47度的高速路、搓板路、坑路、比利时路、阿尔卑斯山路等不同环境的路况。
  “我们建设试车场可不是用来装饰的,上海大众的所有新车都要在这里进行10万公里的各种路面的测试,不过关就不能生产。我们的试车
场测试标准绝对不逊于国家标准。”面对一脸惊讶的听者,这位负责人笑眯眯地低声透露,国内还没有多少企业的新车敢拿到这里来试验。
“以前有些POLO车主以为我们产品质量有问题,我们把他们邀请到试车场亲身体验后,他们从此再也没有疑虑了。”他脸上不无自豪状。
  随后,我们坐上了一辆帕萨特准备奔赴试车场,体验一下这个用10亿元铺设的“高贵路”。但随行的一位女士连忙摆手坚决谢绝:“我不
去,我不去!”而我们颇有征战沙场“风萧萧兮”之感。
  进入试车场,我们的车立即上了“阿尔卑斯山”道路,迎面是一个坡度达30度的山坡。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猛地向后倒立,车内早已一片惊
叫;还没有来得及调整,车已经驶下一个更陡的山坡,自己像要坠入山涧一样。我赶紧抓紧扶手,瞪直双眼,也大呼起来。好一会儿,车平稳
停下来了,我发现自己双手早已经出汗了。这时,司机诡秘地笑了笑:“这还不刺激。我们现在去感受最刺激的弯道赛道。”
  于是,帕萨特开始加速前行。我清楚地看到时速显示从80公里直到120公里、150公里……同时感到整辆车在不断倾斜,速度越快,倾斜
度越大。这时时速越来越接近200公里了,而整个车子几乎侧面立了起来。“这是200公里时速行走在47度倾斜的赛道上,感觉如何?”司机
一脸平静地问我们。而我早已感到整个人就要飞出车外,呼吸不断加速,眩目不已,赶忙闭上眼睛,心脏扑扑直跳,又感觉思想和身体即将分
离,口中默念道:“完了完了……”此时车内早已鸦雀无声。
  在司机提醒下,我们才睁开眼睛,庆幸自己穿越了“生死时速”而安然无事。“再来一次吧!”我们惊魂未定,又再上路了。这次我终于
睁开了眼睛,真正感受到在高速行驶、倾斜度又大的情况下行车的惊险与刺激。途中,我告诉司机这样的体验真让人难忘。他劈头来了一句:
“如果天天都要这样做试验,你们会觉得刺激吗?”
  
  总装车间:体验POLO生产过程
  
  对于汽车记者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下生产线“干活”更刺激了。经过三轮岗前严格的安全培训教育之后,我穿上工作服,全身武装后
“开赴”POLO总装车间。但很快,我失望了,因为这里几乎找不到我这个新手可以干的简单活――即使最简单的活儿也全被机器人霸占了。
  无奈之下,只好用心在总装车间溜达察看。其实,总装车间以模块化生产为基础,轿车上各个大件装配好后,再安装到车身上,其过程就
好比搭积木一样。而模块化生产过程则包括仪表板模块、底盘模块、前围模块、门模块等,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模块生产质量检测和整车板链
检测,最后新车驶出总装车间,进行必要的路测。之后,一辆崭新的轿车就可以出厂了。
  “浏览”了不同的岗位后,发现总装车间一道奇怪风景线――机器人多、检测点多。可以说,机器人在整个POLO生产过程中无处不在,
几乎到了三步一小机器人、五步一大机器人的惊人程度。
  而质量检测点更是多得“无孔不入”:几乎每个工段都要进行实时的COCOS检测、ECOS检测与DCOS检测,同时每个工段都要张贴每
周的QRK检测内容,最后整车还要进行AUDIT检测。这还没完呢,在出总装车间最后阶段,整车要同时接受总装车间、质量保证部和销售公司
三部门工作人员火眼金睛的联合检测。
  在总装车间溜达了一个上午后,下午终于迎来梦寐以求的“干活”机会,而和我搭档的竟然是国内首个、也是最先进的机器人――门密封
机械手。顾名思义,我的“搭档”主要是为轿车门涂胶,保证密封条精确到位,从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装配质量。而我的工作,就是为
门模块安上封条,为机器人做好前期准备。
  我感觉这是很简单的活儿,于是马上拿起椭圆形的塑料封条,开始往门上的边缝上“按”进去。一会儿,上部封条已经进到缝里,但当我
松手准备“按”下部时,上部整个脱落下来――前功尽弃了。这时,整条生产线正在等待我这道工序完工,情急之下,汗珠满额,只好请旁边
的师傅出马。只见她不到20秒工夫,就把封条稳稳当当“按”进缝里。
  我主动申请再来一次。这下使出浑身解数,足足用了接近一分钟才粗略完成。当我正志满意得地欣赏自己的“杰作”交到“搭档”手中
时,旁边的师傅提醒道:“你没有带工作手套,这是不允许的。”于是我又“下岗”了。
  
  发动机厂:误差不能比头发粗
  
  发动机作为轿车的心脏,生产要求相当精密,而制造过程更是深奥无比。在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基地――上海大众发动机厂,我
用了一个下午,在约10位技术人员分段讲解下,仍然对发动机技术一头“雾水”。
  当我把困惑告诉一位技术人员时,他一本正经回答道:“别说你,就连我们也要靠德方进行培训才知道具体如何制造。但对于核心部分,
我们还得依靠外国人。如果我们哪一天真的完全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的汽车工业就不怕外国人了。”这位年轻的汽车专业研究生显出一脸不
服气的样子。
  其实,发动机制造过程也像制造轿车那样,需要一个搭积木的过程。一个进口毛坯经过缸体生产车间之后制成了精密的缸体,其作用相当
于整车的车身;而在曲轴生产线则完成发动机曲轴;缸盖生产线较长,生产不同型号的缸盖;连杆生产线用激光涨拌工艺等亚洲最先进的技术
生产连杆。最后,四道程序的产品集中到“总装线”进行匹配,组装成为一个“提供永恒动力”的发动机。
  貌似清晰的工序,其实暗藏着许多“玄机”。一位技术人员在缸体生产车间不断提醒我:缸体浇铸件各零件位置的误差只能有1/3到1/
10单位的误差。“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这个误差不能比头发粗!”
  正因为制造要求如此精密,在发动机厂,机器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运用。在“总装线”上,有900个用机器人操控的自动检测点,生产
线都有“芯片”,一出现问题就立刻“报警”。该处负责人称,“人是容易疲劳导致出错的,在发动机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任何错误,所以
需要大量的机器人。”
  在缸体生产车间,一位负责人告诉我:“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缸体国产化试验,很快我们就能国产化了。”当我昏头转向地走出发动机厂
时,惟一能清晰记住的是这个负责人自信的面孔,和那位汽车专业研究生不服气的样子――虽然我和他们萍水相逢,但他们那种不服气的表情
却久久铭记在我脑海中。
  
  自主开发圆梦何时
  
  “我们员工已经度过了轿车普及期,开始升华到轿车文化普及期。”上海大众一位高级工程师如是调侃。一位1997年进入上海大众的员
工不无骄傲地介绍,目前1万多名员工当中就有6000多辆轿车,大部分为桑塔纳系列。在安亭一个餐馆里,女老板一边忙碌地招待上海大众员
工,一边笑眯眯地说:“他们是中国最富有的蓝领啊,我们要靠他们才生意兴隆呢。”
  上海大众无疑成为许多人的幸福“归宿”,同时,这还是新一代汽车人的大学校。一位同济大学汽车博士每周都要到上海大众来做调研。
在他看来,这里更像是学堂。而在上海大众一厂总装车间一位技术员说,他前年从汽车专业本科毕业时,学到的只是过时的卡车制造知识,对
现代化轿车的知识一片空白。来到上海大众后,他又开始“洗脑”,在生产线上重头学起。这位技术员这样评价道:“我感觉在上海大众一年
时间比在大学四年还学得多。”
  在冲压车间一片冲压声中,黄师傅扳着手指计算:“我已经在这里干了足足十年了。”他介绍,从零开始,上海大众现在已经建立了国内
最先进的冲压生产线。但他略带惋惜的口吻说:“可现在我们的模具仍然要从国外进口,我们和国外技术已经相差了20多年。我们这一代人的
梦想要靠年轻一代来实现。”和黄师傅一样,上海大众许多工人正在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在圆几代人的轿车自主开发梦。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上海大众正在和日本公司联合开发冲压模具,而汽车自主开发的关键之一在于冲压模具的国产技术。另外,上海大众
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产品技术研发机构,逐渐走上自主开发之路
作者: lx.c    时间: 2004-5-13 16:02
这帖子大概是故意糗上汽集团的,
胡茂元看了一定后背见汗,
数年前包括那位早逝的老总都在讲自主研发,
现在终于把桑塔纳2000改成超越者了,呵呵。
作者: gyhbkc    时间: 2004-5-13 18: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x.c    时间: 2004-5-13 20:18
桑塔纳20年前就在德国淘汰了,现在改改前脸就激动不已,内行大佬告诉我这里有多大的技术进步。
合资20年,集中巨大的国家力量----包括在上海限富康车牌,赚得钱以百亿计量,房子越盖越大,人越来越多,研发力量却不舍得在我等外行前显一下,弄得每当竞争对手上新车型,自己猴急要上一款还要仰人鼻息,要不就再合资一家让老外掐架自己渔利----经常还挺得意,比起吉利小厂,寒碜一点。多少年前被什么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吓怕了,什么厂房一期投资80亿呀、研发落后数十年等等,整的以为中国人真的整不出汽车了,只能CKD,现在看看是这些内行人蒙咱们呢。
      个人觉得,干脆把SAIC送给李书福算了,说不定真能一飞九万里,要不然十年后境况能保持现状就不错了,到时新闻说:胡茂元出席SAIC与越南**汽车公司合资企业上海工厂投产仪式,宣布即将把越南热销数十年的**车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改进其挡泥板后投放大陆市场,SAIC另外数个合作伙伴应对此举,各推出数款车型,上汽有望今年狂分千亿巨款,我外行,我激动不起来。
作者: acoka    时间: 2004-5-14 00:13
一汽又如何
自主开发都做不了
还不是七拼八凑
  
国产车的质量还是不好
不要和日本比,至少应该把韩国当目标吧
作者: 2000union    时间: 2004-5-14 00:21
说老实话,pasat还是不错的。POLO的造型也不错!
作者: jm    时间: 2004-5-14 08:29
2000union wrote:
说老实话,pasat还是不错的。POLO的造型也不错!

  
是不错,可那都是别人的呀
作者: gyhbkc    时间: 2004-5-14 15: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ting    时间: 2004-5-14 16:36
"发动机厂:误差不能比头发粗"
  
我看到这句话就觉得好好笑!误差不能比头发粗?!作者仿佛觉得这说明了发动机很精密!
但是头发有多粗呢?我量了一下自己的头发,0.08mm,我想还有更粗一点的吧0.1mm!
这样的误差好像并不精密吧?我搞结构设计一般配合的尺寸公差都要求在正负0.1mm以内啦!我还接触过公差在正负0.01mm内的呢
作者: huang    时间: 2004-5-14 17:17
wting wrote:
"发动机厂:误差不能比头发粗"  
  
  我看到这句话就觉得好好笑!误差不能比头发粗?!作者仿佛觉得这说明了发动机很精密!  
  但是头发有多粗呢?我量了一下自己的头发,0.08mm,我想还有更粗一点的吧0.1mm!  
  这样的误差好像并不精密吧?我搞结构设计一般配合的尺寸公差都要求在正负0.1mm以内啦!我还接触过公差在正负0.01mm内的呢

说的对!一根头发是0.08mm,但是一般的发动机要求早0.01的公差以内才算一般的精度,精度还有其他的要求,如热处理的精度!嗨!劲骗国人!
作者: xf0992    时间: 2004-5-14 22:00
我感觉大众还可以.
作者: cbe23    时间: 2004-5-15 18:29
    上海大众的员工收入倒是不错的,上班是私家车都快停不下了,这二十年来赚的钱海了去。
作者: yhs527    时间: 2004-5-16 09:18
可不是匝地   现在私企车厂  工人的工资底的很  所以车便宜   工程部的人4-5个人一个寝室 和学校差不多 甚至条件更差  不过我们都很努力  加班都是免费的  
作者: cylfdf    时间: 2004-5-17 22:13
wting wrote:
"发动机厂:误差不能比头发粗"  
  
  我看到这句话就觉得好好笑!误差不能比头发粗?!作者仿佛觉得这说明了发动机很精密!  
  但是头发有多粗呢?我量了一下自己的头发,0.08mm,我想还有更粗一点的吧0.1mm!  
  这样的误差好像并不精密吧?我搞结构设计一般配合的尺寸公差都要求在正负0.1mm以内啦!我还接触过公差在正负0.01mm内的呢

做拖拉机的发动机!
作者: QianFD    时间: 2004-5-18 14:27
cylfdf wrote:
   
  做拖拉机的发动机!

人家说得是中心距或孔距误差吧
精密铸造得壳体能做到这么高的精度已经很不错了吧
作者: robertyin    时间: 2004-6-7 19:24
pasat总的来说不错,但小毛病比较多!老是要修!
作者: cheling    时间: 2004-6-7 20:22
中国人的基础建设还是跟不上的,更多在于仿!!
作者: 007JJ    时间: 2004-7-1 18:32
lx.c wrote:
桑塔纳20年前就在德国淘汰了,现在改改前脸就激动不已,内行大佬告诉我这里有多大的技术进步。  
  合资20年,集中巨大的国家力量----包括在上海限富康车牌,赚得钱以百亿计量,房子越盖越大,人越来越多,研发力量却不舍得在我等外行前显一下,弄得每当竞争对手上新车型,自己猴急要上一款还要仰人鼻息,要不就再合资一家让老外掐架自己渔利----经常还挺得意,比起吉利小厂,寒碜一点。多少年前被什么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吓怕了,什么厂房一期投资80亿呀、研发落后数十年等等,整的以为中国人真的整不出汽车了,只能CKD,现在看看是这些内行人蒙咱们呢。  
        个人觉得,干脆把SAIC送给李书福算了,说不定真能一飞九万里,要不然十年后境况能保持现状就不错了,到时新闻说:胡茂元出席SAIC与越南**汽车公司合资企业上海工厂投产仪式,宣布即将把越南热销数十年的**车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改进其挡泥板后投放大陆市场,SAIC另外数个合作伙伴应对此举,各推出数款车型,上汽有望今年狂分千亿巨款,我外行,我激动不起来。

  
     顶!
作者: linduyu_y    时间: 2004-7-2 20:01
说什么好呢?
制定政策的又不是。。。
作者: Issac_pro    时间: 2004-7-5 21:22
这叫做”有奶便是娘”。上海大众要追求利润最大话,跟德国老合资能喝到最多的奶水,当然愿意朝德国老叫娘了。
他们把持着这么多国有资源,20年来创造了多少技术进步呢?创造了多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专利呢?20年中德国老从中国人手中拿走了多少外汇呢?
作者: dhcjd    时间: 2004-7-12 12:44
yhs527 wrote:
可不是匝地   现在私企车厂  工人的工资底的很  所以车便宜   工程部的人4-5个人一个寝室 和学校差不多 甚至条件更差  不过我们都很努力  加班都是免费的   

  
兄弟说的有理我们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我们工资低的吓人!我们这只有中干才有车
作者: hwj_0126    时间: 2004-7-13 20:14
同意楼上的观点。现在所谓的三大都有国家在资助,而象我们这些私企造车的。哎……
作者: bjzf1    时间: 2004-7-14 10:14
我开过很多车型,为了感觉性能和内饰,
去年为上海捐钱来了辆polo,
我以为当今国内市场综合势力
最好的就是polo, 真想去卖polo,
无奈舍不得设计工作。
作者: Fields2003    时间: 2004-7-21 12:31
Issac_pro wrote:
这叫做”有奶便是娘”。上海大众要追求利润最大话,跟德国老合资能喝到最多的奶水,当然愿意朝德国老叫娘了。  
  他们把持着这么多国有资源,20年来创造了多少技术进步呢?创造了多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专利呢?20年中德国老从中国人手中拿走了多少外汇呢?

作者: happyluoer    时间: 2004-7-21 12:51
这文章如果不是懂这东西的 会觉得到很好 其实??
作者: rivalli    时间: 2004-7-21 15:51
这个记者除了会写几句文字,完全就是一个汽车白痴
居然还在《汽车企业探营之旅》里混,悲哀
作者: Issac_pro    时间: 2004-7-25 20:41
帖子内容是从新华网论坛拷贝来的,本来想放在灌水乐园里,不料放不进去。这次编辑将过于敏感的前部分删除。转发本帖用意是鼓励大家从事研发设计工作。也是表达对民族汽车工业的支持。
  
现代的国际贸易是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战争果实就是利润, 民族赖以生存发展
的利润。就拿汽车这个战场来看, 世界第一大战场是美国, 第二大战场是日本, 第三大战
场是西欧, 第四大战场是中国。 美国战场是由通用福特占据60%地盘,日本德国占40%
地盘。 在美国战场上,日本的三支部队以丰田为首显示了极高的作战能力和战斗素养, 战斗
结果是2003年丰田获得的利润超过通用福特克来丝勒的利润总和。 在西欧战场, 德国法
国意大利英国的部队仍然占据90%的地盘, 日本部队正在坚韧不拔的打攻坚战, 占领区正
在缓慢但持久地不断扩大。在日本战场,除了PORSCHE、FERRARI等高档车有所得手,其余98%
的地盘被日本本地部队牢牢占据着。 最后,中国战场, 国家第一军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和
日本丰田马自达德国大众联手攻占地盘, 国家第二军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和法国雪铁龙日本日
产公司联手攻占地盘, 上海汽车总公司整和德国大众美国通用联手攻占地盘。 美国福特正借
助长安汽车公司进攻中国, 日本铁血部队本田在广州也开设了工厂,攻势十分猛烈。 还有德
国宝马也在东北有了装配厂。 中国地方军队是安徽奇瑞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浙江吉利等小股部队
在做英勇抵抗, 尽管装备差条件不好, 但他们没有投降。
  
     资本主义是有怜悯心的吗? 从历史来看, 没有!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销售的
鸦片是是在印度种植的。 对于印度土人,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预先借款给他们购买生产必须
品, 签定合同,使得印度人必须把鸦片在收成后以最低的价钱卖给英国人, 并通过印度傀儡
政府逼迫印度农民在最加尔各答附近最肥沃的土地上种鸦片。 当地印度农民和东印度公司签定
合同, 所有鸦片由东印度公司包销, 就像中国打工妹为美国NIKE做鞋子的工厂一样, 产品
包销。 结果呢,印度土人从1000%至2000%的利润里得到什么好处了没有?东印度公
司的人说,当地印度人一人一年有2个英镑的收入就是*豪华*的生活了, 就象为NIKE做鞋的
乡下打工妹一天工作14小时累死在工厂里一个月才5百人民币一样。 尽管一双NIKE篮球鞋在
美国卖80美元即六百四十人民币! 对利润的贪婪, 使得那些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满口爱心的
西方资本家们对弱者进行最残酷的剥夺和奴役。 他们可以当奴隶贩子并奴役黑人一个多世纪, 
他们可以通过武力向中国出口毒品, 现在同样是满口人权的西方国家可以卖武器军火。 
  
     加入WTO, 过了保护期后, 这些与国军联手的丰田大众雪铁龙日产马自达通用
福特宝马等还需要与国军一汽二汽上汽联手么? 从法律角度讲没有必要, 因为口岸已经开放。
2003年在东京车展上雷诺兼日产总裁说了, 在中国的中外合资汽车厂里中方的贡献地位为
零。 我欣赏他的直率, 这句话给那些幻想着国外资本帮助中国变得现代化强大的国人一记响
亮的耳光。
  
     汽车工业是占10%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支柱产业, 如果外国汽车公司在WTO保
护期后甩开了中国人, 那么国家的十分之一领地就被外国资本占领了, 这和当年英国占香港
不同,我们没有丢失一寸物理意义上的土地, 而是利润, 一种看不见的生存资源。
     
     现在我还要驳斥支持运十下马的一个论调, 就是运十问题很多, 运十当时已经落
后。 上海桑塔那在1995年就已经是落后的产品了, 但为什么到2004年才停产了呢?
再者, 爱国讲的是爱, 是付出, 运十或国产汽车质量上有点问题, 性能上不是领先,但
我们就是要使用国货, 这样国货就有资金来改型改进, 有资金投入研究开发, 工程技术人
员就有项目做, 科技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这样不断循环, 我们才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
和飞机。 如果国货汽车飞机好了才爱不太先进的不爱, 这还叫什么爱国呀, 那叫自私。没
有象韩国人那样的爱国货哪来好汽车好飞机啊?  而合资呢? 我认识某个合资汽车公司里一
个干了十几年的机械工程师连一张象样的零件图都画不出, 复杂点的装配图都看不懂。 为什
么? 因为他在这公司里用不着具体干活,图纸从德国拿来, 机器从外国运来, 有问题找公
司里的外国专家, 他只是从事并不复杂的协调工作, 而工资照样8千一万的, 人是脑满肠
肥, 就这么废了。 反过来看日本丰田公司, 50年代60年代他们做的车还不如我们的上
海牌呢, 更比不上红旗了, 不信你去名古屋的丰田博物馆看看, 看看他们造的第一代花冠
Collora。 但是丰田坚持走自己开发生产的路, 每五六年一改, 一代一代地改,经过几十
年, 靠着丰田员工几代人的努力, 甚至有工程师累死在办公室里, (和打工妹累死在做鞋
的生产线上有着绝对不同的意义, ), 在日本消费者的支持下, 到了现在第九代花冠, 
这车已经是世界第一销量的经济车型了, 而丰田自己本身也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了, 而
丰田质量管理丰田生产体系也成了世界制造业的样板模范。 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正是靠着丰田
SONY这样的公司才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 
  
我绝对不是要反对改革开放, 现在不可能再回到闭关自守的老路上去了, 我关心
的是在开放的同时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利益, 如何保障人民的利益。 我的反复强调的是:靠
给外国人打工是打不出一个现代化强大的中国的, 正如给英国人种鸦片印度农民还是穷得上顿
不接下顿。 只有在认识到民族工业对我们中华民族生存质量之重要性后, 认识到西方资本的
本质后, 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开放环境下保证我们中国人不再成为被剥削奴役的对象, 不再
是个被单向抽取利润的市场。 
  
    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
  
============完===========
作者: tonybasic    时间: 2004-7-26 17:16
bjzf1 wrote:
我开过很多车型,为了感觉性能和内饰,  
  去年为上海捐钱来了辆polo,  
  我以为当今国内市场综合势力  
  最好的就是polo, 真想去卖polo,  
  无奈舍不得设计工作。

  
最好的就是polo
作者: xerjerry    时间: 2004-7-27 13:52
我只能说大众很有钱,我想和他们的造型部做做朋友.其实有几个小子不错的,澳大利亚的、韩国的。人不错技术也不错。但公司用人大错。今年一分钱也没给我赚到。
作者: jm    时间: 2004-7-29 13:26
Issac_pro wrote:
帖子内容是从新华网论坛拷贝来的,本来想放在灌水乐园里,不料放不进去。这次编辑将过于敏感的前部分删除。转发本帖用意是鼓励大家从事研发设计工作。也是表达对民族汽车工业的支持。  
  
  现代的国际贸易是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战争果实就是利润, 民族赖以生存发展  
  的利润。就拿汽车这个战场来看, 世界第一大战场是美国, 第二大战场是日本, 第三大战  
  场是西欧, 第四大战场是中国。 美国战场是由通用福特占据60%地盘,日本德国占40%  
  地盘。 在美国战场上,日本的三支部队以丰田为首显示了极高的作战能力和战斗素养, 战斗  
  结果是2003年丰田获得的利润超过通用福特克来丝勒的利润总和。 在西欧战场, 德国法  
  国意大利英国的部队仍然占据90%的地盘, 日本部队正在坚韧不拔的打攻坚战, 占领区正  
  在缓慢但持久地不断扩大。在日本战场,除了PORSCHE、FERRARI等高档车有所得手,其余98%  
  的地盘被日本本地部队牢牢占据着。 最后,中国战场, 国家第一军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和  
  日本丰田马自达德国大众联手攻占地盘, 国家第二军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和法国雪铁龙日本日  
  产公司联手攻占地盘, 上海汽车总公司整和德国大众美国通用联手攻占地盘。 美国福特正借  
  助长安汽车公司进攻中国, 日本铁血部队本田在广州也开设了工厂,攻势十分猛烈。 还有德  
  国宝马也在东北有了装配厂。 中国地方军队是安徽奇瑞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浙江吉利等小股部队  
  在做英勇抵抗, 尽管装备差条件不好, 但他们没有投降。  
  
       资本主义是有怜悯心的吗? 从历史来看, 没有!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销售的  
  鸦片是是在印度种植的。 对于印度土人,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预先借款给他们购买生产必须  
  品, 签定合同,使得印度人必须把鸦片在收成后以最低的价钱卖给英国人, 并通过印度傀儡  
  政府逼迫印度农民在最加尔各答附近最肥沃的土地上种鸦片。 当地印度农民和东印度公司签定  
  合同, 所有鸦片由东印度公司包销, 就像中国打工妹为美国NIKE做鞋子的工厂一样, 产品  
  包销。 结果呢,印度土人从1000%至2000%的利润里得到什么好处了没有?东印度公  
  司的人说,当地印度人一人一年有2个英镑的收入就是*豪华*的生活了, 就象为NIKE做鞋的  
  乡下打工妹一天工作14小时累死在工厂里一个月才5百人民币一样。 尽管一双NIKE篮球鞋在  
  美国卖80美元即六百四十人民币! 对利润的贪婪, 使得那些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满口爱心的  
  西方资本家们对弱者进行最残酷的剥夺和奴役。 他们可以当奴隶贩子并奴役黑人一个多世纪,   
  他们可以通过武力向中国出口毒品, 现在同样是满口人权的西方国家可以卖武器军火。   
  
       加入WTO, 过了保护期后, 这些与国军联手的丰田大众雪铁龙日产马自达通用  
  福特宝马等还需要与国军一汽二汽上汽联手么? 从法律角度讲没有必要, 因为口岸已经开放。  
  2003年在东京车展上雷诺兼日产总裁说了, 在中国的中外合资汽车厂里中方的贡献地位为  
  零。 我欣赏他的直率, 这句话给那些幻想着国外资本帮助中国变得现代化强大的国人一记响  
  亮的耳光。  
  
       汽车工业是占10%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支柱产业, 如果外国汽车公司在WTO保  
  护期后甩开了中国人, 那么国家的十分之一领地就被外国资本占领了, 这和当年英国占香港  
  不同,我们没有丢失一寸物理意义上的土地, 而是利润, 一种看不见的生存资源。  
         
       现在我还要驳斥支持运十下马的一个论调, 就是运十问题很多, 运十当时已经落  
  后。 上海桑塔那在1995年就已经是落后的产品了, 但为什么到2004年才停产了呢?  
  再者, 爱国讲的是爱, 是付出, 运十或国产汽车质量上有点问题, 性能上不是领先,但  
  我们就是要使用国货, 这样国货就有资金来改型改进, 有资金投入研究开发, 工程技术人  
  员就有项目做, 科技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这样不断循环, 我们才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  
  和飞机。 如果国货汽车飞机好了才爱不太先进的不爱, 这还叫什么爱国呀, 那叫自私。没  
  有象韩国人那样的爱国货哪来好汽车好飞机啊?  而合资呢? 我认识某个合资汽车公司里一  
  个干了十几年的机械工程师连一张象样的零件图都画不出, 复杂点的装配图都看不懂。 为什  
  么? 因为他在这公司里用不着具体干活,图纸从德国拿来, 机器从外国运来, 有问题找公  
  司里的外国专家, 他只是从事并不复杂的协调工作, 而工资照样8千一万的, 人是脑满肠  
  肥, 就这么废了。 反过来看日本丰田公司, 50年代60年代他们做的车还不如我们的上  
  海牌呢, 更比不上红旗了, 不信你去名古屋的丰田博物馆看看, 看看他们造的第一代花冠  
  Collora。 但是丰田坚持走自己开发生产的路, 每五六年一改, 一代一代地改,经过几十  
  年, 靠着丰田员工几代人的努力, 甚至有工程师累死在办公室里, (和打工妹累死在做鞋  
  的生产线上有着绝对不同的意义, ), 在日本消费者的支持下, 到了现在第九代花冠,   
  这车已经是世界第一销量的经济车型了, 而丰田自己本身也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了, 而  
  丰田质量管理丰田生产体系也成了世界制造业的样板模范。 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正是靠着丰田  
  SONY这样的公司才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   
  
  我绝对不是要反对改革开放, 现在不可能再回到闭关自守的老路上去了, 我关心  
  的是在开放的同时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利益, 如何保障人民的利益。 我的反复强调的是:靠  
  给外国人打工是打不出一个现代化强大的中国的, 正如给英国人种鸦片印度农民还是穷得上顿  
  不接下顿。 只有在认识到民族工业对我们中华民族生存质量之重要性后, 认识到西方资本的  
  本质后, 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开放环境下保证我们中国人不再成为被剥削奴役的对象, 不再  
  是个被单向抽取利润的市场。   
  
      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  
  
  ============完===========  

  
说得不错,
国人应当醒悟了
作者: 0sfg    时间: 2004-8-10 14:05
支持国货,心甘情愿.
作者: spillerszr    时间: 2004-10-18 21:06
等着把,汽车的战场就快拉开了,现在是总攻前夜
作者: HLP_924    时间: 2004-10-20 09:55
Issac_pro wrote:
这叫做”有奶便是娘”。上海大众要追求利润最大话,跟德国老合资能喝到最多的奶水,当然愿意朝德国老叫娘了。  
  他们把持着这么多国有资源,20年来创造了多少技术进步呢?创造了多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专利呢?20年中德国老从中国人手中拿走了多少外汇呢?

  
国人有德国佬的研发精神一半严谨,几十年还会是这个鸟样?还不服气!
作者: billlucfer    时间: 2004-10-20 21:01
中国人太自私了,哪来团队精神,不可能做出好车,只能当奴才子,跟着洋主子跑!
作者: swh    时间: 2004-10-25 21:43
大家本不必这么牢骚。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写这篇文章的楼主也许养活的不止一两个人口,都不容易。呵呵,说得话是不是很世故啊,其实俺还是没毕业的学生,快要找工作了,爱好设计者方面的工作,CCW-iCAx(CAD/CAM/CAE)论坛 是我最常来的地方,说实话学了很不少的东西,现在我就是想诚恳地问在座的各位大哥一些问题,还请你们不吝赐教。
1、你们作产品设计研发工作,是你们的对口专业吗,还是也是出于爱好半路出家,走了这条路。
2、我就是出于爱好,没有受过专业的美工训练,刚学了半年的UG,水平在提高,也渐渐爱上了这个东西,等我毕业能不能也走这条路,或许能在哪个公司碰到这里的哪位,做我的师傅带我出徒。(对了我是学车辆工程专业的,也爱好汽车,看着这里有的老大的作品,也一直梦想自己也能有此一天)。
跪请过来人明示。谢谢!
作者: shairlin    时间: 2004-10-26 07:34
兄弟们有时间到几个大的汽车论坛去看看好了,没有一个不骂“伤害打肿”和“遗弃打肿”
他们这样靠着国家的政策扶植起来的怪胎是没有上进心给国人造国车的。
严重鄙视!!!
作者: shairlin    时间: 2004-10-26 07:34
https://bbs.tom.com/bbs.php?forumid=347
  
TOM汽车论坛
作者: cncax    时间: 2004-11-28 15:57
永远不要相信国有企业能够发展民族产业,在技术上将永远落后于外国企业,永远需要引进技术,把国企卖给私企才有可能发展
作者: liujinwei007    时间: 2004-11-28 19:14
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业不能学一学家电业,全面引进呢???
作者: empty2004    时间: 2004-11-29 12:50
“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业不能学一学家电业,全面引进呢???”
呵呵,我不是很清楚家电业,
不过看现在的市场,也没发现有哪家比较争气的。
作者: empty2004    时间: 2004-11-29 12:56
私企也是在COPY,
刚接触到吉利的一款车,是COPY国外的,现在数模快要完成了。
其实奇瑞的开始也是从COPY开始,
其实COPY也没什么坏处,只是别把辛苦挣来的钱拿去吃喝嫖赌了》
作者: elkalub    时间: 2004-11-30 08:41
哎.
做了N年的销售,就怕遇到鄙视别人的工程师.
看看这么多回贴的, 一个个好象都成造航天飞机一样的.
技不如人,就应该谦虚地去学. 等到有一天我们能造出那怕是现代这类的车子, 我们再去鄙视别人也不成.
我一直记得我的一位经理说的话: 不要成天地COMPLAIN.
  
我是买进口原材料的. 当神六上天前国内的很多研究所让我进口这个那个的时候, 我只能感到无奈.
  
大家看看,我们一辆车上追根到底有多少东西是我们自己的? 我可以保证, 除了人工外, 不会超过5%.
  
所以大家谦虚一点, 不要COMPLAIN.
作者: elkalub    时间: 2004-11-30 08:58
所以, 各位从事汽车设计制造的大哥, 你们如果能自己造哪怕是一个螺丝, 我这个小弟就万分感谢了. 我不争气, 我是没这个机会罗.
作者: liujiping    时间: 2004-12-3 21:02
上汽不用比日本还是德国!就那韩国来说!!当初韩国和上汽集团同时起步的,都是和国外和作。到现在都经历了20多年了。但韩国的汽车行业怎么样?而上汽的汽车怎么样?这样一比大家就不言而之了!!!早在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制造业最糟糕了,日本制造的东西只能在欧美罢地摊!!!但现在日本的制造业有几个国家那与之比较,今年评比十大汽车制造质量中日本居然占了七家!!!为本国的汽车制造业痛心啊!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