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椭圆涡状线”(23#有闷大做法,另方程已公布,讨论结束) [打印本页]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19 16:45
标题: “椭圆涡状线”(23#有闷大做法,另方程已公布,讨论结束)
本帖最后由 22553711 于 2014-5-27 14:17 编辑

说是讨论,其实是求助~
如图,不知能不能说是椭圆涡状线,方程俺是没什么希望推导出了。
所以贴图方法很笨拙,而且只是近似,希望能引出正统做法
[attach]1199235[/attach]

作者: ltq59    时间: 2014-5-19 17:03
欢迎讨论,俺除外
作者: 开心7788    时间: 2014-5-19 22:39
做了一个,没验证,不知道精度.木妖看下咱俩的方法相同不.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0 08:50
开心7788 发表于 2014-5-19 22:39
做了一个,没验证,不知道精度.木妖看下咱俩的方法相同不.

试着用开心兄的思路做了一下,效果(精度)不是很理想,不知开心兄自己验证的结果如何?
(请莫再以妖啊什么的相称,叫俺阿木、木头啥的都行,论坛只有一妖,那就是闷妖~)

作者: 开心7788    时间: 2014-5-20 08:56
效果不理想,可能是我的建模思路不太对。我再想想。
作者: 开心7788    时间: 2014-5-20 09:06
https://www.icax.org/thread-525024-1-1.html

这边有一个用参数方程来做的帖子,不知道阿木看过了没有。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0 12:32
开心7788 发表于 2014-5-20 09:06
https://www.icax.org/thread-525024-1-1.html

这边有一个用参数方程来做的帖子,不知道阿木看过了没有。

看了下开心提供的链接,跟梁大在三维给出的方程是一样的~
如果像顶楼贴图那样验证,你转贴中方程得到的曲线也有较大差异。
各人理解不同,对“椭圆渦状线”的看法会有歧义,所以标题中加了个引号。
————
换一种问法:如何能较为简易地得到顶楼贴图那样的曲线?

作者: 开心7788    时间: 2014-5-20 15:53
那阿木,你得把你的方法 公布了才行。
作者: ryouss    时间: 2014-5-20 16:29
目前可以做到的精度

[attach]1199291[/attach]

作者: 开心7788    时间: 2014-5-20 16:36
阿木,你检测过涡状线么,用你的方法检测一下,好像也有误差。
作者: hero522    时间: 2014-5-20 17:09
橢圓窩捲
每圈增加10mm。
長邊半徑r1=24
短邊半徑r2=10
x=cos(t)*(24+T*5/PI)
y=sin(t)*(10+T*5/PI)
[attach]1199292[/attach]

橢圓方程式
x=cos(t)*r1
y=sin(t)*r2
長邊半徑r1=24
短邊半徑r2=10

窩捲線方程式
x=cos(t)*t
y=sin(t)*t

作者: ryouss    时间: 2014-5-20 19:58
改善精度

[attach]1199298[/attach]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0 20:17
ryouss 发表于 2014-5-20 16:29
目前可以做到的精度

感谢梁兄再次关注~
俺还是用的土方法,随形阵列取点,然后逐个描点得到曲线
精度倒是可以接受,就是过于繁琐,而且设变困难。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0 20:23
hero522 发表于 2014-5-20 17:09
橢圓窩捲
每圈增加10mm。
長邊半徑r1=24

英雄大提供的方程在4个象限点精度是很高的,但在其他位置差异较大。
俺琢磨是因为除去象限点,其余各点径向与法向有夹角,夹角越大差异可能就越大~



作者: ryouss    时间: 2014-5-20 20:59
22553711 发表于 2014-5-20 20:17
感谢梁兄再次关注~
俺还是用的土方法,随形阵列取点,然后逐个描点得到曲线
精度倒是可以接受,就是过 ...

公式的導出及求證,做參考了!

[attach]1199306[/attach]
[attach]1199307[/attach]
[attach]1199305[/attach](excel檔)
作者: ivan200911    时间: 2014-5-21 09:21
学习学习了
作者: hero522    时间: 2014-5-21 15:36
22553711 发表于 2014-5-20 20:23
英雄大提供的方程在4个象限点精度是很高的,但在其他位置差异较大。
俺琢磨是因为除去象限点,其余各点径 ...

感謝您的驗證,確實有問題

要再回去仔細想想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2 17:23
开心7788 发表于 2014-5-20 15:53
那阿木,你得把你的方法 公布了才行。

回开心朋友,这就是俺的野蛮做法:
[attach]1199432[/attach]

作者: 开心7788    时间: 2014-5-22 17:26
22553711 发表于 2014-5-22 17:23
回开心朋友,这就是俺的野蛮做法:

果然暴力。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2 17:37
ryouss 发表于 2014-5-20 20:59
公式的導出及求證,做參考了!

谢谢梁兄分享,说实话俺还是没怎么整明白~
于是自己又瞎琢磨了一下,似乎有点成效,也遇到了问题:
两相交平面,夹角为b,其中一平面上任意一个圆在另一平面的投影为一个椭圆,而且有cos(b)=短半径/长半径,(短半径即为圆半径),这个很容易验证。
从此点出发,用投影的方法,可以求出下图1中点A(椭圆上任一点以某一节距向外的等距点)在椭圆所在面内的直角坐标,即椭圆以该节距向外等距所得曲线的参数方程,再让该节距来一个线性变化,就应该是“椭圆等距渦状线”了。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分母不能为零(即tan((2*n+1)*pi/2)无解),方程无法随自变量t连续变化而连续
图2是俺分段做出的第一个1/4周期内曲线:
[attach]1199435[/attach]
[attach]1199436[/attach]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3 09:12
本帖最后由 22553711 于 2014-5-23 09:28 编辑

问题终于予以解决:
https://www.3dportal.cn/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9460&extra=&page=2
也算是给KEILEI001大大在该链接48楼发问一个答复~

[attach]1199447[/attach]
[attach]1199448[/attach]
作者: hero522    时间: 2014-5-26 14:40
細胞死了一大坨,還是沒辦法作出樓主要求的圖形

[attach]1199583[/attach]

作者: Francis    时间: 2014-5-26 18:13
向木大學習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6 19:02
Francis 发表于 2014-5-26 18:13
向木大學習

感谢闷大关注~

作者: 22553711    时间: 2014-5-27 14:09
本帖最后由 22553711 于 2014-5-27 14:10 编辑

似乎讨论的差不多了,感谢楼上诸位的参入,闷老大更是轻描淡写地将问题解决掉,真心佩服~
帖子最后,奉上俺导出的方程。
1.椭圆涡状线(法向等距)方程的一般形式:
(式中a,b分别为长短半径,v为节距)
X=a*cos(t)+v*t*b*cos(t)/sqr(a^2*sin(t)^2+b^2*cos(t)^2)
Y=b*sin(t)+v*t*a*sin(t)/sqr(a^2*sin(t)^2+b^2*cos(t)^2)
显然,当a=b时,就是阿基米德螺线方程了

2.椭圆涡状线(径向等距)方程的一般形式:
(式中a,b分别为长短半径,v为节距)
X=a*cos(t)+v*t*a*cos(t)/sqr(a^2*cos(t)^2+b^2*sin(t)^2)
Y= b*sin(t)+v*t*b*sin(t)/sqr(a^2*cos(t)^2+b^2*sin(t)^2)
显然,当a=b时,它也是阿基米德螺线方程

3.英雄大在11#公布的方程,长短半径线性变化,在此不赘述
(当a=b时,…………)

作者: mrdior    时间: 2014-6-9 16:33
深奥,学习ing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