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j355 wrote:
我傳一個展開資料,老大覺得可以的話就鼓勵一下,我還沒有脫貧呢!
WMWMTTMM wrote:
望继续努力,多多贴好贴,分我这里多的是::{::g::g
wjun1413 wrote:
晕!
这只是个经验计算参数,
怎么可以拿来,
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你在你的机器上,你那特定产品的模具上,
你这个表格对你而言是对的,
但如果换台机器换个模具那肯定是错误的,
哪怕只换一个上模或者下模,
哪怕你那模具上存在极其细微的差异,
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的。
具体的系数需要具体的做实验才可以确定,
因为牵涉的因素太多了,
就是里面所写的软钢板和铝合金,
那么是什么牌号的?
同样的牌号是哪国产的?
中国产的同样规格型号的软钢板,是宝钢的还是鞍钢的还是马钢的???
国外产的是日本的还是韩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美国军工标准?
或者是其他国家生产的材料?
找出响应关系,
那也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
以确定该台机床,
该产品相应的模具,
所对应产生的参数。
另外当板厚超过3时,
其实际的材料性能变化非常之大,
你是否做过试验?做过试验,试验次数是否已经超过1000次?
现在钣金制造,
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影响折弯的两大因素,
材料和模具关系,
无法计算,
在国外也是通过多次试验,然后在接下来几年的产品制造过程中,
逐步的调整关系,
画出对应关系的点阵线形图来确定折弯参数的,
这个过程甚至超过10年,
而10年下来的各个折弯参数表,
根据材料的分类和模具的分类对应不同的折弯关系,
至少也得有几十张表了。
太简单了吧。
怎么可以简单的用一张表来确定呢!!!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