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求助】我迷惑,我不解,请版主及高手们帮忙。。。 [打印本页]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0:14
标题: 【求助】我迷惑,我不解,请版主及高手们帮忙。。。
最近在做一个例子,可结果让我迷惑不解:
  
我做的分析结果是朝这边翘曲(如图),并且做了改善方案和详细的报告。可做完后发现,现场打出的产品翘曲方向刚好跟分析结果相反,且量很大(5mm左右),我又试着改工艺,水道,浇口,还重新用中性面模型做一遍,虽然量上有改变,可方向始终都是这样,为什么呢?真不知是那里出了问题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0:53
我贴出相关模型,请高手们帮忙看看,你不一定要做,就请讲讲,凭你们的经验,这样的东东应该怎么翘?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谢谢!
  
fusion.sdy
1.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1:00
2.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1:04
midplane.sdy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1:07
STP模型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3-10-20 12:32
   输入的注塑工艺和实际的工艺参数相差大吗?
作者: hyman365    时间: 2003-10-20 12:43
实际工艺参数中公母模溫的設定對變形影響很大,你输入的公母模溫為42度,实际中公母模溫是這樣嗎?水路排的很不合理,我設計了5年的模具,沒有看過這麽大成品,這麽簡單的水路,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3:28
kelvin wrote:
    输入的注塑工艺和实际的工艺参数相差大吗?

  
谢谢回复::g::g
  
注塑现场的工艺表就在我桌上,我想输入的工艺与实际应该相差不大,况且我用不同的工艺试了很多次。只是我的fill control 和v/p swichover 用自动的,而没有用工艺表上的分段注射,不过这并不至于改变整个翘曲的方向呀。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4:00
hyman365 wrote:
实际工艺参数中公母模溫的設定對變形影響很大,你输入的公母模溫為42度,实际中公母模溫是這樣嗎?水路排的很不合理,我設計了5年的模具,沒有看過這麽大成品,這麽簡單的水路,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谢谢回复::g::g
  
我现在的目的不是要优化,而是把已知的工艺放到MF中,验证翘曲是否与实际一致。所以现在所用的条件是与实际比较一至的。
  
人家的入水温度是这样的,水路也大概是这样的,经管我也觉的不好。
可是从分析结果来看,现有条件下,cool因素引起的翘曲量极小,所以我觉的即使冷却上作些优化,也改变不了现有的翘曲趋势。
作者: gaotian    时间: 2003-10-20 14:41
jeffery wrote:
   
  
  谢谢回复::g::g  
  我现在的目的不是要优化,而是把已知的工艺放到MF中,验证翘曲是否与实际一致。所以现在所用的条件是与实际比较一至的。人家的入水温度是这样的,水路也大概是这样的,经管我也觉的不好。可是从分析结果来看,现有条件下,cool因素引起的翘曲量极小,所以我觉的即使冷却上作些优化,也改变不了现有的翘曲趋势。

  
jeffery 请到实地考察一下!;-);-);-);-):-d:-d:-d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0-20 15:20
把你的工艺卡片参数发给我了。我帮你看看。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0 18:10
Suni Lee wrote:
把你的工艺卡片参数发给我了。我帮你看看。

  
谢谢版主!
这是工艺卡,请帮我看看!::g::g::g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3-10-20 19:34
jeffery wrote:
   
  
  谢谢版主!  
  这是工艺卡,请帮我看看!::g::g::g

  
能不能压缩一下,不好下载呀。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3-10-20 19:40
   我没有计算过,网格太多了,我电脑内存太小,算不了。
  
  个人的观点:
  
   估计是欠保压,造成这样的问题。因为看了一下模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是瞎猜的,不知斑竹有什么高见?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3-10-20 20:48
我看你的成型参数好像才保压2S呢!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1 08:12
kelvin wrote:
   
  
  能不能压缩一下,不好下载呀。

  
工艺卡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1 08:41
kelvin wrote:
    我没有计算过,网格太多了,我电脑内存太小,算不了。  
  
    个人的观点:  
  
     估计是欠保压,造成这样的问题。因为看了一下模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是瞎猜的,不知斑竹有什么高见?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现场的保压是2s 25MPA,我用这个保压分析过,还用10S 80%保压及多段保压都分析过,翘曲方向都是这样,都与实际产品相反。
  
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在现有模型,流道交口的情况下,怎样的工艺及冷却,会造成跟现有分析结果相反的翘曲呢?
  
kelvin兄,你可以用中性面分析,网格少些,你还可以去掉一半,分析一腔,很快的。
作者: lj8197    时间: 2003-10-21 08:51
顶,期待中
作者: lj8197    时间: 2003-10-21 10:03
你的文件我都打不开,我用的是3.0
依我的经验,分析图中显示的是充分保压的结果,实际生产中的保压压力和时间都不够。
从你的工艺卡中看不到实际射出终点,和保压实际切换位置,一次压的最后两段基本没什么用,如果一次压的射出终点没有达到“2”的设置,而保压切换又用的是位置的话,那你后面25的压力、20的速度、2秒的保压也是假的。实际的工艺很可能是用8秒钟完成了射出、保压的全过程。
建议:1.在实际注射中使用位置切换,使一次压完成射出总量的百分之95左右到达保压切换点
2、加长保压时间
3、逐渐加大保压压力
4、降底定模模温
5、检察浇口是否太小,造成补缩不充分。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3-10-21 11:25
     还有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动模模温的温度太高了,因为塑件会向着较热的一侧弯曲。
  
      在模型中,动模的冷却水管较多,冷却效果较好,按塑件会向着较热的一侧弯曲的原则判断是分析的结果,这是在理想的状态中计算的。可在实际中,可能出现水管有阻塞,雷诺数相差太大等等情况,造成冷却效果与输入的情况不符。
  
     如果方便的话,提供实物造片。
  
    以上也是一种猜测,供参考。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0-21 11:51
我简单算了一下,Z方向的变形在0.6mm左右。应该还有优化的余地。
至于变形相反,我在想是不是实际生产的时候顶出变形了,试着把冷却时间加长一些,顶出速度和压力放慢一点。
  
MF在有时也会出现这种变形方向相反的计算错误,但是出错的几率比较小。如果不是顶出原因那就是MF软件的问题了。靠调整MF的参数无法改变。
作者: simon_fang    时间: 2003-10-21 14:06
为什么只讨论Moldflow,而不讨论Dynaform?:!(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3-10-21 14:48
simon_fang wrote:
为什么只讨论Moldflow,而不讨论Dynaform?:!(

  
Dynaform是冲压模拟成型模拟软件,在CAE区有一些讨论。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1 16:07
Suni Lee wrote:
我简单算了一下,Z方向的变形在0.6mm左右。应该还有优化的余地。  
  至于变形相反,我在想是不是实际生产的时候顶出变形了,试着把冷却时间加长一些,顶出速度和压力放慢一点。  
   
  MF在有时也会出现这种变形方向相反的计算错误,但是出错的几率比较小。如果不是顶出原因那就是MF软件的问题了。靠调整MF的参数无法改变。

  
谢谢版主亲自操刀,辛苦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认为如果MF分析结果与实际相反,做任何优化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做优化总得有个目标吧。
  
如果只从MF分析出发,我可以把翘曲优化的很小(如下图),但既然优化的起点与实际结果趋势背离,那这个优化又有何用?
  
我的想法,不知对否,请版主 各路高手斧正::y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1 16:26
应该不是顶出时顶变形,顶出是比较平衡的,况且公模的芯子都不深,抱紧力不大,易出模。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08:40
kelvin wrote:
      还有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动模模温的温度太高了,因为塑件会向着较热的一侧弯曲。  
   
        在模型中,动模的冷却水管较多,冷却效果较好,按塑件会向着较热的一侧弯曲的原则判断是分析的结果,这是在理想的状态中计算的。可在实际中,可能出现水管有阻塞,雷诺数相差太大等等情况,造成冷却效果与输入的情况不符。  
   
       如果方便的话,提供实物造片。  
   
      以上也是一种猜测,供参考。

  
kelvin兄说的有道理!谢谢::g
  
可是现在分析出的结果是,COOL引起的翘曲很小,对翘曲的贡献不大,就算公母模由于雷诺数不一,造成公模侧比母侧过热,也决不至于改变整个翘曲的趋势。
  
因为我做了这样一个分析,母模通40度水,公模通80度水,COOL引起的翘曲都还不能完全抵消SHRIKAGE引起的翘曲,也就是说,即使公模相对母模严重过热,都还不能使分析结果改变方向。
  
所以我认为,kelvin兄所说的“输入的冷却效果与实际冷却效果不符”,这是个问题,但不能解释现在的矛盾。一定是哪里有问题::?::?::? 期待中。。。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0-22 10:38
这个分析结果就和你的实际翘曲方向大致相同了。
  
我看了一下PA-757的参数,发现他的收缩模型是用的uncorrected residual stress模型。也就是说该材料的收缩没经过实验修正。我换了一个材料PA-727分析结果就是这样了。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0-22 10:42
换个角度看看。:8)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0:45
谢谢::y::y::y
我赶快试试!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0-22 10:47
这是放大50倍的效果。
  
btw:工艺参数,特别是螺杆曲线与你的工艺卡片一致。
作者: kelvin    时间: 2003-10-22 13:00
Suni Lee wrote:
这个分析结果就和你的实际翘曲方向大致相同了。  
  
  我看了一下PA-757的参数,发现他的收缩模型是用的uncorrected residual stress模型。也就是说该材料的收缩没经过实验修正。我换了一个材料PA-727分析结果就是这样了。

  
没有修正就放到材料库里去,moldflow公司也太不负责了吧?:~)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6:28
Suni Lee wrote:
这是放大50倍的效果。  
  
  btw:工艺参数,特别是螺杆曲线与你的工艺卡片一致。

  
又要麻烦版主了::l
  
我照工艺卡上的工艺,模温,水温,料温,螺杆,保压等 输进去,总是短射,我把模温,水温,料温,保压加一点,还短射::?::?
  
请看看我的工艺设置:
1。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6:29
2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6:30
3 螺杆曲线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6:32
4 保压曲线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6:35
5 注塑机设置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6:38
6 WARP设置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2 16:47
版主能把你这个分析的SDY上传吗?我想看看你是怎么设置的。我觉的我的设置特别是螺杆曲线肯定有问题,没有正确反映实际工艺。
  
还有,发生短射时,不改工艺参数,改变注塑机的最大射压,为什么也没用呢?要怎样才能避免短射呢?
  
期待中。。。
作者: 独行客    时间: 2003-10-22 17:58
jeffery wrote:
版主能把你这个分析的SDY上传吗?我想看看你是怎么设置的。我觉的我的设置特别是螺杆曲线肯定有问题,没有正确反映实际工艺。  
  
  还有,发生短射时,不改工艺参数,改变注塑机的最大射压,为什么也没用呢?要怎样才能避免短射呢?  
  
  期待中。。。

  
:-P偶也想知道!不知老兄如何优化翘曲。是根据主要因素为切入点去解决问题的吗::?比如冷却因素的话试着改变冷水管的布置和加大流速。是分子取向的话又如何解决呢::?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0-24 09:20
附件是SDY文件。
  
另外我做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把模型砍掉了一半算的。也没进行冷却计算。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4 09:30
抢在第一时间说声 谢谢!::g::g::g
  
已下,还没来得及看::y::y::y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8 10:41
Suni Lee wrote:
附件是SDY文件。  
  
  另外我做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把模型砍掉了一半算的。也没进行冷却计算。

  
不太明白为什么斑竹工艺参数这样设::?::?::?
  
这是现场的工艺卡: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8 10:43
这是斑竹设置的工艺参数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8 10:47
上图贴错了,是这张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8 10:48
螺杆曲线: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8 10:49
保压曲线:这里的保压一段是注塑的第四段,为什么设成保压?工艺卡中保压 只有一段嘛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28 11:00
注塑机参数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0-29 21:58
这里有个理解的误差。我以为那个8秒是第四段注射的时间。我想不能有那么长的注射时间啊。所以就改为了保压了。
  
保压的第一段时间设置为0是为了让压力在填充结束时刻立即降低到保压压力。如果第一段有一个时间间隔的话压力会充填充末时刻的压力过渡到保压压力
作者: jeffery    时间: 2003-10-30 17:03
谢谢斑竹!::g::g::g
  
我也觉得这8秒的射出时间有问题,并且现场的工艺很有问题,我刚有点头绪,等整理一下再来跟大家请教。
  
再次谢谢  斑竹、kelvin老弟、lj8198兄  对我贴子的关注,受益非浅::y::y::y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3-11-4 09:27
为什么我用版主的算出来的warpage很大呢?是什么原因?版主可不可以将你算的方法说一下。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3-11-4 09:33
Z方向也比版主的大得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版主可以指点一下吗?另外你们平常看warpage只看Z方向的吗?变形量也只是以Z方向做为度量的吗?谢谢了!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3-11-6 08:02
不知道是版主太忙了还是不愿指教!再顶一下!
作者: Suni Lee    时间: 2003-11-6 09:56
没有什么算法了啊。不不是把我算的模型贴上去了么。你自己看看吧。
  
分析变形不是只看Z方向的。是看你自己关心那个方向的变形。
  
出差了一段时间,昨天晚上刚回到东莞。。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3-11-7 11:07
Suni Lee 版主啦!可不可以举个例讲一下如何调因为收缩引起的翘曲!我发现每次最大的翘曲都是它引起的。我试过很多次来调保压参数,可是没有任何效果!
另外请教一下,是不是做模流分析一定要懂得调机!好想好好学一下moldflow,可是现在收费都太高了一点。并且,我原来有个同事去华东工学院(好像是吧,反正在上海就这一家是正式培训的),给了4500大洋,学了五天吧。我觉得他还没有我现在懂得多。不过这也得谢谢这个论坛,谢谢你们这样的版主及各位高手的指点。
作者: gdcdyx    时间: 2003-11-7 16:35
变形量还受到网格划分质量的影响,mf中划分网格的质量是重要的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