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vin wrote:
输入的注塑工艺和实际的工艺参数相差大吗?
hyman365 wrote:
实际工艺参数中公母模溫的設定對變形影響很大,你输入的公母模溫為42度,实际中公母模溫是這樣嗎?水路排的很不合理,我設計了5年的模具,沒有看過這麽大成品,這麽簡單的水路,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jeffery wrote:
谢谢回复::g::g
我现在的目的不是要优化,而是把已知的工艺放到MF中,验证翘曲是否与实际一致。所以现在所用的条件是与实际比较一至的。人家的入水温度是这样的,水路也大概是这样的,经管我也觉的不好。可是从分析结果来看,现有条件下,cool因素引起的翘曲量极小,所以我觉的即使冷却上作些优化,也改变不了现有的翘曲趋势。
Suni Lee wrote:
把你的工艺卡片参数发给我了。我帮你看看。
jeffery wrote:
谢谢版主!
这是工艺卡,请帮我看看!::g::g::g
kelvin wrote:
能不能压缩一下,不好下载呀。
kelvin wrote:
我没有计算过,网格太多了,我电脑内存太小,算不了。
个人的观点:
估计是欠保压,造成这样的问题。因为看了一下模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是瞎猜的,不知斑竹有什么高见?
simon_fang wrote:
为什么只讨论Moldflow,而不讨论Dynaform?:!(
Suni Lee wrote:
我简单算了一下,Z方向的变形在0.6mm左右。应该还有优化的余地。
至于变形相反,我在想是不是实际生产的时候顶出变形了,试着把冷却时间加长一些,顶出速度和压力放慢一点。
MF在有时也会出现这种变形方向相反的计算错误,但是出错的几率比较小。如果不是顶出原因那就是MF软件的问题了。靠调整MF的参数无法改变。
kelvin wrote:
还有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动模模温的温度太高了,因为塑件会向着较热的一侧弯曲。
在模型中,动模的冷却水管较多,冷却效果较好,按塑件会向着较热的一侧弯曲的原则判断是分析的结果,这是在理想的状态中计算的。可在实际中,可能出现水管有阻塞,雷诺数相差太大等等情况,造成冷却效果与输入的情况不符。
如果方便的话,提供实物造片。
以上也是一种猜测,供参考。
Suni Lee wrote:
这个分析结果就和你的实际翘曲方向大致相同了。
我看了一下PA-757的参数,发现他的收缩模型是用的uncorrected residual stress模型。也就是说该材料的收缩没经过实验修正。我换了一个材料PA-727分析结果就是这样了。
Suni Lee wrote:
这是放大50倍的效果。
btw:工艺参数,特别是螺杆曲线与你的工艺卡片一致。
jeffery wrote:
版主能把你这个分析的SDY上传吗?我想看看你是怎么设置的。我觉的我的设置特别是螺杆曲线肯定有问题,没有正确反映实际工艺。
还有,发生短射时,不改工艺参数,改变注塑机的最大射压,为什么也没用呢?要怎样才能避免短射呢?
期待中。。。
Suni Lee wrote:
附件是SDY文件。
另外我做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把模型砍掉了一半算的。也没进行冷却计算。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