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原创)落料拉伸模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3: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3: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3: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3: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unrenren    时间: 2003-8-21 14:21
設計的真 不錯
  
我有個想法,部知道在19號件上加彈簧怎麼樣
作者: wfccc    时间: 2003-8-21 14:50
不错
但件19下面是否可以考虑设一个限位,使压边圈顿死,制件会好一些
另外不知产量多大?此种结构是否考虑了模修所带来的问题.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6: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6: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青    时间: 2003-8-21 17:06
    模具设计的不错。      
    但产品退出凹模时会有问题,生产量大后会退不出。这样会反复加橡胶费时费力。
   不如改用顶柱加托盘在加橡胶效果会更好。( 利用设备工作台的孔)
无论是整型还是调整退料 , 不会有问题。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7: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7: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模神    时间: 2003-8-21 17:36
作的太复杂了.加工时有一定难度.18橡胶可以设计在底板下面,做成可调节高度的顶料器.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1 17: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KK52    时间: 2003-8-21 21:21
1.第21件缩入模内→不良   ,退料完成时凸出第23件多少mm
2.退料完成时第19件凸出第16件多少mm.
3.模具主视图画法应 一半加工完了,一半未加工状态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2 09: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2 10: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zxiong    时间: 2003-8-22 11:42
lingchih wrote:
   
   
     1 工件

  
R8处外圆弧是R11
R5处外圆弧是R2
(R2应是R8.不好意思!)
作者: frank_hn    时间: 2003-8-22 11:47
lingchih wrote:
关于拉伸模,没人讲,我来开个头.  
      五金模具设计难点在拉伸模和级进模.而拉伸模的难点在异型、方型大深度切外观要求较高的模具。  
     理论上的东东书上都有,我不想浪费大家时间,想讲几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其中还有2点绝招(当然,这是好多年前的,阴盛阳衰嘛,我也在往塑模方面转,如果大家觉得不新鲜,不要扔砖头吆!)  
  
       有跟贴10位我就奉献出来!

支持::y::y::b::b
作者: 我很笨笨    时间: 2003-8-22 12:08
quickly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2 1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rank_hn    时间: 2003-8-22 14:32
lingchih wrote:
   
  
      R5处外圆弧应是R8。  
  
     这个贴后边的跟贴我已让徒弟看了,看看大家是怎样要求的。  
    相信会对其有触动的。  
  
      

是你徒弟画的,可以理解,经验是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上面几位朋友都提出了很好的改善建议.
压力调整和顶块导向 图纸规范表达都是很重要的.
起皱问题通常都靠调整压边力,这是特别需考虑的.
作者: afwing    时间: 2003-8-26 10:26
如果说这个产品R8的外面要求直角,不知道大家有没办法?
我公司下加工一种类似的产品,没办法只好加厚料(侧面还是拉伸到标准),
然后在正面修车一刀过关。
不知大家有没好的方法,有的话教教小弟。谢谢!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6 13: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lexsung    时间: 2003-8-26 16:26
lingchih wrote:
   
  
          按理在拉伸工序中,该处R不小于料厚的2倍。  
  可以增加整形工序,仅仅是减小R而已,但不能完全解决。

整形加冷墩,靠冷挤压变形可得零圆角
作者: afwing    时间: 2003-8-26 16:30
我准备这样做,不知道行不行:
首先计算会产生的R角大小;然后按R角的大小在产品正面车个凸形(也可先用冲压凸形),凸的高度和产生R角的高度相同。
然后再冲压拉伸成形(背面R角放大些)。
不知道这样行不行?请楼主、班主的有经验的朋友指点。谢谢!
作者: afwing    时间: 2003-8-26 16:32
alexsung wrote:
   
  整形加冷墩,靠冷挤压变形可得零圆角

  
产品的厚度小于0.4mm,我不敢。怕出人命;-)
作者: lingchih    时间: 2003-8-26 16: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fwing    时间: 2003-8-26 17:51
lingchih wrote:
   
  
  这么薄!可按斑竹的意思试一试。  
  是冲床吗?不要紧,将手放在工作台边上,一边感觉机床的接触震动情形,一边向下微调滑块,再看工件冷墩情形。  
  冲床有压塌块作保险。

还是不了,明天我就要开模试试上面说的方法。谢谢楼主!
作者: 3y    时间: 2003-8-27 15:01
我是產品設計師最快模具::k
作者: frank_hn    时间: 2003-9-8 23:21
afwing wrote:
我准备这样做,不知道行不行:  
  首先计算会产生的R角大小;然后按R角的大小在产品正面车个凸形(也可先用冲压凸形),凸的高度和产生R角的高度相同。  
  然后再冲压拉伸成形(背面R角放大些)。  
  不知道这样行不行?请楼主、班主的有经验的朋友指点。谢谢!

贴个图吧,大家才方便理解你的意思
作者: afwing    时间: 2003-9-11 15:09
产品试产啦!
最后决定的方法也是加厚料成形后修车去除圆角 。
作者: afwing    时间: 2003-9-11 15:12
frank_hn wrote:
   
  贴个图吧,大家才方便理解你的意思

不好意思,有牵涉到版权的问题不能给大家发图片。
不过可以透一点:我这产品是:瑞士天棱表的表面,有点难度。
现在的表面产品怪怪的,制造方法上也是好怪象在做表壳  。
作者: 南山渔客    时间: 2006-3-31 00:27
我觉得设计不好,我以前设计的和这个差不多的,我那个很好做的,那个产品中间是个圆泡,所以我的模具方向和楼主刚好相反
作者: psw432218    时间: 2006-4-7 21:28
这个设计磨刀口后尺会就会变化了.你的凸凹模上面的圆角不就变了吗?
作者: aoyingliang    时间: 2006-5-1 09:11
19号件就是弹簧吧
作者: aoyingliang    时间: 2006-5-1 09:13
这种做法不知内孔可否保证?
作者: 从组    时间: 2006-6-25 22:19
内孔是可以保证的,36楼的朋友是怕先冲了孔还没拉伸完是吧?
不会了,孔是在完全成形后再冲出来的,所以孔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这个的产品我做过.
作者: ming992006    时间: 2006-7-15 16:41
19号加弹簧因空间小会产生压料力不够
作者: hrn2001    时间: 2006-7-15 17:54
模具设计的不错。      
    但产品退出凹模时会有问题,生产量大后会退不出。这样会反复加橡胶费时费力。
   不如改用顶柱加托盘在加橡胶效果会更好。( 利用设备工作台的孔)
无论是整型还是调整退料 , 不会有问题。

我同意这个观点
作者: 逐月    时间: 2006-8-5 19:50
sheji d  bucuo
作者: qianliangliang    时间: 2006-8-13 21:37
欠佳,你能保正这样的产品的底面很平整吗,而且引申的推块太短,没有真正的算死,橡胶这样的用法不正确,你能保正最后这个产品的中间孔不变形吗,请将这两个过程分开来
作者: playerx    时间: 2006-8-13 23:04
设计的很好啊,不过这个模具是其中的一付还是就这么一付啊。外面的85直径可以保证?一般这东西的做法是下料+打掉中心的孔,打小点。然后拉伸。最后切边和冲中心孔。三付模具。要么就是连续模。但一般产品一个月能有5W量不得了了。三付也很快的,一天能搞个5千只吧~
作者: jxaf0490960    时间: 2006-8-13 23:43
这样的模具图纸看是华丽理论上也不错,但对实际生产就不实用了因为你是3MM材料。要是1MM以下的还说的过去。特别的产量大的根本不能用,模具成本也太高。正确  的做法的3到工艺  :下料,拉伸(镶嵌钨钢),切边冲孔。3道保证生产畅通而且模具不容易坏。  个人观点别太在意。
作者: 烽火    时间: 2006-8-14 09:42
弹簧压缩量是多少,下模顶料有问题
作者: sxzdb    时间: 2007-6-12 18:42
lingchih wrote:
关于拉伸模,没人讲,我来开个头.  
      五金模具设计难点在拉伸模和级进模.而拉伸模的难点在异型、方型大深度切外观要求较高的模具。  
     理论上的东东书上都有,我不想浪费大家时间,想讲几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其中还有2点绝招(当然,这是好多年前的,阴盛阳衰嘛,我也在往塑模方面转,如果大家觉得不新鲜,不要扔砖头吆!)  
   
       有跟贴10位我就奉献出来!
支持::y::y::b::b
作者: WMWM    时间: 2007-6-12 18:52
原帖由 sxzdb 于 2007-6-12 18:42 发表
lingchih wrote:
关于拉伸模,没人讲,我来开个头.  
      五金模具设计难点在拉伸模和级进模.而拉伸模的难点在异型、方型大深度切外观要求较高的模具。  
     理论上的东东书上都有,我不想浪费大家时间,想 ...

洗耳恭听
作者: zwxyjh113    时间: 2008-2-25 15:23
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