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什么时候才能用上CREO element/direct [打印本页]

作者: boll_lee    时间: 2011-1-14 23:29
标题: 什么时候才能用上CREO element/direct
什么时候才能用上CREO element/direct
网上的PE版也下不了
作者: yzy539    时间: 2011-1-15 11:28
现在这个没啥区别和OSD。CREO element/direct 就是OSD改个名字而已。
CREO2版本可能才基本定型,3版才趋于稳定。
1版本,也就是玩和了解的版本。
所以,真的用可能还要两年。
出来究竟是什么样子,还很难说。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1-16 08:19
别指望是什么好软件,被PTC接管后OSD很多直接建模尤其是修改功能被PTC加入的特征干扰的都无法像老版本那样灵活的直接修改。
作者: boll_lee    时间: 2011-1-16 14:59
呵呵,听了楼上两位的话
决定:先珍藏17再说
作者: Kinchnki    时间: 2011-1-17 08:57
因为我是从PROE转过来的,所以我还是很看好CREO的。
PROE很严谨,但是很不灵活。我们一直都盼着PROE能更灵活一些。
现在更名推出的PRO 5.0 M070上已经有了改进,最显著的就是再生失败会用上一次的原始构建几何,不会出现不解决就进行不下去的状况。

应该会沿用PROE的数据定义,因为PROE的数据定义包括参和非参。另外PROE可能会淡出前台,最终的可能搭配是类似OSD的前台+PROE的背景数据处理。
作者: goby_pan    时间: 2011-1-18 09:48
17版本还比较好用
作者: Mcuikai    时间: 2011-1-18 09:52
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提供给用户非参和参数建模的选择。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间自由切换。提供更大的建模自由度。
作者: goby_pan    时间: 2011-1-18 09:55
CREO是啥东东啊?好使不
作者: lizhibotr    时间: 2011-1-18 10:36
期待期待期待
作者: yzy539    时间: 2011-1-18 11:22
其实只要PTC能够解决OSD运算和工程图更新速度的问题,用来做产品设计,已经很爽了。
其他我都没啥意见。
作者: Mcuikai    时间: 2011-1-18 11:31
要是osd的草图可以尺寸驱动,那才叫爽呢!
作者: lzhyhpc    时间: 2011-1-18 22:12
期待期待期待,学习了
作者: chenai613    时间: 2011-1-22 14:25
Mcuikai 发表于 2011-1-18 11:31
要是osd的草图可以尺寸驱动,那才叫爽呢!

兄弟,你之前是用Pro/E的吧,也有人问题过我这个问题。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1-22 21:38
要是OSD是用草图尺寸驱动那就要倒退20年了呵呵,楼主还是门外汉呀,可见被PROE洗了脑的国人只能用同样落后的束缚性软件SW和CATIA,无法拥有先进的自由性软件的应用能力。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1-1-22 21:46 编辑
作者: Mcuikai    时间: 2011-1-22 23:21
proe我也用几年,现在osd的也用,觉得还是结合起来比较方便。光叫嚣技术厉害没用,这个软件迟马上就要融到CREO了。不过就是下一次i-deas,说真的它的影响力还不能和i-deas相提并论。
作者: Roychenw    时间: 2011-2-7 16:07
要是哪個3D軟件草图能象CAD一樣好用就好了
作者: lucy_qh    时间: 2011-2-9 15:45
应该要等上一段时间
作者: yuan1241    时间: 2011-7-9 15:31
本帖最后由 yuan1241 于 2011-7-9 15:35 编辑

根據 原來的 cocreate 的內部文件顯示 會一直更新到 v21版
不過
mels會有正大變革
變成 ptc的 FLEXnet Admin License Server

目前期待 CREO element/direct  v18版序號流出來
台灣的原來 cocreate 客戶 都經安裝了
而且 跟v17變化不大
雖然有用 Creo direct 1.0 F000
但是也真的差太多了

作者: zsx133    时间: 2011-7-10 19:41
个人觉得17版已经变差了,把MILL等几个命令放一起
16版反而觉得好些!
另外不知道为什么从OSD07以后,转工程图为DXF格式线条变得特别特别的粗,还要重新处理,OSD06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直接转出来的工程图线条就是对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1 09:52
本帖最后由 zenithq 于 2011-7-11 09:53 编辑
fjp0931 发表于 2011-1-22 21:38
要是OSD是用草图尺寸驱动那就要倒退20年了呵呵,楼主还是门外汉呀,可见被PROE洗了脑的国人只能用同样落后的束 ...

尺寸驱动倒退20年?真是可笑啊!
没有了模型树OSD确实很适合入门,而且人机做得很好。但是没有尺寸驱动导致好多高级的功能都没有。
我现在用OSD的原因:
1. 快
2. 产品简单
3. 设计人员水平不齐,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能使用PROE,而且使用PROE模型树都那么规矩
4. 有简单易用的PDM
后两点是主因,要是全是我自己画得话就只用PROE了
OSD一维的更改还可以用MODIFY 3D,但是二维、三维的更改就很麻烦了。
参数化是双刃剑,不能因为出现得早就说它不好。
趁着咱们都活着而且还都能活着看到50年后的CAD,咱们可以赌一下,50年后是无参占据主导还是混合占据主导。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7-11 23:21
zenithq 发表于 2011-7-11 09:52
尺寸驱动倒退20年?真是可笑啊!
没有了模型树OSD确实很适合入门,而且人机做得很好。但是没有尺寸驱动导 ...

用PROE的如果没有人带,这辈子也别想真正掌握OSD和UG,版主千万别教他,OSD只能由精英们使用,会的人多就会由精英软件变成民工软件了呵呵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2 08:24
fjp0931 发表于 2011-7-11 23:21
用PROE的如果没有人带,这辈子也别想真正掌握OSD和UG,版主千万别教他,OSD只能由精英们使用,会的人多就会 ...

我不知道自己用OSD算不算入门了
不过我知道PROE自学入门的关键是一本书《PRO ENGINEER在企业的实施和应用》
其他书相比之下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
在这里向有兴趣向同好推荐一下

PROE和OSD是两个极端
对某些问题解决起来效率极高
某些效率极低
所以我很期待能够综合两家之所长的CREO
但两个极端的矛盾太大,别说是到CREO3.0
就是到CREO30.0也未见得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OSD确实是我所见过的最容易入门的
我现在也用OSD画了十多台设备了,零件少的一千多个,多的近万个
自是感觉没有了参数化驱动在一些修改的方面不容易
但是我的CAE专业的小弟对OSD大呼过瘾
因为容易掌握嘛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7-12 20:28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1-7-12 20:31 编辑
zenithq 发表于 2011-7-12 08:24
我不知道自己用OSD算不算入门了
不过我知道PROE自学入门的关键是一本书《PRO ENGINEER在企业的实施和应用 ...


你OSD根本没入门,光画不具备修改的能力那不是设计,只是制图,做的再多也是低层次的。OSD是以修改闻名世界的,你却说没有尺寸驱动不方便修改,根本还不知道OSD是怎么回事。实际上OSD原班人马跳槽后,PTC这帮接手的也和你一样搞不清OSD是怎么回事,所以才弄出来这么个CREO.所谓的容易掌握那是假的,就像百分之九十九的UG使用者都把UG当作PROE在用,其实UG和OSD一样,入门容易,要想真正掌握没有人带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者: zsx133    时间: 2011-7-12 21:20
fjp0931 发表于 2011-7-12 20:28
你OSD根本没入门,光画不具备修改的能力那不是设计,只是制图,做的再多也是低层次的。OSD是以修改闻名 ...

他确实搞错了,可能只是平时用OSD玩玩,没有真正的用OSD来工作过,OSD是以修改著名的,而且不需要考虑如何画图!想怎么画都可以,不行就把它切成几块,再把你要的结构做出来再UNITE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2 21:55
本帖最后由 zenithq 于 2011-7-12 22:02 编辑
fjp0931 发表于 2011-7-12 20:28
你OSD根本没入门,光画不具备修改的能力那不是设计,只是制图,做的再多也是低层次的。OSD是以修改闻名 ...

设计设计,一“设”一“计”。假设成立、计算验证,这才是设计。制图是“低层次”的,尽管说得难听,但谁不是从拆图过来的呢?不过制图只是把你的设计表达出来的方法之一。所以你对设计和制图的定义不对。

另外,软件修改设计的能力是反映软件好坏的关键之一,。PROE和OSD都具有很强的修改设计的能力,只是适用范围不一样:

OSD:
接触OSD的时间不长,感觉主要如下:
1.        末端细节的修改,比如拉伸面、直径等。在PROE中很费力;
2.        整体拉伸作为变形设计,比如机架。这个在AUTOCAD里有相应的功能:STRETCH;
3.        非复杂运动学参数的结构大改。在PROE里是个很恶心的事儿;
4.        PROE的设计可读性很差,OSD在这一方面占尽优势;
5.        添加一个元件或是快速更改组件结构在OSD里很容易。

PROE:
举一个自己设计的例子,这个设计是我接触PROE模块最全的,仅列出流程:
1.        假定最基本的运动学参数,如目标点速度、轨迹等(MATHCAD,与PROE互联);
2.        构建运动学骨架(BASIC和MECHANISM模块);
3.        加入优化,锁定运动学参数(优化模块);
4.        建模(BASIC模块);
5.        将齿轮传动改为凸轮传动(MECHANISM模块,这是预计好的大改,使用齿轮传动的终端轨迹作为凸轮的设计参照);
6.        凸轮传动建模(BASIC模块);
7.        凸轮强度分析和优化(MECHNICA和优化模块);
8.        小修改的优化(BASIC模块);
9.        出图(工程图模块);
环环相扣,任何一步的修改都会直接对其后续的步骤产生影响。如果我需要修改最基本的运动学参数,在PROE里只需要修改第一步就可以了。同样的修改在OSD里,以我目前的水平,需要完全重画。另外基本参数可能无法在第一次订得特别准确,需要在仿真中不断修正,这也是无参的弱势。

最后,我不是要评议PROE和OSD两个软件孰优孰劣,目前我这部分使用OSD用作简单设备和总体设计(去参、数据兼容性强),PROE用作具有运动学参数要求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我最近的10台设备有8台是用OSD画的,一是设计简单,复杂设计已经作为标准件定型了,二十速度快。
你可以看看现在技术含量高的工程,无一不是知识和经验综合的结果。对于CAD软件也是一样,极端的全参或无参都会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互相融合才是王道。这也是各大厂商开发的方向,比如INVENTOR里的FUSION。UG我觉得它的眼光很超前,只是步伐太超前了,提前了两步变成先烈了。

如果你不仔细看我的帖子就回复的话,我劝你还是不要回复了。反驳对方的观点要平心静气、拿出证据、逐一反驳。

作者: alfred-yak    时间: 2011-7-12 22:15
看看帖子也收益不少,虽然我不是设计产品的,但我身边的设计公司都是用proe的。我虽然是设计模具的,也基本上能用proe和osd设计模具。
我的浅见:如果客户先不能提供缩水和穴数,我会使用proe预先设计,因为好变更。如果客户产品设计随着试模次数而变更,这时osd比proe好修改。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2 22:18
标题:
本帖最后由 zenithq 于 2011-7-12 22:26 编辑
zsx133 发表于 2011-7-12 21:20
他确实搞错了,可能只是平时用OSD玩玩,没有真正的用OSD来工作过,OSD是以修改著名的,而且不需要考虑如何 ...

1.     用OSD画的设备已经做出来了,10.2吨,冶金设备,用于韩国浦项。
2.     你说的这个我经常用。因为这个在PROE中是很头疼的问题,在OSD中如此简单自然常用。不过我是在二审过后出图前才拆的。
3.     OSD有最易于配置的PDM系统,让我的数据管理和协同设计简单不少。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7-12 22:38
zenithq 发表于 2011-7-12 21:55
设计设计,一“设”一“计”。假设成立、计算验证,这才是设计。制图是“低层次”的,尽管说得难听,但谁 ...

zenithq wrote:
举一个自己设计的例子,这个设计是我接触PROE模块最全的,仅列出流程:
1.        假定最基本的运动学参数,如目标点速度、轨迹等(MATHCAD,与PROE互联);
2.        构建运动学骨架(BASIC和MECHANISM模块);
3.        加入优化,锁定运动学参数(优化模块);
4.        建模(BASIC模块);
5.        将齿轮传动改为凸轮传动(MECHANISM模块,这是预计好的大改,使用齿轮传动的终端轨迹作为凸轮的设计参照)...

      你OSD还是没入门,这方面OSD同样比PROE强得多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7-12 22:56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1-7-13 00:19 编辑

不过PTC的愚蠢做法对我们真正的OSD人来说是最大利好,这是避免将OSD软件民工化的最好结果,因为以后只有PROEE平台上落后的CREO DIRECT了,基本上完全PROE化了。我们手中仅存的OSD将是我们的个人利器和王牌,注意保存实力,不要多写过多,让PROE的CREO继续拖住庞大人群,这点很重要呵呵。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2 23:20
本帖最后由 zenithq 于 2011-7-13 00:29 编辑
fjp0931 发表于 2011-7-12 22:38
zenithq wrote:
举一个自己设计的例子,这个设计是我接触PROE模块最全的,仅列出流程:
1.        假定 ...

我把你的话当做是废话了。
你的上一篇文章只有一个相当模糊的论点,连支持的论据都没有。
尽管我很不愿意说,但明显你的论证大部分都是“因为A,所以A”。

另外上面说的在PROE中逐步逼近设计目标的方法,我觉得OSD做不到的,在这方面而且世界上无出PROE右者。

说道直觉设计,有比OSD强的。
上回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人来介绍他们的“沉浸式”立体设计环境真的是很精彩,12台高清投影仪六面投影(每面2台以形成立体视觉)。修改也很方便,比如修改一个房间的大小可以直接用“手”去推那面墙。但投入太大,入门十万欧,所以除了他们自己的软件外跟主流的CAD都没哟交集。
目前多在欧洲很烧钱的项目上使用,比如写字楼楼宇设计。另外在虚拟培训环境下也有应用,这个我觉得太浪费了。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7-12 23:28
本帖最后由 fjp0931 于 2011-7-13 00:11 编辑
zenithq 发表于 2011-7-12 23:20
我把你的话当做是废话了。
你的上一篇文章只有一个相当模糊的论点,连支持的论据都没有。
尽管我很不愿 ...


不是没有论据,而是不能多说,我想我说得够清楚了呵呵,放在我过去我会把OSD做得那些你想要看的高级运动分析统统放给你看,可以提示你的是OSD可以不用MATHCAD轻易快速做出并联矩阵的大型逆向机器人运动分析,可以走任意复杂的标准机器人TCP运动轨迹,这可是只有目前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款专业大型机器人软件才能做到的。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3 00:28
本帖最后由 zenithq 于 2011-7-13 22:00 编辑

1. 并联矩阵反解比串联容易。
2. 轨迹及其分析上PROE也可以做。但复杂工作这两个软件效率低。

你这些不会在OSD里做。即使是PROE提供的功能也是博而不精过于泛泛。使用插件或者借助其他软件的关联,像这种奇怪的软件达索应该很多吧。

无参和全参的互相融合比个自专精要方便设计,还是拭目以待吧。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3 22:00
冷静想了想:
1. 问了版主OSD开轨迹的方法。
2. 并联机器人的正解较难,反解较易,这是并联属性决定的。
3. TCP轨迹我不知道是什么,但基于并联属性反解相对容易。

以上的内容假设OSD都能做,那么基于参数化设计的PROE也能做,而且可以做得更精益,因为在每一个角落都有参数化的空间。

但是这两款软件做上述的工作效率会很低。看了看你以前的帖子,你经常以一些基本的操作来评价软件执行的效率。你对效率如此在意,我倾向于认为你不会选择这些不专业的软件进行专业的工作。

另外,假设你做的工作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空间里进行,只有一套正版的COCREATE可以用。不过总是还有可以耗费更少的资源来解决问题,比如矩阵求解几M的TC就可以求。或者用纸上计算。如果你可以用OSD做出来的话,实际你是在透支时间资源,因为软件不专业,效率太低。

你所说参数化设计落后,可能是你在使用参数化设计的时候数据组织方式不得当,所以得出来参数化落后的结论。但参数化设计的数据组织方式是一门学问,不是想什么就是什么的。

所以,我将前面的话改为:

“你的确在你从事的领域比我强。”
作者: zenithq    时间: 2011-7-13 22:22
本帖最后由 zenithq 于 2011-7-13 22:24 编辑
fjp0931 发表于 2011-7-12 23:28
不是没有论据,而是不能多说,我想我说得够清楚了呵呵,放在我过去我会把OSD做得那些你想要看的高级运动 ...

对于机器人而言尤其是并联机器人,给出运动轨迹后反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多台高自由度机器人同事作业就需要规划其运动轨迹后再求解控制程。

你我的侧重点不一样。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相对简单,重点是控制。比如那种六个伺服缸驱动的平台(我不知道专业名称是什么),机械结构多简单,但是为了使平台在六个自由度上运动自如,哪个缸什么时候动作,以多快的速度动作,这就是控制的问题了。

我们这里不一样。钢厂的设备跟并联机器人相比,我不知道算是什么“连”,但因为终端的自由度少,我们这里通常是正解求轨迹再看是否干涉,通过对参数的微小调整来修正轨迹。

孰优孰劣,取决于各自的领域,你还真别嘲笑参数化设计落后。全国钢厂多去了,也没见几台大型机器人。当然,全参对于设计人员对数据组织的能力很高,自然PROE很难用好。
当然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你有着专业的软件不去使用而是使用OSD去解矩阵,虽然我还不能确定OSD怎么解矩阵。

作者: fjp0931    时间: 2011-7-14 14:44
zenithq 发表于 2011-7-13 22:00
冷静想了想:
1. 问了版主OSD开轨迹的方法。
2. 并联机器人的正解较难,反解较易,这是并联属性决定的。
...

等你什么时候觉得参数化和PROE非常落后,那时你的OSD就入门了呵呵,这是OSD真正入门的唯一标志。
作者: suixuesx    时间: 2011-9-6 21:09
fjp0931 发表于 2011-7-12 22:56
不过PTC的愚蠢做法对我们真正的OSD人来说是最大利好,这是避免将OSD软件民工化的最好结果,因为以后只有PRO ...

#!¥:“#YTUW#”·FG¥f!$khj@!!(~y@93jk$1KNB2&d*@!!@#$123(*123^

这是OSD语言,好吧,为了那些庞大人群能了解一下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我就翻译成汉语吧
哥们:“你太牛B了”我认为!我们OSD人最好少在这些庞大人群面前讨论我们的OSD语言和技术,我们要注意保存实力,不然给他们汉族学会国家发展起来了就不好了,想找到一个OSD人真难啊,改天我们一起回火星好好讨论OSD,让这些刚入门的愚众自己郁闷去吧
作者: robe190    时间: 2011-9-20 12:35
两个高手你来我往的。。。
我是一个软件菜鸟,工作上也是简单的结构设计,很少(好吧,几乎没有)运动件,只需要考虑一些组装顺序而已。PRO/E 不会,就拿SW当参数的代表吧。
可能个人用OSD比较久,就感觉OSD方便,灵活,自由,特别是装配的时候。设计的过程不用考虑前后关系,而参数则最好要先想好顺序。。。当然简单的零件,用尺寸驱动修改起来也是方便的,只需修改草图上的尺寸就好自动一路修改下来。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