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UG和PROE的建模方法
|
|
因为PROE的整个软件设计思路一直以来都坚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参数化。所以出学者会有点不习惯,特别是对前面的特征进行修改时而导致接下来的特征频频出错,从而不知所措,这一点也成为很多人学习的拦路虎。
|
不过由于特征相关性,会对学习PROE对设计者的3D造型思路和空间构思有很好的锻炼和促进作用。可强逼设计者在开始造型之前就要把产品分解成各种简单的小特征,分清特征之间父子关系,分清那些特征之间加强参数化联系、那些特征之间需要减弱参数化联系。
|
相信熟练上面技巧的PROE使用者一定会感到当对一个造型更改时会显得非常方便(不过不熟练的话就可能会适得其反)。记得我们公司初期还没有3D设计的历史和能力,所以公司把包括我共有两个设计员对三维设计进行重点培养,我用PROE2001,另一个用UG2.0。当时有一个新产品同时分给我们两个人做,由于两人做出的效果图不好,所以老总面对面的让我们对产品造型进行更改。由于我设计时关切点——线——面的设计思路,在40分钟左右就完成产品外观效果的10多次更改,达到老总要的效果。也正因为这一点,使PROE在我们公司的产品开发中占有绝对位置。
|
|
UG对产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要求不高,所以初学者也比较上手,因为设计者不用太过注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草图功能也没有PROE的方便。但你也不得不相信UG的曲面功能的确比PROE用的方便和全面,比PROE更加注重曲线、曲面的光顺性,比PROE更注重曲面的分析,工业自由造型设计和机械机构设计之间的融合也比PROE更柔和(PROE的自由造型模块更让人觉得是一块拼上去的骨头,处处不协调)。
|
我觉得两个软件都值得大家去同时学习掌握。PROE能够在中国推广当然是盗版和它先走一步的因素,UG能够在中国推广也是因为汽车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因素。其中GM FORD公司为了推广UG更不误余力,因为GM要求为它开发产品的供应商都用UG软件。前年为了达成和GM合作生产关系,我们公司用了1百多万买了UG2.0正版和一个IDEAL的分析软件。今年一个项目开发,GM公司又要求我们没了一个UG4.0的正版软件,真出血!不知道GM是否会从中拿一些推广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