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结构评估 ( 設為加分題, 誰做得好加分加米) [打印本页]

作者: l6067066    时间: 2009-3-9 11:02
标题: 结构评估 ( 設為加分題, 誰做得好加分加米)
本帖最后由 jxcctv 于 2009-3-10 10:09 编辑

上面是金属件,如图所示部位宽度压入扣后是否金属件是否会变形?材料厚度1.1的钢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压入时扣是否会断掉?塑料件材质为PC,

結构設計經常遇到的問題.......設為加分題, 上part和图片加分加米.....答題者要設置仅樓主可見,..........by jxcctv
作者: jcpf    时间: 2009-3-9 11:15
本帖最后由 jcpf 于 2009-3-9 11:19 编辑

上3D看看嘛!感覺塑膠扣位骨位有點厚(擔心金屬件會變形?扣的骨位厚才容易變形嘛),可先做0.8,不行再慢慢加(模具很容易做,隻是把相應位置的鋼位再切除__如打火花或CNC加工)一些即可。如果扣的骨位厚度能成功減下來,金屬件與塑膠件裝配的部位尺寸就可以相應增加一點了__這就意味著金屬件的強度又增加了
作者: jcpf    时间: 2009-3-9 11:22
而且我覺得你完全可以把扣位的位置盡量靠裡面做__這樣就不用把金屬件的局部做得那麼窄
作者: jcpf    时间: 2009-3-9 11:22
而且我覺得你完全可以把扣位的位置盡量靠裡面做__這樣就不用把金屬件的局部做得那麼窄
作者: aimiliou    时间: 2009-3-9 11:26
楼上说的对~
作者: l6067066    时间: 2009-3-9 12:35
3# jcpf 往后做那不是局部肉厚边厚了吗?这样表面容易变形了
作者: l6067066    时间: 2009-3-9 12:37
jcpf 发表于 2009-3-9 11:15
上3D看看嘛!感覺塑膠扣位骨位有點厚(擔心金屬件會變形?扣的骨位厚才容易變形嘛),可先做0.8,不行再慢慢加(模具很容易做,隻是把相應位置的鋼位再切除__如打火花或CNC加工)一些即可。如果扣的骨位厚度能成功減 ...


做到0.8不会担心扣容易断吗?
是PC料
作者: 水北古月    时间: 2009-3-9 13:05
本帖最后由 水北古月 于 2009-3-10 13:37 编辑

方式1:卡扣加螺丝,先扣入再打螺丝
作者: 水北古月    时间: 2009-3-9 13:10
或者可以采取让扣很轻松的装入五金,然后移动一段距离或者旋转一定角度再与五金配合的方式来实现。
作者: 彭旭东    时间: 2009-3-9 14:12
发个3D图上来看看,大家会看得更明白
作者: martec    时间: 2009-3-9 14:19
l6067066 发表于 2009-3-9 11:02
上面是金属件,如图所示部位宽度压入扣后是否金属件是否会变形?材料厚度1.1的钢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压入时扣是否会断掉?塑料件材质为PC,


第一个问题:不会变形

第二个问题:卡扣量为多少??变形空间是否足够??PC料的流动差,容易产生应力发白.在卡扣上得考虑骨位加强
作者: l6067066    时间: 2009-3-9 15:09
martec 发表于 2009-3-9 14:19


第一个问题:不会变形

第二个问题:卡扣量为多少??变形空间是否足够??PC料的流动差,容易产生应力发白.在卡扣上得考虑骨位加强


卡扣量为0.8,变形区高度为1.15,是否可靠?
作者: huayuan008    时间: 2009-3-9 16:39
1.扣位弹性壁长度太短,变形时从根部易裂开,或者强度大,导致装配困难。
2.钣金落料形成的切口边必须在图示上方,否则锐边在装配时挂擦塑胶件,导致非常难以装配。
  目前看钣金是对称结构,生产中估计难以控制。
3.目前的配合方式可以让塑胶体变形来达到装配目。


本帖最后由 jxcctv 于 2009-3-21 00:02 编辑
作者: 水北古月    时间: 2009-3-9 22:57
1:同意楼上的,扣高1.15,厚1.4,生产时要用力压入,产线会飞单给你滴!
2:建议塑胶上长螺丝柱直接锁在主体上,或者塑胶与五金用螺丝固定。
作者: jxcctv    时间: 2009-3-10 10:11
前面回答問題的, 請上图片和part.......有分加!!!
作者: pigleteco    时间: 2009-4-13 17:34
你的扣位这么低,在怎么变形也变不到很大!
作者: 陆地神龙    时间: 2009-4-13 18:18
这样说也太模糊了吧,这个肯定不会断了,看你怎么设计.
作者: ul4224    时间: 2009-4-13 19:32
变形区域长度太小,装配力度需求大且容易造成扣位根部断裂。1.1的钢板变形倒是不会产生的,看你图片如可能的话要么把变形区域的长度加大,如附图。要么你就干脆把钣金件做孔,直接在胶件上长热铆柱焊死算答,反正你就那么点长度的变形区,想拆也拆不了的!
作者: l6067066    时间: 2009-4-14 19:50
这方案很好
作者: moldbase    时间: 2009-4-15 13:14
我觉得8楼和18楼的还是不错的,PC的变形量本来就小,且你的有效变形区高度只有1.15,装配时是很难按下去的,如果装配控制不空可能会引起金属件的变形,觉得可以考虑下8楼和18楼的方案
作者: 我需要帮助    时间: 2009-4-15 18:56
形变太小,估计装配的时候比较困难,建议用锁螺丝的方式。
作者: su5498    时间: 2009-4-16 10:02
楼主上的是局部结构,具体的条件我们不清楚,因此你的设计可能有你的考虑,
从图来看,五金件是不会变形的,塑胶件扣合量大了些,如果整个塑胶件需要承
受接插件插拔的外力,建议用螺丝.
根据你目前的状况,卡口的结构帮你优化了一下.

本帖最后由 jxcctv 于 2009-8-10 08:47 编辑
作者: lsy8510    时间: 2009-4-16 10:30
如果外观的要求不高,这样也行吧!
作者: qintianyun    时间: 2009-4-16 15:35
通过这些,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顶了
作者: lpy6168    时间: 2009-4-16 16:42
晕死,卡扣这么短还做这么厚,不是把金属件搞变形就是把卡扣弄断,要想保持目前长度你就得把厚度减到0.5,要想保持目前厚度就得像18楼和23楼那样做
作者: marcowu1980    时间: 2009-4-16 17:44
问题1:钢片厚度1.1mm,强度足够,不会变形。
问题2:卡扣的颈部太短了,容易断。如果不影响外观适当把卡扣侧面开槽,增加臂长,弹性会好点。扣位凸出0.7~1mm足够了(扣住钢片0.5~0.8mm)。
楼上打螺丝的方案也是个好方案,不过增加工序、成本。
作者: sunlujoy    时间: 2009-4-16 17:57
lsy8510 (版主) ,建议好,增加扣的弹性变形量是最好的。
作者: lsy8510    时间: 2009-4-17 08:56
呵呵。。。真难得呀。
作者: qqq1818    时间: 2009-4-17 09:16
1。五金件有这么厚肯定不会变形。
2。锁螺丝是好方法,不过增加工序,如果一定要用扣且受力不是太大,
   可以把塑胶扣子搞薄点0.8mm左右,这样弹性就相对好点点,
      如果上线装配时发白到时改模再加个骨位,把扣合量搞小点0.1左右,
      如果扣的不紧到时改模再加点胶.
  慢慢调我想问题不大.
作者: brilliancex    时间: 2009-4-17 10:01
1.钣金不会变形
2.卡扣变形太小,装配很困难。建议改如图所示,一段扣位压住,另一段用弹扣。
作者: su5498    时间: 2009-4-17 13:00
30楼2红色扣斜顶空间够吗?
作者: tangyf    时间: 2009-5-30 19:36
18楼是个好的方案.卡扣为了保证好的弹性,可以采取减薄卡扣壁厚,增加弹性臂长度,把卡扣作成梯形. 减薄卡扣壁厚在这个问题中效果有限,因为弹性臂太短了,因此我想钣金上是否有空间象里做个折弯,这样就可以在18楼的基础上再增长一些弹性臂.另外,卡扣作成梯形,底部倒R0.5~1的圆角,也可以有效防止根部应力集中导致断裂.(因为装PORE软件的电脑坏了,只能用这台电脑画个示意图了)
[attach]924866[/attach]
作者: tangyf    时间: 2009-5-30 19:40
好象看不清楚图片,再发一个附件
作者: gxf810122    时间: 2009-6-2 22:23
tangyf 发表于 2009-5-30 19:40
好象看不清楚图片,再发一个附件

18楼是常用的解决办法,而且为了壁免斜顶,做成枕位,缺点是影响外观
楼上的上不影响外观,下所常用的办法.我用3D随便画了个,扣入0.7 扣位厚0.8 高4~5MM具体看情况.因扣的宽度为6MM强度应还可以,[attach]926138[/attach]

本帖最后由 gxf810122 于 2009-6-2 22:27 编辑
作者: linsonme    时间: 2009-6-3 11:43
本人提出意见有几点:
1、产品的扣位不要中轴线上,虽然产品比较小,但根据受力,这样应该不是最理
想的。因为产品的跨度比较大,本人同意8楼的观点,可以一边做扣,另一边打螺
丝。这样可以更有效避免因大跨度所带来的产品中间部位的缝隙。如果要加扣,
本为认为,应该加四个扣,并且是在产品中轴线的两边。如图。
2、因为注塑件怎样都会存在缩水。而且相信这种产品不会好像做齿轮一样,做到
如此的高精度(考虑到成本)因而产品的间隙可以做大一点。因为这些间隙对于
到时加胶也是比较容易的。扣位的壁厚做到1mm,是因为担心做得太厚,装配时扣
会断掉。当啤出注塑件,经装配后,发觉1mm不够厚,到时再在扣位的背面加上两
或三条壁厚0.8mm的筋位也不迟。
3、五金件的卡扣装配位尽量不要冲得太单薄。以减少五金件的变形。

本帖最后由 jxcctv 于 2009-8-10 08:48 编辑
作者: hjfxn    时间: 2009-6-6 13:07
1.楼主此结构会因卡钩无弹性而装配困难,甚至如果强行装配导致卡钩发白断裂。
2.至于铁件变形的担忧是多余的,不过还是建议你在直角连接处要R角过渡。
3.提醒:如果你的模具已经开了!建议将图上两个Boss 改为用铁件圆孔直接定位(而不是像图面上一样开放式的),最坏的打算是Boss可以加胶上来当热熔柱。

现根据你目前的结构做一个改进结构,至少保证一端是有弹性的,这样你可以先卡完无弹性端,然后直接压有弹性端达到装配效果!见3D

本帖最后由 jxcctv 于 2009-8-10 08:49 编辑
作者: hjfxn    时间: 2009-6-6 13:12
1.楼主此结构会因卡钩无弹性而装配困难,甚至如果强行装配导致卡钩发白断裂。
2.至于铁件变形的担忧是多余的,不过还是建议你在直角连接处要R角过渡。
3.提醒:如果你的模具已经开了!建议将图上两个Boss 改为用铁件圆孔直接定位(而不是像图面上一样开放式的),最坏的打算是Boss可以加胶上来当热熔柱。

现根据你目前的结构做一个改进结构,至少保证一端是有弹性的,这样你可以先卡完无弹性端,然后直接压有弹性端达到装配效果!见3D
作者: neil2002    时间: 2009-7-1 11:49
8楼和18楼的方案我还是比较赞同,还有就是,你能不能把卡扣做的对称了,并且在塑胶上长点卡扣扣在两侧面的铁片上,这样你的铁片就不容易变形。
作者: rudyml    时间: 2009-7-5 18:14
这个东西看图片就很清楚,只有左右两个卡位,是不行的,中间会下陷,上下也在增加卡位。还有后一个问题,
四个方向也要做卡位。
作者: wd00124    时间: 2009-7-8 20:03
將卡鉤加高,同時將鋼板向上做一個折彎.這樣卡鉤比較有彈性,減少變形的機率.

本帖最后由 jxcctv 于 2009-8-10 08:49 编辑
作者: wd00124    时间: 2009-7-8 20:07
tangyf 发表于 2009-5-30 19:36
18楼是个好的方案.卡扣为了保证好的弹性,可以采取减薄卡扣壁厚,增加弹性臂长度,把卡扣作成梯形. 减薄卡扣壁厚在这个问题中效果有限,因为弹性臂太短了,因此我想钣金上是否有空间象里做个折弯,这样就可以在18楼的基础上 ...


折彎角度不必是90度,可以小一點,這樣形成一個大的斜面,卡鉤只有裝配到最頂端的時候應力最大,這樣可減少變形.
作者: 1021607688    时间: 2009-8-9 17:50
发个3D图上来看看,大家会看得更明白
作者: zhangsl5    时间: 2009-12-4 10:13
学习了,长见识了。顶!!
作者: tanxd77_77    时间: 2010-3-2 01:38
如34楼所说,在钣金件上责形也会增加钣金加工的工艺成本,而且钣金责形后尺寸要控制的比较好才行,
37楼所说,的还是改变不了需要一个扣拉利用弹性变性来做装配,本质上没有改变
本人觉得不用担心1.1厚的钣金会变形,在扣位背面加一骨位加强,前面位置做碰穿以利开模且相对的加长了扣位的弹性变形位置,底部倒圆角以过度,PC料还是很结实的,不会轻易拆断或开裂。
另外,可以将一端的卡扣和定位柱换一个方向,这样的话钣金件装配时就可以不分左右了。
作者: zjr1    时间: 2010-8-3 17:24
8# 水北古月
这个方式最为简单,很比较可靠。
作者: koo20087    时间: 2010-9-8 12:14
参考一下,但是不知是否达到要求
作者: tian8538    时间: 2010-9-14 16:53
我最近也在做这个啊,下来看看
作者: hsslss    时间: 2015-4-10 19:48
{:soso__3409329614010722382_4:}
作者: qiuyou227    时间: 2015-4-30 10:16
上面说的思路很不错
作者: juanzhi_happy    时间: 2016-5-31 15:27
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