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设计开发过程和注意事项---结束 BY wangxbjing(矛盾王)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xbjing    时间: 2008-12-31 10:24
标题: 设计开发过程和注意事项---结束 BY wangxbjing(矛盾王)
过节了,各版都热闹,中央送分,我来送米吧。
可以讲整个设计开发过程,也可以就某一个过程讲,特别是过程中注意事项。不需要设置LZ可见。只要讨论都有大米,与前面不重复的就是10大米,重复的2大米,注意回贴前看下前面的讨论。
说的详细和见解独到,一样送技术分。
截止时间为2009年1月2日24:00。时间长了就重复的多了,所以就两天时间讨论吧。

已经结束。除非写得很好,否则就不加分了。

[ 本帖最后由 wangxbjing 于 2009-1-3 11:07 编辑 ]
作者: wangxbjing    时间: 2008-12-31 10:24
SF。出门玩去了,请其他版主帮忙看看,或者等我回来再加。
作者: Kingcom    时间: 2008-12-31 10:33
注意各零件的装配间隙和装配关系.

支持一下
作者: Kingcom    时间: 2008-12-31 10:36
考虑实际生产中制程因素,(比如塑胶成型的变形.制造精度)
作者: lakeyang    时间: 2008-12-31 11:09
设计开发都是为后序生产服务,所以设计需要考虑的是生产中怎样方便,省时省力,比如注塑不用加工水口和披锋,装饰不会掉色,装配傻瓜都会等等。
1、工模:用顶针或推板,顶针的布置,运水的布置,模具的结构及尺寸。
2、注塑:进胶口位置及形状,原材料的选择,是否困气、易走披锋,预配件变形、缩水对产品的影响。
3、装饰:喷油位置,出喷油模是否刮花,多移印少喷油,转印时能否下转印夹具。
4、装配:左右错装、多扣位少胶水,多MEK少胶水,MEK和螺丝的选择......
太多了,一天都写不完
作者: billy3338    时间: 2008-12-31 11:17
这题目真够大的,我也训一小点

关于屏的设计,要注意如下
1. AA,VA尺寸
2. 防尘防震(加泡棉)
3. 定位(固定位加筋)
4. ESD接地
作者: martec    时间: 2008-12-31 11:18
我公司的设计开发流程大致如下:
产品的策划:
根据客户、市场的新产品需求,由物料部主导进行调查和评审,以判断该产品是否适合本公司生产。工程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物料部负责将客户和市场的新产品需求,转化成为包括新产品足够信息的MI发放,信息是否足够,由工程部进行判定。
工程部和物料部可以自行研究新产品。需要在开发前发出包括新产品足够信息的EI。立项并经过审批后,开始研究动作。
开发输入
MI、EI、RD具备以后,工程部判断,若输入资料基本充分,则负责组织一次设计评审。对设计输入评审的详细要求,包括
a. 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要求;
b. 开发进度要求;
c. 产品开发目标成本单价;
d. 客户/市场特定要求,包括制造地、销售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等要求;
e. 生产工艺、产能、生产资源需求;
上述方面与公司相似产品的比较否则MI、EI、RD需要更新直到工程部认为输入清晰、齐备。
通过设计评审,明确了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后,由工程部对资源和费用的需求进行预计,并确定项目负责人,然后汇总成《新产品立项申请书》(提交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审批。《新产品立项申请书》获得批准后,发放到相关部门。标志新产品开发项目建立。
开发计划
产品项目建立后,工程部负责组织成立开发小组。
针对开发要求,开发小组提出具体而详尽的《开发计划书》,提交工程部经理审批。

需要根据实际进程以及设计输入的变更来更新《开发计划书》。

[ 本帖最后由 martec 于 2008-12-31 15:55 编辑 ]
作者: cadmeister    时间: 2008-12-31 11:21
支持一下
作者: sculptor    时间: 2008-12-31 11:26
首先要从功能入手,一个产品最重要的是要到达客户的要求。在要求基础上,首先,要考虑外观要求---保证生产时有一个好的外观效果,其次是配合,尺寸稳定性。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原材料的性能,比如PA料容易吸水,吸水后尺寸变化比较大,POM 用高温高压打出来的尺寸比较稳定,这都是要考虑的。太多了,最后再加一点就是,重要部分的拔模角一定要放,否则你会。。。。
作者: xiamen_guo    时间: 2008-12-31 11:27
开模的难易程度
作者: xiamen_guo    时间: 2008-12-31 11:28
现有设备能否加工得到
作者: xiamen_guo    时间: 2008-12-31 11:28
考虑使用标准间
作者: luojyang    时间: 2008-12-31 11:43
题目太大了:
开发项目的工艺性,难易度,生产成本,包括市场接受程度等都要考虑。
作者: lizhicong    时间: 2008-12-31 11:46
1.在结构上,在拔模方向上的,有点长的东东,都把斜度给做上,如果不做最好规定厂家作减胶拔模,一般作减胶拔模是不会有问题的,如果出现间隙太大也好改模;
2.方案达到最优,现在经济危机,成本最重要
作者: qqq1818    时间: 2008-12-31 11:48
手上这方面的资料有好几页
还是抓个流程图看看
作者: koo20087    时间: 2008-12-31 12:16
标题: 继续支持
我来说一下自己的心得:
1.根据美术图做的3D需最终经ID或客户确认
2.符合使用常识,如USB,SD卡插拔,LCD屏的镜面丝印框尺寸要求
3.符合安规要求,儿童玩具更是及ESD,FCC镜头的距离之类,
4.便于模具制作及注塑
5.便于生产装配,元件最好集中放于一个胶壳内,PCB最好是一个整体组件
6.需作组装图干涉检查
7.合理的间隙值,如果是三个面如防断差,要确定一个主面
作者: lxbear    时间: 2008-12-31 12:20
手机设计时 LCD处需要注意的地方

壳子上LCD视窗区域开口要比AA区域单边大0.3-0.5mmXY方向多用自身带的定位柱与板子定位;Z方向用导电双面胶粘贴在板子上;壳子四周长壁定位,与壳子配合面采用泡棉预压起到防尘,减震保护。
与板子联接分三种情况

1ZIFFPC连接(ZIFCONN的摆放位置要考虑LCD FPC的折弯状态)
2B-B连接 CONN上要放泡棉预压,防止测试时松动。接触不良)
3,焊接在板子上(此项成本比以上二种都低,但装配及返修烦琐。焊接时FPCPCB上要设计定位孔,同时要双面胶粘贴定位)

跌落测试时LCD是最脆弱,最容易出问题的,设计时需考虑如下几点;
1,前壳大平面料厚最好能做到1.2mm以上;但很多都无法满足ID要求,可以热熔0.3mm不锈钢或模内注塑(模内注塑需慎用,要模厂进行充分的评估。防止收缩,应力等问题导致壳体变形)
2泡棉选用。(设计预留空间0.4mm较佳,常选用PORON 92-25024
3,四周骨位(与LCD配合间隙0.1mm, 要求骨位四周相连整体,间隙一致;不得局部有凸台,顶针胶迹;LCD的四个角处有足够的避位空间,防止跃落时角上受力)
4导电双面胶(多选用0.1mm厚,二长条型或方框形2mm宽,方便装御)
5FPC避位(考虑FPC在折弯时,壳体上要留避位空间,大于0.3mm以上)

作者: gongcunjun    时间: 2008-12-31 12:41
开发过程中的产品结构和模具结构评审都比较重要。
作者: liuweisteven    时间: 2008-12-31 12:43
说说玩具的吧!各位出丑啦!

        设计达到客人要求后,手办后可能修改产品设计意图以及手感等,然后做产品评估(模具,生产装配,电子,安全测试,客人要求)

        设计开发一定要考虑成本,安全标准,装配和本公司生产能力,要做到考虑周全,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者的两个思维方式不一样,往往会出现做出来的外观效果不一样,这是开发产品很头疼的问题

       例如:马达皮带条,按照常规做出来是可以的,因为材料原因,有时做出来装配后皮带条太轻,但模具已经开出来的,那如果改模也不能改了,只能换模仁啦!有经验的模具厂就会把模仁的高度计划高一点,然后做出来不行的话,就可以直接把高度再降一点,这样模仁也不会报废呢?问题也解决啦!
作者: zmh1984    时间: 2008-12-31 13:35
1、参与产品项目立项可行性调研,参与系统方案设计;
2
、拟制结构设计方案和项目计划;
3
、根据ID图用Proe进行产品内部结构设计;
4
、跟进产品模具的制作及生产;
5
、制订与产品生产相关的种类技术文件(BOM、装配图、爆炸图、样品确认书、来料确认书等);
6
、指导、跟进产品的生产,及时准确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结构问题,保证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
7
产品后续跟踪改善;
作者: koo20087    时间: 2008-12-31 13:42
产品设计有ODM和OEM之分,但一般会为分为五个阶段:企划,设计,工程,试量产。企划阶段主要是按客户要求或自主研发要求收到ID图,对ID图的评审主要是尺寸,加工工艺,生产可行性及成本。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具体内容时有影响外观及需要调整之外也要及时和客户沟通,结构工程师出PCB板图给电子工程师画PCB,然后做手板,PCB,电子元件,五金件等打样,组装后给客户或本公司内部评审。这中间外观设计师会根据经过确认的ID图做一实体模型,然后拿出抄数后再给结构画外观图,这是因为现在外型是很难用几根线就能画出复杂曲面手板做出后装上PCB测试,经过修改后客户确认评估后发出开模,这中间周期大约是35天左右。结构工程师需和模具部人员配合完成模具的排模,分型面确定,水口位置,脱模斜度,披缝位置,顶针位置,模具强度,材料收缩率的确认,表面处理要求,雕刻字图案及位置,模具编号等工作。如果工模师傅找你要线割图,自己一定要排模,防割反。为防止斜顶带动胶件移动,可在顶针头部加十字第一次试模胶件需组装后和工模一起检讨,具体是谁的责任,然后出T1改模资料,一直到产品确认完善。改模资料2D图需与3D图一致,防做错。新产品发表会需准备样机2台给生产品质评估,做生产工序图,及BOM,爆炸图,元器件及整机参数及品质验收标准,备料有时需研发内部完成,有时需采购部完成。试产后要出试产总结报告及招集开会,研发部会根据生产,工程,品质等各部门的意见做好修改,修改完毕后确认,然后发出正式BOM及承认书开始量产量产后相关部门还会根据生产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公司内部及客户也有对此机型的降价要求,这都需要分析改善,出ECN修改BOM。我认为产品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这就需要作相关评审,避免多次改模具。
     塑胶类产品的模具考虑
1在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模具的成本和寿命.尽量
① 减少模具的复杂性
② 减少斜顶
③ 减少滑块
④ 尖角利边
⑤ 对插位
2.斜顶问题:
① 有没有斜顶,是否可以通过切割塑胶材料来取消斜顶
② 斜顶是否有足够的退出空间
③ 斜顶是否会干涉其他特征及顺利取出
3.有没有倒扣, 切除倒扣部分
4.对平板及透明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模具的浇口.
5.
配合处分型面是垂直的胶件,要考虑脱模斜度的影响,以免装配出现配合间隙过大,又无法修改的局面
6.
装配位置要避开水口
7.
三个面以上平整的胶件,要分出面的主次,以免配合断差。
作者: darvey    时间: 2008-12-31 14:05
就标注尺寸来说,注塑件与冲压件就有区别
注塑件相对来说成型较容易一些,所以标注公差范围可以很小,如+/-0.015
冲压件如果要做到那么精确不是不可以,但是按照那要求做的话,量产性会很差
作者: dfsrain    时间: 2008-12-31 14:11
市场比研发更重要
作者: nickha888    时间: 2008-12-31 14:20
在零件开发中需要注意结构的部分:

1.产品开发前要对产品结构了解,并考量后加工的工艺 当然包括夹具/冲模在内

2.压铸模具在开模前就要对模具结构做评估,重点是跑位,模具寿命

3.对产品尺寸结构一定要了解,你一定要有余量,让模具修模容易(本人第一次提出尺寸结构这个概念)


原创做品,如人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 qiao135224    时间: 2008-12-31 14:46
冒充一下懂技术:注意即时存档,不然死机或者断电你就惨了
作者: shmilyckl    时间: 2008-12-31 14:51
一个项目开发 要很多部门
各部门沟通好,   少做很多无用公
个人深有体会
作者: qqq1818    时间: 2008-12-31 14:55
有分加就上个完整的开发程序
前几天刚开会讨论定下来的最终稿
因为是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写的可能没有大公司的详细

[ 本帖最后由 qqq1818 于 2008-12-31 14:57 编辑 ]
作者: qqq1818    时间: 2008-12-31 15:00
ID的评审有这些

1.分拆零件是否合理, 考虑零件是否会出现尖角,倒勾等
2.若要布置零件,主要零件布置空间是否足够
3.是否有足够的空间长结构
4.需要考虑表面处理方式,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的地方可以拆分成不同的零件方便生产.
5.ID中有些结构是否可以实现.
6.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测试,如有些产品需要放在10度的斜坡上不能倾倒等.
7.一些外观是否合理,如一些产品对散热孔有电气标准,看是否符合.
8.看对产品使用会有什么不良,如一些产品脚垫的大小及位置将影响用户的使用.如一些接口位置是否合理等.
9.产品的外观决定了表面处理方式,有些也决定了生产加工方式,还应该考虑产品的成本问题.
10.一些测试仪器类产品要求精度高,必须优先考虑功能
作者: jcpf    时间: 2008-12-31 15:09
客人對我們的要求是設計出最經濟卻又要功能最強悍而且還要耐用的產品,如何在產品的質量與成本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是進行每個項目時ME都要頭痛一下的。往往要修改N多版本才能交差。
作者: 龙云天下    时间: 2008-12-31 15:19
客户是上帝。
开发评审需要做会议记录,并追踪。多用PDCA。
作者: ming1089    时间: 2008-12-31 15:31
从事开发设计等工作一定要注意身体呀....革命的本钱呀
1.长时间对着电脑做图,做文件,要让眼睛有一定时间休息
2.保持良好的睡眠不要天天加班过晚
3.要经常从事体育活动,
4.吃的东西,不要太省,注意营养,按时吃饭,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
作者: howei123    时间: 2008-12-31 15:36
1.要满足客户功能及外观要求
2..用最简单的机构做出来
3.方便下段模具及加工的原则
以上个人观点
作者: xiongdiwei    时间: 2008-12-31 15:44
设计完成后,请先试装,再改再装。。。。如此反复   改到产品消失的这一天
作者: zdy0891    时间: 2008-12-31 15:46
对于与按键配合的胶件要考虑胶件孔位的批分方向对按键手感的影响。
作者: xgi999    时间: 2008-12-31 16:01
精、巧、美,物美价廉!
作者: billy3338    时间: 2008-12-31 16:03
原帖由 billy3338 于 2008-12-31 11:17 发表
这题目真够大的,我也训一小点

关于屏的设计,要注意如下
1. AA,VA尺寸
2. 防尘防震(加泡棉)
3. 定位(固定位加筋)
4. ESD接地



补弃,为了金子,哈。。。。这几年打理研发部,我说点自已的心得,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1.产品立案:这是市场部及管理层和研发部大佬的事,一定要有IDEAS,如手机产品(超薄,超大电池,双卡双待,功能,高工艺。。。),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新功能整合 ,市场要求,产品系列。。。。)反正要有IDEAS,这才是卖点
2. 产品前期执行:主要硬件,软件,ID,MD,项目,采购的事,功能能否实现?成本?创意?品牌形象?。。。
3. 产品正式研发:
A。 ID市场调研,情报收集,手绘创意,2D表达,结构硬件初步评估
B。 结构找器件(硬件也协助),布局堆叠,建模,结构实现性评估,硬件评估堆叠
C。 原理工程师出原理图,硬件工程师LAYOUT,MD结构设计,手办制作
D。 硬件打板及器件(中间有几次打板评估),装样机测试
E。 修改到样机完全OK
4. 产品生产制造
A。所有器件及结构件报价评估,及供应商评估。。。开模的开模,打样的打样
B。模具T1,T2.。。修改,及硬件修改,器件更换。。。。。。
C。 小批量生产测试,出报告。。。
D。 修改。。。。批量出货。。

过程很多,我也简化了,MD最重要的几点:1. 硬件一定要沟通好,否则麻烦大了   2. 结构设计评估一定要组团评估,人多力量大  3. 安规及测试一定要做细,哪怕水机或垃圾产品,自已坚持原则去做产品,要不要执行就看老板
4. 一定要写测试修改总结报告。。。这是经验啊,坚持5年下来,你的经验就牛了。。。。
作者: dong.zhao    时间: 2008-12-31 16:04
1.要注意节约成本,Costdown,现在金融风暴时期呀!
2.同时结构要尽量组装方便,可以多用卡扣结构,尽量少用螺丝
3.考虑共用问题,多考虑后续延伸机种的共用件,这样可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
还有好多
希望大家多多讨论
作者: 3wwwolf    时间: 2008-12-31 16:07
首先看市场可行性
再看加工可行性
二都缺一不可呀!!!
作者: likebing    时间: 2008-12-31 16:45
用最少的开发成本,做出高功能的产品。让它在市场更有竞争力。
作者: ugstudent    时间: 2008-12-31 16:49
设计的工艺要考虑目前供应商的设备和技术,另外不确定的尺寸一定一定要从改模的角度考虑
作者: wendy2004    时间: 2008-12-31 17:01
如果是要承受力的零件,  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 受力大小,并选择合适的材质。

预先考虑变形 以及变形后的影响。
作者: wangzonghe    时间: 2008-12-31 17:10
耐用和成本要兼顾。
作者: wangxbjing    时间: 2008-12-31 17:22
原帖由 zhangpingdp 于 2008-12-31 17:19 发表
太性急了,又把以前写的东西贴出去了

以前发到什么地方了?
作者: DMCOM    时间: 2008-12-31 17:24
根据单的量来决定是否开模做还是买别人的样品来修改,

确认样品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正确。

做到跟进样品的进度和周期。保证在规定的周期内圆满完成。


对于塑胶产品要注意以下的:



一: 一般来讲,塑胶产品的精度保重在二位小数即可。
   精密的产品其加工尺寸也有标注为三位小数的。如12.352mm等等。
   另外,在模具这个行业当中有它单位的"俗称",如0.01被称之为1条(或者一个丝)。这一点初学者一定要习惯。
二、脱模斜度(draft angle)

为了方便成形的塑胶产品顺利的从模具的脱模出来,一般情况下,塑胶产品某些部分会设计脱模斜度.

三、产品肉厚

  为了方便产品的成形,避免产品的缩水,变形,扭曲。对于塑胶产品而言,我们在设计时立求肉厚各处均匀。如图中的"H"。
  一般情况下,塑胶产品的厚度在0.8--3.0mm左右,但像硬质PVC这样的粘度较大的材料,肉厚可达4-5mm。

四、加强肋

  为了补足成形品强度上的不足,以及防止扭曲等变形情况发生,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去加一些加强肋作为补强。
   如下图所示:

五、圆角  
  当外力施加于塑胶产品时,其尖锐的成形部分会有特别大的内部应力集中的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通常都会在这个部位上加上圆角。其圆角不只是加在内侧,还要加在外侧才好。这个圆角的大小,会因成形品之肉厚比例上的不同会有变动,一般至少在0.3-0.5mm以上。

六、孔

  在产品上的孔一般分为盲孔和通孔。

七、文字、数字、记号
  依据产品成形的原理,并且在方便加工的前提下,文字、数字、记号在塑胶产品上最好是凸起来的。
   这在模具加工当中,我们一般用雕刻加工。简单、方便。
作者: wang12abc123    时间: 2008-12-31 17:55
我 来 说我做的反射盖。。。
反射盖的晶高很重要,所以在出图的时候一定要限定晶高的公差。。。
反射盖的正面发光窗口也很重要,与其配合的OVERLAY上发光处需比塑胶盖窗口大上几条,外围尺寸上最好设定两个东西的公差要么同时偏上限要么同时偏下限。。。
先写这么多。。。
作者: wang12abc123    时间: 2008-12-31 18:02
HOLDER与反射盖上PIN针配合,
假如PIN(10PIN双排)直径为0.45mm,
那么HOLDER上PIN孔尺寸最好是6-7个直径为0.47+0.05mm,
其余3个或4个孔按三角或四角形排列,
且孔径要做的比PIN针尺寸小,一般为0.43+0.02/-0.01mm,
(实际生产中,PIN是过锡炉后再与HOLDER组装的,所以PIN头尺寸会稍有变化)
作者: wang12abc123    时间: 2008-12-31 18:06
以前弄过鼠标,但不怎么形,也忘记了。。。
还记得ENCOLDER的中心到PCBA的距离,假如ENCOLDER的高是11mm的话,
那么设计时需加留0.2-0.3mm的间隙,
因为ENCOLDER脚焊在PCBA上,要考虑到浮高的现象。。。
作者: wang12abc123    时间: 2008-12-31 18:07
以上纯属自己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但在作业的时候偶都是这么做的
作者: hymszsj    时间: 2008-12-31 18:47
设计时要考虑成本,装配工艺,如螺丝都可以适当少打
作者: yjj258    时间: 2008-12-31 19:01
元旦快乐!
产品设计时千万不要忘了拔拔模斜度,还有尽量把结构简单化.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和生产周期.

作者: yjj258    时间: 2008-12-31 19:06
如果是装配件的话,要考虑装配件的配合间隙.
作者: liang98321    时间: 2008-12-31 19:38
结构设计更需考虑产品模具结构,同样类似的结构和外形,只需更改细小的部位,将使模具结构简单.
作者: zhg38    时间: 2008-12-31 19:39
首先考虑市场定位和顾客需求(特别是功能要求),再次考虑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然后还要考虑产品的应用环境和人群及产品的预期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外观、结构、选材、配合、装配和维修的方便性、加工的可行性和方便性以及防水防电防火防腐蚀防盗等其它情况,同时还要注意产品结构尽可能的简单化。
作者: liang98321    时间: 2008-12-31 19:40
比如说,模具上的滑块抽芯,产品结构上若稍作修改,就可以避免产品的模具做滑块.
作者: wangxbjing    时间: 2008-12-31 20:10
今天的大米送完了,做个记号。明天继续。
作者: shml    时间: 2008-12-31 20:18
我们的流程:
决策阶段:市场调查  技术调查  可性性分析  开发决策
设计阶段:方案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
试制阶段:样机试制   小批 试制
定行投产阶段:工艺文件定型  工艺装备定型  设备的配置与调试   检测仪器的配置与标定    外协点的设置
作者: liang98321    时间: 2008-12-31 20:25
怎么不加技术分,
再来点东东....
结构设计需特别注意缩水率及出模角对产品重要尺寸的影响.

作者: pau_mccartney    时间: 2008-12-31 20:36
不能范经验主义
作者: wangxbjing    时间: 2008-12-31 21:07
原帖由 liang98321 于 2008-12-31 20:25 发表
怎么不加技术分,
再来点东东....
结构设计需特别注意缩水率及出模角对产品重要尺寸的影响.

你写的比较简单哦,还不够加分。
作者: 78325511    时间: 2008-12-31 21:16
论坛上LED封装技术资料很少。

我发下我以前公司的封装工艺流程。

工艺:

a)
清洗:采用超声波清洗PCB或LED支架,并烘干。

b)
装架:在LED管芯(大圆片)底部电极备上银胶后进行扩张,将扩张后的管芯(大圆片)安置在刺晶台上,在显微镜下用刺晶笔将管芯一个一个安装在PCB或LED支架相应的焊盘上,随后进行烧结使银胶固化。

c)
压焊:用铝丝或金丝焊机将电极连接到LED管芯上,以作电流注入的引线。LED直接安装在PCB上的,一般采用铝丝焊机。(制作白光TOP-LED需要金线焊机)

d)
封装:通过点胶,用环氧将LED管芯和焊线保护起来。在PCB板上点胶,对固化后胶体形状有严格要求,这直接关系到背光源成品的出光亮度。这道工序还将承担点荧光粉(白光LED)的任务。

e)
焊接:如果背光源是采用SMD-LED或其它已封装的LED,则在装配工艺之前,需要将LED焊接到PCB板上。

f)
切膜:用冲床模切背光源所需的各种扩散膜、反光膜等。

g)
装配:根据图纸要求,将背光源的各种材料手工安装正确的位置。

h)
测试:检查背光源光电参数及出光均匀性是否良好。

包装:将成品按要求包装、入库



[ 本帖最后由 78325511 于 2008-12-31 21:17 编辑 ]
作者: 324438658    时间: 2008-12-31 22:07
大家说的都很多了,我再补充一下吧!
    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它的实用性,一定不要单纯的为设计而设计.不要设计的即经济又漂亮,到头来没市场……那即郁闷了。
作者: yjj258    时间: 2008-12-31 22:16
没拿到技术分,再来.

1、零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合理、便于成型
在保证使用要求前提下,力求简单、便于脱模,尽量避免或减少抽芯机构
2、零件的壁厚确定应合理
塑料零件的壁厚取决于塑件的使用要求,太薄会造成制品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受力后容
易产生翘曲变形 ,成型时流动阻力大 ,大型复杂的零件就难以充满型腔。反之,壁厚过大,
不但浪费材料,而且加长成型周期,降低生产率,还容易产生气泡、缩孔、翘曲等疵病
3、必须设置必要的脱模斜度
为确保制件成型时能顺利脱模,设计时必须在脱模方向设置脱模斜度,其大小与塑料
性能、零件件的收缩率和几何形状有关,对于工程塑料的结构件来说,一般应在保证顺利脱
模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脱模斜度
4、强度和刚度不足可考虑设计加强筋
为满足零件的使用所需的强度和刚度单用增加壁厚的办法,往往是不合理的,不仅大
幅增加了零件的重量,而且易产生缩孔、凹痕等疵病,在零件设计时应考虑设置加强筋,这
样能满意地解决这些问题,它能提高零件的强度、防止和避免塑料的变形和翘曲
5、零件的所有的转角尽可能设计成圆角或者用圆弧过渡
6、尺寸公差
大部分的塑料成形品皆能维持相当紧密之尺寸公差,除了高收缩性的材料之外如PE,
PP,Nylon,POM,EVA 及软质PVC,其收缩率达到2%至3%,而一般热塑性制品的商业许可
公差为±0.5%。所以对于这些高收缩性材料必须指定较大之容许公差方行,因为其尺寸公
差很难藉模具设计予以补救
塑料零件除了尺寸公差以外,对于一些精密成形更须考虑形状公差,因为浇口的种类和
位置或是模具温度调节系统决定,皆须根据这些资料来设计
7、塑料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塑胶材料的适应性
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
塑料制品的使用环境
塑料的加工性能
塑料原料的来源

总结 塑料零件的结构设计必须在满足使用要求和符合塑料本身的特性前提下,尽可能简
化结构和模具、节省材料、便于成型。

作者: yjj258    时间: 2008-12-31 22:18
这次不知能不能加分..........
作者: puma_lu    时间: 2008-12-31 2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oufors    时间: 2008-12-31 23:20
标题: 我来说说做模具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让我们看看响应招标:
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时间限制。您必须及时回复报价。通常,为了获得准确的估价,您需要能够找到过去完成的类似工作,或者能够快速进行概念设计(带有图纸和物料清单)。您的报价价位直接影响到您的盈利能力 – 如果太高,您将无法在价格上赢得招标;如果太低,您会损失利润率。此外,还存在着读取和处理客户数据的问题。您看到多少种不同的格式?– IGES、STEP、DXF、DWG、SolidWorks、Pro/E、UG 等。您的 CAD 系统必须能够准确轻松地解释和导入此信息,并且在必要时提供工具来修复“错误”的数据。此外,系统必须能够处理复杂的曲面 – 即使是外形简单的零件也可能需要复杂的分型面。如果由于系统不支持特定的格式,或无法处理复杂的几何体,而导致您拒绝一项工作,那么您就丢失了潜在的业务。

接下来是模具设计。将客户的设计“导入”到您的系统后,您必须能够检查此设计的可成型性 – 像自动拔模检查、底切检查、厚度检查这样的工作变得很重要。在此阶段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方法也很重要 – 您希望确保客户完全理解您在可成型性、模具简洁性或模具可制造性方面对设计所做的更改。大部分的实际模具设计时间都花在与客户一起消除这些问题之上 – 您希望确保自己准确地跟踪这些交流的情况。设计如今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无法手动创建分型线 – 几何体过于复杂,因而可能不存在可以切断的“硬”边线。收缩始终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并需要在模具设计中对它进行补偿。需要设计分型面、关闭抽心机构和侧面动作。要选择和绘制模具基体和/或模具零部件。当然,还要创建用于装配和制造的详细图纸(包括装配体布局图纸、零件图纸和电极设计)。在设计周期中预先找出干涉问题将能减少在制造了零件后出现的返工和 ECO。

当客户提出设计更改时会怎样?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等于完全的重新设计。在客户只是选择了一种新材料(收缩值改变)时会有何影响 – 现在您如何合并此类更改?当这些问题在图纸已经由布局、零部件和电极构成后发生时,它们都是重大的问题。物料清单 (BOM) 会怎样?制造图纸和装配图纸会怎样?如何在合并更改时保持版本控制?这些都是由客户的设计更改产生的挑战。

最后,您面对着这一事实:您设计的模具并非总是与加工的模具相同。加工状态和设计状态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在实际装配客户零件时导致严重的问题,而且客户可能会因此而拒收整个模具。
作者: qmzhang007    时间: 2008-12-31 23:41
注意事项:
1,简化结构;
2,保证可靠性;
3,节省成本;
4,便于生加工;
5,方便使用;
6,符当地的审美要求;
7,符合安规和法律法规要求!
作者: 爱心爵士    时间: 2009-1-1 00:16

设计上百款产品
到现在只有2款是自己独立设计的
其实现在的设计一个字就是抄
抄的境界就是要抄人家最新的产品
不要抄到人家最早版本的设计
产品设计最重要的我觉的还是前期设计审查
不要等产品量产了还在处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做开发的要懂五金/塑料模具
治具及产线合理按排
产品包装及测试
熟悉产品本身知识及产品材料和外处理
熟悉产品报价及后续cost down
太多了
做人也很重要
不然别人不配合你

作者: wangxbjing    时间: 2009-1-1 08:55
大家新年快乐。 新年第一贴就在这里了。
暂时没米了,迟点再加。
作者: puma_lu    时间: 2009-1-1 10: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5237591    时间: 2009-1-1 16:06
非常感谢斑竹的此帖,简单的和具体的流程大家也说的差不多了,我就不说了,在此提个建议,大家可以把做过的产品拿出来大家讨论,一起进步,当然,好的斑竹会加分的.......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作者: zywevan    时间: 2009-1-1 21:31
赶在最后的时间,我也来凑个热闹:
1.考虑出模的难度,在不影响结构功能的条件下结构越简单越好
2.考虑结构的公差配合.
3.考虑塑胶件的强度,变形(是否加筋),缩水;五金件:是否能加工困难.变形量太大(拉裂),材料厚度是否合要求.是否浪费材料,能否改成几块.
4.考虑表面处理用哪些工艺可以做到.是否有其它的工艺更省成本..比如塑件增加金属粉代替喷油
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
作者: ebsjjyacg2    时间: 2009-1-1 22:44
从一楼看到80楼,
我也说下吧.
有时间的时候,有空的时候,多看看别的同事设计的机子.
好处如下:
1 可以领悟到别人的设计思路.做到取其精华,去其招粕
2 以后你设计新机子的时候,可以把别人的零配件,拿来共用,那可省了一大笔!
3 以后你设计新机子的时候,在有需要时,可把别人的思路,经验,拿来使用,
经检查,第一点和第三点疑似重复.
请加分,不要加米.

作者: surge_chung    时间: 2009-1-1 23:05
个人经验部分小结:
1.在作结构设计时,一定要有多1~2个备用方案在手,以便当产品试模出来时,如果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测试Fail的话
  能及时地得到补救。(当然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成本低,且便于生产装配)
2. 在开模前期,如果你的条件允许,尽早与Lab联络请他们帮忙评估产品能否Pass相关的测试项目,以便自己能尽早
   寻找对策,以作补救,争取缩短开发的时间,赢得市场。
3. 在模具的结构上与模厂提前要求,对于自己预期要改模或加工中容易出错的位置,尽量做成镶件,缩短改模时间。
作者: hxh3    时间: 2009-1-1 23:16
我是做结构设计的。
   我觉得设计开始的方案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方案设计确定后参与设计人员必须
在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所负责设计部分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做出集中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最终方案,这样在结构设计的后续工作中才能做得游刃有余。
作者: xxandrr    时间: 2009-1-2 17:48
我也想来说一下
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
1.你设计的产品要考虑功能是否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再去考虑材料的选择,成本的降低.
2.产品装配之间的配合也要十分的注意.也就是图纸的公差要求
3.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一些技术中的事项也要写得清楚明白.该拔摸角度的给出,该未注倒角,倒圆角的都要标注上.
4.在产品要试装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要注意及时更正和完善.这样在小批量生产时,也会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作者: daizhenxiong    时间: 2009-1-2 20:54
这么多人说
把我要说的都说完了
作者: daizhenxiong    时间: 2009-1-2 20:55
我还是感觉
做产品的就是想客户之所需要就行!
呵呵!
作者: clear-cut    时间: 2009-1-3 11:05
开发过程所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
1.市场对档次、量需求,即产品定位;
2.产品的功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方便性;
3.开发成本、生产成本与市需求量的关系,计算利润率!从而选用相对合理的工艺,合理材料;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