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常用塑胶面板的翘曲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yulai    时间: 2008-11-28 09:12
标题: 常用塑胶面板的翘曲问题
现在遇到一个塑胶面板的翘曲问题,不知道如何优化,是注塑参数调整,还是要修模,或者是设计方面需要改动,请大家提提意见,具体如下:
1,材质为普通ABS;
2,长399.15mm,宽76.8mm,深度22.97mm(不包括卡勾,因卡勾对模流没有影响);
3,抽壳厚度2.5mm;
4,两点进胶;图1中间处两圆柱状鼓出部分;

问题点为:
1,产品整体尺寸正常;
2,允许弯曲量为1.8mm;(直线度)
3,翘曲方向为中间区域向内侧,导致面板两侧安装时与chassis间隙过大;(因两侧有22.97的边,部件强度较高,基本不能利用卡勾良好安装)
4,翘曲较为明显,产品最小翘曲量为1.7mm,最大达到3.3mm,且2.5-3.3mm翘曲部件占总量的30-40%左右;

相似类型面板(不同产品型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国内均有开模,且都是中间两点进胶,在试模阶段也都会产生翘曲问题,但新加坡厂能调校注塑参数,减小到1.8mm左右。目前国内某厂产品出现大批量2.5-3.3翘曲量不合格产品。

问题:
1,我方分析问题出在制成,
2,由于是中间区域两点进胶,速度矢量图显示进胶点附近流速紊乱(见模流分析图3),不利于分子的均一流向分布,是不是导致了翘曲的超差?
3,如采用单侧进胶(位于两端,二选一),会否有效改善翘曲?
4,为何模具厂一般会在中间区域使用两点对称进胶?

请大家积极给予支援,诊断。。。

[ 本帖最后由 pengyulai 于 2008-12-2 10:00 编辑 ]
作者: fandigang    时间: 2008-11-28 09:59
中间进胶当然不是最好的方式,材料为ABS,未添加FIBER,跟配向没关系。变形的根本问题在于胶口位置的不合理,产生不均匀收缩,成型可以改善一些,但窗口太小。建议用其他方式选择进胶,如果要做到1mm平面度,比较好搞定,如果是PP的就麻烦了,可以发给我分析,不过要收点小钱。。
作者: sunny8924    时间: 2008-11-28 12:11
1. 我有处理过类似的模具,只有在单侧进胶才能适当的改善面板的变形。

2. 即使是供应商,他们选择在中间进胶,也是会预见其变形,但同时又会基于成本方面考虑,所以.....
作者: hongtianfei    时间: 2008-11-28 20:56
个人意见:
按照群主所说的,产品的壁厚均匀,都为2.5mm,如果保压充分的话,那产品就不会由于
区域性收缩不均而产生翘曲,或者是存在翘曲,但是很均匀.因为壁厚均匀,收缩就均匀.
但是看你的图片,如果侧壁是2.5mm,而顶部也是2.5mm的话,那两者相接触的部位
厚度就超过了2.5mm,这就导致了壁厚的不均匀,就使得这个位置产生保压不完全,使得
收缩较大,产生变形.
此外,由于浇口位于中间部位,这将使得浇口周围的分子取向受到影响,从而也会影响
产品的翘曲.
最后,由于产品较长,就是保压及取向都比较好,但是材料本身也将产生收缩,也将导致翘曲.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建议你把模型发上来,我们大家一起看看
谢谢!
作者: Tommy_GZ    时间: 2008-12-1 09:16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问题:
1、热位移效应导致的翘曲变形(热效应指模具冷却效应,即水路设定导致的模温差)
2、材料的PVT将就导致的翘曲变形(即体积收缩问题,改善充填及保压效果)
3、模内干涉效应导致的翘曲变形(模具及产品结构有关系)
如果发现哪一项的变形量值大,就往哪一方面去解决变形问题!!!!
作者: pengyulai    时间: 2008-12-1 09:53
谢谢版主的指教,就是意思稍微太高屋建瓴了,我能理解,但是还是有点迷糊 。那敢问个具体的,2,3点所指的是不是也包含了进浇口的位置不当会导致翘曲?比如把两个浇口改为单个的在一个端进浇。如图4。。。翘曲变形会不会有改善一些?另外,由于面板为细长形状,一端进浇会不会引起欠料或者冷却不均现象?thanks a lot !!!!

[ 本帖最后由 pengyulai 于 2008-12-1 10:05 编辑 ]
作者: hongtianfei    时间: 2008-12-1 21:37
版主的话太高深了
哈哈
作者: rkun    时间: 2008-12-3 19:33
小弟不才,发表两点建议:
1.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分子的取向是较凌乱的,不是单一的取向,而肯许多部分存大潜流.
   建议将入胶点改在产品长度方向的一端。
2.在成型中可能存在冷却不均的现象,建议做一冷却及翘曲的分析。
作者: 通行模具    时间: 2009-2-4 13:45
意見同樓上~
1.   建议将入胶点改在产品长度方向的一端。
2.   在成型中可能存在冷却不均的现象,建议做一冷却及翘曲的分析。(冷卻溫度一定要控制好)

注:进胶点附近流速紊乱應不是造成變形的主因,樓主應朝保壓效果、冷卻效果方向注意
作者: wangxiaoguang1    时间: 2009-8-4 20:50
个人意见,浇口放在产品的中空部位是合适的,考虑到经济性和模具的布局,其实大部分像这样的产品都是这样布置浇口的,这个产品相比较还是比较复杂,建议可以局部改变产品结构,因为浇口改动的空间不大,重点是工艺参数,保压曲线和提高模具温度。
作者: VTYC5270    时间: 2013-8-30 15:53
两侧模温差扳不过来吗
作者: 蓝莲    时间: 2013-9-1 19:15
学习一下
作者: CAD/CAE    时间: 2013-9-4 19:25
本帖最后由 CAD/CAE 于 2013-9-4 19:29 编辑
蓝莲 发表于 2013-9-1 19:15
学习一下
发贴修订了
作者: CAD/CAE    时间: 2013-9-4 19:29

应是角效应主导的变形,角厚度方向收缩大于非角区收缩。
结构上有2法:1、禸角偷料;2、最大变形对应禸角区加角撑;
如结构不允许,可考虑上模不接水,下模接变模温校正,温差在25以上;但可能导致另一方向弯曲;
工艺上调试影响度会很小,但可尝试低模温低料温低速增厚皮层在厚度方向上的占比以降低收缩变形。


作者: amy_16899    时间: 2014-1-11 16:00
学习了,飘过!
作者: liwenxing    时间: 2014-9-17 16:33
如采用单侧进胶(位于两端,二选一),是不会改善翘曲的。建议是主平面与侧面之间做火山口,改善壁厚不均衡。可降低变形量
作者: liwenxing    时间: 2014-9-17 16:35
最好的办法是,产品加筋条。
作者: juanzhi_happy    时间: 2016-2-9 14:07
ddddddddd
作者: juanzhi_happy    时间: 2016-3-3 10:07
ddddddddd
作者: juanzhi_happy    时间: 2016-3-14 09:33
ddddddddddd
作者: cuizwen    时间: 2018-6-17 16:44
DDDDDDDDDDDDD
作者: aomenhuigui    时间: 2019-5-27 11:10
太厉害了
作者: 熟能生巧    时间: 2019-9-25 14:09
意見同樓上~
1.   建议将入胶点改在产品长度方向的一端。
2.   在成型中可能存在冷却不均的现象,建议做一冷却及翘曲的分析。(冷卻溫度一定要控制好)

注:进胶点附近流速紊乱應不是造成變形的主因,樓主應朝保壓效果、冷卻效果方向注意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