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简单而又复杂的产品解决方案探讨(方案已全部确定) [打印本页]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 22:31
标题: 简单而又复杂的产品解决方案探讨(方案已全部确定)
产品图如下,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平形度1个丝以下,以及同心度。目前我们做出来的就是无法达到平形度的要求。材料为POM   。可别小看它了。

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注塑成型后变形严重。见第二张图片。

[ 本帖最后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9-9 21:36 编辑 ]
作者: tanzhenxing    时间: 2008-8-3 00:32
我觉得此产品应该采用两点细水口进胶,平行度调机多试试吧

作者: justin_ding    时间: 2008-8-3 09:10
你的顶出方式如何呢
作者: llh001    时间: 2008-8-3 09:29
你的进浇点在哪?
作者: 大家都好    时间: 2008-8-3 09:45
三点进胶~~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8-8-3 09:59
感觉这个要求有点奇怪,尺寸这么小,应该不成问题吧!
作者: zxc2000    时间: 2008-8-3 11:43
moldflow分析一下吧。我建议用全周浇口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2:34
原帖由 zxc2000 于 2008-8-3 11:43 发表
moldflow分析一下吧。我建议用全周浇口


全周肯定是较好,但要想到顶出后就出产品,不可能用人去剪水口。三点我较赞同,但现在还没有想到如何把水口与产品自动分开的方法。我刚来这个公司,他们之前的做法是一点细水口。平形度根本达不到,都是在3个丝左右。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2:35
原帖由 robinson_by 于 2008-8-3 09:59 发表
感觉这个要求有点奇怪,尺寸这么小,应该不成问题吧!


别忘了,此产品为POM料,不是ABS。POM的收缩率很大,流动性也差。如果是ABS就不用说了。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2:52
原帖由 tanzhenxing 于 2008-8-3 00:32 发表
我觉得此产品应该采用两点细水口进胶,平行度调机多试试吧


两点细水口不可行,无法保证两点细水口的压力均衡。
作者: loo168    时间: 2008-8-3 13:04
按照齿轮模那样做吧,三个细水口,
作者: tanzhenxing    时间: 2008-8-3 13:05
不赞成三点,两点或四点都行,再不行两点,三点肯定不行,里面是个六边形啊,,三点进怎么才能保证其平衡,,调机上要多下功夫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3:11
我们老板给了我一个极具想像的方案。我觉得非常有创意。他的大体意思就是在保压完成之后冷却之前,将产品进行机械压缩,破坏其内应力。压缩动作我想了下只能用油缸来完成。但我不知道注塑机有没有这个动作,正常只有合模之前开模之后才能实施油压动作,保压完成之后实施动作,不知能否实现。
       这次老板请我来公司,就是要我给他解决这一系列产品。以前来了N个主管都没搞定。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3:15
原帖由 tanzhenxing 于 2008-8-3 13:05 发表
不赞成三点,两点或四点都行,再不行两点,三点肯定不行,里面是个六边形啊,,三点进怎么才能保证其平衡,,调机上要多下功夫


其实我们做模具结构的,不能把什么问题都推给调机,其实调机也无非就几点。位置、压力、速度、保压。如果模具没做好,怎么调都没用的。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3:16
原帖由 loo168 于 2008-8-3 13:04 发表
按照齿轮模那样做吧,三个细水口,


三点细水口肯定是不行的,最多只能是细水口转大水口再进。否则无法保证三点进胶的同时性以及压力均衡。
作者: nyning    时间: 2008-8-3 13:34
呵呵,高手多多,学习了,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3:42
综合大家的意见,以下为我的第一套进胶方案,请大家发表意见。以及解决自动切胶口及分开流道与产品。自动切胶口还好解决,主要是生产时无法自动区分中间那一段流道与产品。还望大家给点方案。

[ 本帖最后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3 13:44 编辑 ]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13:43
原帖由 nyning 于 2008-8-3 13:34 发表
呵呵,高手多多,学习了,


多顶顶,你可以学到很多的。
作者: shunweijie110    时间: 2008-8-3 15:18
标题: 好好!
流道处做个顶针二次顶出行吗!
作者: nyning    时间: 2008-8-3 15:56
呵呵,17楼的方案不错,
用顶针再顶你!!!!!!!!!!!!
看老兄你这套模也是不计成本的了,
自动切水口之余还要个水口产品先后顶出?
自动切水口-前后模中间活动镶件~
水口产品先后顶出-延迟顶出
作者: tanzhenxing    时间: 2008-8-3 16:52
原帖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3 13:11 发表
我们老板给了我一个极具想像的方案。我觉得非常有创意。他的大体意思就是在保压完成之后冷却之前,将产品进行机械压缩,破坏其内应力。压缩动作我想了下只能用油缸来完成。但我不知道注塑机有没有这个动作,正常只有 ...

我想到了一个方案,你可以试试。我们做透明产品的时候长度方向上是不放缩水的,其他方向相应放小,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透明产品注塑时所需压力是很大的,分子间的包紧力比其他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大,所以不会有缩水了,按这个原理,你可以试下把注塑压力加大,,看能不能解决其平行度,如果能保证其平行读,重新做个模芯就OK了,,还有进胶一定要保证其平衡性,
作者: tanzhenxing    时间: 2008-8-3 16:54
原帖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3 13:42 发表
综合大家的意见,以下为我的第一套进胶方案,请大家发表意见。以及解决自动切胶口及分开流道与产品。自动切胶口还好解决,主要是生产时无法自动区分中间那一段流道与产品。还望大家给点方案。

三点进胶?里面的平行度还能保证吗?
作者: lihuixi    时间: 2008-8-3 17:22
标题: 我看下。
我看下,看看,先顶了
作者: QQTAM    时间: 2008-8-3 17:58
原帖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2 22:31 发表
产品图如下,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平形度1个丝以下,以及同心度。目前我们做出来的就是无法达到平形度的要求。材料为POM   。可别小看它了。

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注塑成型后变形严重。见第二张图片。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平形度1个丝以下,以及同心度---惟有考虑后加工了(精密磨)!
作者: QQTAM    时间: 2008-8-3 18:06
2MM胶位不匀的POM,就算精密塑机也难保1丝...
(POM加粉也NG)...
作者: QQTAM    时间: 2008-8-3 18:14
两点.三点.圆盘进胶相对于一点进胶并不能保证此品收水均匀1丝变形,只能减少缺胶品而已...
以上个人观点,乱说的...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20:05
原帖由 tanzhenxing 于 2008-8-3 16:54 发表

三点进胶?里面的平行度还能保证吗?


里面的平行度为3个丝,应该不成问题。主要是保证厚度方向。6角形的东西,4点反而不好进,除非6点。每个边一点。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20:06
原帖由 QQTAM 于 2008-8-3 18:06 发表
2MM胶位不匀的POM,就算精密塑机也难保1丝...
(POM加粉也NG)...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光盘比这个难吧?你知道他的平行度有几个丝吗?我想肯定是一个丝以内。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20:07
原帖由 QQTAM 于 2008-8-3 18:14 发表
两点.三点.圆盘进胶相对于一点进胶并不能保证此品收水均匀1丝变形,只能减少缺胶品而已...
以上个人观点,乱说的...


呵呵,真是乱说了。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3 20:12
原帖由 nyning 于 2008-8-3 15:56 发表
呵呵,17楼的方案不错,
用顶针再顶你!!!!!!!!!!!!
看老兄你这套模也是不计成本的了,
自动切水口之余还要个水口产品先后顶出?
自动切水口-前后模中间活动镶件~
水口产品先后顶出-延迟顶出


确实是不计成本的模具。水口产品先后顶出也无法区分流道与产品啊。要知道生产时我可是要打全自动的。

[ 本帖最后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3 20:14 编辑 ]
作者: haihongvic    时间: 2008-8-3 20:47
假浇口模内切水口,很简单的问题,模具就是相当于多了一次顶出而已
还有就是用铍铜做镶件,记得一定要用
是日本给佳能做的模具,壁厚只有0.3mm,要求无任何注塑不良,找个时间给你发个类似的产品模具图给你看一下,还有类似瓶盖的模具,要求注塑后滑块的结合线不可见,也比较有水平
我的邮箱haihongvic@163.com

[ 本帖最后由 haihongvic 于 2008-8-3 21:43 编辑 ]
作者: QQTAM    时间: 2008-8-3 20:59
这类东东偶们研究了多年...
还是想看看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5 00:05
我现在在思考如何在保压完成后进行压缩。
作者: zhangkuangdong    时间: 2008-8-5 08:34
都是高手    顶了!~~~~~~~~~~
作者: guopai    时间: 2008-8-5 11:10
不知你这套模的运水做的怎么样。
作者: 13536186624    时间: 2008-8-5 11:27
学习。关注中。。。。。。
作者: 林青侠    时间: 2008-8-5 11:49
做CAE分析,不是MOLDFLOW,是有限元分析。
作者: kandyand2005    时间: 2008-8-5 13:17
这个~很难~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5 20:08
原帖由 林青侠 于 2008-8-5 11:49 发表
做CAE分析,不是MOLDFLOW,是有限元分析。


用什么软件啊?
作者: xj0319    时间: 2008-8-5 20:48
顶上去大家快讨论,我也好学习一下
作者: cangliang    时间: 2008-8-5 21:51
建议做补偿
作者: guoshangpeng    时间: 2008-8-5 22:21
没有做过此类产品,收益非前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6 21:41
我现在做了两种方案进行试模调试。一种是3点进胶(即17楼方案),一种是全周进胶。
作者: haihongvic    时间: 2008-8-6 22:11
标题: 类似的产品图
发个照片先给大家看看
第一张:壁厚0.306,公差要求+/-0.01以内
第二张:水口排布
第三张:镶件拼接痕迹和模内冲切后的料屑

[ 本帖最后由 haihongvic 于 2008-8-6 22:24 编辑 ]
作者: haihongvic    时间: 2008-8-6 22:26
标题: 回复 9楼 寂寞工程师 的帖子
POM料若模温在80度以上,收缩会比较稳定,但是设计时要给较大的缩水率,靠经验来给
作者: 斯林    时间: 2008-8-7 17:16
建议楼主考虑:用三点点浇口,如44楼兄弟的图片,(当然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圆的东西要保证圆度和平行度之类的,最好就是3点,多了都不行(当然全周也可以),因为你内侧的公差相对较大,所以着重考虑外面的就好。如果不能用点浇,就按楼主之前的办法,点浇转侧浇,注意:1,开模,2,圆产品四周用两slide压住胶位(需要加工准确,最好刚好压到胶位内侧线,防止顶出时带翻产品或脱伤),3,顶出(流道),4,用油缸控制slide抽开,5,顶出产品,(需要注意,产品顶出最好是整圈,减少产品因顶出造成的变形的可能)
实在不行就采用破罐破摔的办法,将上次的工艺做保存记录,哪里有超,然后在insert相应的位置做切铁或加铁补偿,再用相同工艺尝试。此也不失为一办法~~
作者: nyning    时间: 2008-8-10 13:22
都是高手,汗!!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4 20:09
我之前做的两种方案现已试出结果。我亲自上阵试了一天。我靠。
现将结果及经验与大家分享。
首先一直以为不错的全周进胶被实践否认了,不能达到走胶的平衡。有空我给大家拍个走胶给大家看看。三点进胶走胶很平衡,平行度现在可以达到0.015mm以内。再将模具精度提升下,相信可以做到一个丝以内。
其次,缩水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试了各种参数各种方法都不能实现。先是内圈走模温80度,外圈冻水。后是外圈走模温95度、80度、70度、60度,内圈走冻水。结果都不行。
大家给我想想怎样解决缩水问题啊!!!

[ 本帖最后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14 20:16 编辑 ]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4 20:10
原帖由 haihongvic 于 2008-8-6 22:11 发表
发个照片先给大家看看
第一张:壁厚0.306,公差要求+/-0.01以内
第二张:水口排布
第三张:镶件拼接痕迹和模内冲切后的料屑


老兄可不可以把你的三点进胶的流道给张图片看下啊。因为三点细水口下来恐怕很难保证压力的均衡吧。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4 20:12
原帖由 斯林 于 2008-8-7 17:16 发表
实在不行就采用破罐破摔的办法,将上次的工艺做保存记录,哪里有超,然后在insert相应的位置做切铁或加铁补偿,再用相同工艺尝试。此也不失为一办法~~


可否给几个自动切水口的结构看下啊。我现在没想到简单可行的结构啊。
作者: paul_zhc    时间: 2008-8-14 21:24
moldflow分析。建议用全周浇口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4 22:44
原帖由 paul_zhc 于 2008-8-14 21:24 发表
moldflow分析。建议用全周浇口


实践证明全周进胶走胶不平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 sushuzhen1986    时间: 2008-8-14 23:10
都是高手,我来聆听一下!
作者: paul_zhc    时间: 2008-8-17 17:24
这样呢?.....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8 11:16
原帖由 paul_zhc 于 2008-8-17 17:24 发表
这样呢?.....


一点不行的,平衡度达不到的。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8 11:45
上个星期六再次尝试了一种进胶方式以解决缩水问题。进胶方式为细水口下来后三点潜水潜到产品中间部分,目的是希望能通过保压解决缩水问题。但结果失败了,跟前面17楼所说的进胶方式结果基本差不多。中间缩水0.2mm左右。
现在我只有才用比较BT的办法了,我把模具的中间做大0.3,我让它缩。缩完之后就变成直的。现正在改模当中。最快今天会有结果。呵呵!难搞啊!

[ 本帖最后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18 11:46 编辑 ]
作者: CHWLSEAMART    时间: 2008-8-18 12:02
原帖由 大家都好 于 2008-8-3 09:45 发表
三点进胶~~


我也来补充一下,再来个推板顶出
作者: yanhaiyin    时间: 2008-8-18 13:37
三点进胶, 流道平衡设计非常重要,
作者: yanhaiyin    时间: 2008-8-18 13:41
"上个星期六再次尝试了一种进胶方式以解决缩水问题。进胶方式为细水口下来后三点潜水潜到产品中间部分,目的是希望能通过保压解决缩水问题。但结果失败了,跟前面17楼所说的进胶方式结果基本差不多。中间缩水0.2mm左右。1 H: t$ F5 l& b1 S- _. F% \
现在我只有才用比较BT的办法了,我把模具的中间做大0.3,我让它缩。缩完之后就变成直的。现正在改模当中。最快今天会有结果。呵呵!难搞啊!"


这只是一种补偿的做法, 它并不是每一点都缩0.2,  
3点+中心冷水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8 14:11
原帖由 yanhaiyin 于 2008-8-18 13:41 发表
"这只是一种补偿的做法, 它并不是每一点都缩0.2,  
. x% E: T  V! y* m% u4 D3点+中心冷水


确实,并不是每一点都缩0.2,相差在0.05左右。但这0.05可以通过调机改善。目前也是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的情况下,试验一下这种补偿做法了。这种做法还是会有问题的,因为顶出时产品并没有缩0.2,它是在成型后放置一段时间后才缩0.2的,这也就是说出模时会有倒扣。当然也只能强顶了。

还望各位再帮我出出主意啊。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18 22:07
没人觉得这东西要挑战性?
作者: hate_moon    时间: 2008-8-18 22:45
POM真是个很难搞的材料,前段时间,我有想过从它是结晶型塑料方向考虑,热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结晶度不同最后使制品的某些地方收缩异常,但这东西太理论化,产品还是得看结果。通过修模,成型条件使产品符合尺寸。而目前两方面变量,很显然一般会确定好成型条件,在成型条件一定时,再对模具进行改造修理,使进公差。
也讨论60多楼了,楼主可以总结下目前讨论的结果,那些方法已经没用了,哪些方法还有待去实践验证。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8-8-22 15:53
看完后,对楼主的钻研和执着表示佩服.
这个产品要求确实挺高,"平行度''一个丝,圆度,还缩水,自动断水口,多型腔.....
不知一模出几个?
现在已到1.5个丝,还有半个丝,再努力一把就OK了.
可做个模流分析找到变形的主要或相对主要原因,然后再做针对性修改.

[ 本帖最后由 forever_kong 于 2008-8-25 10:16 编辑 ]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3 08:49
原帖由 forever_kong 于 2008-8-22 15:53 发表
看完后,对楼主的钻研和执着表示佩服.
这个产品要求确实挺高,"平行度''一个丝,还缩水,自动断水口,.....
不知一模出几个?
现在已到1.5个丝,还有半个丝,再努力一把就OK了.
可做个模流分析找到变形的主要或相对主要原 ...


不执着不行啊,这就是工作啊。一模现在是出16个的。但我的目标是一模出36,而且要达到每模20S。

[ 本帖最后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23 10:29 编辑 ]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3 08:57
原帖由 forever_kong 于 2008-8-22 15:53 发表
看完后,对楼主的钻研和执着表示佩服.
这个产品要求确实挺高,"平行度''一个丝,还缩水,自动断水口,.....
不知一模出几个?
现在已到1.5个丝,还有半个丝,再努力一把就OK了.
可做个模流分析找到变形的主要或相对主要原 ...


我用MOLDFLOW分析了,分析结果压根就不缩水。也不知道是我不会还是MOLDFLOW软件计算不出来。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3 10:29
版主给我加分了啊。谢谢谢谢!!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3 11:00
补偿做法已实验出结果。方法可行。可以将产品做直。但由于产品厚度不均匀,现在产品中间部位的圆度在5个丝左右。等于说不圆。还在想办法解决当中。
作者: nyning    时间: 2008-8-24 10:30
学习,我一直在跟着看这个贴,
我也想知道最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顶上楼主,好样的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4 11:04
缩水问题真是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啊。用Moldflow分析出来的结果跟实际压根就不一样。Moldflow分析出来的结果分别是上缩0.22、中间缩0.20、下面缩0.25。我真晕了!!按照MOLDFLOW分析出来的结果中间还应高起来。我真是晕了。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4 11:07
我在想即然中间缩水跟散热有关,由于中间部位温度不易散出,而导致收缩不同步的话。我想外面做成铍铜的试试。
    就这么办,明天叫他们割个铜的试试。先做个青铜的,不敢买铍铜啊。那东东太贵了,老板不会同意的。
作者: martec    时间: 2008-8-24 11:24
看贴经验总结:
一、圆的产品,三点进胶(搭接胶口)比全周进胶更平衡!

二、产品中心模具上一定要做好冷却镶件!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4 11:27
原帖由 martec 于 2008-8-24 11:24 发表
看贴经验总结:
一、圆的产品,三点进胶(搭接胶口)比全周进胶更平衡!

二、产品中心模具上一定要做好冷却镶件!


嗯!不错,不过好像我在帖子里没有提过中间冷却镶件吧。不过确实中间镶件要冷却,不然中间就会有锥度。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4 11:29
刚用Moldflow分析了一下用铍铜做模具材料。分析结果与不用铍铜效果无变化。但我现在不相信MOLDFLOW分析出来的结果了。还是决定做一个铜的试验下。
作者: zyy1981    时间: 2008-8-24 11:50
不知楼主是用什么样的啤机来试模的,以前我们也做过一款很小的产品,同心度也在1个丝.而且所有的公差都在2个丝.后来为了这个产品老坂买了一台啤机才搞定.与啤机有很大的原因.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8-8-25 09:56
变形原因在CAE中分为三种因素.如你现在做的"铜的试验"就是试图在冷却上想办法.但是还有另外两种因素与冷却相比,究竟谁是更重要的呢?
至于你说的"缩水"分析与实际不符,若是数值大小上不符,则是正常的;若是变形方向上也不符,当然一种情况确实软件理论存在着局限性,还有一种可能分析的边界条件是否如实的反映出实际条件.若用软件默认的条件分析,这可能会造成变形方向预测的不准确.

[ 本帖最后由 forever_kong 于 2008-8-25 10:05 编辑 ]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8-8-25 09:59
一出16,都是冷流道吧?
请问一下,每个型腔塑件的变形(平行度和圆度)是否都一样?还是存在着不均匀分布?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8-8-25 10:02
原帖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24 11:29 发表
刚用Moldflow分析了一下用铍铜做模具材料。分析结果与不用铍铜效果无变化。但我现在不相信MOLDFLOW分析出来的结果了。还是决定做一个铜的试验下。

你是不是在mold material里将P-20改为BeCu?若是,自然无效果.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8-8-25 10:10
楼主一直未提供成型参数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8-8-25 10:14
原帖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14 20:09 发表
我之前做的两种方案现已试出结果。我亲自上阵试了一天。我靠。
现将结果及经验与大家分享。
首先一直以为不错的全周进胶被实践否认了,不能达到走胶的平衡。有空我给大家拍个走胶给大家看看。三点进胶走胶很平衡, ...

1,"全周进胶不能达到走胶的平衡"是指单个型腔而言,还是多个型腔?
2,你说的"缩水"发生的位置在哪里?
作者: 清江老虎    时间: 2008-8-25 11:04
不知道啤好的怎么检验?做检具?请教楼主.
作者: dongbei629    时间: 2008-8-25 12:04
也过来和你学习下啊\\
我一看是你发的贴字马上就近来了\\
先支持下在说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5 12:37
原帖由 forever_kong 于 2008-8-25 10:02 发表

你是不是在mold material里将P-20改为BeCu?若是,自然无效果.


是啊,应该在哪改?求教!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5 12:39
原帖由 zyy1981 于 2008-8-24 11:50 发表
不知楼主是用什么样的啤机来试模的,以前我们也做过一款很小的产品,同心度也在1个丝.而且所有的公差都在2个丝.后来为了这个产品老坂买了一台啤机才搞定.与啤机有很大的原因.


我们用的是富强鑫的机器。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5 12:52
原帖由 干锅肥肠 于 2008-8-25 10:10 发表
楼主一直未提供成型参数


注塑参数如下

注射位置     压力     速度
32                120       40
24                80          30
18                 0            0
模温    内圈冻水   外圈80度

也试过加保压,效果都不大。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5 12:58
以下为我写给领导的报告,大家看下再给我出出主意。
作者: lioxiaoyi821211    时间: 2008-8-25 13:18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8-8-25 16:15
楼主从三个浇口减至一个浇口,平行度OK,此若未补偿,显然为一明显的成绩,那就恭喜了.
圆度问题通过更改产品形状来改善,我觉得思路是对的.
不知楼主可否上传模具3维或2维,以供大家研究和学习?
原帖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25 12:58 发表
以下为我写给领导的报告,大家看下再给我出出主意。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8-8-25 16:41
支持楼主这种精神!
其实有时换一个角度想一下,可能海阔天空。有时一味这样想下去,很容易陷进去,倒解决不好问题!

[ 本帖最后由 robinson_by 于 2008-8-25 16:45 编辑 ]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5 21:25
原帖由 forever_kong 于 2008-8-25 16:15 发表
楼主从三个浇口减至一个浇口,平行度OK,此若未补偿,显然为一明显的成绩,那就恭喜了.
圆度问题通过更改产品形状来改善,我觉得思路是对的.
不知楼主可否上传模具3维或2维,以供大家研究和学习?


是两种产品,一种平行度要求高,但没有缩水问题,圆度要求不高。一种平行度要求不高,圆度要求较高。我写报告的这个是圆度要求较高的。所以实验一点进胶,因为三点是用来解决平行度的。而平行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就没必要3点了,那样模具变复杂了。

还有就是,最后一次实验是进行了补偿的。
作者: 论坛思思    时间: 2008-8-25 21:28
学习啦!这么好的帖子!
把整个帖子看完了,大家好象对注塑工艺都不是很懂!对材料也不熟悉的。
我做产品跟单的。听我们工程师说过关于产品的一些缺陷不要一直想在一个问题上,早就要用补偿的
作者: lg59    时间: 2008-8-25 23:42
楼主的一点进胶是在那个位置进,是直入还是做扇形进??
作者: forever_kong    时间: 2008-8-26 08:42
原帖由 寂寞工程师 于 2008-8-25 21:25 发表


是两种产品,一种平行度要求高,但没有缩水问题,圆度要求不高。一种平行度要求不高,圆度要求较高。我写报告的这个是圆度要求较高的。所以实验一点进胶,因为三点是用来解决平行度的。而平行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就 ...


我从报告得到的讯息是:C尺寸比A尺寸小0.2,而C尺寸比E尺寸小0.05,前者平行度,后者圆度,前者多大于后者.

在这个项目中,希望用补偿法来补正圆度或平行度,使得或圆度和平行度都往好的方向走,或其中一个往好的方向走,一个不受影响或不受大的影响,真是有挑战啊!

支持楼主.
作者: 05yqc20    时间: 2008-8-26 09:47
呵呵。。值得顶上去。。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8-8-26 10:47
精密级模具.除了加工是关键,模材料与防缩水也关键.可不可以模仁内用铍铜镶拼?
楼主可以打听一下附近,有没有更好一点的注塑机,可以到他们那里试下.这样可以排除注塑因素.
作者: 如顺    时间: 2008-8-27 15:00
来顶顶学习一下!
作者: 寂寞工程师    时间: 2008-8-27 17:15
原帖由 liangting 于 2008-8-26 10:47 发表
精密级模具.除了加工是关键,模材料与防缩水也关键.可不可以模仁内用铍铜镶拼?
楼主可以打听一下附近,有没有更好一点的注塑机,可以到他们那里试下.这样可以排除注塑因素.


其实我现在发现,对于这种小产品,注塑参数影响根本就不会太大。模具不OK怎么调,谁来调都是一样的结果。这是我亲自去操作注塑机的感受。以前有一个产品变形很厉害,怎么调都没用。结果我把运水一改,随便调就OK了。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8-8-28 14:27
像这种问题具体怎么分析,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头痛,不知那个MOLDFLOW到底有没有用,我学过一段时间,以前基本能上手,不过觉得没什么用,又费时间,有时一个上午都搞不好一个。只有慢慢摸索了!
作者: muzifeng520    时间: 2008-8-28 16:58
值得顶上去
作者: liangting    时间: 2008-8-28 17:17
加胶做预收缩,这个是可取的.曾经在一家香港精密模公司做,一产品面的平面度要求非常高,实际试模生产出来中间会收缩进去,解决办法是把原来的直边做成弯弧形.
作者: zsc333333    时间: 2008-8-28 20:16
楼主:
    有没有考虑在六边形上做圆弧倒扣减胶呢?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