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由 “抬刀问题”引发的一点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明镜台    时间: 2008-7-16 18:47
标题: 由 “抬刀问题”引发的一点感想
原贴如下
https://www.icax.org/thread-421591-1-3.html
作者: 明镜台    时间: 2008-7-16 18:51
我想问一下,不知道jch2005兄的用意是什么,是不是想节省加工时间,让刀路看起来更漂亮一些,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好几年前,我也犯过同样的毛病,为了让刀路不提刀,想尽一切办法,做辅助线,辅助面。。。 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会抬刀的编程不是好编程! 试想一下,加工后模深腔,如果要更换刀粒,你怎么解决,可能你认为这是操机员的事(他们私底下会问侯你的亲人的) !不错,他们是可以解决,但是你知不知道有多麻烦,如果能在抬刀间隙不用拆刀,转两下锁刀粒的螺丝就可以解决,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认为只要会用开粗,等高,扫描,清角这几板斧就可以杀四方,套用发哥的话-------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有例为证!
作者: 明镜台    时间: 2008-7-16 18:52
1,如果你和一个同事同时编相同的工件,别人的工件锣的风生水起,日月无光,而你的锣的震天响,锣不了两下刀粒就崩掉了 ,主管叫你去过去一阵猛叨,因为你了解机床性能,你可以很悲壮的说,因为这两种机床的运动方式不一样,这台***的主轴是用齿轮推动,这台***是用皮带带动的,不动的运动方式意味着他们有着不同的扭力,也就会有不同的切削力,如果你把两个工件换了加工也同样如此,当好事者把工件换了加工和你说的情况完全吻合是,你牛B哄哄的感觉会不会发自肺腑的油然而生?
2,当在***高速机上加工淬火达53度的钢件, D12R3.5的飞刀,s8000 f4000 XY方向切削5MM,Z方向切削0.2,刀具悬持在外45MM,加工状态依然不理想,N多人在一起讨论,是不是因为材料太硬了,是不是因为刀具装的太长了,是不是切削的太多太快,是不是这一批的刀粒质量不行,莫衷一是,总之,能想到的都提到了,你在旁边说一句,这种ER20刀头不适合用来做淬火后的粗加工,请换ER25的加工,又让你言对了,你牛13的感觉会不会再次。。。。。
作者: 明镜台    时间: 2008-7-16 18:52
举两个很普通的例子,借此说明一个合格的编程员,需要了解很多东东,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工艺,刀具,机床的性能。。。。。而不是整天在讨论这个软件牛,哪个软件吊,这里抬一刀,哪里提两刀!
作者: 明镜台    时间: 2008-7-16 18:54
我讲一下个人看法
1, 不要固步自封,多交流才会有进步,你有两个蛋,版大有两个蛋,我有两个蛋,我们加在一起就有了六个
蛋蛋儿。
2,永远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千万不要认为金三角地区如果你称编程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但必须要有我想做最好的的想法,学习------永不止步。
3。谨慎,细心,这一点对我们特别重要,勿庸讳言,编程人皆知。
4。同操机员搞好关系,他会告诉你很多他的观点(先别管是对是错),而这些极有可能是你所欠缺的,多移尊臀,现群众中去,到加工现场去。
5 最后一条------做人要厚道,看贴要报道
作者: 明镜台    时间: 2008-7-16 18:55
一言俱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作者: 金剛2222    时间: 2008-7-16 19:11
支持...............
作者: admiw    时间: 2008-7-16 19:16
看看,支持,
明镜,MM做编程的,没蛋蛋,咋办.
作者: zsj851203    时间: 2008-7-16 19:44
UG 编程抬刀太多
作者: zsj851203    时间: 2008-7-16 19:46
有解决的办法没?
作者: 屁颠屁颠    时间: 2008-7-16 20:01
让他抬把.
作者: hwb820    时间: 2008-7-16 20:20
,,,不是一般的有理
作者: panyantao    时间: 2008-7-16 20:23
经验丰富中啊
作者: jenny-5    时间: 2008-7-16 21:00
支持吧。
是不是无招胜有招呀。。。。。。。。
作者: 进明    时间: 2008-7-16 21:31
总是有人会问,为啥软件升级到新的版本,开粗刀路反而提刀变多还感觉乱,开发软件的工程师都是吃屎的?
仔细想想,人家花那么长时间,那么人力,物力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有道理的,我想他们的脑瓜子不会比我们差吧!
作者: heyongan    时间: 2008-7-16 22:00
说得也有道理
作者: yanshihui    时间: 2008-7-16 22:12
原帖由 屁颠屁颠 于 2008-7-16 20:01 发表
让他抬把.

安全第一!
作者: melodyandmusic    时间: 2008-7-16 22:13
我想无论是多抬刀还是少抬刀加工,都与软件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能尽力按照自己或是领导以及说话有分量人的思路去编程,也许你的上司不会考虑抬刀问题,因为活出来了就OK,也许他会说应该如何如何去做.但是我们要有两手准备,毕竟这不单单是多抬到或者少抬的问题了.只有那些干过操作的会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吧!
作者: 进明    时间: 2008-7-16 22:20
偶从不按别人的思路做事,我会和他讲道理,如果讲不通,管他是上司还是下司,俺炒了他!
作者: 7894    时间: 2008-7-16 22:36
支持
作者: lfw634    时间: 2008-7-16 22:58
是独孤九剑的风格,我支持。
作者: sjx015    时间: 2008-7-16 23:15
楼主说得特好,支持一下,
作者: qw1234l    时间: 2008-7-17 06:57
偶从不按别人的思路做事,进明,我大大欣赏
作者: RRRQQQ    时间: 2008-7-17 08:37
原帖由 qw1234l 于 2008-7-17 06:57 发表
偶从不按别人的思路做事,进明,我大大欣赏



欣赏可以不要尝试,不然有被炒的可能
作者: zhulunbing    时间: 2008-7-17 09:02
唉,木办法呀,经理会问,别人的不抬刀你的却老是抬,特别是四个角每刀都抬
作者: twtiqwxf    时间: 2008-7-17 09:31
原帖由 zhulunbing 于 2008-7-17 09:02 发表
唉,木办法呀,经理会问,别人的不抬刀你的却老是抬,特别是四个角每刀都抬

实在不行,不要抬的太高就行了!
作者: admiw    时间: 2008-7-17 09:58
加精了
设定个安全高度,提刀设个高于毛坯.0.3就可以了
作者: xiaofeng2046    时间: 2008-7-17 10:03
我编程一向都是安全第一
作者: gard    时间: 2008-7-17 11:58
编程者和操机者的想法要融合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支持楼主的成熟
作者: jch2005    时间: 2008-7-17 15:53
哈哈`````,谢谢明镜台兄的指教,这几天电脑出了点毛病,,所以第一时间看到明镜台兄的帖子,看了明镜台兄的帖子受益非浅。明镜台不仅乐于助人,且很幽默,,呵呵````值得学习!
作者: jch2005    时间: 2008-7-17 16:03
哈哈`````,我是为了节约加工的时间。
作者: ly2008ks    时间: 2008-7-17 18:19
标题: i
有道理,提刀不是问题,主要是你如何理解!!!!
作者: zjsheng    时间: 2008-7-17 18:22
恩说的很道理学习
作者: xinlang    时间: 2008-7-17 18:33
原帖由 ly2008ks 于 2008-7-17 18:19 发表
有道理,提刀不是问题,主要是你如何理解!!!!


!该抬的抬!
作者: lzgyyx99    时间: 2008-7-17 23:01
支持楼上,该抬的就让它抬,至于“该抬的”就看自已怎么看了!
本人觉得刀路粗,中,细分明那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penglin.    时间: 2008-7-17 23:11

作者: 机器人熊猫    时间: 2008-7-17 23:39

作者: zhoujun3276    时间: 2008-7-17 23:52
报道来了 呵呵  说的不错 做编程的要细心 谨慎
作者: hulugua    时间: 2008-7-18 11:53
楼主说得太有创意啦。
作者: helvwudi    时间: 2008-7-18 13:18
支持```````````````````````什么时候才是王道
作者: zoumin    时间: 2008-7-18 18:40
楼主有思想,我就是干操机的,私底下不只一次问候过编程的亲戚,也找他们交流过,不过效果不大。现在只好你编你的程,下来我不用就是了。绝大多数自已找台电脑搞定。不过资历浅的操机人员就惨了。唉!他ma的国企就这个样子,你有本事干活你就只能干活。反正最后挨板子的都是养蚕人!编程的和工艺人员拉的屎你不把屁股给他揩干净最后还是得你挨板子!郁闷!!!
作者: xpzoo    时间: 2008-7-18 22:47
楼主说得很有道理。抬不抬刀不是关键,主要是看刀路走起来效率是否高。
作者: lcjin    时间: 2008-7-18 23:05
抬刀太多和太少都是不对,对开粗来说一层一两次就是正常,每个软件都能做到吧.但到了二粗,你说,它要抬就让他抬吧,那也是不负责的,打个比方,走模框的四个角,你也走一刀提一刀,那是不行的,UG可以使用先前平面再设置横越速度应该是不会过切的,但是抬得太低了,有时擦着工件走,如果能像PM一样,短连接使用先前平面,长连接用安全高度就非常完美,不知道6.0有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也试过加大垂直进刀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设10MM,但是进刀速度是比较慢的,更费时间,如果可以抬10MM,再快速下到1MM开始进刀就很好,抬刀方面还是要向PM学习,用PM就不用考虑抬刀的问题
作者: yu2000    时间: 2008-7-19 11:10
来听听前辈的感言
作者: configo    时间: 2008-7-19 11:15
中间开一气槽,从东到西很多长,就开个两三遍,光抬刀好烦
作者: jg123    时间: 2008-7-19 11:50
看不惯抬刀多的一般是用mastercam出身的,刚开始转用ug的时候也刻意去想怎样少抬刀,结果发现费时更多。
ug的抬刀,大多是是为了更合理的进刀。
当然,合理设置参数也可减少不必要的抬刀:
作者: jg123    时间: 2008-7-19 11:51
上图用4.0,未加任何辅助体
6.0就更好控制了

[ 本帖最后由 jg123 于 2008-7-19 11:53 编辑 ]
作者: jg123    时间: 2008-7-19 12:00
功夫在诗外,切实了解工艺更有助于软件的应用。
软件,不过是一个工具,是实现你心中所想的工具而已
作者: zqy7    时间: 2008-7-19 16:31
原帖由 lcjin 于 2008-7-18 23:05 发表
抬刀太多和太少都是不对,对开粗来说一层一两次就是正常,每个软件都能做到吧.但到了二粗,你说,它要抬就让他抬吧,那也是不负责的,打个比方,走模框的四个角,你也走一刀提一刀,那是不行的,UG可以使用先前平面再设置横越速 ...



两个办法可以解决。
1  巧用干涉体,很多时候可以用线或边界来解决。
2  有个逼近进给参数
作者: tlf1998    时间: 2008-7-19 16:49
支持
作者: sincosxu    时间: 2008-7-20 09:59
受益中。。。谢谢
作者: luhongmo168    时间: 2008-7-20 14:50
支持...............    讲得好啊!
作者: mynoone    时间: 2008-7-20 18:02
每次来听前辈们说事
总能学到一些东西
在这想问下有没有谁有加工CR12淬火钢的经验
在此先行谢过了
作者: 进明    时间: 2008-7-20 20:28
淬火到多少度?
作者: engeli    时间: 2008-7-20 20:41
原帖由 mynoone 于 2008-7-20 18:02 发表
每次来听前辈们说事
总能学到一些东西
在这想问下有没有谁有加工CR12淬火钢的经验
在此先行谢过了



我们公司经常加工这样的工件,有时候都到HRC60度了,可怜我们那台老爷机了,最高转速才4000,最多就能开过3千1,2啊!
而且刀具实在是不怎么样的杂牌刀

[ 本帖最后由 engeli 于 2008-7-20 20:42 编辑 ]
作者: chenbinru    时间: 2008-7-20 20:41
只要锣出来靓就OK了哦~~时间嘛~~
作者: engeli    时间: 2008-7-20 20:43
各位现在在广东那边有没有好的方法加工淬火钢啊,我们 在青岛这边新技术来的很慢啊
作者: engeli    时间: 2008-7-20 20:46
刀路抬刀的问题主要是看工件具体形状,加工阶段,要求具体考虑,不可一味追求不抬啊,最怕不懂的领导来问了
作者: CHESFER    时间: 2008-7-20 21:07
xuexili  bu  shao
作者: XIECAIDONG    时间: 2008-7-21 10:12
标题: 赌东道
路过............
作者: lcjin    时间: 2008-7-21 15:39
6.0果然解决了抬刀的问题
作者: wuweijun0796    时间: 2008-7-21 17:13
说的有道理,不过做过几年编程的人都知到的.
作者: 2362937    时间: 2008-7-21 19:21
这个也能加入精华
作者: xbzllj    时间: 2008-7-21 21:13
讲得非常好\11
辛苦了\
作者: yilifeisha    时间: 2008-7-21 22:41
好小子 把我的话都说了
作者: jianyu13    时间: 2008-7-22 08:03
又是一个吃多没事情做的呢?程序要合理抬刀,不合理的抬刀有屁用啊!如果一个1平方米的大模具,你走一刀抬一刀,一个模具要锣到哪年哪月,有技术的人,就会做到,想在什么地方有个抬刀,就让程序在什么地方有大抬刀(当然是一个大概的位置)
作者: caxhuang    时间: 2008-7-22 17:05
顶,最好出几个刀路看看
作者: ysjiqnykhn    时间: 2008-7-23 11:55
标题: 回复 5楼 明镜台 的帖子
大哥,没蛋的,可否教两招啊?
作者: gaoxicheng    时间: 2008-7-23 15:51
学习中~
作者: 164001563    时间: 2008-7-24 00:00
是不是啊,有教程没有啊
作者: zhuce    时间: 2008-7-24 08:32
原帖由 进明 于 2008-7-16 21:31 发表
总是有人会问,为啥软件升级到新的版本,开粗刀路反而提刀变多还感觉乱,开发软件的工程师都是吃屎的?
仔细想想,人家花那么长时间,那么人力,物力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有道理的,我想他们的脑瓜子不会比我们差 ...


支持!

作者: tangmeng321    时间: 2008-7-24 11:48
原帖由 进明 于 2008-7-16 22:20 发表
偶从不按别人的思路做事,我会和他讲道理,如果讲不通,管他是上司还是下司,俺炒了他!




进明兄,高!
作者: huafengdir    时间: 2008-7-24 12:52
我以前用MASTER的时候还常常做线加工,让它抬刀。难道错了?结果加工刀路在老爷机上震动明显比同事的小,而且加工时间,刀粒损耗也有所提高。抬刀不是错,错的是我们用什么眼光来看待。当然,作为二粗.精加工,还是尽可能不抬刀好。
作者: mhml    时间: 2008-7-25 12:39
标题: 顶一下,说得好
说得好啊,长见识了
作者: YANCNC    时间: 2008-7-26 18:03
支持
作者: o0傑嘫吥鮦0o    时间: 2008-7-26 20:33
肺腑之言呀,支持油鸡。。。。
作者: zxm001    时间: 2008-7-26 21:19
放你狗屁~!!
作者: 704783573    时间: 2008-7-26 21:38
说的好
作者: cgh17    时间: 2008-7-26 21:53
楼主说的很对啊,我深表赞同啊。
作者: 48263371    时间: 2008-7-27 15:15
是呀   我现在的老大就这样教导我~~!!
作者: 205040223    时间: 2008-7-27 16:47
好帖,新手上路
作者: RYH105    时间: 2008-7-27 20:35
好帖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作者: fanjiaqiang    时间: 2008-7-27 22:16

作者: YUANWL1229    时间: 2008-7-28 11:14
纯属个人观念. 还是支持楼主,
作者: ayong012    时间: 2008-7-28 11:34
确实是上级别的人物,顶
作者: shanquan20008    时间: 2008-7-30 17:03
标题: 抬刀与不抬刀可以看出有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本人去过很多公司应聘过,从中了解到,很多编程人员,只不过学习一下软件就去编程,根本不懂在实际加工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整天就在那里胡说,什么样的刀路好。从来都不到现场去看。如果说这种公司管理一定是不好。认由这类不知的人。去做去说,去糊乱吹牛。
      哦!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没有提到,在我们珠三角这片天空中,在所有二流编程中,从来没有去注重公司用的是什么刀具。也不去了解刀具所能承受的线速度。从而导致一大堆的问题。比如,加工刀具的寿命短,表面光洁度很差。加工尺寸实际尺寸的相差。这类问题基本是由编程员所导致的。所以抬刀与不抬刀可以看出有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 本帖最后由 shanquan20008 于 2008-7-30 17:11 编辑 ]
作者: ZAE2008    时间: 2008-7-30 23:01
标题: 回复 78楼 zxm001 的帖子
真乃粗人!
作者: LCMANG    时间: 2008-7-31 02:11
好贴!理论结合实践。顶得爽脆!
对加工中心的润滑好点,机床耐用呵!
作者: open_lian    时间: 2008-7-31 08:27
路过,支持一下
作者: kim_333    时间: 2008-7-31 11:16
楼主这说法也太绝对了,,,招刀有招刀的好处,不抬刀也有不招刀的好处,,,,主要还是在于你对你所加工的零件有相应的了解.....如招刀太多太乱,很明显,加工的时间一定是有所增多的,,,不抬刀也要看你加工什么样的刀路,如是开粗做区域加工的话,一般是不可用的....但如是半精加工轮廓的话,能做到不抬刀,是比较理想的....(比例:一个开放陡峭的轮廓面,长度比较长,,,那你是选择抬刀还是选择不抬刀方式??)
不过楼主这样的经验之谈是可嘉的...也帮你顶了....
作者: zxzx    时间: 2008-7-31 23:11
好见解
作者: zhouclp@126.com    时间: 2008-8-5 23:44
LZ说的很好的
有一定的经验,虽然我编程说不上老手,但是也有几年了,从我的个角度来说,没有做得最好的,只有做得更好的。
在编程的过程中抬刀和不台刀都有一定的利和避端,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完美的。
太多的抬刀会让机床有一定的磨损受命。当然,不台刀要看几何体的长像和情况了。这要编程经验的。
编程员具备的东西
1、扎实的基础   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编译原理,这些是所有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如果不掌握它们,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程序。程序人人都会写,但当你发现写到一定程度很难再提高的时候,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要回过头来学学这些最基本的理论。不要一开始就去学OOP,即使你再精通OOP,遇到一些基本算法的时候可能也会束手无策。因此多读一些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的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丰富的想像力
  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想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试别人从没想过的方法。丰富的想像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除计算机以外,多涉猎其他的学科,比如天文、物理、数学等等。开阔的思维对程序员来说很重要。
  3、最简单的是最好的
  这也许是所有科学都遵循的一条准则,复杂的质能转换原理在爱因斯坦眼里不过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公式:E=mc2。简单的方法更容易被人理解,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维护。遇到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最简单的方案,只有简单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复杂的方案。
  4、不钻牛角尖
  当你遇到障碍的时候,不妨暂时远离电脑,看看窗外的风景,听听轻音乐,和朋友聊聊天。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会去玩游戏,当负责游戏的那部分大脑细胞极度亢奋的时候,负责编程的那部分大脑细胞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当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会发现那些难题现在竟然可以迎刃而解。
  5、对答案的渴求
  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渴求得到答案的过程,即使只能知道答案的一小部分也值得我们去付出。只要你坚定信念,一定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你才会付出精力去探索,即使最后没有得到答案,在过程中你也会学到很多东西。
  6、多与别人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在一次和别人不经意的谈话中,就可以迸出灵感的火花。多上上网,看看别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7、良好的编程风格
  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代码的缩进编排,变量的命名规则要始终保持一致。大家都知道如何排除代码中错误,却往往忽视了对注释的排错。注释是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你的代码更容易理解,而如果代码已经清楚地表达了你的思想,就不必再加注释了,如果注释和代码不一致,那就更加糟糕。
  8、韧性和毅力
  这也许是“高手”和一般程序员最大的区别。高手们并不是天才,他们是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磨炼出来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喜悦,但过程却是无比的枯燥乏味。你不妨做个测试,找个10000以内的素数表,把它们全都抄下来,然后再检查三遍,如果能够不间断地完成这一工作,你就可以满足这一条。
作者: fuxiang8866    时间: 2008-8-6 19:45
标题: 回复 67楼 jianyu13 的帖子
说说具体的方法
作者: jhkgog    时间: 2008-8-7 13:20
同意你的观点
作者: cnce    时间: 2008-8-25 15:36
看完了!
总结得不错!
作者: thangwei2001    时间: 2008-8-25 18:00
顶你了,没得说
作者: WDN8081776    时间: 2008-8-25 18:48
标题: 回复 93楼 zhouclp@126.com 的帖子
典型的学院派,只吹不做的家伙,按你的思维,还是请博士支编程算了。
作者: zhouclp@126.com    时间: 2008-8-25 23:03
标题: 回复 98楼 WDN8081776 的帖子
好呀,不管是吹也好买弄口才也好,要不要拿套来做做,叫大家来评断。
作者: ruyunzizai    时间: 2008-9-3 15:14
支持一个! 很赞同
作者: yinyx    时间: 2008-9-8 10:20
抬刀太多和太少都是不对,对开粗来说一层一两次就是正常,每个软件都能做到吧.但到了二粗,你说,它要抬就让他抬吧,那也是不负责的,打个比方,走模框的四个角,你也走一刀提一刀,那是不行的,UG可以使用先前平面再设置横越速度应该是不会过切的,但是抬得太低了,有时擦着工件走,如果能像PM一样,短连接使用先前平面,长连接用安全高度就非常完美,不知道6.0有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也试过加大垂直进刀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设10MM,但是进刀速度是比较慢的,更费时间,如果可以抬10MM,再快速下到1MM开始进刀就很好,抬刀方面还是要向PM学习,用PM就不用考虑抬刀的问题

是你程序控制余量不均匀了,我所有的程序抬刀都是先前平面,竖直距离0.2,从不会碰到面!像你说的PM的短连接,长连接,UG的抬刀和他差不多啊,近点的都是先前平面,远的就抬安全平面。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