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钣金 K因子表(欢迎拍砖) [打印本页]

作者: csd3111091    时间: 2008-6-11 21:40
标题: 钣金 K因子表(欢迎拍砖)
看到有不少人问K因子表,不知道K该取多少,甚至将表搞错,还有人说SW展开长不准,我想通过对比,应该比较清楚。

非普通碳钢K因子表:
r/t  0.1    0.25    0.5    1.0     2.0    3.0    >4.0
K   0.32  0.35  0.38  0.42  0.445   0.47


普通碳钢K因子表:
r/t 0.25  0.5  1.0  2.0    3.0
K 0.26 0.33 0.35 0.375 0.40


r/t  4.0    5.0   6.0   7.0...12.0   >12
K  0.415  0.43  0.44  0.45...0.48   0.5

一般下模开口为板厚的6-8倍(这可是折弯的基本要求哦).上模圆角r=2(厂家标配),r/t取1.2最合适!按照表K值接近于0.36.问题豁然开朗.



[ 本帖最后由 csd3111091 于 2008-6-20 21:47 编辑 ]
作者: csd3111091    时间: 2008-6-11 22:30
SW展开VS赛博克(CYBELEC)
注:赛博克(瑞士)为著名数控折弯软件

[ 本帖最后由 csd3111091 于 2008-6-11 22:36 编辑 ]
作者: seaseasea    时间: 2008-6-15 20:32
那个折弯的一个系数,
作者: 小赵    时间: 2008-6-16 22:13
标题: 关键是测量折弯后半径的精度
关键是测量折弯后半径的精度,不同的下模开口R值不同,我一般用R规测量,
作者: csd3111091    时间: 2008-6-17 14:14
原帖由 seaseasea 于 2008-6-15 20:32 发表
那个折弯的一个系数,




K-因子代表钣金中性面的位置,以钣金零件的厚度作为基准。[attach]769675[/attach]
K因子直接决定折弯系数
作者: csd3111091    时间: 2008-6-17 21:35
原帖由 小赵 于 2008-6-16 22:13 发表
关键是测量折弯后半径的精度,不同的下模开口R值不同,我一般用R规测量,


在上模,下模不变的情况下,板厚不一样其实R内不变,所以R内取决于模具.所以R内是不变的.量一次足矣.例如:上模尖角R=2,下模开口V=80,折弯角度A=90度,则R内=12.56mm.很精确的哦

[ 本帖最后由 csd3111091 于 2008-6-18 11:52 编辑 ]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