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麝香喷雾器产品问题求救!!!!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09:22
标题: ,,,麝香喷雾器产品问题求救!!!!
最近公司开发一款新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将麝香水通过水泵抽出来再雾化,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因为麝香水池是放在上面,水泵出水位低于进水位,所以即使我们不加电,麝香水也可以通过水管,水泵这个连通了的体系往下滴!!!!这个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也尝试在出水出加波仔(用弹簧控制),但因为产品批量巨大,生产线坏货太多而痛苦不堪...!

请桔子进来帮帮我!

请各位大虾进来帮帮我!!!!!!!!!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8-1-22 10:16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09:29
再来是个图片,是水泵图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8-1-22 09:35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10:17
有哪位是专门做阀的工程师??请留个言.我会联系您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10:24
我的电话13480184020.欢迎可以解决阀门或者水泵的厂商联系我,诚交各路朋友!呵呵
作者: baihtei    时间: 2008-1-22 11:07
頂~~~有難度的東東
作者: mefjzzx    时间: 2008-1-22 11:22
能否有空间用水龙式阀门,可以用电机驱动齿轮转发从而使里面一个圆球转达到通止.
作者: cdflmx    时间: 2008-1-22 11:25
加电磁阀即可.
断电堵住管子,通电松开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11:41
原帖由 cdflmx 于 2008-1-22 11:25 发表
加电磁阀即可.
断电堵住管子,通电松开


有这么小的电磁阀吗?请问老兄,我不是很清楚
作者: cdflmx    时间: 2008-1-22 13:01
可以自己设计进去,无非就是电磁铁,弹簧,密封用PVC,
很简单的.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13:35
原帖由 cdflmx 于 2008-1-22 13:01 发表
可以自己设计进去,无非就是电磁铁,弹簧,密封用PVC,
很简单的.


我们这个产品是3V供电,增加电磁阀是否增加耗电?因为我们本身的电子部分耗电量非常小,2粒电池都可以管一年多了,而且成本唔知定算??
作者: zhao-hui-001    时间: 2008-1-22 14:00
有难度,有挑战
作者: mykingwill    时间: 2008-1-22 14:59
路过   顶起来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15:52
有没有一种水泵,断电后即可以自锁,水被堵住,不再流动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8-1-22 19:56
顶上来!!!!!!!!!!!!!!
作者: max9    时间: 2008-1-22 21:37
试试模仿注塑机的油阀吧!
作者: cdflmx    时间: 2008-1-23 09:36
耗电也就是开断瞬间,不会增加多少耗电量的.

如果担心耗电,那就改成手动控制阀门.
不过多了一道控制动作.
作者: 解人    时间: 2008-1-23 11:23
可以参考冲水马桶的阀门,打开阀门作用力必需与水压反向,。
这概念不可改变,然后是解决怎么构造打开阀门,电池阀是一个考虑,
必需参考同类设计,不要自己摸索。
西人哪类弹簧波珠概念,死定.
方案二: 用侧壁封水,水泵压力推开,这办法比较简单,理论可行,
实际还是要做样本试验是否可行,关键是怎控制胶圈阻力恰当,
压力又能推开弹簧,弹簧又大于胶圈阻力能关闭,参见图。
注:我方案二跟西人哪个是全然不同概念。

[ 本帖最后由 解人 于 2008-1-23 23:29 编辑 ]
作者: ldf2050    时间: 2008-1-23 11:32
在進香水口加一薄不銹鋼片,出香水口加一薄不銹鋼片,這樣就可以阻止回流了!加電磁閥門成本會很高,不劃算!
作者: yaliang_yang    时间: 2008-1-23 19:51
IZI Folw有这样的产品可以试试!
作者: zhh0613    时间: 2008-1-24 17:46
水與麝香的密度相差很多哦而且有腐朽性,可建議用水葫蘆的電子轉奐囂,深圳龍崗有一家正在研發用磁卡導通的很適用.
作者: zhh0613    时间: 2008-1-24 18:01
水與麝香的密度相差很多哦而且有腐朽性,可建議用水葫蘆的電子轉奐囂,深圳龍崗有一家正在研發用磁卡導通的很適用.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