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透明盒子变形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design    时间: 2007-11-17 20:10
标题: 透明盒子变形
附件是一个盒子状产品,材料为透明PC,成型后产品变形严重.我们试着将周期做到150秒,产品才没有变形.
请教各位高手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模具,注塑工艺方面)可以将周期控制在40秒以内,产品不变形.
另外,如果做夹具定型产品的话,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先谢谢大家!
作者: laplaplap    时间: 2007-11-17 20:27
5mm厚40秒很难做到
作者: vitingyi123    时间: 2007-11-17 22:18
看一下做加强肋行不行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7-11-17 22:25
楼主的图不是很清楚,但应不是5MM。这种问题看似简单,但处理起来真不好处理。
个人看法,运水一定要好,我个人认为,在一定情况下,注塑周期太长,会导致缩水更大。
还有就是能不能加筋,我估计不行吧,透明料。
做夹具好操作,不乱花就行了。
作者: wangdesign    时间: 2007-11-18 11:29
谢谢几位的回复,现产品设计就是这个样子,顶面5MM,侧面四周1.5MM,侧面潜水,浇口1.3,产品刚出模时(28秒)很烫,但并没有明显变形和其他任何缺陷,放在玻璃板上几分中后可看到产品越来越翘,只有将产品在模内完全冷却后(120秒),变形才没有那么明显.美国客户有类似的样板,只是在盒子顶面用针阀浇口1.5MM,他们的产品没有变形,周期也只有30多秒.真搞不懂他们怎么做到的?
各位知不知道有没有哪种牌号的铍铜能抛光镜面,注塑透明产品.
作者: zhongyue    时间: 2007-11-18 13:15
做一下偷胶行不行啊?
作者: 军需模具001    时间: 2007-11-18 13:17
呵呵 WANGDESIGN是不是在深圳啊
这产品怎么和我们公司做的一个很像啊
作者: chenghb    时间: 2007-11-18 13:27
个人认为加强前模冷却,我想前模做运水应该很好做的.弄多一点.
作者: chenghb    时间: 2007-11-18 13:28
想快的就做出来就入冷水里可能会好一点.
作者: 干锅肥肠    时间: 2007-11-18 13:37
这个问题很典型,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模具,注塑工艺等

个人看法:注塑时先快速加热,然后注满后再快速冷却。可以顺这个思路改一下模具结构和注塑参数以及添加相应的注塑周边设备。
作者: KFCC    时间: 2007-11-18 14:25
啤出来的产品,变形真的很难搞,特别是两个要互相组装的零件,

它们各自都变形,再组装起来就更麻烦了
作者: JTS    时间: 2007-11-18 18:11
冷却很 重要
作者: hwhsyl    时间: 2007-11-18 19:02
很同意九楼的说法,我们厂做了个管子的,胶很厚,就是要求同心度的,刚出来时就几个丝的,可等自然冷却的,就有50~60个丝拉,但是一出来就放到水里的,时间长拉的 也不行,现在就正在考虑在运水上下工夫的,还在改,后面就不知道怎么样拉哦
作者: julischnee    时间: 2007-11-18 20:10
可不可以设成定模和动模工作时模温不一样来操作,例如,动模70度,定模120度。如果量大的话,模具有可能会被破坏,慎用。

另外,以前我碰到过一个产品,比这个还要大。我们的做法是成形后,看看变形多大。模具直接反相改成那样。成形后部品会变的超直,一点WARPAGE都没有。

实在不行,在成形后做一套治具来矫正变形,这个方法还是很实用的。我们用过。效率也比较高。但就是要多一道工序,成本上升了点。
作者: 801215    时间: 2007-12-5 16:39
模仁上運水,可能好點的。
作者: sunxianguo    时间: 2007-12-10 10:36
(谢谢几位的回复,现产品设计就是这个样子,顶面5MM,侧面四周1.5MM,侧面潜水,浇口1.3,产品刚出模时(28秒)很烫,但并没有明显变形和其他任何缺陷,放在玻璃板上几分中后可看到产品越来越翘,只有将产品在模内完全冷却后(120秒),变形才没有那么明显.美国客户有类似的样板,只是在盒子顶面用针阀浇口1.5MM,他们的产品没有变形,周期也只有30多秒.真搞不懂他们怎么做到的? 8l-o7JvILfV
各位知不知道有没有哪种牌号的铍铜能抛光镜面,注塑透明产品. )
   综合上述的资料显示/。我个人认为。该产品的变形是属于产品内应力过大。而产生的一种产品变形。是模具产品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将产品进胶口设计到合理的文质位置而造成的。通过注塑成型工艺调整。或者说产品的后期的人工的处理。是难以解决的此项问题的。要想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此现象。建议您调整和改变进胶口的位置。根据塑胶模具的设计的基本的要求来讲。产品模具在设计的时候。须将产品模具的进胶口设计在产品的最厚的部位。这样在产品射出成型的时候。不会因料流冷却速度过快的原因。而需要使用较大的压力强行充填直到产品饱模。因而造成产品内应力过大。而至使产品变形。这中变形。不论您通过什么后序处理。都是不可改善的。。。
      故。。我个人建议您。还是考虑能否通过改变产品模具的进胶口位置上着手处理。比较适用可行。
       上述。纯属个人愚见。让各位道友见笑了。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