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讨论题:求极点(总结在37楼)((已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snowing    时间: 2006-9-21 15:03
标题: 讨论题:求极点(总结在37楼)((已总结))
题目名称讨论题:求极点(总结在37楼)
题目状态已总结
题目来源
截止日期
加分分数1~2分
题目说明
求如图面组上的y坐标最大最小的点。此是别的论坛的一个老题,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得一分,最好的方法得2分,但每人只能说出一种方法,当然是你认为最好。
答题要求
直接说出方法,供大家讨论
教程链接


[ 本帖最后由 snowing 于 2006-9-22 16:54 编辑 ]
作者: 秋风红叶    时间: 2006-9-21 15:05
关注

作者: murphy521    时间: 2006-9-21 15:06
只能 坐板凳

[ 本帖最后由 murphy521 于 2006-9-21 16:26 编辑 ]
作者: zdb2003    时间: 2006-9-21 15:08
又有题了
用行为建模
作者: fly_hevin    时间: 2006-9-21 15:19
用模具那个块的  在xz平面上投影出最大 面积线. 再在xz上做那个线的最低和最高的水平切线. 最高点就出来了..感觉有点笨
呵呵


我想的方法都比较常见的.  
刚去做了一下发现有一个凸包 的最大线没有办法直接投出来.所以用了draft-line  可以看到图2的步骤
大家批批  (我用2001 做的)

看了大家的做法,学习ing.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fly_hevin 于 2006-9-22 01:50 编辑 ]
作者: hjf27    时间: 2006-9-21 15:21
乍就听不懂题意呢
作者: huanghelong    时间: 2006-9-21 15:21
做二个基准面直接测距离并生成点特征。

[ 本帖最后由 huanghelong 于 2006-9-21 16:18 编辑 ]
作者: 云峰    时间: 2006-9-21 15:22
俺先抛块大砖头,当然不是砸snowing斑竹了。主要是为了引出美玉。

1.先在面组上创建一个域点。然后创建一个与Y轴垂直且超出面组范围的基准面。(本例也就是offset TOP基准面)
2.建立测量分析特征,然后归组。
3。建立UDA,创建出最大和最小点。

[ 本帖最后由 云峰 于 2006-9-21 15:25 编辑 ]
作者: nickha888    时间: 2006-9-21 15:23
性感
作者: 云峰    时间: 2006-9-21 15:46
我那方法确实太罗嗦,想到就直接发上来了。思考的不是太深入。
现在仔细想想,又想到了两个办法。不过,每人只能说一种。
下面的兄弟加油呀。。。。
作者: SHARK007    时间: 2006-9-21 16:03
我也来凑热闹:求出XY两个方向的侧面影象曲线相交即得!(在应用程序-模具里)

[ 本帖最后由 snowing 于 2006-9-21 16:30 编辑 ]
作者: murphy521    时间: 2006-9-21 16:12
BMX(替4楼发了)
作者: 润无痕    时间: 2006-9-21 16:15
这题不错,雪大应该有高招的,期待学习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1 16:22
用侧面影像曲线,中间加厚一次,求其交点。不过感觉跟云大的方法求出的结果有差异。。。

[ 本帖最后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9-21 16:34 编辑 ]
作者: pxz8005    时间: 2006-9-21 16:31
我来说一下,不知合不合意?
野火的,用修剪曲面的方法,在X,Y方向各剪一次,得到一个顶点。这个点就是楼主要的了。
命令如下图:
作者: yejin    时间: 2006-9-21 16:37
我来了!PP
先一个方向边上做点,求与曲面交线,交线做点,可行性优化出该最高点!
这个原理等于双向扫描,呵呵!

[ 本帖最后由 yejin 于 2006-9-21 16:48 编辑 ]
作者: crr8817823    时间: 2006-9-21 16:37
我做了下不知道对不对
1\插入拔摸线

2\拉伸一个面选者那条线做参照,然后画的直线与拔摸线相切且竖直

然后就可以经过那个面和线的点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crr8817823 于 2006-9-21 16:40 编辑 ]
作者: yejin    时间: 2006-9-21 16:56
用优化求出的最高点为:离TOP面分别为4.01569
用域点求出的最高点为:。。。。。。。4.01571
公差为默认
用侧面影象求的我感觉误差比较大还是!凡是投影的误差应该大点!不知道各位是怎么想的!
请出高招!

[ 本帖最后由 yejin 于 2006-9-21 16:58 编辑 ]
作者: luck_wxj    时间: 2006-9-21 17:01
我觉得7楼的应该是最简单的啦,我也这么想的,而且用wildfire3算出来也没问题啊?
作者: yzl    时间: 2006-9-21 21:26
我想到个好方法(验证了一下还可以),
1,先创建个TOP面的平移面超出曲面(图示DTM1)
2,再创建个RIGHT面的平移面,距离先随意给(图示DTM2)
3,做出DTM2面与曲面的交线
4,分析此交线与DTM1间的距离,并作出距离最近点PNT_FROM 和PNT_TO
5,用优化特征分析刚步骤4中交线上与DTM1间的距离最近的点PNT_FROM (变量选步骤2中的DTM2偏移量),OK!
6,同理可以求出另一边的点
作者: yzl    时间: 2006-9-21 21:43
再来两张
作者: yzl    时间: 2006-9-21 21:47
3.0的PRT,大大看看
作者: yejin    时间: 2006-9-22 08:09
倒!拷贝我的?
作者: robot504    时间: 2006-9-22 10:11
这个题以前做过,当时我用的方法  前面的已经讲过了,就是利用  模具/铸造  模块里边的  侧面影像曲线  投出交点……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2 10:53
转个PART是XT文件(来自SW板的瑞特版主)。
用侧面影像和直接用基准面求距离的方法好像不行,只有用UDA的结果才比较可信
大家不妨试下

我做了下,但SW的精度能到小数点后8位。

[ 本帖最后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9-22 11:06 编辑 ]
作者: thh    时间: 2006-9-22 10:58
俺使用装配来求得,不知对不对。
方法:
1.建一装配体,插入d(原文件);
2.建一平面prt1,插入到装配体与d的曲面顶端向切,与d的TOP面平行;
3.建一点part2,约束为在曲面d上,同时也在平面prt1上;
4.在装配体中激活d,建一点,求得极点。
我只求了一个,另一个方法同。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2 11:19
接25楼的
用前边的2种方法,有问题。。。
作者: yejin    时间: 2006-9-22 11:32
同意楼上的观点,投影出来的误差较大,但实际工作中可以用!
作者: huanghelong    时间: 2006-9-22 12:04
原帖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9-22 11:19 发表
接25楼的
用前边的2种方法,有问题。。。

第一种非也!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2 12:52
原帖由 huanghelong 于 2006-9-22 12:04 发表

第一种非也!

贴个坐标上来看看(精度高些),我的在下边
作者: zjlyll    时间: 2006-9-22 13:07
用模具的自动工件,但先加厚,做点时加厚边再把加厚的尺寸减回来(向下偏距曲面)。自动工件的上下平面与曲面弧顶相交出点。
作者: enliang    时间: 2006-9-22 13:18
组件--NC模型--创建素材--包络  再求交点
作者: huanghelong    时间: 2006-9-22 13:22
原帖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9-22 12:52 发表

贴个坐标上来看看(精度高些),我的在下边

坐标点,我的精度高些,法向0,-1,0。

[ 本帖最后由 huanghelong 于 2006-9-22 13:27 编辑 ]
作者: 林公子    时间: 2006-9-22 13:25
支持一下,以MC来说
我比较懒直接动态分析或画投影线
做程序跑一刀也可求出

[ 本帖最后由 linmaoting 于 2006-9-22 13:33 编辑 ]
作者: nancy_0005    时间: 2006-9-22 13:29
我的方法跟24楼的一样,不知加不加分

[ 本帖最后由 nancy_0005 于 2006-9-22 13:40 编辑 ]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2 13:50
原帖由 huanghelong 于 2006-9-22 13:22 发表

坐标点,我的精度高些,法向0,-1,0。

结果应该够精确的。
明白了,要调整基准面的。不过,好像要根据曲面的情况而改变,当极点较多和密时,可能会有局限。
谢了,学到了

感觉还是UDA的方法具有通用性,尽管耗时些

[ 本帖最后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9-22 13:57 编辑 ]
作者: snowing    时间: 2006-9-22 16:04
一直上不了网,第七楼huanghelong的做法是我认为最好的,因为最精确也最快的,但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敏感性分析,基准面的距离不同,得到的点不一样。这是proe的各版本的通用bug之一。还有一个是在骨架模型中使用继承模块后就回不到普通模块中。象这种大型软件都是有bug的,看我们怎样避免bug产生的错误。
其实测距离时不用基准面而是拉伸出的平面,就没有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snowing 于 2006-9-22 16:52 编辑 ]
作者: gpakon    时间: 2006-9-22 16:37
原帖由 huanghelong 于 2006-9-21 15:21 发表
做二个基准面直接测距离并生成点特征。



3.0中也可以啊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2 17:55
原帖由 snowing 于 2006-9-22 16:04 发表
一直上不了网,第七楼huanghelong的做法是我认为最好的,因为最精确也最快的,但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敏感性分析,基准面的距离不同,得到的点不一样。这是proe的各版本的通用bug之一。还有一个是在骨架模型中使用继承 ...

刚试了下,感觉跟测量参照的拉伸面宽度有关系。以下结果是用我的PART做的,比较明显,对比下
雪大看下
作者: zdb2003    时间: 2006-9-22 19:45
一天多上不了ICAX,总结都出来啦
学习了,方法真是多种多样

[ 本帖最后由 zdb2003 于 2006-9-22 19:46 编辑 ]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3 08:22
接39楼
感觉用拉伸面测量来求极点还是有偏差的。偏差大小跟拉伸面偏离凸面的距离有关系,具体看下图。
跟雪大学一个敏感度分析,看出变化范围较大,不知理论上如何说的??
跟极点的分布和个数有关,将拉伸面尽量靠近可以看出的极点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但却没有普适性。不如UDA

[ 本帖最后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9-25 09:01 编辑 ]
作者: liangyuantop    时间: 2006-9-25 09:12
顶一贴,混分。。。
作者: 润无痕    时间: 2006-9-25 09:15
原帖由 liangyuantop 于 2006-9-25 09:12 发表
顶一贴,混分。。。

厚脸皮的人


有分析特征的应用或敏感度分析的资料吗,我还用2001的工作,搞个来学习一下吧。
作者: 逍遥侠    时间: 2011-1-22 16:09
好题目,
作者: 逍遥侠    时间: 2011-1-22 16:10
UG那边出有求极点的,不过是平面曲线的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