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原创】Imoldworks及一个机壳分模的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37
标题:
【原创】Imoldworks及一个机壳分模的总结
这几天一直照着希望出的那本塑料模设计的书,学imoldworks,对于零件的分模有点感触。特意发一个分模的例题。不过,也不全是用imoldworks搞的。我想,能有这种思路是最重要的,虽然imoldworks已经提供了很简便的方法,但其实它背后仍根植于这些操作之中。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37
1.原零件的导入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零件采用了导入parasolid文件的方法,把原来的特征压缩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100%的正确率,同时简化的零件结构,加快了运行速度。即使有零件更改也比较方便,重新导入就可以了。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47
2.缩放率及分型线、分型面的确认
首先是确认缩放率,然后再考虑如何分型。
分型面、分型面的确认是分型的关键,如上边的零件分析,手柄处是对称设计,所以分型面一般是选在中间位置,而上边壳体部分,以选边缘为佳。
关键的是如何把两者衔接起来。
所以,在上边的零件中,要先对手柄部分的面进行split line处理,也就是构建分型线。一般的,还要对分型线两边的面进行脱模角选定,这在实际运用中是不可缺少的。
在imoldworks中,有一个step by step的寻找分型线的过程。也可以手动的添加。然后再根据这个分型线直接用radiate surface拉出分型面。
要注意的是,手柄中间的也是分型线。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47
3.补面
补面其实有两个部份,一个是对于平面上的孔要进行补孔,对于曲面上的孔要进行去孔。
补孔也就是要把模型中通口的孔补上,从而达到划分界限,使型芯与型腔隔离的目的。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47
4.缝面
以分型线为界,把零外表面或内表面各自缝合起来,其目的也就是就最终要找出零件上所有最终构成型芯或型腔面的表面,并把它们分离开来。这一步只搞一处就可以了。
在imoldworks中可以自动找那些面的。不象我在搞这个东西时,是一个个面找出来缝上的。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47
5.构成整块分型面
把上边搞出来的所有面都缝合在一块。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47
6.切割
象我是直接在imoldworks中生成模料块,然后切割一下。
以下是型芯的。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47
7.用面切割生成的另一块东西,不过这还不是型腔。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3:47
8.用布尔运算生成型腔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5 18:18
9.全局图示
不过,本例中还没有搞好孔的生成。一般也只是搞几个定位孔就可以了。
此时也可以在生成的型芯与型腔中搞好脱模斜度。这样估计要简单一点吧。
全部搞好后,可以试着再画一个方块,用布尔运算切掉型芯与型腔,试着看生成的产品的模样。纠核一下设计的准确性。
最后提一点的是,本产品是铝压铸产品,出模后有些面需要机加工的。所有,在模具设计时,一定要留有加工余量,不然的话,嘿嘿~~~~
相形之下,塑料件就没有这个缺陷了。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19
以上说的是在SW中通常的模具分型的方法。但SW的金牌合作者同时也会我们提供了一些便捷的工具,可以辅助我们完成分模的工作,常用的有imoldworks与splitworks。
其中imoldworks提供了更为完备的模具设计工具,里边就包含了分型工具。
我们也可以用这个例子,在Imolidworks中也重新生成,看看Imoldworks在哪些步骤上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更深刻的了解Imoldworks打下基础。这也是我这几天学用Imoldworks的一些体会吧。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19
1.任务选定,注意其中的收缩率一项,要按实际的铝的收缩率选定。直接打入数据就可以了,也可以在特征树中选定。
提到这儿也要不得不提到对于已有任务要如何打开。Imoldworks本身的程序(当然是黑道的)做的还不好吧,也是因为有些任务可能会半途要停下来做的。对于已有的任务,只要选定***_top.sldasm打,然后再导入。此时直接按cancel就可以了。如果按了OK的话,缩放率会重做一遍的。刚开始时我就很为这个问题烦恼。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0
2.选择型腔型芯制作模块,象我这个例子,上边做的是型芯的。所以在这个画面中,要对Core一栏做一下Save,然后再点一下Core,这样就会自动跳入Core编辑方式。
这一项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搞不好很易出错。其实,imoldworks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有记录保存的,如分型线,文件目录,边界特征等等。如分型线,在以后中还是可以重修改的,但如果你操作不当,这一部分信息就有可能消失。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0
3.接下去是在Core里的操作,首先是要进行分型线的选定。因为本例的特殊性,手柄部位要对中分,而实际建模时这一块面是一个整体。所有,要选对手柄作Split Line处理。注意,中间的四个面也要选上。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0
4.寻找分型线,先选好一条,然后用Step by step选择方向。分型线是一个环形线,可以是一个也可能是多条环线。可以用绿色加亮表示,选好后,添加就可以了。最后再加亮看看有没有少选。
这一例中,有点困惑的是,要不要把所有的分型线(还有手柄中间的环)都添上去还是只添主要部位。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0
5.所有的分型线添加好后的样子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0
6.划分边界。边界是分型线的辅助部分。它与分型线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零件的所有表面进行归属处理,最终处理后的效果,也就是要与分型线一起把零件的表面分成两个面体,分别构成型芯与型腔的表面。而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找出一个面体就可以了。剩下的可以用布尔运算搞定。
本例中,上一帖我也说过,比较困惑的是中间的环线的归属,这副图比较早,把它归到了边界线的里边了,后来我的处理是归成分型线(Parting Line)。
其实象中间的大圆孔,也可以归为分型线。也不知模具中确定的做法是怎样子的。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1
7.下边仍旧是上图示中的Knitting操作。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
分型线与边界面都确定好后,其实,零件上的表面已经是被它们大概的分成两个阵营,分别构成了型芯与型腔。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缝合成一个面。
本例中是对型芯处理,所以,我选了其中的一个内表面,然后Seed,再按Search所有的面。慢慢等,其实是很快的,要知道我在手工操作(前边的帖子)时是花了多长时间才把所有的面都找全的。
找好后就Knitting面。
选面的效果如下所示。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1
8.这是分离出的面体的效果。它将构成型芯的一部份。
而以下的操作就是对它进行操作,也就是把这个面体再处理一下,使它成为完整的一个整体,不会有空漏之处,并且沿着分型线能拉出切割面。
这其实就是分模的核心之处。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1
9.对面的具体的编辑处理,主要操作就是Patching。也就是这么几点:
平面补面,曲面删孔。
其实也就是一回事。平面是沿着边界与平面补上一块,而曲面是按曲率在面上的孔中补上一块。Imoldworks中提供了对曲面的补面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了。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1
10.补好面后的样子。
补面的时候有时也会有提示,你要看清是不是你要补的孔的。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1
11.拉分型面。
这一步其实我还没有走好。按理说要分四至五次拉分型面的。因为本例分型线是阶梯状的,而且还有一段内拉的。似乎不能一下子按所有的分型线拉面吧。所有,我也在怀疑把里边的线添加入分型线的正确性。但是如果我不那么做,似乎又找不到现成提供的工具把手柄的隔离面搞好。
我后来是这么想了,但是我给定Plane,部分Line以及拉升数据后,按Create却生不出来。
后来只有手动添加了。反正走到这份上了。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2
12.拉好分型面后的样子。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2
13.在特征树中操作,把生成的所有面都缝合成一张面。
到现在,差不多就是大功告成了~~~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6 18:22
总结:
通过这么一个不是很复杂的例子,用了两种途径。说实在的,我后来做下来,的确是很有感触Imoldworks提供的工具的高效,特点重要的是在以下几点中体现。
1.分型线的寻找
2.零件表面的划分-----这一步是实际操作工作量最大的地方,但用了Imoldworks,一切的操作变得那么轻松自如了(好象广告辞来着)
3.补面阶段,尤其是对自由曲面上的补面,实际操作可能是比较费时的。虽然在本例中还体现不出。
其它的,对于后继操作(分模阶段)而言,Imoldworks还提供了很多快捷的方式,如自定义生成模料块、切换之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结省时间。
总体而言,Imoldworks在分模阶断,主要是提供了一种思路,你可以按着他一步步的搞下去,把工作完成。而在实际操作中,的确也提供了很多快捷的工具。
但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的依赖于软件,很多时候,自已动手也是很好的方式。(就如我总不能因为一时拉不出分型面而将后边的工作就结束掉吧。
)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7 13:03
关于Imoldworks的其它功能,我想在以后的时间内,如果有机会,会进一步探讨其它功能的实现的。我现在基本上是对着书,软件帮助在学模具与软件的知识,本来还想再结合别人搞好的三维模具造型(一时找不到),如果有实物就更好了。
明天就要去新的工作地点上班了,会有好运吧。
作者:
sword
时间:
2002-4-8 22:10
非常感谢,如此实用的经验太好了
期待着您的大作。谢谢!!!!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9 09:39
昨天去了新公司看了一下,大得要死。厂分南北两片,南边大多是注塑机,一个厂房里就有近百台吧。从门口走到技术部要很长的时间。不过,厂是大,但技术部没多少号人,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了。
观察下来,感觉企业的协调性还不是很强,就如我来报到吧,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有点官僚主义吧。也难怪都说浙江的企业是小狗经济,规模小的时候倒也活蹦乱跳,很鲜活的,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有点困惑。而管理也大多是以行为约束为主,这对于操作工人而言,有些是有好处,但对偶们知识分子而言多少有点不习惯。
该企业还很小农思想的扣了我的毕业证书。早知如此,我就去搞张假的来混就好了。:)
很小农?呵呵。。。。说得有趣,有没有很黑社会地收了你的烧饭证?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9 12:42
呵呵,也差不多了。估计是他怕我半路走失找不着路。所以留了那个那个烧饭证可以让好心人领我回家吧。
那玩意的作用也就是宠物脖子上的铁牌子。
你今天上班了吗?能上网呀?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9 21:58
今天没有去上班,等着车想从学校搬家。
现在住在老公司里,有些事还要帮忙打理,白天再去新公司上班了。估计那边是不能上的。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4-9 21:59
今天还是我的生日。能够做一次决裂,的确很好。
祝生日快乐!!
新的起点。。。。。。。。。。。。。。。。。。。。。。。。。。。
作者:
wqh469
时间:
2002-5-14 01:10
斑竹的这个例子很不错!!!
作者:
zhzhqiang
时间:
2002-5-14 12:37
Shadow兄:能不能将您的Imoldworks作一个相关连接置顶,谢谢!!关于模具及钣金的太少了。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5-14 22:27
呵呵,以后你时常上来回这个帖,它就不是自然而然的跑到前边来了吗?
喵版主有一个快速索引的,我把这个帖子加到里边去了。:)
作者:
独行客
时间:
2002-5-15 18:00
为什么说我们浙江的企业是小狗经济呢??我们浙江也有好的企业啦??!!
作者:
Shadow
时间:
2002-5-16 23:05
小狗经济又不是我首先提的,是人家专家的比喻。
我也是浙江的,我也不想在狗窝窝里上班。
作者:
大家都好
时间:
2008-10-10 19:09
呵呵,顶顶有意思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