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我开首贴说说如何创新,欢迎跟帖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0:54
标题: 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我开首贴说说如何创新,欢迎跟帖讨论!
1 创新方法:

01 综合创新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印象因素组合并聚集起来加以考虑。在总体上把握对象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例说:
  cnc就是机械技术合电子技术结合的结果,但其已经远远超过简单叠加的效果,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远远超过机械和电子技术本身,让传统的机械产品完全产生一个质的飞跃![/color
]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5 15:50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00
02 分离创新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影响因素分散并离散,打破常规,抓住主要矛盾寻求结果的一种思维方法。

比如:

  内然机组合式曲轴的出现,就是将整体式曲轴分离,化整体为组件,使原来轴的轴向尺寸大大缩短,而且增加了轴向刚度。让内燃机整体结构尺寸大大减少!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5 15:51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04
03 组合创新
  
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各项技术既有独立性,又有相关性,以此形成新产品,新功能的一种思维方法。

  比如 模糊控制全自动洗衣机,就是将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结合起来的产物,传感器技术对我们这些学机械设计的人帮助很大啊!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5 15:52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07
04 移植创新

  移植创新是将另以领域的科技成果吸收,借用到其它领域,得以改进,变革或者形成新技术的一种新技术的思维方法。

比如:对激光技术的大胆应用,将其创造性的移植到声学领域,才使得激光唱片突破传统的录音磁带而成为音响产品的先进代表。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4 11:48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14
05 还原创新

   举例来说吧:

     磁悬浮列车的诞生,就是还原思维的结果。在设计初期,是从轮式列车位基础点开始的,随着要求列车时速的提高,车轮于轮轨之间的阻力不断的增加,当车速要求达到500km/h时,超过了车轮运转的极限,于是设计师就大胆地抛掉了有车必须有轮的传统观念,重新开始思索,将阻力化有为无,抛开车轮闹革命,、发明了磁悬浮,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5 15:53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25
06  逆反创新

为提高机械计时钟表的计时精度,工程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的不死也脱了几层皮,这个相信搞机械的人都深有体会,通宵达旦地去研究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去研究如何提高机械装配精度,但终归由于无法克服机械部件热涨冷缩对振荡物理精度的影响,使钟表精度达到一定精度就再也无法提高了!!!


因此,我出现了,我觉得不如干脆去掉影响精度的机械部分,采用石英振荡计时的方法,这样就不会有热涨冷缩对振荡物理精度的影响,使钟表精度达到新的顶峰!当然,最厉害的还是原子钟!

哈哈,玩笑了!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5 15:55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32
正式开讲前先问几个问题:


现在我们来设计化学工厂搬运化学原料桶的机械人

分析下:  化学桶时有毒的,手工处理太危险了.设计一种方法,在化学原料不溢出的情况下,安全搬动危险的原料桶并倾倒在反应容器里。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4 11:33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37
思维方向:

  1。在化学工厂能否在搬运原料时不滴落,不溢出?

2。 能否轻轻地,平稳地抓起化学原料?搬运原料时是否足够平稳
3。对不同的重量能否同样工作
4。能否搬运其它尺寸的装有危险原料的容器
5。系统是否可靠,生产流程可以重复吗?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39
没人顶,歇息下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1:43
老大,加分,我还有猛料给出!
作者: licanhui    时间: 2006-6-24 11:49
原帖由 阿君sz 于 2006-6-24 11:43 发表
老大,加分,我还有猛料给出!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3:20
下午继续开贴。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3:30
再比如,现在航运,水运,汽运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形成大型的货物集散中转基地,大型超市为节约采购成本实行配货机制,都建有大型储存仓库。 而现代仓储的货物种类繁多,吞吐量大,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寻找,搬运的方法进行作业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各位想想!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5 15:56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3:33
好了,后果可想而知,工作繁重,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老是搞错,工资扣得所剩无几!

晕倒!!!!!!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4 13:35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3:39
如何改进传统方法呢?是否可以创建自动仓库呢?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3:50
两个方面来夹攻这个问题,看是否可以解决:

1是自动化管理,通过对货架,货物的编号,对每件货物实行计算机管理(比如打上条形码),这样子会把存放位置,数量,价格,质量等信息集中再条形码上面。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2是存取自动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又电脑实现统一的管理合控制,自动碓跺机读取信息后准确送,取货物到指定位置,方便快捷实现仓库自动化管理
作者: 小毓    时间: 2006-6-24 13:50
第一版的沙發都被你自己承包了﹐呵呵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3:53
而自动存取的方案可以有:

1  多层回转自动仓库。有可以分为水平回转自动仓库和垂直回转自动仓库

2 托盘式自动仓库

3 碓跺式自动仓库 完全由自动碓跺机完成货物的存取和运输。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4:03
货格形式由分为单元货格式和多排密集式货格式

单元货格式 ,货架竖立成若干排,每两排货架为一组,其中间留有一条巷道工巷道碓跺机货其它存取装备作业

多排密集式货格式:存取通道太密,自动碓跺机再狭长的巷道里面很难走!!!!!!!!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4:08
原帖由 小毓 于 2006-6-24 13:50 发表
第一版的沙發都被你自己承包了﹐呵呵


让出来给你做。。。多谢捧场哦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4:16
自动碓跺机的自动导航方案又有几种设想:

1 GPS定位,技术先进,但是太贵
2 在地下埋电缆用电磁感应方式进行导向,但是敷设电缆的费用也是很高,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容易调整运输方案
3 应用惯性导航技术,利用所设参考标点用预先设置的程序给出理论诡计并做出轨迹误差的修正,同时应用传感器引导绕过障碍物。
4 应用识别地面所设标记物(或者划线)实现导航和定位。


[ 本帖最后由 阿君sz 于 2006-6-24 14:17 编辑 ]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4:45
根据系统总功能的要求,自动仓库由三个分功能组成:货物储存功能,货物自动运送功能,货物识别功能。因此整个系统构想由货架 碓跺机 读卡器组成。

1 货架。  每个货架的空间的大小相对于货物要留有余量以方便货物存取,每层货架中间是要空出来的,便于碓跺机的叉送和脱离。

2。货物自动送取功能。 这里用碓跺机实现送,取货功能, 碓跺机的叉子设计应当可以前后伸缩,上下移动,上下移动可以考虑用角度传感器,注意在货架上设标记物,碓跺机装识别传感器进行高度定位

碓跺机前面装光电传感器,并在地面上装用于定位的白色线,可以精确控制线路水平位置。

碓跺机不用轮子,而用履带,保证轨道准确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5:02
货物识别部分:

由读卡器读取货物由关信息,储存由关信息,从而决定碓跺机道仓库的那个位置进行存或取货物,读卡器也是由电机带动减速机构,条形码和齿条做成一体,即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使条形码移动。触动传感器作为启动按钮,光电传感器用于识别颜色。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转动,当光电传感器识别到一种颜色时,开始识别读条形码,并且开始编码,一直读到最后一个条形码时,条形码如果没有错误,讲发送邮件给碓跺机,否则报警。
作者: yuying_qd    时间: 2006-6-24 15:27
虽然感觉这个帖子发在这里有点问不对题,不过,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呵呵。谢 了。---我认为,结构设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创新,至少不是大家很多人想象中的创新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4 15:41
原帖由 yuying_qd 于 2006-6-24 15:27 发表
虽然感觉这个帖子发在这里有点问不对题,不过,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呵呵。谢 了。---我认为,结构设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创新,至少不是大家很多人想象中的创新


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但一些常见产品的结构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经验!是吗?
作者: jysh88    时间: 2006-6-24 18:52
哈哈……

发布的内容非常的u错啊
作者: shuny1979    时间: 2006-6-24 19:25
顶以下!支持!!!
作者: snowly1980    时间: 2006-6-25 09:44
至少在现在,经验是重要的,现在中国还是属于“中国制造”的阶段!还不是“中国创新”! 看到参考消息一篇关于世界杯产品的介绍。从中国这采购1.9欧元,然后在德国卖20欧元!我们没有自己的东西,所以他们可以压。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5 15:49
刚仔细看了看,竟然打了很多错别字,晕死,现在全部改过来了!
作者: tingyuge    时间: 2006-6-25 19:08
晕,怎么全是大工程,这不是一两个人能搞定的。
作者: liuliangxiong    时间: 2006-6-25 19:34
顶一下,不错
作者: 阿君sz    时间: 2006-6-26 08:03
原帖由 tingyuge 于 2006-6-25 19:08 发表
晕,怎么全是大工程,这不是一两个人能搞定的。


就是,现在复杂设计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啊!机电IT等的专业人才都要有,才会有好设计!
作者: wendy2004    时间: 2006-6-26 11:08
仔细阅过,有受益!
支持一下!
作者: Micowen989    时间: 2006-6-26 11:11
好贴。收藏!
作者: dismission    时间: 2006-6-26 11:42
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工程都是边缘工程,什么电物理化语生都要全接触。有的工程用一种方法解决起来可能很庞大,但用另一种可能简单明了。。
作者: wangzonghe    时间: 2006-6-26 13:45
话题有新意。
作者: yuying_qd    时间: 2006-6-26 14:51
原帖由 阿君sz 于 2006-6-24 15:41 发表


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但一些常见产品的结构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经验!是吗?



感觉不太好说清楚,创新的确很重要,但是,作为工程设计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最关键的是在很多条件局限的情况下,达到要求的效果。这里面有创新,但是,就效果来讲,更希望的是稳定、可靠、有效,而不很多人看来哗众取宠的创新。我们的确在很多时候要用创新的手段去实现一个并不的新的目标,但是,这不是常态。更经常的,做结构设计,还是希望能更多的使用的成熟的工艺和技术,稳定的 ,低成本的实现创新的概念

呵呵,我的一点感觉,仅供参考。
作者: yuying_qd    时间: 2006-6-27 14:02
当然,如果任何“新”的东西都是算做创新的话,那就没得说了。呵呵
作者: xxao740204    时间: 2006-6-29 08:45
不错,好的话题
作者: 139746    时间: 2006-6-29 15:30
俺的愚见:
创新就是用最好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
怎样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作者: 393858287    时间: 2006-6-30 19:49
支持!!!
作者: turbo_hit    时间: 2006-10-3 00:19
很好
作者: yudamu    时间: 2006-10-7 11:23
xuexizhong
作者: fanjj525    时间: 2006-10-7 14:36
搂主讲了很多,对大家也有启发。不知道你听过前苏联的点金术没有,在科研机构比较流行的。
是发明创造的原理,简称TRIZ。TRIZ为俄文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 的缩写,英文译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IPS),其意义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作者: fanjj525    时间: 2006-10-7 14:37
神奇的点金术——TRIZ
  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特工与前苏联的克格勃曾经进行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间谍战,其中一次就是围绕被称为神奇的“点金术”展开的。因为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他们把创造这种奇迹的神秘武器称为“点金术”,可结果强大的克格勃使欧美国家只能望“术”兴叹。
  那么这种神奇的“点金术”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
  这个“点金术”就是当前世界上著名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被简称为TRIZ理论,它是由前苏联发明家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后来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
  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相对于传统的创新方法,比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TRIZ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而不是逃避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而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它能够帮助我们系统的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我们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在前苏联,TRIZ方法一直被作为大学专业技术必修科目,且已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苏联解体后,大批TRIZ研究者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TRIZ流传于西方,受到极大重视,T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西北欧、美国、日本、台湾等地出现了以TRIZ为基础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公司,一些大学将TRIZ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TRIZ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工程实用性强,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如今它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为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RIZ理论引入中国也只是近几年的事,但它已经逐渐得到国内诸多科研结构、公司和专家的重视,在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创新方法与技术研究应用方面,走在前列的是我国的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及相关工具开发和技术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的创新技术研究水平目前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他们将创新技术研发中心设在世界创新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源地——白俄罗斯的明斯克,那里有数百名创新技术理论专家,是当今世界上创新技术研究的领跑者;在中国则设有行业创新技术研发中,着力于创新技术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他们提供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国内诸多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发挥作用,为快速提升我们国家的创新技术水平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作者: fanjj525    时间: 2006-10-7 14:38
TRIZ    简介                                          
有关Genrich Altshuller
TRIZ之父——Genrich 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26年10月出生于前苏联北部城市塔什干(Tashkent,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
由于卓越的发明才能,阿奇舒勒进入了海军的专利评审机构进行专利的评审工作。就是在这一工作期间,在研究了成千上万项发明专利后,他于1946年总结出了发明背后所隐藏的规律,由此为TRIZ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他做出了很多项军事发明,其中一项排雷装置使他获得了前苏联发明竞赛的一等奖。
阿奇舒勒于1956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TRIZ理论的论文,1961年出版了第一本有关TRIZ理论的著作《怎样学会发明创造》。他于1970年一手创办的一所进行TRIZ理论的研究和推广的学校后来培养了很多TRIZ应用方面的专家。从1985年开始,早期的TRIZ专家中的一部分移居到欧美等国,从而促进了TRIZ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1989年,阿奇舒勒集合了当时世界上数十位TRIZ专家,在彼得罗扎沃茨克(Petrozavodsk)建立了国际TRIZ协会,阿奇舒勒担任首届主席。国际TRIZ协会从建立至今一直是TRIZ理论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它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个成员组织,共拥有数千名TRIZ专家。
TRIZ理论——创新的科学
Altshuller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构建了TRIZ理论。可以说TRIZ理论是人类已有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方法的完美结合。它是对人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更深入和系统的揭示,为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TRIZ理论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
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TRIZ理论主要内容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作者: fanjj525    时间: 2006-10-7 14:40
创新原理04 ——增加不对称性
A. 将对称物体变为不对称
实例: 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
实例: 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
B. 已经是不对称的物体,增强其不对称的程度   
实例: 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
作者: fanjj525    时间: 2006-10-7 14:41
创新原理06 —— 多用性
A. 使物体具有复合功能以替代其他物体的功能
实例: 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
实例: 门铃和烟气报警器组合
作者: fanjj525    时间: 2006-10-7 14:42
创新原理07 —— 嵌套
A. 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
实例: 俄罗斯套娃
实例: 门铃和烟气报警器组合
B. 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
实例: 伸缩式天线
实例: 滑行门/推拉门
作者: zhang8752    时间: 2006-10-7 19:57
看了这一帖很受启发,思考中```````
作者: amd    时间: 2006-10-13 16:38
你这个是TRIZ里面的创新40条原则吧
作者: 歌军    时间: 2006-11-1 11:51
加分顶
作者: shanman    时间: 2006-11-26 16:31
就是就是,怎么没有人顶呢?今天刚看见,我来晚了
作者: fisherpang    时间: 2006-11-26 17:04
不错的想法与建议,好好学习。
作者: shanman    时间: 2006-11-26 17:41
hehe,这样的帖子真是应该多出来点,受益啊,我来晚了
作者: starts    时间: 2006-12-9 15:09
DING DING DING
作者: ckeke    时间: 2006-12-27 14:52
学学
作者: nancy_0005    时间: 2006-12-27 15:44
看不懂啊.洗洗脑再说.
作者: 285266258    时间: 2007-1-3 12:15
一定要顶!!!!!!
作者: hui744    时间: 2007-1-5 08:56
标题: 這是個好資料
這是個好資料
THANK
作者: swei0599    时间: 2007-1-10 21:27
呵呵!我顶!!!讲得挺好的呀,欢迎继续!!!
作者: stone-lai    时间: 2007-1-11 08:45
不錯講的很好!繼續!!
作者: kobe4741    时间: 2007-12-13 20:12
很好的資料  感謝分享
作者: tangoufeng    时间: 2007-12-18 00:29
学习中>>>
作者: 13686664765    时间: 2007-12-18 14:15
好看...
作者: hz1818    时间: 2008-1-9 15:33
创新的核心是什么
作者: hz1818    时间: 2008-1-9 15:36
就是把最先进的成果、方法等应用于老的系统中
作者: ljj402432164    时间: 2008-1-10 18:55
看了很受用,都是很牛的道理
作者: powerswitch    时间: 2008-1-11 13:10
很好,請繼續
作者: xxss27    时间: 2008-2-25 11:29
路过............................ING
作者: sunain_1225    时间: 2009-5-19 15:45
顶起来,,,,如何创新,,,,
作者: kinglan007    时间: 2009-5-25 16:19
非常认同楼主的说法。
功能设计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设计人员,如果大家思想都完全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不敢干创新,那么产品如何进步?工业如何进步?社会如何进步?这是设计人员的悲哀!
只要有创新就会有后续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作者: goby_pan    时间: 2011-1-7 11:05
精品。。。。
作者: hysman    时间: 2011-1-7 18:47
创新很好,就是那次不小心,你想了一个绝妙的结构方案,全部投产后出问题了,然后你的饭碗也没有了。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