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运动分析基础练习:转转轮解法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01
标题: 运动分析基础练习:转转轮解法分析
这个题目是要轮子在平面上滚动,从中间开始向左侧滚,到头后反向(同时轮子转动也反向)向右滚,滚到头后再反向向左滚,如此往复。效果如下图。认真做做这个题目,可以很好的理解机构仿真之运动分析,它可以用到运动分析中用到的几乎全部设置。下面我大致分析一下这个题目。分析只针对运动分析这一块,有的兄弟用动态分析做了,当然也能实现,不过过程也大致和运动分析差不多,这里就不讲它了。

原题:https://www.icax.org/viewthread. ... &extra=page%3D1
运动分析基础教程:https://www.icax.org/viewthread. ... page%3D2#pid3876116

[ 本帖最后由 袖珍天使 于 2005-12-2 15:47 编辑 ]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07
首先,从题目动画图片上看,轮子的运动有两个,一个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运动,一个是绕轮子轴线的回转运动。要实现这两个运动,需要一个平移轴去定义平移运动伺服电机、一个旋转轴去定义回转运动伺服电机。因此,我们需要在定义接头连接时生成这么两个轴。先看一下各种接头连接能提供些什么轴:
销钉:1个自由度,提供1个旋转轴。
圆柱:2个自由度,提供1个平移轴和1个旋转轴,两个轴的轴线重合而运动方向垂直
平面:3个自由度,提供2个平移轴和1个旋转轴,这三个轴的轴线位置都是任意的,默认情况下它们与可动主体的原始坐标系的坐标轴重合。两个平移轴的轴线在重合平面内互相垂直,旋转轴轴线与两平移轴的轴线都垂直。
滑动杆:1个自由度,提供1个平移轴。
轴承:4个自由度,提供1个平移轴,可三个方向自由旋转,但不提供可用的旋转轴。
球:3个自由度,可三个方向自由旋转,不提供任何可用平移轴或旋转轴。
6DOF:6个自由度,提供3个平移轴和3个旋转轴。可任意方向平移、旋转,轴线也是任意的。默认情况下,各轴轴线与可动主体的原始坐标系各轴重合
刚性:0个自由度,被连接的两个主体成为一体,如果某主体是组件,其所有子零件也被固定。
焊接:0个自由度,被连接的两上主体成为一体,如果某主体是组件,其子零件仍可运动。
常规:即是用户定义连接,根据约束不同,提供的自由度数及轴数也不同。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08
先看一下有哪些单一连接可实现。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同时提供平移轴与旋转轴的单一连接类型,有圆柱、平面、6DOF这三种接头连接。然而,圆柱提供的两个轴的轴线重合,与题目要求的两轴轴线垂直矛盾,不能用。平面连接的旋转轴与两个平移轴都垂直,6DOF提供的6个轴也可满足要求,可用,但是它们提供的各轴轴线是随意的,平移轴轴线只确定方向,不影响运动,而旋转轴的轴线位置是会影响运动的,所以,它们能提供这些轴,却不一定可供使用。不过,看一下part,轮子的中心正好在原始坐标系上,平面连接与6DOF连接提供的旋转轴默认位置正好与轮子中心点重合,因此可用。但是6DOF接头自由度太多,运动极易失稳,因此,像这种轮子滚动的,一般不要单独使用6DOF连接。
再看一下哪些组合连接可实现。圆柱不能单独用,但它能提供1个平移轴和1个旋转轴,因此,有可能它提供1个平移轴出来,再由其它的连接提供1个旋转轴出来,合起来实现所需运动。比如圆柱+销钉、圆柱+平面、圆柱+6DOF等等。具体如何组合才能实现题目要求的运动,还要看各个连接所提供的平移、旋转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并不是随便一组能凑成1平移轴+1旋转轴的组合就能实现。
最后,常规连接,它是用户自定义连接,它能提供的自由度数及运动轴数,都取决于其所使用的约束。比如:常规----匹配,选取两平面设置为重合,其功能与平面连接等效。基本上,可用的单一连接和组合连接,都可用一个或多个常规连接等效实现。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09
再看一下特殊连接。特殊连接有三种,凸轮、槽、齿轮。凸轮和槽的选取对象都是两个主体A和B上的线或面,只要有两个主体就可以定义。齿轮连接的选取对象是两条轴,一个旋转轴是主体A和C之间的,另一个旋转轴或平移轴不能再是A和C之间的,只能是B和C(或B和D)之间的,因此,定义齿轮连接需要至少三个主体。
这个题目并没有要求只能用两个主体,所以这三种特殊连接都可以定义。如果定义齿轮连接,那么需要第三个part作为基础part,以提供定义齿轮连接所需的轴,这个part有三种办法可实现:直接创建一个新part;在组件中创建一个骨架part;直接在组件中创建组件级特征(但是组件级特征只能当做本级组件的基体用)。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12
最后看一下电动机如何定义。题目要求的是一个往复式的回转运动。因此,我们可以将运动分段,向左运动用一组电机(平移A和回转A)控制,向右运动用一组电机(平移B和回转B)控制,一共两组四个电机,在定义分析时,在向左运动的时段内,启用A组电机,向右运动的时段内,启用B组电机。平移B与平移A、回转B与回转A的所有设置相同,仅方向相反(可使用“复制”再编辑反向),当然也可方向相同而“模”的正负号相异。
如上使用A、B两组电机控制,可实现任意的速度规律。由于题目没有指定速度规律,因此,这种往复式的速度变化也可用余弦电机实现(即电机的模为余弦)。这样,A、B两组电机就可简化为A、B两个电机。
另外,也可用表或自定义电机,将电机运动描述成往复式的,这样的效果如同余弦电机,也可将A、B两组电机简化为两个电机。
对于用齿轮连接的,正常的思考是平移和回转分别定义电机。但是,我们如果直接在齿轮的旋转轴上加一个平移电机(或旋转电机),使其旋转轴只做平移运动(或旋转运动),结果如何呢?结果是一边回转一边平移。因此,对齿轮连接,我们更可以简化到只用一组平移电机(或回转电机)去控制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17
好,下面再简单的讲一下具体如何组合和设置才能实现。
方法1:平面连接+四电机
创建F1.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1.prt,平面连接,1.prt的Front面与2.prt的Front面。将1.prt移到中部去。
进入“机构”环境。按“拖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不定义特殊连接。
在旋转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1(ServoMoter1,下同),规范“速度”,模为常数120。水平平移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2,规范“速度”,模为常数2。点工具栏上的“定义伺服电动机”图标,复制SM1、SM2为CSM1(Copy of ServoMoter1,下同)、CSM2,编辑CSM1、CSM2,将它们的轴反向,或将它们的模的值改为-120和-2。
定义分析,类型:运动学,终止时间:25,初始配置:快照Snapshot1。电动机页里,点“添加所有电机”,则SM1、SM2、CSM1、CSM2都被加入列表,再点“添加新行”,在下面加入两行(都是SM1),将加入的第二行SM1改为SM2。修改电机生效时段:第一、二行:从“开始”到“5”,第三、四行:从“5.1”到“15”,第五、六行:从“15.1”到“终止”。
好,运行。看看运动是否与要求的一致,不符合要求的话,修改电机设置。
Part:F1.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18
方法2:平面连接+槽连接+四电机
打开1.prt,在圆心处做一个基准点PNT0;打开2.prt,在Front平面上草绘一直线,与平面两端对齐距Top面50。
创建F2.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1.prt,平面连接,1.prt的Front面与2.prt的Front面。将1.prt移到中部去。
进入“机构”环境。按“拖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定义槽连接。从动件的点选1.prt的PNT0,槽曲线选2.prt里刚才草绘的直线段。
在水平平移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1(ServoMoter1,下同),规范“速度”,模为常数2.35。旋转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2,规范“速度”,模为常数120。点工具栏上的“定义伺服电动机”图标,复制SM1、SM2为CSM1(Copy of ServoMoter1,下同)、CSM2,编辑CSM1、CSM2,将它们的轴反向,或将它们的模的值改为-2.35和-120。
定义分析,类型:运动学,终止时间:25,初始配置:快照Snapshot1。电动机页里,点“添加所有电机”,则SM1、SM2、CSM1、CSM2都被加入列表,再点“添加新行”,在下面加入两行(都是SM1),将加入的第二行SM1改为SM2。修改电机生效时段:第一、二行:从“开始”到“5”,第三、四行:从“5.1”到“15”,第五、六行:从“15.1”到“终止”。
好,运行。看看运动是否与要求的一致,不符合要求的话,修改电机设置。
使用槽连接要注意的是计算好反向的位置,如果向一个方向运动到了槽端点仍继续向前运动而不反向,系统将提示错误,因为从动点必须始终在槽曲线上。
Part:F2.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18
方法3:平面连接+轴承连接+四电机
打开1.prt,在圆心处做一个基准点PNT0;打开2.prt,Front平面上做一轴A-1,距Top面50平行于Front与Top面的交线。(注:轴A-1不必一定是轴,也可以是一个实体或曲面的直边。)
创建F3.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1.prt,平面连接,1.prt的Front面与2.prt的Front面,轴承连接,1.prt的PNT0与2.prt的A-1轴。将1.prt移到中部去。
进入“机构”环境。按“拖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不定义特殊连接。
在轴承平移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1(ServoMoter1,下同),规范“速度”,模为常数2.35。平面的旋转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2,规范“速度”,模为常数120。点工具栏上的“定义伺服电动机”图标,复制SM1、SM2为CSM1(Copy of ServoMoter1,下同)、CSM2,编辑CSM1、CSM2,将它们的轴反向,或将它们的模的值改为-2.35和-120。
余下同方法1、方法2的设置。
Part:F3.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19
方法4:平面连接+凸轮连接+四电机
创建F4.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1.prt,平面连接,1.prt的Front面与2.prt的Front面。将1.prt移到中部去。
进入“机构”环境。按“拖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定义凸轮连接。选1.prt的圆曲线,选2.prt的平曲面,选取平面则需指定前后参照,选取平曲面的两个项点即可。
在水平平移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1(ServoMoter1,下同),规范“速度”,模为常数2.35。旋转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2,规范“速度”,模为常数120。点工具栏上的“定义伺服电动机”图标,复制SM1、SM2为CSM1(Copy of ServoMoter1,下同)、CSM2,编辑CSM1、CSM2,将它们的轴反向,或将它们的模的值改为-2.35和-120。
余下同方法1、方法2的设置。
凸轮连接,如果运动使凸轮的两个主体不再有接触点,则将报错(如果不使用“启用分离”)。
Part:F4.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20
方法5:销钉+轴承+二余弦电机
这需要新建一个零件3.prt,在其中创建一条轴和一个点,分别用来定义销钉和轴承。创建3.prt,以Right与Top交线做轴A-1,在原点上创建PNT0。编辑2.prt,加轴线A-1,在Front平面上距Top平面50与Fornt和Top交线平行。
创建F5.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3.prt,轴承接连,PNT0与2.prt的轴A-1;装入1.prt,销钉连接,1.prt和3.prt的轴A-1重合,1.prt和3.prt的Front面重合。
进入“机构”环境。按“拖动”,将1.prt移动到中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在平移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1(ServoMoter1,下同),规范“速度”,模为常数“余弦”,A=2.5,T=25。旋转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2,规范“速度”,模为“余弦”,A=150,B=90,T=25。
定义分析,类型:运动学,终止时间:50,初始配置:快照Snapshot1。好,运行。看看运动是否与要求的一致,不符合要求的话,修改电机设置。
余弦电机的设置可能需要多试几次才能准确模拟运动。不如多电机好控制。但余弦电机能任意时间内运动,多电机则需要仔细定义各电机的作用段。
Part:F5.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20
方法6:销钉+平面+齿轮+四电机
创建F6_1.asm,点“创建元件”----“骨架模型”----“创建新特征”,过Right与Rop交线做一轴A-1,再将1.prt装入,销钉连接。创建F6.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F6_1.asm,平面连接。将轮移动到中部。
进入“机构”环境。按“拖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定义齿轮齿条连接。小齿轮轴为销钉轴,节圆直径4,齿条轴为平面连接的水平平移轴。
在水平平移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1(ServoMoter1,下同),规范“速度”,模为常数2.35。销钉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2,规范“速度”,模为常数120。点工具栏上的“定义伺服电动机”图标,复制SM1、SM2为CSM1(Copy of ServoMoter1,下同)、CSM2,编辑CSM1、CSM2,将它们的轴反向,或将它们的模的值改为-2.35和-120。
余下同方法1、方法2的设置。
Part:F6.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21
方法7:销钉+滑动杆+齿轮+四电机
创建3.prt,建两相互垂直的轴A_1和A_2。编辑2.prt,加轴线A-1,在Front平面上距Top平面50与Fornt和Top交线平行。创建F7.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3.prt,滑动杆连接;装入1.prt,销钉连接。
进入“机构”环境。按“拖动”,将小轮移到中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定义齿轮齿条连接。小齿轮轴为销钉轴,节圆直径4,齿条轴为平面连接的滑块轴。
在销钉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1(ServoMoter1,下同),规范“速度”,模为常数120。滑块轴上创建伺服电机SM2,规范“速度”,模为常数2.35。点工具栏上的“定义伺服电动机”图标,复制SM1、SM2为CSM1(Copy of ServoMoter1,下同)、CSM2,编辑CSM1、CSM2,将它们的轴反向,或将它们的模的值改为-120和-2.35。
余下同方法1、方法2的设置。
Part:F7.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22
以上列出了几种可以实现所需运动的组合,并详解了其过程。实际上,这样的组合,还可以组合出多种来。我们下面再举一例就结束,其它情况请大家自行试验。
方法8:常规(平面重合)+常规(轴线重合+平面重合)+槽+齿轮+二电机
常规(平面重合)=平面连接,常规(轴线重合+平面重合)=销钉连接。
创建3.prt,做一轴A-1。2.prt中加入一草绘直线段。1.prt中加入一点PNT0。创建F8.asm,装入2.prt,缺省位置;装入3.prt,常规,两平面重合(注意3.prt的轴A_1的方向);装入1.prt,常规,1.prt与3.prt的两轴重合加上两平面重合。
进入“机构”环境。
定义槽连接,1.prt的PNT0与2.prt的草绘直线段。
定义齿轮连接,小齿轮轴为轴线重合对应的旋转轴,节圆直径4;齿条轴为第一个平面重合生成的水平平移轴。
按“拖动”,将小轮移到中部,拍一个快照Snapshot1。
在第一个平面重合生成的水平平移轴上定义两个平移电机SM1、CSM1,规范“速度”,模为常数2.35,方向相反(一向左一向右,或模值一正一负)。在轴线重合对应的旋转轴上定义两个回转电机SM2、CSM2,规范“速度”,模为常数60,方向相反(一顺时针一逆时针或模值一正一负)。
定义分析1:定义分析,类型:运动学,终止时间:25,初始配置:快照Snapshot1。电动机页里依次加入SM1、CSM1、SM1,时间段分别为:从“开始”到“5”、从“5.1”到“15”、从“15.1”到“终止”。这个分析是用平移电机控制运动。
定义分析2:定义分析,类型:运动学,终止时间:25,初始配置:快照Snapshot1。电动机页里依次加入SM2、CSM2、SM2,时间段分别为:从“开始”到“5”、从“5.1”到“15”、从“15.1”到“终止”。这个分析是用旋转电机控制运动。
好,分别运行。根据情况调整电机参数。
由于用到槽连接,所以要注意在运动到达槽端点时及时反向,否则将出错。Part:F8.rar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5:43
好,结束。这是上次教程的配套习题。很简单。主要是帮助新学这一功能的兄弟理解运动分析的基础设置。
刚学的兄弟请好好研究一下。会一点的兄弟请分析part就好了。已经搞熟的兄弟就part也不必看了。下面上part:
作者: xsst    时间: 2005-12-2 15: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iamen_guo    时间: 2005-12-2 15:52
顶!没有用,我已收藏
作者: xsst    时间: 2005-12-2 15: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19760202    时间: 2005-12-2 16:54
天使大大,好帖啊!支持!!!
作者: 13828748407    时间: 2005-12-2 17:03
有空要看看
作者: tpcnb    时间: 2005-12-2 17:47
有點難啊!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8:25
提醒一下,各位答过偶出的题的兄弟们,应该知道偶对答案的要求并不是很严,只要思路对了,效果就是没有完全符合要求,也是加了分的。
但是在比赛的时候,可得认真哦,要求怎么样就得怎么样,方法对但结果没有完全对的,是不得分的哦。
作者: mj    时间: 2005-12-2 18:31

天使吃的真透,偶想不到這些多方法
作者: 袖珍天使    时间: 2005-12-2 18:40
呵呵,偶还没列完呢,至少还能列四种以上出来,那些就留给兄弟们自己去搞了。把偶已经列出来的这几种一个个搞透了,弄出其它的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作者: poorgod    时间: 2005-12-2 20:38
原来是用运动态的,
叹,偶用动态老是跳出机构仿真的零件不能质量为0的警告.又加不上质量气死我了.
现在终于又学到一点了,以前第一次看书是用动态,结果机构运动仿真一直用动态,叹,笨死偶.
作者: hlh_0427    时间: 2005-12-2 20:53
天使老大就是不一樣啊,
作者: 一轮明月    时间: 2005-12-2 21:24
感谢天使的教程,
先照着第一种方法作出来了,其余的方法明天作一遍。
作者: ztao75    时间: 2005-12-2 21:41
下了,真的不错!
作者: tct2004    时间: 2005-12-3 08:38
受教了,下了慢慢看!!感谢搂住!
作者: tomqian    时间: 2005-12-3 22:32
好人一个,天使降临啊!
作者: rocdefang    时间: 2005-12-5 08:34
不错呀,谢谢了
作者: vincen.chen    时间: 2005-12-5 14:09
真的不錯
作者: kei-888    时间: 2005-12-6 00:34
顶顶
作者: yzfcao    时间: 2005-12-6 10:40

水平有限
看不懂
作者: yangyang1014    时间: 2005-12-6 15:26
谢谢,要好好研究。
作者: shaio    时间: 2005-12-9 09:22
ding
作者: shaio    时间: 2005-12-9 09:22
ding
作者: fangxinlong1    时间: 2005-12-9 14:47
标题: good
Very good! I will study very hard and I hope I can cover it.

Thank you very much
作者: sam_pro    时间: 2005-12-10 14:35
很是感激
作者: gwenb    时间: 2005-12-12 08:00
谢谢斑竹!
作者: gwenb    时间: 2005-12-12 08:09
谢谢斑竹!
作者: gwenb    时间: 2005-12-12 09:41
谢谢斑竹!
作者: gwenb    时间: 2005-12-12 09:56
标题: 怎么打不开啊?
我下载附件怎么打不开啊?
作者: caimf    时间: 2005-12-13 11:59
高手
作者: luckdogyhd    时间: 2005-12-16 14:36
一个字,牛!!!!!!!!!!!!!!!!!
作者: guohongjun    时间: 2005-12-20 14:32
顶!!!!!
作者: tuoxixi    时间: 2005-12-23 12:00
很好 谢谢
作者: tuoxixi    时间: 2005-12-23 16:38
标题: 请教版主天使方法6的问题
方法6:销钉+平面+齿轮+四电机

为什么我用这个方法时发现没有齿轮连接可以完成运动,而加上齿轮运动后提示“错误装配” 左下角提示“对于时间为0.0000时第1帧的组件分析失败。”下载后的装配打开后也发现齿轮连接无效。 不知原因何在。又为什么加上齿轮连接呢?希望版主赐教。
作者: risk    时间: 2005-12-23 23:50
谢谢!
作者: h940h104    时间: 2006-1-1 23:11
THINK!!!
作者: 乖宝    时间: 2006-1-2 00:12
谢谢 我的好好学啊
作者: ttaadw    时间: 2006-1-2 11:34
ding!thanks!!!!
作者: liuchengjie    时间: 2006-1-2 14:21
kk
作者: 黄淮海    时间: 2006-1-10 16:03
真的太感谢了
作者: manofnew    时间: 2006-1-11 00:02
受教了,下了慢慢看!!感谢搂住!
作者: wwyyy2002    时间: 2006-1-14 09:51
教程加练习。

好。

顶。
作者: zhangyong981222    时间: 2006-1-14 14:26
天使哥哥你的PRT是不是用破衣做的呀我用野火版2003的怎么也打不开呀
作者: 198321    时间: 2006-1-16 19:46
顶一下
作者: 烟波浪子    时间: 2006-1-16 21:25
这类题目看的真是头晕啊,佩服佩服!
作者: 浮云    时间: 2006-1-16 22:12
大大大
作者: shcityone    时间: 2006-1-17 10:50
天使的该贴为中华第一名贴啊
作者: whcyh    时间: 2006-2-9 12:13
谢谢版主,我已收藏
作者: ravi    时间: 2006-2-10 15:37
高手 高高手 高手中的高高手
作者: hhny    时间: 2006-2-10 22:22
多谢!!!
作者: wesley520    时间: 2006-2-11 09:51
以前客户要看模具开模仿真运动,我学着搞过,当时是搞定了。但时间长了,就差不多忘了。
现在好好看看,再温习一下。多谢了
作者: DAI-ZHI-BING    时间: 2006-2-11 23:19
好贴要顶上去,让更多的人学一下.
作者: 无花和尚    时间: 2006-2-24 13:49
非常感谢
作者: chyx2    时间: 2006-2-24 20:36
楼主真厉害!回去慢慢研究一下.
作者: 小强2006    时间: 2006-2-26 07:53
辛苦啦
作者: caoweo    时间: 2006-3-16 15:46
标题: 感谢
在运动仿真的学习中,我初步了解了梗概和一些有用的知识,使我获益匪浅
作者: crb-100    时间: 2006-3-16 20:37
受教
作者: JACKLIHUI    时间: 2006-3-16 20:47
頂頂頂頂多
作者: ♂神瑛侍者    时间: 2006-3-16 20:50
真高深
作者: 晴空新手    时间: 2006-3-22 19:16
dingding努力学
作者: zr0629    时间: 2006-4-2 1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静心寻道    时间: 2006-4-2 1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itachi2005    时间: 2006-4-4 20:04
多谢
作者: aiueo811016    时间: 2006-4-6 11:11
顶!
作者: xiangnan    时间: 2006-4-11 14:17
标题: 谢谢分享

作者: dxm7671ty    时间: 2006-4-16 11:38
标题: 确实好帖
确实好帖

少见的好帖

真 tmd 好帖

难得一见的好帖

千年等一回的好帖

好得不能再好的好帖

惊天地且泣鬼神的好帖

让人阅毕击掌三叹的好帖

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好帖

让人奔走相告曰须阅读的好帖

让斑竹看后决定加精固顶的好帖

让人看后在各论坛纷纷转贴的好帖

让人看后连成人网站都没兴趣的好帖

让人看完后就要往上顶往死里顶的好帖

让人不间断地在各种场合重复引用的好帖

让人一见面就问你看过某某好帖没有的好帖

让人半夜上厕所都要打开电脑再看一遍的好帖

让个读过后都下载在硬盘里详细研究欣赏的好帖

让人走路吃饭睡觉干什么事连做梦都梦到它的好帖

让人翻译成36种不同外语流传国内外世界各地的好帖
作者: pss5282a    时间: 2006-4-22 17:22
标题: 这个大家真好,希望以后多来点类似的教程哦
再次谢谢了!!
顶,狂顶!!
作者: LLY123321    时间: 2006-4-23 09:15
请教版主,我下载下来的prt以及asm文件都无法打开,显示"不能检索"的提示,无论proe2001还是proewildfire都一样,不知是何原因?
作者: bela    时间: 2006-5-4 15:00
谢谢! 顶!
作者: xueyibingfei    时间: 2006-5-4 17:48
我要 好好学学
作者: zhangax88    时间: 2006-5-12 16:07
太精彩了.
作者: 海浪584520    时间: 2006-6-1 14:52
不错
作者: kfwxl    时间: 2006-6-2 11:29
标题: 我下载的PART也无法解压缩。
我下载的PART也无法解压缩。怎么办?
作者: shinfon    时间: 2006-6-20 21:38
好东西啊
作者: napolun    时间: 2006-8-25 18:28
多谢楼主!敢问哪儿有PROE动态防真视屏教程下载?
作者: wjl8326    时间: 2006-9-2 09:03
谢谢,楼主无私,我刚学,好教材。多多上传交流。
作者: waley007128    时间: 2006-9-2 13:37
老大真佩服你啊,我的好好研究研究。谢谢老大!
作者: yangzhao3    时间: 2006-10-11 13:51
猛顶!!!!!!!!!!!
作者: zhp023    时间: 2006-11-7 12:25
谢谢天使!
作者: 草原    时间: 2006-11-11 22:48
好,学到不少啊,感谢楼主啊
作者: zyb1111    时间: 2006-11-12 06:04
袖珍天使 (版主) 写的很详细,让鄙人长了见识.谢谢!
作者: hjg16    时间: 2006-11-12 07:51
极品  收藏下
作者: wjwjwjwj997    时间: 2006-12-7 15:50
好帖啊!支持!!!有空要看看
作者: sunshine_tom    时间: 2006-12-8 11:01
谢了
作者: wolf211    时间: 2006-12-8 13:40
好贴 LZ辛苦了
作者: fjb00    时间: 2006-12-20 13:43
好贴!
作者: newuser2006    时间: 2007-1-22 23:40
看得头晕,支持顶上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