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塑胶变形的处理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wenengineer    时间: 2005-11-25 20:36
标题: 塑胶变形的处理方法.
大家在开发产品时,经常会遇到烦人的塑胶变形问题,我积累了一点关于塑胶变形的知识,与大家共享,希望各位大侠多提建议.

一     注塑对塑胶变形的影响.
1 注塑压力
        还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一下吧
如图1所示平板胶件,中心采用点水口入水,在正常注塑压力下,由于前模温度比后模温度高,胶件出模后,靠近后模的塑胶先冷却”停止收缩”,但靠近前模的塑胶要继续收缩,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时胶件会如何变形?当然会如图1中所示,由于塑胶内应力,胶件会向前模变形.
         可当我们加大注塑压力,如图2所示,胶件会朝后模变形,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塑胶的特性说起,其实塑胶除了收缩特性外,还有一个特性大家一直都没注意到,塑胶具有可压缩性,当塑胶处于高压时,塑胶分子间距离会压缩减小,塑胶体积整体也会减小,当高压消失时,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塑胶体积又会"膨胀".并且可压缩性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可压缩性越大.这时我们再思考一下,就可得到在高压下,胶件会朝后模变形的原因.很简单,在高压下,前模温度比后模温度高,靠近前模部分塑胶可压缩率要大于靠近后模部分塑胶,当高消失后,靠近前模部分塑胶"膨胀"大于靠近后模部分塑胶,同样也是因为内应力,胶件朝后模变形.
          另外大家都知道在同一个胶件中,压力大的地方收缩小,压力小的地方收缩大,也会引起塑胶变形, 所以在产品设计时, 一定要考虑入水口的位置.这个比较简单,这里不再多说了.        
        
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再来注塑速度对胶件影响
作者: wenengineer    时间: 2005-11-25 20:39
还是贴一个清晰的图
作者: 白沙    时间: 2005-11-26 09:20
不知道是什么材料,为什么要从顶部,点水进胶!
作者: flying    时间: 2005-11-26 13:33
塑胶件变形最根本原因就是力不均衡,出模后胶件冷却过程中甚至胶件啤出几天后,应力释放导致胶件弯曲,扭曲。不论是设计方面的流道,入水口,还是胶厚,还是注塑方面的速度,温度,压力,都是表面现象,在解决胶件变形时,可以从胶件结构,模具结构及注塑参数着手,关键在于胶件结构与模具结构相结合,从设计时就要注意避开此类问题。当然模具加工细节上也占有很大问题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为什么同一个人开结构相同的几套模具,但胶件的尺寸和变形却相差较大,导致胶件不得不搭配使用,很难做成通用件。
以上个人看法,欢迎PP。
作者: 天中龙    时间: 2005-11-26 14:28
还好
作者: 任风吹    时间: 2005-11-26 14:59

作者: mdsign    时间: 2005-11-26 15:09
原帖由 flying 于 2005-11-26 13:33 发表
塑胶件变形最根本原因就是力不均衡,出模后胶件冷却过程中甚至胶件啤出几天后,应力释放导致胶件弯曲,扭曲。不论是设计方面的流道,入水口,还是胶厚,还是注塑方面的速度,温度,压力,都是表面现象,在解决胶件 ...



同意!这些也是我应聘新员工常问的问题.
作者: August    时间: 2005-11-26 19:49
很好
谢谢
作者: kingllf    时间: 2005-11-26 21:18
说的不错,但愿能多发表发表高见!!
顶顶。。。
作者: za901    时间: 2005-11-26 21:41
謝謝大大的說明!
作者: wenengineer    时间: 2005-11-27 14:55
谢谢大家的鼓励,今天有点时间,继续.
2 注塑速度
        大家都认为,塑胶的流动方向上收缩率要大于垂直流动方向上收缩率,其实这个问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如图3所示,一个简单的外壳,中心点水口入水,在正常注塑速度下,由于塑胶流动方向收缩率大于垂直流动方向收缩率,出模后,胶件顶面会出现凹变形情况.
可在实际中大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注塑速度很慢时,顶面不但不会凹变形,反而会凸变形.
为什么呢?其实塑胶流动方向收缩与塑胶流动速度密切相关,在高分子理论中,塑胶的分子就像顺着塑胶流动方向并排的一个个小弹簧,速度越快,小弹簧会拉得越直,当然内应力越大,收缩率就越大,这时候塑胶流动方向收缩率大于垂直流动方向收缩率,壳类零件回会出现凹面的情况.
而当塑胶流动速度很慢时,塑胶里的”小弹簧”并没有被拉开,这时塑胶内应力相应要小,同时收缩率也小,这时候塑胶流动方向收缩率小于垂直流动方向收缩率,所以有时侯,塑胶顶面反而会凸起变形.
对于中心区域点水口入水的壳类产品,注塑速度快慢基本能搞定变形.但对于非中心区域点水口入水的壳类产品作用较小,大家在设计时,如考虑胶壳变形难办,可考虑该方法.
今天比较累,以后有时间再来讲塑胶变形的处理.
作者: englpf    时间: 2005-11-27 20:00
一 注塑对塑胶变形的影响.
1 注塑压力
还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一下吧
如图1所示平板胶件,中心采用点水口入水,在正常注塑压力下,由于前模温度比后模温度高,胶件出模后,靠近后模的塑胶先冷却”停止收缩”,但靠近前模的塑胶要继续收缩,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时胶件会如何变形?当然会如图1中所示,由于塑胶内应力,胶件会向前模变形.
可当我们加大注塑压力,如图2所示,胶件会朝后模变形,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塑胶的特性说起,其实塑胶除了收缩特性外,还有一个特性大家一直都没注意到,塑胶具有可压缩性,当塑胶处于高压时,塑胶分子间距离会压缩减小,塑胶体积整体也会减小,

谢了,我一直在找可以实现第二中变形的方法,现在可以知会注塑那边实验了!
作者: chu000    时间: 2005-11-27 20:29
对于这种个人经验分享,万分感谢。建议给楼主加分鼓励。

[ 本帖最后由 chu000 于 2005-11-27 20:38 编辑 ]
作者: huitaoxia    时间: 2005-11-28 08:21
谢谢,分享你的经验
作者: QQ_WW    时间: 2005-11-28 09:12
楼主很有经验阿
作者: hechangcheng    时间: 2005-11-28 09:57
謝樓主,建議加分!
作者: liuling1983    时间: 2005-11-28 14:00
ding
作者: 19760202    时间: 2005-11-28 18:01
不错,支持!
作者: wenengineer    时间: 2005-11-29 11:59
没人支持,不写了.:'(:'(:'(
作者: nickygan    时间: 2005-11-29 12:27
顶一下啦.继续写吧!!!
作者: lanjiawen    时间: 2005-11-29 18:42
hhhh
作者: zxj_luca    时间: 2005-11-29 18:58
受教,不过实际中关于盖子的生产与你所说的还有很大的出入,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产品变形的不单是流动速度,还有冷却\压力\外围温度\顶出机构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 designer333    时间: 2005-11-29 20:14
不错
作者: mkzgznc    时间: 2005-12-2 00:02
标题: 顶!
要继续写啊   让我们多学点东西了!
作者: qg01    时间: 2005-12-2 06:08
ths
作者: LJT0306    时间: 2005-12-2 09:04
支持你,继续写
作者: lijingwell    时间: 2005-12-16 09:51
ding
作者: liljc    时间: 2006-2-5 20:53
好贴,来晚了,还是要顶一下!
作者: liljc    时间: 2006-2-5 20:56
应该继续写下去!
作者: glenlee    时间: 2006-2-5 22:29
期待继续。。。
作者: ccf    时间: 2006-2-6 10:22
VEry Good ...Please continue
作者: 1231231230    时间: 2006-2-6 12:04
顶...
不过此类变形涉及到分子的微观物性,确实很难控制的...
作者: 陳情    时间: 2006-2-6 15:45
go
作者: 迷彩帽    时间: 2006-2-18 14:34
严重支持!!!!!
希望继续.谢谢!
作者: xxao740204    时间: 2006-2-18 15:00
对注塑不是很了解,但是支持楼主继续。产品的变形确实很麻烦,怎么从结构设计以及模具设计方面去考虑是主要的。材料是次要的。结构方面我想主要是加骨,加支撑,反向设计等来控制。模具方面可能是胶口位置,顶针位置,排气等,至于注塑压力,温度等也非常重要的。
作者: wzh1234    时间: 2006-7-18 09:12
应该是压力过!
作者: begger    时间: 2006-7-18 09:24
强烈支持楼主继续
作者: kenlong    时间: 2006-7-18 10:25
还不错,楼主继续!!!!!!!!
作者: yyglbx    时间: 2006-12-26 13:41
鼓勵樓長繼續寫,我現在就遇到了變形的情況,確實很頭疼啊
作者: chntrm    时间: 2008-11-29 10:04
很好,希望能有更深层次的
作者: 2iso    时间: 2008-12-8 21:26
謝謝LZ的說明!
作者: liu2008    时间: 2010-9-7 14:20
怎么没有了,继续啊
作者: dream_fly123    时间: 2010-9-7 15:58
说得好,同意
作者: dengguishenghao    时间: 2010-9-9 23:27
改善进胶口和加骨位了,要不就做制具压
作者: tielong168    时间: 2012-3-14 12:22
好贴。
做个记号。。。
作者: jxczg    时间: 2012-3-14 15:06
看上去讲得很有道理哦!
作者: liufan57521    时间: 2012-3-14 19:19
lz 分析的很有道理,实际工作中还是要理论结合实际。。
作者: chang.daheng    时间: 2012-7-17 15:09
先頂一下!!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