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讨论】Design methodology in I-deas [打印本页]

作者: franknjidesign    时间: 2003-1-7 13:22
标题: 【讨论】Design methodology in I-deas
请问版主,能否说一下I-deas 的设计思想?本人以前是用pro/engineer做设计的;
因刚刚换了个环境,目前在学习I-deas.(for in pro/e there is Top Down design methodology, u can use a main skeleton in main assemble to creat the whole production shape,then transfer it to the suassembly to design the detail part,every step is parametric.) .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7 13:27
I-DEAS也一样的。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下而上:先做零件,再做装配和后续工作;
上而下:先总体布局,再一步步细化。
具体采用方式,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而定,也可两种混用。
在PRO/E里可用的设计思路,基本上在I-DEAS可用。
作者: franknjidesign    时间: 2003-1-7 13:43
版主, 可否具体地说一下自上而下的方法?
有空可做个教程演示一下?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7 14:02
一个很直观的看法就是,在一个装配环境下设计新零件,新零件会用到别的件的轮廓或者给别的件有直接/间接的装配关系。
在装配层次树了,可能有若干空节点。在后续设计过程中往里加内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客户来厂订购一台水轮发电机组。而厂不直接生产水轮机,但由厂成套。这样主任设计师,要协调规化水轮机和发电机的外形,安装尺寸。他首先根据客户要求和客户安装环境,结合水轮机厂的配套水机外形安装尺寸,设计出外形安装图,经由客户认可后,设计组成员分工设计。主任设计师要根据算出的电磁计算结果,从总体上布局了定、转子,铁芯,端罩,滑动轴承,底板等大件的外形尺寸,并定了外形。余下的就是各设计师对各部分结构的细化,安装的配合等等。
作者: zzj023    时间: 2003-1-9 12:54
请教板主关于:一个很直观的看法就是,在一个装配环境下设计新零件,新零件会用到别的件的轮廓或者给别的件有直接/间接的装配关系。
  
我以前是用PROE,感觉I-DEAS不同PART间的参考没有相关性,ASSOCIATIVE COPY在PART间只能用一次,远不如PROE相关性方便,不知您是怎么处理的?谢谢!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9 15:15
zzj023的问题提得很好!!
我在用时,是结合ASSOCIATIVE COPY和Assembly equations等进行。
不过你说的ASSOCIATIVE COPY在part间只能用一次,我不太明白,具体可参见online help.
当然,I-DEAS在零件间的相关性方面还有一些不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作者: wolfzcg    时间: 2003-1-9 16:42
:-e我还没自上向下设计过
  
是先把装配结构农出来,再琢个细化:-d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9 16:52
wolfzcg wrote:
:-e我还没自上向下设计过  
  
  是先把装配结构农出来,再琢个细化:-d

他就是在说,再细化时,可能用到别的零件上的几何,如果别的件位置或形状改变时,此件如何自动更新:8):8):8):8):8)
作者: wolfzcg    时间: 2003-1-9 16:54
::?::?
  
装配体里面直接copy,那改变肯定变阿
  
如果不变好像要重新打开(培训时候讲过,记得不是很清楚了)::6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9 16:58
直接COPY?要变?呵呵,我没明白。
你可试试一个简单的,有两个件装配,这两个件之间有距离,现要在装配中加一新件,新件的形状大小,要随两件间距和外形自动变化。
作者: wolfzcg    时间: 2003-1-9 17:05
zlz1976 wrote:
直接COPY?要变?呵呵,我没明白。  
  你可试试一个简单的,有两个件装配,这两个件之间有距离,现要在装配中加一新件,新件的形状大小,要随两件间距和外形自动变化。

  
:O)还可以这样的咩?
  
加的新件和另外两个件需要定什么关系
  
不然斑竹先作一个看看::l学学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9 17:07
我的机器慢得要死,我先试试吧。
作者: wolfzcg    时间: 2003-1-9 17:13
zlz1976 wrote:
我的机器慢得要死,我先试试吧。

  
::y::y::y::y::b::b::b::b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9 17:40
来了,简单做了一个,示意一下。上,下两件是先建立的,中间那件是取的上下两件的曲面轮廓。那几个参考面一对是为了作中间件的SECTION面,一对是作中间件CUT特征的UNTIL PLANE。示意中先是改了中间件的SECTION面位置和中间件CUT特征的UNTIL PLANE的位置,中间件随着动。后是改了上面件的曲面形状,中间件也随着变。这都得源于PART3的历程树中有两个ACF特征。
作者: wolfzcg    时间: 2003-1-9 17:48
:I看起来好复杂阿
  
我仔细琢磨琢磨)
作者: zzj023    时间: 2003-1-9 19:49
对不起,我说错了ASSOCIATIVE COPY在PART间多次用,但我觉得若零件很多很复杂的情况下,ASSOCIATIVE COPY会产生太多的参考线面。不象PRO/E的SKELENTON所有PART都参考一个SKELENTON,请问Assembly equations怎么用?
作者: zlz1976    时间: 2003-1-10 09:27
zzj023 wrote:
对不起,我说错了ASSOCIATIVE COPY在PART间多次用,但我觉得若零件很多很复杂的情况下,ASSOCIATIVE COPY会产生太多的参考线面。不象PRO/E的SKELENTON所有PART都参考一个SKELENTON,请问Assembly equations怎么用?

我没用过PRO/E里的SKELENTON,但我想也许它也有这么一个功能,即,初始时有一些布置线条(或者说是一个装配体的平面图),然后这个装配体的所有零件都以这些线条为构建架构作特征.达到细化零件和零件间相关的目的.I-DEAS中的ASSOCIATIVE COPY也有这个功能.你可参考在线教程上的一个例子,它也是从一个平面线框架构图开始的.
产生太多参考线面,这由你要关联的对象决定,关联得多可能线面就多了.不过你在设计前规划好了,可能会减少一些.
Assembly equations是零件间的尺寸关系方程.但要注意尺寸名要唯一.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