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请教高手MF中实际翘曲量的测量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swordrain    时间: 2005-6-9 14:50
标题: 请教高手MF中实际翘曲量的测量方法
Moldflow中分析或得的结果是包括缩水在内的,可是客户最关心的应该还是相对于缩水后的实际变形量,这个值怎么得来?大家可否交流下?我觉地这个方法很重要,望赐教!
  

作者: Bobtt    时间: 2005-6-9 16:41
缩水指的是Sink Mark?还是shrinkage?
何为变形?对于高分子材料成型的产品,Shrinkage是材料的特性!
Moldflow对于变形的预测是基于shrinkage,冷却效果和材料的定向;
而对于整体的变形是这三者的综合考虑,还有区分主要的诱因在哪一方面,
但相对言,变形结果预测数值是偏大的,同时未考虑出模后的后变形,
所以单纯的考虑得到变形数值是不可靠的,而重要在于对于变形机理和趋势.
作者: honglei    时间: 2005-6-9 19:23
Bobtt wrote:
缩水指的是Sink Mark?还是shrinkage?  
  何为变形?对于高分子材料成型的产品,Shrinkage是材料的特性!  
  Moldflow对于变形的预测是基于shrinkage,冷却效果和材料的定向;  
  而对于整体的变形是这三者的综合考虑,还有区分主要的诱因在哪一方面,  
  但相对言,变形结果预测数值是偏大的,同时未考虑出模后的后变形,  
  所以单纯的考虑得到变形数值是不可靠的,而重要在于对于变形机理和趋势.

  
受教!对为什么要MF分析有了理解。
作者: wy9515301    时间: 2005-6-10 08:03
给楼上的兄弟顶一下,我也一直对这个问题很迷惑。记得sun lee版主当时对于这个问题说的是做几种方案做比较取最优的。但总有个大概的值吧。那位高手出来发招。
作者: swordrain    时间: 2005-6-10 09:12
不,我的意思是,通常在模具设计的时候已经把缩水给放了,那么做warp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其在缩水之外的形状变形,比如一个直边在成型后变成U型边的量有多大,这个怎么测?肯定不会是用点对点的测量来判断的吧?因为那样只能测得节点之间的距离和坐标,很不准确。而MF中翘曲的结果值在5.0中可以选择很多组合来查看,比如deflection+shrikage, dimension,等等,可是实际上它每次给出的值还是warp变化前后的坐标,我们无法从中得知实际变形量的大小。
料想各位实际工作中都有一些经验手法,希望共享一下。
另外,可以利用warpage vilization tools 进行坐标系的重定义进行翘曲值的查看,可是不知道是我不会用的原因还是怎么样,我现在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自定义察看。
请高手赐教!
作者: Bobtt    时间: 2005-6-10 10:51
第一,可以把变形细化,分成X,Y,Z各方向上的矢量化,去取所需的数值;
第二,精确的测量就是要求去更新节点(Node)的坐标,因为是有限元分析,所以,是多个单元体去替代实际中的产品区域,要有一种细化思想;
第三,重声明是不能考虑去掉Shrinkage考虑变形,易引起误导,对于分析结果是可以把前面所述的三种方面分开,只需在Process Settings Wizard 最后的Warp Settings 中将Isolate cause of warpage勾选就能分离出变形的三种诱因(不知是否是对这个问题产生的不明?);
第四,对与结果的叠加是为了方便对比看待结果;
第五,Wapeage Visualization Tools是变形结果的视化工具,原理是定义一定的限制(约束),由点到平面!再看变形的趋势!
作者: blyleo    时间: 2005-6-10 16:00
既然有人开帖问warp,俺也凑个热闹
问题:对于一个产品,体积收缩得的越均匀,翘曲变形就越小,对吗?
         如一组参数对应的volumetric shrinkage(at ejection)为2.035到6.603
         另一组参数对应的volumetric shrinkage(at ejection)为3.437到4.807
         前者的整体翘曲大于后者,是这样吗?
想有人从原理上解释一下,因为结果好像不是这样的-___-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