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推荐】丝印技术和移印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grail0922    时间: 2004-10-11 09:17
标题: 【推荐】丝印技术和移印技术
1、絲網印刷原理
  
絲網印刷, 是4大類印刷的一種,可稱為特殊印刷, 其歷史最早, 實為灟印之改良, 它是利用一塊絲網訂牢或黏貼在網框上進行印刷, 早期是使用中國之繡花框.。  
網版的製法
  
網版的製法是將絲網或金屬網等擴張在木架或金屬架上,在制好之網框上塗上一層感光晒網漿或菲林膜, 代幹燥後便可晒制, 現今採用之晒網方式晒制網版,其精密度已可晒出精細如柯色網點.
  
絲網印刷的用途
  
絲網印刷 稱為特殊印刷, 印刷機不能印刷之物料均可用絲網印刷印出, 如立體之物件, 所需的設備很簡單, 而且又不受場地的限制, 同時成本也底, 因此, 只要用有限的資金, 便可以成立一個"絲網印刷"部門來印製相當精良的成品了。 所以一般產業製造商都會在其式產品上採用絲網印刷加印上圖案或商標 . 應用這門技術的行業有五金製品、 塑膠製品、 布疋印花、 玻璃製品. 錶面印製、 電子線路版印製、 金屬腐蝕前之防蝕油印刷、木工印製、 美術品複印、 紙張及廣告等,絲網印刷比一般印刷用途更廣。
  
  
作者: grail0922    时间: 2004-10-11 09:22
2、晒網漿晒網程序
1)選擇一個網框及網紗,用拉網機拉好,用黏網膠黏住,代乾後便可應用.
  
2)先用UL3除油劑清除網紗上之油脂,(會令網版更耐用)再用(粗化劑)對網紗作   輕度物理與化學性的磨蝕粗化,而不損網紗壽命.其網版之耐用時間更長,代水份乾後便可應用.
  
3)網版乾後便可上漿,按圖之方法用晒網漿上內二至底三次,水油兩用晒網漿特別適合潮濕天氣防油防水.置放黑暗處代乾後便可晒網應用,不可用熱夙吹乾,否則晒網漿會硬化.
  
4)網漿乾後,便可曝光,用125W之PHILIPS晒網燈約18吋距離晒大約5-10分鐘,便可拿去沖水(顯影),最好用水槍沖洗.直至能清晰看見所有圖案.
  
5)所有圖案完成後,需用吸水器將水份吸乾,否則會出現部份圖案不清晰.
  
6)代水份完全乾後,用硬網水輕輕在其上下塗上一層將網版硬化,其使用壽命特長.
  
7)完成後,需用BLUE FILLER(封網漿)可作綱板針孔修補和填充框邊用,可用刮刀或硬咭紙將封網漿在綱板針孔或框邊輕輕在其上塗上一層,代乾後網版便算完成.
  
間接菲林(紅菲林)晒網程序
FIVE STAR(五星紅菲林)間接菲林,簡單易控,線條幼細,對所有網紗有優良黏附力.使用紅菲林通常網紗選用165s-200s,
  
(1)網框-首先制造一個網框(照上列1),拉好網後,(照上列2)清洗網版,無需代乾,保持網版濕潤代用.
  
(2)晒前準備-顯影液(A 粉+B 粉)開約一公升水代用.或雙養水.
  
(3)沖洗菲林用之熱水,最好用沖涼之花灑熱水.
  
(4)爆光-將間接菲林(紅菲林)及你需晒制之圖案菲林并在一起晒大約3-5分鍾.
  
(5)顯影-爆光後菲林放於顯影液內約一分鐘,用花灑熱水沖洗直至圖案完全清晰顯現出來.
  
(6)上網-將顯影後之紅菲林輕輕放於網版上,然後用吸水器吸乾水份.代乾後將身其上之透明膠片撕去便完成.
  
(7)封網-照上列7.
  
值接菲林晒網程序
(值接菲林)值接菲林,簡單易控,菲林有多種厚度,可印出平滑圴勺,網版耐用及線條幼細,對所有網紗有優良黏附力.使用值接菲林通常網紗選用120T-165s,
  
(1)網框-首先制造一個網框(照上列1),拉好網後,(照上列2)清洗網版,無需代乾,保持濕潤代用.
  
(2)上網-將值接菲林輕輕放網版上(濕網),然後用吸水器吸乾水份.代乾後將其步上之透明膠紙撕去便完成上網情序.
  
(3)爆光-將間接菲林(紅菲林)及你需晒制之圖案菲林并在一起晒大約3-5分鍾.
  
(4)顯影沖網-用花灑水沖洗直至圖案完全清晰顯現出來.
  
(5)封網-照上列7.
  
舊網重用清除法
首先要將網版清潔
  
溧白水-清除(五星紅菲林)間接菲林
  
除鬼影膏-可去除頑固板膜餘漬,功效優良,快捷乾.  
  
脫脂劑-清除網紗表面油脂,并可保持網紗濕潤.
  
脫膜粉-快捷去除板膜(晒網漿),令網紗重新使用.  
  
脫膜液-快捷去除板膜(晒網漿),令網紗重新使用.
作者: grail0922    时间: 2004-10-11 09:25
3、移印工艺
是80年代刚刚传到中国的特种印刷技术,由于其在小面积、凹凸面的产品上面进行印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弥补了网版印刷工艺的不足,所以,近年来发展非常快。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以电子、塑胶、礼品、玩具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作为主要的装饰方式更是得到超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在上述行业的应用分别达到27%、64%、51%、66%。  
移印工艺和网版印刷技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承印物的适应性广泛;油墨种类繁多,移印油墨和网印油墨基本可以通用;通过更换夹具和印版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不同产品的印刷等。所以,在很多场合,移印技术和网印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扮演着特种印刷的重要角色,正因为移印技术和网印技术如此切近,大多数印刷专家将它归为网版印刷领域去考察,至今还没有研究移印技术的专门机构,也缺少专门针对移印技术在市场上的分布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的机构,很多涉及移印企业的数据并不能独立地反映移印技术的实际情况。
  但是,移印和网印有很多差别,如:油墨的转移过程有明显的差异;印刷机的结构不同;承印物的种类也大相径庭,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差别要远远大于相似之处。我们之所以习惯上把它们捆绑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面对的是一个共同的市场。在这个共同市场上,移印离不开网印,网印也离不开移印。从网印行业中剥离移印是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要想深入了解移印工艺技术的现状就不能以网印行业的眼光来审视它。
我们把涉及纸张的印刷统统归结为主流印刷,主流印刷历来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网版印刷得到重视,首要的原因是它在纸张方面的印刷优势被发现而不是人们关注它在承印物范围方面的优势,比如:使用网版印刷来完成纸张的UV局部上光,特种的UV油墨如珊瑚油墨、冰花油墨、皱纹油墨的印刷要比较印、柔性版印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 grail0922    时间: 2004-10-11 09:27
4、
在所有的印刷工艺都在探索发挥各自的优势走向融合的今天,移印技术仍然保持着它的独立身份,纸张和移印技术的联系仍然是空白,但移印技术并不有停止它的迅速成长,因为,移印技术所擅长的领域是其它任何印刷工艺所无法完成的,珠三角繁荣的产业强势支撑着移印工业每年18%的高增长速度。每年移印技术相关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一直为政府部门所关注。  
从总体来说,移印工艺的技术含量不高,在发达国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要想继续发展是很困难的,所以移印产业向中国这样的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国外除了还制造自动化程度高的移印生产线的少数几家企业,大部分企业将生产基地搬到了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
作者: ycx.yu    时间: 2004-10-11 11:10
不錯的東西,TKS!
作者: 2008cxb    时间: 2004-10-11 11:13
不错的资料,顶起来!
作者: 推倒胡    时间: 2004-10-11 11:50
不错!顶上去!
作者: studyboy    时间: 2004-10-11 13:49
不错!
作者: chinalqg    时间: 2004-10-11 19:52
thank you
作者: edonghui_benny    时间: 2004-10-12 12:16
DDDDDDDDDDDDDDD
作者: chenbing8888    时间: 2004-10-12 12:32
d
作者: QQ_WW    时间: 2004-10-12 16:14
赞!
作者: sheen_guo    时间: 2004-10-12 17:58
多谢!!!
作者: yyjiang    时间: 2004-10-15 14:27
顶上去!
作者: 78192    时间: 2004-10-15 16:21
很實用,謝謝!
作者: hark    时间: 2004-10-15 16:26
今天又学了点知识
作者: dragon_5    时间: 2004-10-16 14:14
TKS.
作者: soman    时间: 2004-10-20 19:13
十分感谢

作者: qg01    时间: 2004-10-20 22:03
thanks
作者: kevinlll    时间: 2004-10-20 22:36
8錯  頂上去
作者: rwdrwd2003    时间: 2004-10-24 09:18
ding
作者: mike790314    时间: 2004-11-3 13:30
谢楼主。。
作者: happyluoer    时间: 2004-11-3 17:03
谢谢
作者: djw    时间: 2004-11-4 12:53

作者: ydl    时间: 2004-11-16 10:10
我公司有移印,便没有网印,听君席话,知道网印技术了!!!!!!!!!
作者: song7977    时间: 2004-11-16 23:51
顶一下!
作者: wyshi    时间: 2004-11-17 09:46
不错!一个很好的介绍!
但我有一个问题请教:
有没有做过在透明镜片下丝印不干胶油墨,一方面可当底色,另一方面还有很强的粘性,直接贴在产品上就OK了,之前我在另一家厂用过,但现在想用它,总找不到那种油墨!你知道吗?
作者: jyz    时间: 2004-11-17 13:24
thank you
作者: yangfeng    时间: 2004-11-17 18:27

作者: hgz123    时间: 2004-11-18 10:01
不错的资料,顶起来!顶起来!
作者: wang7620    时间: 2004-11-18 11:16
ding
作者: lf_520    时间: 2004-11-19 08:56
ding  
  
3qs
作者: alfazhang    时间: 2004-11-23 20:35
頂風...
作者: mutou    时间: 2005-1-5 17:21
ding ,又长了见识
作者: yf3sd    时间: 2005-1-5 17:30
不能用简体吗,看着累啊!
作者: lixiping    时间: 2005-1-8 17:37
读贴了就的dingdingding
作者: xinyue818    时间: 2005-1-10 17:12
lixiping wrote:
读贴了就的dingdingding


作者: flying1698    时间: 2005-2-16 20:00
ding
作者: wu88868530    时间: 2005-2-16 21:48
SUPPORT
作者: xtfukgy    时间: 2005-2-16 22:22
谢谢!!
顶!!!!!!!!!!!!!顶!!!!!!!!!!!!!!!!!
作者: xfp7    时间: 2005-4-9 14:52
非常不错,,我也顶一下
作者: vme3721    时间: 2005-4-9 15:58
谢谢
作者: za901    时间: 2005-4-11 14:41
從事玩具業很常接觸到網絲印,
謝謝大大提供資料!
作者: cr771106    时间: 2005-4-11 19:45
不得不顶
作者: kaiblue    时间: 2005-4-13 21:59
谢谢
作者: wangyunlan    时间: 2005-4-15 13:52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wangyunlan    时间: 2005-4-15 13:53
DDDDD
作者: 3wei    时间: 2005-4-15 16:20
就需要这样系统的东西~1
作者: george.zhou    时间: 2005-4-19 14:16
顶好
作者: jinxiaoyong80    时间: 2005-4-20 12:19
顶飞
作者: vinglei    时间: 2005-4-20 13:11
谢谢给大家带来好东东
作者: xzd716    时间: 2005-4-22 17:56
ding
作者: swinner    时间: 2005-4-23 07:45
ding
作者: zhousihong    时间: 2005-4-23 09:19
我顶
作者: xiabo780715    时间: 2005-4-23 13:08
好好的资料
作者: peterdebi007    时间: 2005-4-28 07:57
ding
作者: 灵魂出窍    时间: 2005-4-28 08:06
好专业!支持一下!
作者: atlantis2c9    时间: 2005-4-28 08:09
不错!
顶!
作者: rachelliuhao    时间: 2005-4-28 12:54

作者: proe_lv    时间: 2005-4-28 13:56
如果有图说明就更好了
作者: a20051818    时间: 2005-4-28 15:52
不错的资料,太谢谢了,要加分呀
作者: no1zh007    时间: 2005-5-11 17:02
wyshi wrote:
不错!一个很好的介绍!  
  但我有一个问题请教:  
  有没有做过在透明镜片下丝印不干胶油墨,一方面可当底色,另一方面还有很强的粘性,直接贴在产品上就OK了,之前我在另一家厂用过,但现在想用它,总找不到那种油墨!你知道吗?

  
仪表行业使用特多,主要用于制作非金属仪表盘或带透明视窗的薄膜开关。
并不是油墨带粘性,而是在上面覆盖了一层很薄的双面胶。
作者: aidh1977    时间: 2005-5-13 11:03
頂一個!!!!
作者: jicky2008    时间: 2005-5-13 11:21
谢谢了!有没有影印的资料?
作者: grail0922    时间: 2005-5-18 10:21
ding
作者: huahuang88    时间: 2005-9-21 18:05
标题: 很好呀
很好呀,朋友!!!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