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讨论】设计变更和CAID 、CAD [打印本页]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21
标题: 【讨论】设计变更和CAID 、CAD
CAID软件(ALIAS、RHINO)和CAD软件传档有一个痛
就是设计变更 熟练的CAID MODELER可以传几乎无破洞的面给CAD MODELER
成熟的CAD MODELER可以再限度内修补好破洞
但这修修补捕的问题之外 最重要的是设计变更
新开话题 望各家高手共同讨论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26
我先道听涂说一翻 因为是商业机密 牵涉到的外商大厂
恕小弟不点出名字讲
  
某欧洲公司 全面采用IDEAS进行重新建构 他们的CAID用什么软件
甚至用2D也未可知 猜想跟企业文化有关
他们要求精准 IDEAS的尺寸就是产品尺寸 锱铢必较
IDEAS的区面自由度 并没有抹煞他们的ID创意
从他们的ID影响市场来看 IDEAS曲面已经被肯定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33
某美国大厂 发展自己的软件
这软件就是通通吃 还原给各家CAD没有问题
不过没有特征 预计有特征的多方接收、传出系统
将会是下一代CAD的发展重点
跟这家大厂做生意 八成要会他们的软件
简直是促销嘛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1:35
這個我覺得跟主導人有關跟設計師有關
ideas 也是高階軟體阿
ideas 在台灣用的最多是眼鏡類的設計,由此可知曲面的能力不會太差的
重點在於主導人跟設計師有沒有共識去維護一個好的設計
在可能調整範圍取得共識,而去掌握好產品的品質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36
某欧洲大厂 混用ALIAS和CAD  
猜想他们对自己的ID很有信心 所以给下游的CAD
ID已经不能变更 接着机构电机通通配合
可以说是用CAID画下一道线 其它人通通不能改变
他们的ID成功 不是没有道理 有钱 就可以嚣张的搞ID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37
whitecloud wrote:
這個我覺得跟主導人有關跟設計師有關
ideas 也是高階軟體阿
ideas 在台灣用的最多是眼鏡類的設計,由此可知曲面的能力不會太差的
重點在於主導人跟設計師有沒有共識去維護一個好的設計
在可能調整範圍取得共識,而去掌握好產品的品質

  
该大厂擅用IDEAS的TEAM WORK
所以效率极高 这是可以借镜的优点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01:37
直接由UG PROE IDEAD CATIA等软件作ID,有他的弊端:
  
1、构建曲面还是没有ALIAS RHINO等方便,造成前期工作比较长时间。
  
2、大的外观变更,造型方法都不同,等于重新构建。
  
3、要得到好的效果,还要借助其他渲染软件。
  
优点就是一个软件全部搞定,不存在数据转化问题。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39
站长正中要点 不管全参数或是半参数
外观设变只要内部建的多 被影响的程度 简直重建来的好
一些状况可以REPLACE IMPORT DATA 不过那是幸运的状况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1:42
在講HP麻
呵呵
他的確是一個潮流帶動
聽說ptc 也在朝無父子特徵修正中
我想每一套軟體到最後都會有處理無特徵得能力
那大廠要殺出一條路還很辛苦的
他搶proe的市場容易,但是ug跟catia就很難了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44
PROE的STYLE特征 打算取局部固定参考 局部自由造型的优点
不过走向ID之路 还是受限 某些状况ID是从小设计到大
难以全盘观之
  
ALIAS等CAID软件的优点 是实时评估设计
期待一场大融合 个人比较看好UG和CATIA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1:46
mksdesigner wrote:
某欧洲大厂 混用ALIAS和CAD  
猜想他们对自己的ID很有信心 所以给下游的CAD
ID已经不能变更 接着机构电机通通配合
可以说是用CAID画下一道线 其它人通通不能改变
他们的ID成功 不是没有道理 有钱 就可以嚣张的搞ID

  
這個也是一樣
主導id是最有power的阿
像我們公司..
結構設計師跟工業設計師,根本不是人.........
被踐踏的
還好最近發明了對付上級長官
總算踏了幾次回來
呵呵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01:48
是啊,对于复杂的结构很难作到的。。。
  
以前在工厂上班的时候,为了赶进度,就想协同工作,大家一起作一个产品,这样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有人作外表面即曲面部分,另外有人作内部结构,构建面要求高,但不多,结构多,但操作要求不高,所以一般的产品花的时间差不多,  
都作好后再合并(插入PART)就可以了,保留所有的参数,由于在一个软件中完成,后序的改动也方便。
  
实际对于两个软件画的东西的结合也可以这样,但设计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规划好!
  
理论很好,但后来没有执行,主要是没有相当的同事一起来完成。。。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48
PTC有他的优势 起码几年内 广大的用户不会被挖的太惨
他的PDM已经要努力往多项接收传出的路走
会不会导致PROE发展停滞 值得观察
  
PROE因为核心的关系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放弃父子关系和全参数拘束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01:51
放弃父子关系那不是没有参数???
  
这个我不是太清楚,这两天刚好要搞个SD速成,学习一下。。。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53
IDESIGN兄说的是UG吧
呵呵 我相信半拘束有他的好处 分开制作再结合
把一个PART当作ASSEMBLE来作 有意思
那互相参考的地方呢 用『不灵』吗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1:54
mksdesigner wrote:
PROE的STYLE特征 打算取局部固定参考 局部自由造型的优点
不过走向ID之路 还是受限 某些状况ID是从小设计到大
难以全盘观之
  
ALIAS等CAID软件的优点 是实时评估设计
期待一场大融合 个人比较看好UG和CATIA
\
  
我用sw 做結構,也發生做到快完成時,被通知外觀變動
不過我常常把外觀跟結構拆開做
所以外觀一動,我內部結構通常都不會又太大影響
比如 輸入一個外觀的設計,在sw繼續做結構之後,外觀設變
sw 可以重新解析第一個輸入的外觀資料
然後依造最新的外觀更改過來
  
我也很看好alias跟catia結合
不過..大多數老闆可能花不起
太貴了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01:56
UG 有两种方式的,一种是合并到一个PART文件中,再一种是装配的形式(WAVE)。
  
改天我总结一下WAVE的工作方式,绝对是一流的设计思路。。。
  
协同设计的最好解决方案。。。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1:57
SD就是一个有参数没有父子关系的东西吧 我猜想…..
不过参数有参考就是父子关系啊 呵呵 只是邻接关系应该单纯很多
  
未来IMPORT DATA可以认识出可以供自己编辑的参数
这才真是完美的综合体啊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1:58
壇主方式蠻不錯
期待期待~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2:00
这一帖我快掰不下去了 两位的经验真是金玉良言啊
也不早了 改天多多K书 猫兄的方法PROE应该也合用
IDESIGN兄的UG方式 也值得期待啊 呵呵
  
看来我用ALIAS+PROE还要多多学习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02:01
很多软件都在发展,SW也多出了个FEATURE RECOGNIZE,可以识别外部的特征,不过还是不理想。
  
UG19中也增加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我试验了一下,可以更改非参数实体(外部输入也一样)上的倒圆角,也作为一个特征的。。。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2:01
mksdesigner wrote:
SD就是一个有参数没有父子关系的东西吧 我猜想…..
不过参数有参考就是父子关系啊 呵呵 只是邻接关系应该单纯很多
  
未来IMPORT DATA可以认识出可以供自己编辑的参数
这才真是完美的综合体啊

  
這個sw se mdt 都有這方面的模組
抓進一個iges step 等等資料
透過辨識轉成有參數的特徵
呵呵
不過品質都不好就是了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2:05
猫兄的方法是强迫外观跟结构断掉父子关系
有意思 等于两组父子关系各子为政 以前都没听说过这样搞
明天问问公司PROE高手
只是现在产品ID和结构牵涉很深 实际运作真的要规划的好
ID听来还是要优先出来(废话 一定的嘛) 不过灵活度高很多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02:05
软件间的转换PROE是最头痛的事情了。。。
  
现在那些中端软件都在向PARASOLID靠拢,只有PROE。。。。:})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02:09
元旦的时候同广州那边合作设计NOKIA8310,还是比较成功的,他那边构建曲面部分,内部结构一部分我来作的。最后那边统一,任务分担开了,时间也就快了。。。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2:10
要辨识参数可不只圆角或是圆柱、RIB
期待连曲面都可以辨识 喔 那真是太强了
不过大概要等好一阵子吧 呵呵
  
眼前个人因为选用的软件事ALIAS+PROE
所以会先致力于把ALIAS的构面线 给到PROE有参数 又99%接近
听说ICEM或是CDRS可能提供解决之路
如果可以 最后在PROE单一资料可以期待
作者: mksdesigner    时间: 2002-2-26 02:14
不早了 该睡了 明天邀些高手来看这一帖(BILLWANG)
呵呵 两位晚安886
  
ALIAS的构面线在PROE或是SW还原有参数
线的点资料八成不一样 曲面控制又是一门经验学问了
唉 该用功了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9:14
mksdesigner wrote:
猫兄的方法是强迫外观跟结构断掉父子关系
有意思 等于两组父子关系各子为政 以前都没听说过这样搞
明天问问公司PROE高手
只是现在产品ID和结构牵涉很深 实际运作真的要规划的好
ID听来还是要优先出来(废话 一定的嘛) 不过灵活度高很多

  
差不多意思阿
我會一直訓練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到現在一直再加強
當我看到一個外觀設計,我要能立刻決定出該由實體軟體做?還是由曲面軟體做?
假設以實體做時,要很快的知道特徵怎麼個拆法跟建構
所以當外關變動時估計會影響內部結構時
我就會把外觀跟結構拆開
最簡單方式就是不要做薄殼,改採cut方式
這樣就能跟外觀隔離了
不過有些人確認為這樣會打斷修改參數,而內部結構不會跟著修改,認為不好
呵呵 這就看人了囉。
所以最初判斷就變的非常重要,當我知道這外觀變動時而我有能力
把link都做好,不會因為外觀變動而使整個結構垮了
當然從一而終了
這...還要多多加強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09:20
idesign wrote:
软件间的转换PROE是最头痛的事情了。。。
  
现在那些中端软件都在向PARASOLID靠拢,只有PROE。。。。:})

  
對阿以核心來轉換,是最快最不會有漏掉的
proe..轉iges,實在很痛苦
大都需要在補過才能用
作者: idesign    时间: 2002-2-26 10:44
whitecloud wrote:
  
差不多意思阿
我會一直訓練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到現在一直再加強
當我看到一個外觀設計,我要能立刻決定出該由實體軟體做?還是由曲面軟體做?
假設以實體做時,要很快的知道特徵怎麼個拆法跟建構
所以當外關變動時估計會影響內部結構時
我就會把外觀跟結構拆開
最簡單方式就是不要做薄殼,改採cut方式
這樣就能跟外觀隔離了
不過有些人確認為這樣會打斷修改參數,而內部結構不會跟著修改,認為不好
呵呵 這就看人了囉。
所以最初判斷就變的非常重要,當我知道這外觀變動時而我有能力
把link都做好,不會因為外觀變動而使整個結構垮了
當然從一而終了
這...還要多多加強

  
猫兄说的理论上基本是完美的,但实际的设计中,不可能考虑的很全面,设计过程也是错综复杂,所以通常后面的操作难以保证啊。。。。
作者: whitecloud    时间: 2002-2-26 11:08
壇主~
對阿!是很難保證的
所以持續訓練自己的判斷力就顯的非常重要了
又比如在做結構設計的過程
父子相依的根據,什麼特徵一定要相依,什麼特徵不能相依
這個就需要經驗了,
我曾發生在第一個特徵草圖尺寸keylin錯誤了
在建構完成30幾個特徵之後發現,而我去變動第一個特徵尺寸時
歷史重生特徵樹不會失敗
這是我一直要訓練自己的目標之一
不果只有一次成功而已,大部分還是有失敗出現  呵呵
還要多多加油的
  
壇主我相信你應該能知道。這些會依複雜程度跟結構而有所不同
只能提個觀念,而修行是在個人了
這是solid 有參數的作法
而且曲面軟體的作法又天回人轉了
曲面的勾面線求法。是絕對影響曲面品質重要因素
相對於處理造型的能力也是另外一境界,就是曲面建構過程
下面那張圖  是我用Rhino做處理的
是一個裝在半空中得零件,那是三視圖
原始檔是德國用Euclid做的iges檔
我們公司改變外型,這個led燈罩相對的需需要變更外型跟大小
這個用sw或者實體軟體做就難上很多
而alias我又不太會,所以選擇Rhino做
變的很簡單了
呵呵
以前很堅持在一套軟體做好....吃了很多悶虧
現在覺得該是曲面做的時候就用曲面..........
誰叫sw曲線不夠強...不向ug曲面跟曲線都還不錯
作者: liye    时间: 2002-2-26 15:29
在设计变更时肯定会遇到很多麻烦,特别是在结构复杂,外形的曲面也复杂的情况下。
但这种事是是不可避免而且常常发生的,特别是象IT产品这种多专业合作的东西。
调整一个元器件,外观有时也会不得不调整,一些结构非常紧凑的产品常常发生这种情况。
至于客户要求调整外观的事情更是常常发生。
针对不同的更改情况,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可能有一个万应灵丹。
但是如果设计师能亲自在做好结构的设计上修改,一定是效果最好,效率最高,损失最小。
而且如果这个设计是在一个软件从ID到结构一气呵成的那就更理想了。
即便父子关系破裂导致不能使其它特征随之修改,你也可以用面替代的方式来修改,工作量
也不会很大。
happy仔才去面试的深圳一家设计公司就是用 手画+proe.
看来用proe做工设也是很普遍的。:)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