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大家谈谈自己以前编程出错的经历和原因好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问号    时间: 2004-8-11 22:48
标题: 大家谈谈自己以前编程出错的经历和原因好吗?
大家谈谈自己以前编程出错的经历和原因好吗?
作者: blackbird111    时间: 2004-8-12 00:37
出错大部分在疲劳的时候。
作者: countryroad    时间: 2004-8-12 09:16
不细致,很多时候是大意所致
作者: ccaamm    时间: 2004-8-13 22:58
喝酒的干活
作者: over    时间: 2004-8-14 12:11
出错的时候只有出现在下面的情况:
  
    (1)太累了
    (2)想走人
     (3)老板对你实在太。。。。。。
      (4)耍女朋友了
作者: deer218    时间: 2004-8-15 09:42
over wrote:
出错的时候只有出现在下面的情况:  
      
      (1)太累了  
      (2)想走人  
       (3)老板对你实在太。。。。。。  
        (4)耍女朋友了


作者: blackbird111    时间: 2004-8-17 05:47
over wrote:
出错的时候只有出现在下面的情况:  
      
      (1)太累了  
      (2)想走人  
       (3)老板对你实在太。。。。。。  
        (4)耍女朋友了

  

作者: wsqwc    时间: 2004-8-17 15:34
用错刀了.
作者: 小问号    时间: 2004-8-17 22:30
wsqwc wrote:
用错刀了.

  
楼上的朋友该找个合适的后处理
作者: emailmmboy    时间: 2004-8-18 13:58
你听过左右加刀补没有???
左一刀,右又一刀!!!
零件筋整整小了0.3mm。
零件报废!!!!
  
还有的是:领导太混蛋!!
让我优化!我做了大量工作后,结果失误的责任都在我!!!
意气之下::::
  
      中间加一刀!!!!嘿嘿
  
结果飞了!!!!!!!!!!
作者: 9968521541    时间: 2004-8-19 15:35
不细心,犯简单的错误
我觉得工作必须兢兢业业,把它当宝贝才可以
作者: 倚天一箭    时间: 2004-8-20 12:14
over wrote:
出错的时候只有出现在下面的情况:  
      
      (1)太累了  
      (2)想走人  
       (3)老板对你实在太。。。。。。  
        (4)耍女朋友了

  

作者: puppet    时间: 2004-8-20 16:59
做这行,不细心的错误好像很多
作者: bada_ceo    时间: 2004-8-20 18:26
不细心有好多
1.小刀编程,指示成大刀,
2 粗加工没有留余量
3 安全高度,不安全
4 刀长不够,刀体撞活上
5 跨刀行距给的大了
6 零件装反了



还要不要听
作者: cqingwanglei    时间: 2004-8-20 18:49
bada_ceo wrote:
不细心有好多  
  1.小刀编程,指示成大刀,  
  2 粗加工没有留余量  
  3 安全高度,不安全  
  4 刀长不够,刀体撞活上  
  5 跨刀行距给的大了  
  6 零件装反了  
  。  
  。  
  。  
  还要不要听

再来就是  断刀客 了 嘿嘿
作者: ccaamm    时间: 2004-8-20 21:38
没事的啦
搞的太紧张
就错上加错了
作者: 倚天一箭    时间: 2004-8-21 16:48
1、编程前编程人员首先确认所用模型、工艺是否是最新的。避免用错模型和工艺表达与模型不符的情况出现。
2、编程再拿到最新模型和工艺后。首先对照模型和工艺确认所需要数控加工的项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沟通,直到对模型上需要数控加工的项确认没有漏的地方。如果加工项过多,无法一一记住,可以在模型上做一些特殊标记或是记录在纸上。
3、在对模型和工艺确认完毕后就需要着手编程了。
1)、编程前要先熟悉模型,这个过程主要是解决装夹次序的问题。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确定最佳的装夹次序。装夹次序的优略要以三条原则来区分:一、装夹方便。二、每次装夹刀具悬深最合理。可以参照“数控切削进给参数表”三、程序编制最简单。这个过程还要注意对照电极,查看是否缺漏电极比与电极设计人员及时沟通。
2)、确定了装夹次序后就是有针对性的整理模型包括建立辅助面、体。这一步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因为模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程序计算的时间。同时模型很好也会给工作带来舒畅的心情。还有再模型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模型中的一些错误和可能给编程造成困难的隐患。整理模型同样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模型的最简化。二、加工余量的留取。可以参照“工件加工余量标准”
3)、接下来开始正式编程
第一步定加工坐标系。这里要注意几点:1、型心、型腔类的工件坐标系原点要和图纸零点重合。2、小镶件类工件以模型中的基准点为坐标系原点即可。
第二步编程
编程前先要对模型有个通盘的考虑,对于用什么刀具去荒、接下来用什么刀具清角、再之后用什么刀具精加工。都要考虑清楚。对于刀具的选用一定要参考“数控切削进给参数表”选用合适的刀具。再这些程序编好后就要针对模型编制其他的程序,直到模型尺寸全部加工到位为止。
第三步检查
检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检查有无漏加工,这可以对照原始模型来看。第二步是检查程序。检查程序对于编程是制关重要的。检查的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程序对错2、程序余量3、坐标系4、刀具
4)最后一步是出程序单。再出程序清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字书写规范,刀具书写无误。
  
哈哈,我的经验就是这些了!
作者: 倚天一箭    时间: 2004-8-21 16:49
希望斑竹加分!!嘿嘿!!!!
作者: 倚天一箭    时间: 2004-8-21 16:53
程序检查注意事项(哥们,切记切记)
  
1、  平面铣和固定轴边界铣是否有漏选,多选,错选边界线的现象。
2、  平面铣程序中的Transfer是否超过工件的上表面。
3、  平面铣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否正确。
4、  全部程序用“干涉检查”检查一遍。
5、  加工岛屿,凸台或范围比较窄的地方时要全部抬到安全平面,最好直接扎刀。
6、  相关程序合并时,程序的安全平面是否都在工件的上表面以上。
7、  实体的颜色不要和刀路的颜色一样。
  
哈哈,以上的错误我每个都犯过N次了!!!
望大家吸取教训!!!
作者: vip    时间: 2004-8-22 20:47
数控切削进给参数表(------请问这个表从哪来啊??
作者: ccaamm    时间: 2004-8-23 18:36
倚天一箭 wrote:
1、编程前编程人员首先确认所用模型、工艺是否是最新的。避免用错模型和工艺表达与模型不符的情况出现。  
  2、编程再拿到最新模型和工艺后。首先对照模型和工艺确认所需要数控加工的项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沟通,直到对模型上需要数控加工的项确认没有漏的地方。如果加工项过多,无法一一记住,可以在模型上做一些特殊标记或是记录在纸上。  
  3、在对模型和工艺确认完毕后就需要着手编程了。  
  1)、编程前要先熟悉模型,这个过程主要是解决装夹次序的问题。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确定最佳的装夹次序。装夹次序的优略要以三条原则来区分:一、装夹方便。二、每次装夹刀具悬深最合理。可以参照“数控切削进给参数表”三、程序编制最简单。这个过程还要注意对照电极,查看是否缺漏电极比与电极设计人员及时沟通。  
  2)、确定了装夹次序后就是有针对性的整理模型包括建立辅助面、体。这一步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因为模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程序计算的时间。同时模型很好也会给工作带来舒畅的心情。还有再模型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模型中的一些错误和可能给编程造成困难的隐患。整理模型同样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模型的最简化。二、加工余量的留取。可以参照“工件加工余量标准”  
  3)、接下来开始正式编程  
  第一步定加工坐标系。这里要注意几点:1、型心、型腔类的工件坐标系原点要和图纸零点重合。2、小镶件类工件以模型中的基准点为坐标系原点即可。  
  第二步编程  
  编程前先要对模型有个通盘的考虑,对于用什么刀具去荒、接下来用什么刀具清角、再之后用什么刀具精加工。都要考虑清楚。对于刀具的选用一定要参考“数控切削进给参数表”选用合适的刀具。再这些程序编好后就要针对模型编制其他的程序,直到模型尺寸全部加工到位为止。  
  第三步检查  
  检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检查有无漏加工,这可以对照原始模型来看。第二步是检查程序。检查程序对于编程是制关重要的。检查的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程序对错2、程序余量3、坐标系4、刀具  
  4)最后一步是出程序单。再出程序清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字书写规范,刀具书写无误。  
  
  哈哈,我的经验就是这些了!

  
好象是青岛海信公司的咯!
模具较大,常上龙门。
作者: JONA    时间: 2004-8-24 23:09
倚天一箭 wrote:
1、编程前编程人员首先确认所用模型、工艺是否是最新的。避免用错模型和工艺表达与模型不符的情况出现。  
  2、编程再拿到最新模型和工艺后。首先对照模型和工艺确认所需要数控加工的项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沟通,直到对模型上需要数控加工的项确认没有漏的地方。如果加工项过多,无法一一记住,可以在模型上做一些特殊标记或是记录在纸上。  
  3、在对模型和工艺确认完毕后就需要着手编程了。  
  1)、编程前要先熟悉模型,这个过程主要是解决装夹次序的问题。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确定最佳的装夹次序。装夹次序的优略要以三条原则来区分:一、装夹方便。二、每次装夹刀具悬深最合理。可以参照“数控切削进给参数表”三、程序编制最简单。这个过程还要注意对照电极,查看是否缺漏电极比与电极设计人员及时沟通。  
  2)、确定了装夹次序后就是有针对性的整理模型包括建立辅助面、体。这一步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因为模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程序计算的时间。同时模型很好也会给工作带来舒畅的心情。还有再模型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模型中的一些错误和可能给编程造成困难的隐患。整理模型同样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模型的最简化。二、加工余量的留取。可以参照“工件加工余量标准”  
  3)、接下来开始正式编程  
  第一步定加工坐标系。这里要注意几点:1、型心、型腔类的工件坐标系原点要和图纸零点重合。2、小镶件类工件以模型中的基准点为坐标系原点即可。  
  第二步编程  
  编程前先要对模型有个通盘的考虑,对于用什么刀具去荒、接下来用什么刀具清角、再之后用什么刀具精加工。都要考虑清楚。对于刀具的选用一定要参考“数控切削进给参数表”选用合适的刀具。再这些程序编好后就要针对模型编制其他的程序,直到模型尺寸全部加工到位为止。  
  第三步检查  
  检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检查有无漏加工,这可以对照原始模型来看。第二步是检查程序。检查程序对于编程是制关重要的。检查的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程序对错2、程序余量3、坐标系4、刀具  
  4)最后一步是出程序单。再出程序清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字书写规范,刀具书写无误。  
  
  哈哈,我的经验就是这些了!

  

作者: yesken    时间: 2004-10-1 23:53
JONA wrote:
   
  
  

作者: 一箭双雕    时间: 2005-9-17 16:00
干活时想mm
作者: backwolf    时间: 2005-9-17 22:29
标题: 顶5楼,5 楼太牛X了
说的对大部分都是这样
作者: dasha    时间: 2005-9-20 18:43
1、四年前上第一块料,座标原点没有在工件中心。
2、选线时本应相切,因为上一程式是在线上,这个程式继承了上一程式,用了至命的线上。
3、刚到一家新厂B5/R5的刀没有分清楚(B5-D5R2.5\R5-d10r5)。
作者: 韶坚    时间: 2005-9-30 19:49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作者: 韶坚    时间: 2005-9-30 19:55
编得越多,错得越多。
作者: shanquan8144    时间: 2006-5-11 07:58
标题: 哈哈
原帖由 emailmmboy 于 2004-8-18 13:58 发表
你听过左右加刀补没有???
左一刀,右又一刀!!!
零件筋整整小了0.3mm。
零件报废!!!!
  
还有的是:领导太混蛋!!
让我优化!我做了大量工作后,结果失误的责任都在我!!!
意气之下::: ...

    它愿交个朋友  可以不Q81440254


因为  你们我 更加喜欢UG  人最幸福的除了娶个好MM   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了   如此  人生无撼矣   不是吗??????

[ 本帖最后由 shanquan8144 于 2006-5-11 08:19 编辑 ]
作者: qiaodonghua    时间: 2006-5-26 09:37
粗心
作者: lzpmj    时间: 2006-6-9 22:19
原帖由 over 于 2004-8-14 04:11 发表
出错的时候只有出现在下面的情况:
  
    (1)太累了
    (2)想走人
     (3)老板对你实在太。。。。。。
 & ...


同感!!
作者: simplered    时间: 2006-6-10 12:15
精公的刀补量,放成了粗公的刀补量~HOHO
作者: goodxxw    时间: 2006-6-10 19:33
编程时镜像要谨用
作者: look_tfq    时间: 2006-6-15 09:47
被老大气的双手发抖,一不小多打了个0,结果没看出来.......
作者: lbb120036    时间: 2006-7-10 00:37
1,感冒还要上班
2,看上去对称,实际上差一点点的模具
3,老妈与老波吵架时,分心
4,想辞职时,
5,我是线割的
作者: hqjingxi    时间: 2006-10-3 20:46
出错呢,人人有份。关键有人错了不会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有的人常错。
讲的是用心啊。这行在很多人眼里是他妈的很差,但真的做好的又有几个?是不是,出错还是要面对的。推责任,找借口的事,我们都做过。
但这对技术、对自己都没有正面的作用?!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