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1800 wrote:
作为一个模具设计师.我们经常和产品设计师沟通.那么,现在有几个问题是令我们很头疼的---1.产品设计图纸上标有公差,可是3D立体并没有反应公差,所以每次都要去改立体
2.很多产品有大量的R角,可是我们为了脱模又要加勾配,所以必需要恢复R后勾配再加R,这样一来有可能改变形状,违背设计者的本来意图;尤其是一些没有履历的文件,做起来很麻烦.
请产品设计师们PP![]()
yr1800 wrote:
作为一个模具设计师.我们经常和产品设计师沟通.那么,现在有几个问题是令我们很头疼的---1.产品设计图纸上标有公差,可是3D立体并没有反应公差,所以每次都要去改立体
2.很多产品有大量的R角,可是我们为了脱模又要加勾配,所以必需要恢复R后勾配再加R,这样一来有可能改变形状,违背设计者的本来意图;尤其是一些没有履历的文件,做起来很麻烦.
请产品设计师们PP![]()
townyee wrote:
兄弟:
你见过3D标工差吗?
实际上有的时候,结构设计也对你们有谅解的!
譬如一些不关键的尺寸,一般卡的都不是很严
我验收模具一般只注意配合尺寸,关键尺寸(图纸中2D工差尺寸)
对我来说,我关心的是外形和内外配合,只要这些满足,其他的可以放宽的
我们一般要求是:2D标注尺寸必须保证,一般未标尺寸以3D为准
一般我们开模给厂家都是2D,3D,他从3D提取外形,对于关键尺寸还是
要检查吧!你先检查一下就对了。
沟通是很必要的,这样你才知道那些地方重要,哪些地方次要
你的第二点,我不是很了解,不过不加R,外观不好看的,而且操作不便的
其实结构设计对模具知识的掌握是有一些要求的,当然不如你们精。我们这里通常流程:
1.结构设计3D完成
2.检查干涉
3.有经验的师傅级人物,提出意见
4.厂内工艺(塑压,模具)提出意见
5.模具厂家看实体
6.完成2D和传实体给模具厂家
ideas wrote:
我们公司的产品都是做了拔模角的,插穿位都有考虑出模,一般能否作出模具,都做到心里有数。
平时工作中也做些分模的工作,我觉得对产品的设计很有帮助
建议产品工程师都要熟悉分模,这是作为一个产品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屋屋 wrote:
在3D中如何反映公差?
yr1800 wrote:
楼上兄弟说的半对,就我们接触的客户(TOSHIBA,SONY,FUJITSU,HITACHI,BROTHER,STANLEY,CANON,ESPON等),要说做的最好的要算TOSHIBA,日立和STANLEY的数据不行,其他一般!给我门带履歷的檔,我门就可以把倒角的履歷删掉嘛!当然,最后若是我们忘了加上R角,自然是我们的责任了!
lgt wrote:
老兄,你们说的履历档是什么东东啊?
13651497682 wrote:
我是做产品设计的,给个2D图给模厂就行了,一切在2D图中说表达清楚。
townyee wrote:
兄弟:
你见过3D标工差吗?
ray_peng wrote:
认同。一个好的结构设计工程师必要要了解模具方面的知识。实际上结构设计工程师需要有一个承上启下之能力。承上:外观设计、启下:模具设计
sonygw wrote:
“3D立体并没有反应公差”谁建模的时候会去画个有公差的东西,不都是敲入明确的一个数据吗?不知道楼主什么意思?那楼主希望别人怎么做?请指教?
yr1800 wrote:
我不是反对结构设计加R,相反我们很欢迎,因为这样一来可以NC加工出来,节省电极(当然R较大才行),小R也好啊,毕竟完全的直角基本做不出来的!!!我是希望你们提供不带R角的3D给我们勾配,完拉我门再加上R角!!!若有好的PRO/E带履历档也可以啊!!!产品设计一定要注意前模和擦穿处的设计,最好你门加上角度,不然我们从模具方面考虑,加的角度较大,可能违背原设计意图!
ideas wrote:
我们公司的产品都是做了拔模角的,插穿位都有考虑出模,一般能否作出模具,都做到心里有数。
平时工作中也做些分模的工作,我觉得对产品的设计很有帮助
建议产品工程师都要熟悉分模,这是作为一个产品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yr1800 wrote:
我只知道日本很多模具设计中,3D会把公差做出来.打个比方,型扳开框,如果型芯尺寸是200X300的话,型扳上就做200.01X300.01,不知兄弟是否是这个意思?
![]()
ray_peng wrote:
认同。一个好的结构设计工程师必要要了解模具方面的知识。实际上结构设计工程师需要有一个承上启下之能力。承上:外观设计、启下:模具设计
原帖由 townyee 于 2004-6-5 23:02 发表
兄弟:
你见过3D标工差吗?
实际上有的时候,结构设计也对你们有谅解的!
譬如一些 ...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