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原创】给年轻精密模具工程师的几点建议: [打印本页]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5-22 16:56
标题: 【原创】给年轻精密模具工程师的几点建议:
如果板主认为有用,请加分,我是零分,因为我很少碰到问题要请教
1。所有上下模插穿碰穿决不出现垂直面,包括行位。这是不出披锋的关键!
2。有可能的情况下,用尽量多的顶针。这是出模的关键!
3。所有分模面决不容许火花面(除非抛光火花机),铣床面,快走丝面。只能为磨床面(包括光学磨)和慢走丝。这也是耐啤的关键。
4。不要相信模胚的定位,不论他是LKM,HASCO,FUTABA,模仁自身的定位才是关键(如斜度边钉或前后模斜度咬合)
5。请尽可能热处理,钢材请采用S136,8407,2344,SKD61,SKD11,HSS等耐磨耐腐钢,切勿使用Cr12,738及几乎一切国产钢材
注:以上只涉及精密模,欢迎讨论!
作者: cbl514    时间: 2004-5-22 18:15
Cr12的比较脆,但便宜啊,我们就经常用,只要不是很尖,很薄的地方,用cr12的还是可以的,但可以用国产的718来代替。。。
  
一般插穿、碰穿是要有斜度的,一般要2度以上。。。
作者: WMWM    时间: 2004-5-22 19:11
cbl514 wrote:
Cr12的比较脆,但便宜啊,我们就经常用,只要不是很尖,很薄的地方,用cr12的还是可以的,但可以用国产的718来代替。。。  
   
  一般插穿、碰穿是要有斜度的,一般要2度以上。。。

这样也叫精密模具?
一般磨床加工多,尽量减少放电,材料一般H13,SKD61,VIKING较多,零件外形公差一般是3-5u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5-23 08:04
版主给我加分了,谢谢!
作者: haibo-002    时间: 2004-5-23 13:08
顶杆能大比小要好,相对来说模板过厚比过大要好,
作者: veilang    时间: 2004-5-23 14:05
国产718也有好货,大概13块一公斤,预硬到HRC33度左右,加工抛光也很好!
作者: yxl    时间: 2004-5-24 09:37
我对楼主建议有一些异议:
1。所有上下模插穿碰穿决不出现垂直面,包括行位。这是不出披锋的关键!
  插穿碰穿位如果数值不是很大的建议不要斜度,要不然就不叫精密模具了。当然这需机器与工人技术的保证。
  见过很多从日本运过来的模具这方面是没斜度的。
3。所有分模面决不容许火花面(除非抛光火花机),铣床面,快走丝面。只能为磨床
面(包括光学磨)和慢走丝。这也是耐啤的关键。
  并非每套模具的分模面都可以慢走丝与磨床,只能说是优先选择
  小弟认为是1、慢走丝 2、磨床 3、电脑锣面精光 4火花面 5、快走丝面
  
希望出现更多有关精密模具的讨论
作者: xjxj    时间: 2004-5-24 13:30
什么学院派,杂派。这些都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中国模具才起步多少年,我们那时还没几间学校开设模具专业呢,所以说我们都要学习先辈们沿袭下来的东西包括模具用材,何况只是名称上不同而已,他们的性能可能就因为技术上的差异导至人们对他的称号以较优异的为准,这也无可厚非。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5-24 14:11
yxl wrote:
我对楼主建议有一些异议:  
  1。所有上下模插穿碰穿决不出现垂直面,包括行位。这是不出披锋的关键!  
    插穿碰穿位如果数值不是很大的建议不要斜度,要不然就不叫精密模具了。当然这需机器与工人技术的保证。  
    见过很多从日本运过来的模具这方面是没斜度的。  
  3。所有分模面决不容许火花面(除非抛光火花机),铣床面,快走丝面。只能为磨床  
  面(包括光学磨)和慢走丝。这也是耐啤的关键。  
    并非每套模具的分模面都可以慢走丝与磨床,只能说是优先选择  
    小弟认为是1、慢走丝 2、磨床 3、电脑锣面精光 4火花面 5、快走丝面  
  
  希望出现更多有关精密模具的讨论

  
我出道时在国营工厂里,那里的模具几乎是没有斜度靠破的,采用间隙配合,当然也能生产,然而时间不长就出披锋(极微细),我想这反映了两个问题:1 品质意识与外界的差距  2 内地加工设备的落后,不得不承认台湾和日本模具技术的先进,例如你在大陆出版的模具书里几乎找不到与插穿靠破相接近的词,也没有提到什么情况下用多大的斜度,而是长片介绍成型尺寸的复杂选取(一点不实用),书与书之间抄袭严重
作者: xxwman    时间: 2004-5-24 15:24
我同意kingway之说法。
作者: jason_zo    时间: 2004-5-24 19:06
小于3度的斜度(近似垂直)对插最好前模和后模的硬度差在5~10RC以上,最好材质也用不同的,防止咬伤,以保证模具的寿命(比如用H13 50~52Rc 和S7 55~57Rc 配合)
  
角度大一点的斜顶为了防止咬死,可以采用表面氮化的办法.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5-25 08:05
jason_zo wrote:
小于3度的斜度(近似垂直)对插最好前模和后模的硬度差在5~10RC以上,最好材质也用不同的,防止咬伤,以保证模具的寿命(比如用H13 50~52Rc 和S7 55~57Rc 配合)  
  
  角度大一点的斜顶为了防止咬死,可以采用表面氮化的办法.

说得很好,想必在模具行业打拼了不少年,不过我做精密模具时,很少先考虑角度问题,而是先考虑公差,例如+-0.05时,一般取单边4丝斜度,意思就是斜度最大化,然后考察一下具体的斜度是多少(只做参考用啦)
作者: yxl    时间: 2004-5-25 10:12
我觉得写教科书的人最好能到一些外资模具厂做实习。
看过一些国人写的书简直是误人子弟,实用性不大,理论所占篇幅过长。结构落后,加工方法落后。(这只是一家之言,可能存在偏见,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 hope    时间: 2004-5-25 16:02
WMWMTTMM wrote:
   
  这样也叫精密模具?  
  一般磨床加工多,尽量减少放电,材料一般H13,SKD61,VIKING较多,零件外形公差一般是3-5u

  
…兄弟要多來呀!…
作者: hope    时间: 2004-5-25 16:04
yxl wrote:
我觉得写教科书的人最好能到一些外资模具厂做实习。  
  看过一些国人写的书简直是误人子弟,实用性不大,理论所占篇幅过长。结构落后,加工方法落后。(这只是一家之言,可能存在偏见,请勿对号入座)

  
……
  
隻是個人見解!…
作者: WMWM    时间: 2004-5-25 16:06
hope wrote:
   
  
  …兄弟要多來呀!…
多谢老大关心,我会常来的,我现在也一直在做塑模,不过水平有限,还要跟HOPE兄多多学习
作者: hope    时间: 2004-5-25 16:08
模具沒有統一的標準,更沒有統一的價錢,
  
所以我們做的模都不一樣啦!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啦!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5-25 16:14
hope wrote:
模具沒有統一的標準,更沒有統一的價錢,  
  
  所以我們做的模都不一樣啦!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啦!

是极!我在上一家厂开日本客户的模报价20万(已OK收款),然而在现在这家民营企业开同样的模(国内客户)老板只要我报2万!搞得我买材料都不敢买贵的
作者: sunemy    时间: 2004-5-26 20:05
yxl wrote:
我对楼主建议有一些异议:  
  1。所有上下模插穿碰穿决不出现垂直面,包括行位。这是不出披锋的关键!  
    插穿碰穿位如果数值不是很大的建议不要斜度,要不然就不叫精密模具了。当然这需机器与工人技术的保证。  
    见过很多从日本运过来的模具这方面是没斜度的。  
  3。所有分模面决不容许火花面(除非抛光火花机),铣床面,快走丝面。只能为磨床  
  面(包括光学磨)和慢走丝。这也是耐啤的关键。  
    并非每套模具的分模面都可以慢走丝与磨床,只能说是优先选择  
    小弟认为是1、慢走丝 2、磨床 3、电脑锣面精光 4火花面 5、快走丝面  
  
  希望出现更多有关精密模具的讨论

本人认为磨床应在慢走丝之前。
作者: yxl    时间: 2004-5-27 09:28
sunemy wrote:
   
  本人认为磨床应在慢走丝之前。

  
同意!我写错了
在加工中我一直是以磨床为首选。
作者: WMWM    时间: 2004-5-27 10:13
yxl wrote:
   
  
  同意!我写错了  
  在加工中我一直是以磨床为首选。

深有同感,精密模具不仅仅是加工设备要好,加工工艺同样重要还有结构
作者: htl_jk    时间: 2004-5-27 10:30
ok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5-27 11:07
在目前的加工设备中,非异外形首选磨床,而在中数控制方面应首选慢走丝
作者: yxl    时间: 2004-5-27 14:43
WMWMTTMM wrote:
   
  深有同感,精密模具不仅仅是加工设备要好,加工工艺同样重要还有结构

  

作者: crtr    时间: 2004-5-27 19:33
同意,同意
作者: xlizhao    时间: 2004-5-28 08:14
小弟是菜鸟,顶!HOPE兄弟们多多指教。
作者: html20    时间: 2004-5-31 14:42
我们公司则是作精密模具的,
精度一般在0。005以内,不会超过0。01
我们最近做一套模具其中的精度是21件叠在一起的公差为0。01到0。005之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高的公差,
机床加工,应该是首先磨床,然后是慢丝,放电,
擦破的角度一般取3度以内
作者: kwonnie    时间: 2004-5-31 19:06
你们的模具是不是都用镶件吗?把呵心都割掉?若分型面即不能线割也不能磨呢?高速CNC的精度不行吗?
作者: zmyfmouse_12    时间: 2004-5-31 19:31
html20   兄!你 是什么模具,什么产品!!说来听听,是怎么叠起来的,我是作电机模具的可否交个朋友!呵呵,
作者: kuang    时间: 2004-6-1 15:12
html20 wrote:
我们公司则是作精密模具的,  
  精度一般在0。005以内,不会超过0。01  
  我们最近做一套模具其中的精度是21件叠在一起的公差为0。01到0。005之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高的公差,  
  机床加工,应该是首先磨床,然后是慢丝,放电,  
  擦破的角度一般取3度以内

如果上下对碰单件中心公差有多少?
作者: chaple    时间: 2004-6-4 13:31
不错,这种方式很有用,大家都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
作者: chaple    时间: 2004-6-4 13:34
请教一下各位,如何保证较高的精度,据说这和经验有很大关系
作者: shengtong    时间: 2004-6-27 16:01
小弟我前些年是做模具钳工兼设计的。(五年工作经练)
  
现失业在家苦练破衣!
  
愿广交天下朋友!
  
不要吓坏了!我才只有22岁!
  
QQ:22317429
  
deng2004@zj165.com
作者: yr1800    时间: 2004-6-28 20:22
KINGWAY wrote:
   
  是极!我在上一家厂开日本客户的模报价20万(已OK收款),然而在现在这家民营企业开同样的模(国内客户)老板只要我报2万!搞得我买材料都不敢买贵的

兄弟我虽然从业仅两年,但也有不少体会,说出来大家PP:
1.注意产品的公差,尤其不是±公差的.一定要在做模之前将原始产品按公差要求改过来(产品减胶方向),方便尺寸修理.
2.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勾配(即拔模),尤其是前模和行位(滑块)的勾配.经常出现因为没有勾配而导致的产品脱模时的刮伤,虽然抛光能一定解决,但是抛光也有可能抛出倒扣(手工抛),更难脱模.勾配与产品公差相关.
3.一定要注意排气的问题.我们做很多机壳类产品,后模的很多骨位(尤其是深骨位H>=5D)都出现尖端发亮的情况就是这个原因,就要做镶件对应了.设计之初,可以根据产品的走向,判断气的走向(和胶流动方向差不多,与进胶口关系很大),在容易困气的地方提前做好对策(镶件或透气钢).这也关系到水路的设计,因为修模再加镶件受此制约.
斑主发话,行的话请加分吧!!! -^-
作者: yr1800    时间: 2004-7-2 00:03
斑竹潜水自己顶!
作者: ideas    时间: 2004-7-2 11:30
H>=5D
D是什么參數?
作者: song7977    时间: 2004-7-11 04:59
4。不要相信模胚的定位,不论他是LKM,HASCO,FUTABA,模仁自身的定位才是关键(如斜度边钉或前后模斜度咬合)
  
请教一下,如果模胚定位不好,模仁的定位能准确吗?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7-11 07:28
song7977 wrote:
4。不要相信模胚的定位,不论他是LKM,HASCO,FUTABA,模仁自身的定位才是关键(如斜度边钉或前后模斜度咬合)  
  
  请教一下,如果模胚定位不好,模仁的定位能准确吗?

注意,请你测量一下各种模胚的导柱和导套的配合,双边间隙都在0.03-0.05之间,这就给模芯定位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作者: KINGWAY    时间: 2004-7-11 07:29
还没说完,模胚是粗定位,模芯是精定位!
作者: 不死鸟    时间: 2004-7-11 15:27
WMWMTTMM wrote:
   
  深有同感,精密模具不仅仅是加工设备要好,加工工艺同样重要还有结构
能有这番见解,看来兄弟对做精密模具的水平已是炉火纯青了。
作者: fit    时间: 2004-7-11 19:28
太好了,希望高手继续讨论
作者: time    时间: 2004-7-11 21:05
顶针和水洞的排放也是很有
讲究的,顶针要尽量靠近深
的加强筋(最小距离0.8-1mm)
尽量大,太小会有顶痕(放
太多难看)
水洞排放要依型腔走势,尽
量做到均匀充分
作者: ksk10906    时间: 2004-7-12 10:05
场面何其壮观!!
很难的~!
作者: lhm214061    时间: 2004-8-6 09:54
请问楼主如何是合模线达到电镀级要求,成品免抛光,谢谢!!!
作者: NHYSL    时间: 2004-8-6 10:37
我不会说,只会看,只会顶!
作者: fanyang95    时间: 2004-8-6 10:48
我也顶!!!
作者: sunsky1234    时间: 2006-8-20 00:23
标题: 同意
完全同意!!!
作者: 模具屠夫    时间: 2006-12-25 22:51
说得太对了
作者: kong5910    时间: 2007-3-13 14:11
学到很多,顶上去给更多人看到
作者: pengds    时间: 2007-3-13 14:55
html20   兄!你 是什么模具,什么产品!!说来听听,是怎么叠起来的,我是作电机模具的可否交个朋友!呵呵,

能否提供一点电机模的资料.谢谢
QQ455824015
作者: zjr1    时间: 2007-3-13 17:22
请高手们多多发言,我只有听的份。
我狠狠的顶!
作者: robinson_by    时间: 2007-3-13 19:49
原帖由 veilang 于 2004-5-23 14:05 发表
国产718也有好货,大概13块一公斤,预硬到HRC33度左右,加工抛光也很好!



是不是13块一磅
作者: menglii    时间: 2007-3-13 21:01
其实精度高还是磨床!
作者: menglii    时间: 2007-3-13 21:07
原贴由html20发表:
我们公司则是作精密模具的, CAD,CAE,CAM,ICAX,idesign,模具,设计,招聘,培训&r@Q8[4S

我看兄弟把加工的顺序都弄反了吧?
作者: menglii    时间: 2007-3-13 21:10
原贴由yr1800发表:


KINGWAY wrote:
2v(|5t(u
]*T[,u nwww.iCAx.cn   www.iC

这么多人,我发现兄弟对模具的见解才比较独到
作者: sun_suzhou    时间: 2007-3-14 13:14
同意楼主意见

我虽然刚接触模具

但也觉得我国的基础加工不好

虽然是中国仍

但事实如此
作者: 江上客    时间: 2007-4-3 18:16
顶!!!!
楼主有没有图片或3D图发一个上来.我们学学.
作者: hdy-123456    时间: 2007-4-3 23:59
对于连接器精密细小机蕊类产品不但要从加工工艺上首选能磨则磨床,能割孔则用慢走丝.但这类型产品结构为平直能适应以上的加工方法精度上有较高的保证.至于用放电\NC加工都是最的选择.为了模具加工上满足前面的两个首选加工艺从机构\模具设计上就得开始了这方面的构想,前后模框用线割通框,分型面尽量拆成平面,镶件可以胶位\擦穿位能磨出,每个擦穿位碰穿面损坏了修模能单独换一个镶件为拆分镶件目的即使多几个也是有必要的.有时模具仁都会分开几半来做直接磨出镶件槽或胶位,精密的连接器模具几乎都是镶拼起来的.机壳模为外壳型和机蕊型,外壳相对来说较粗糙,异型见多.我去过一个做汽车配件机壳法国出口模的厂分型面弯弯曲曲,高速NC的也不准,fit模时一样是用打磨机和铲刀\锉刀.有些人还夸夸有词的说,以前曾在某某厂做锣出超过0.05MM不准就要重上NC.那是一个理想主意的想法,如果每个厂都那样做事情,厂里面的铣床就该换为NC了!这样的厂也许会有,问问大家见到几个.当然这个我也不反对,只是想想罢了!
作者: 江上客    时间: 2007-4-11 10:32
这种零件有无人做过?请教分模及加工?
作者: 421497360    时间: 2008-6-1 21:35
模具有插穿碰穿位的地方,只要保正落差在0。2mm就OK。
作者: loujinyi    时间: 2016-1-5 20:49
顶一下顶一下顶顶顶。
作者: 九点水    时间: 2022-5-10 15:42
yxl 发表于 2004-5-25 10:12
我觉得写教科书的人最好能到一些外资模具厂做实习。
看过一些国人写的书简直是误人子弟,实用性不大,理 ...

还能这么早遇到尔等大师!这么早有这见解!书上所说的加工被后来做外贸起家的老板实现了!当时许多老板没资金,买的设备相当差,包括港资,台资!一些老板在坚持自己做模的标准后,所出的模具胜过大部分商家,他们迎来了起飞的时刻!与外资在国际供应商平台竞争!那些质量差的作坊式生产慢慢自己淘汰了!书籍资料都是剪刀加浆糊,没有自己一线生产的体悟!技师,设备,材料,结构,设计理念,使用规范!与外资要差不少!以上那位兄台所提PL面所采用的加工方式不敢苟同:大批量生产模仁热处理后用CNC硬铣。磨床加工出的表面是松的,圆球铣刀铣加工是采用的硬挤压,类似锻挤压。

作者: 九点水    时间: 2022-5-10 15:58
html20 发表于 2004-5-31 14:42
我们公司则是作精密模具的,
精度一般在0。005以内,不会超过0。01
我们最近做一套模具其中的精度是21 ...

接插件模具多PIN结构。那叫累计公差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