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x开思网

标题: 【讨论】高手们能不能谈一谈catia中top-down设计的理念? [打印本页]

作者: 蓝风    时间: 2004-5-11 12:33
标题: 【讨论】高手们能不能谈一谈catia中top-down设计的理念?
谢谢
作者: Aime    时间: 2004-5-11 12:47
简单的说:
  
先在ASD模块中划分个零件或者子装配空间位置和大致尺寸;然后直接进入各自设计模块详细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实时参考与之有关联的其他部件。
作者: 蓝风    时间: 2004-5-12 09:26
高手指的ASD是structure design 么 谢谢
作者: Aime    时间: 2004-5-12 09:59
装配设计
作者: cms_nuaa    时间: 2004-5-19 18:02
请问如何”实时参考与之有关联的其他部件“?我知道在ug中有wave连接,在catia中应该有相似的功能吧?具体如何做?请指教。谢谢。
作者: wangyq    时间: 2004-5-19 20:33
在CATIA中有主模型概念。在主模型中建立零部件相互关系,通过线架模型间的约束关系来定位零部件设计时的时时关联设计。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0 07:04
讲的还不是很清楚,如果是在proe里,会是在主装配中先建立一个骨架模型来确定各个零部件的大小,位置等关键尺寸和外形,然后所有的零部件与之时时关联设计。此骨架模型为独立文件,但是在产品总质量的计算中并不计入,列材料清单时也可排除在外的。
  
因为零部件间的相互关联极为容易造成相互关联复杂化和某一零件的修改而导致其他的零件的参考丢失和生成失败等问题。
  
很关注这个问题,希望wangyq和aime能再讲讲,其他高手多多指教。
  
神医有一个专题-topdown design,但本人认为内容中并未有真真涉及到此概念的内涵。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0 19:28
顶一下
作者: kekao    时间: 2004-5-20 19:32
高,希望高手来这里回帖,看能不能够给个简易教程说明top_down设计,很重要,很有用的东西!!!!!!!!!!!!!!!!!!!!!!!!!!!!!!!!!!!!!!!!!
作者: 168he    时间: 2004-5-20 20:23
我也顶
作者: autobots    时间: 2004-5-21 13:07
个人理解top-down的意义应该在于首先规划“产品结构”,然后再进行零部件的互相关联设计。这是把一个产品的架构先从宏观上确定,然后逐个进行下一级的零部件设计,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静态的干涉和增强装配顺序的合理性。
作者: wind-zmx    时间: 2004-5-21 17:13
有谁做过成功的案例吗,都有些太空洞了!真遗憾!
作者: 蓝风    时间: 2004-5-21 18:24
破衣的top-down我了解,我正在用这个画发动机缸盖,个人也正在学习catia,想了解其中的具体做法,大家说的……唉,bf109高手看了么??请大家再说详细一些,谢谢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2 10:05
来源于仿真论坛,作者似乎也不知道原作者,所以在此表示对原作者的感谢。
  
Top-Down 的思路已是歐美工程師的作業習慣了,除了設變的好處之外,當然在協同設計同步工程上也有相關的機制存在的,使用 top-down 的觀念從事設計工作最重視事前的規劃,忌諱想到那裏做到那裏,而且要避免循環參考的問題,故有以下
  
幾點建議︰  
1.規劃出共用的線架構及曲面的檔案,即 Layout Part, 將其放在總組立的第一個零件,所有零件皆以此為準  
2.先行插入共用零件及外購標準件,其定位點當然也是置於 LayOut Part 中,以便日後進行設變單一化  
3.規劃出幾個大的次組件,在次組件中插入新零件進行零件的設計  
4.在零件數量漸漸變多時,僅量保持新零件參考舊零件的原則,避免循環參考的現象  
5.適當發佈元件以利後續使用  
  
似乎此方案并不完善和完整
  
1、一个产品总组立下有多个零件和次组立,次组立下又含有多个零件和更低一等级的组立......,如果所有的规划全部发到所谓的layout Part里,似乎不合理,不必要和过于复杂,随着产品的复杂性而变得过于庞大,就如我是设计尾翼的零部件,你给我整架飞机的架构。
  
2、如果每一个次组立都建立一个layout part, 似乎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此layout part以零件的方式存在,我们便会有很多的layout part 零件,如何解决零部件的编号问题呢?零部件清单问题?因为layout part零件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零件。
  
3、保持新零件参考旧零件来防止循环参考现象,并不能解决因为旧零件的更改导致参考零件的参考丢失现象。
  
catia是业界老大了,用它来设计飞机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的吧,肯定有其独特的解决方案的,企盼高手来解惑。
  
盼 盼 盼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2 20:54
真的没有人知道,大多数人还是从零件开始设计的吗?
  
再顶起来
作者: kekao    时间: 2004-5-22 22:23
等我到了德国就学下,现在没_机会>>>>>>>>
作者: huzhengnan    时间: 2004-5-23 09:54
abuh wrote:
来源于仿真论坛,作者似乎也不知道原作者,所以在此表示对原作者的感谢。  
  
  Top-Down 的思路已是歐美工程師的作業習慣了,除了設變的好處之外,當然在協同設計同步工程上也有相關的機制存在的,使用 top-down 的觀念從事設計工作最重視事前的規劃,忌諱想到那裏做到那裏,而且要避免循環參考的問題,故有以下  
  
  幾點建議︰   
  1.規劃出共用的線架構及曲面的檔案,即 Layout Part, 將其放在總組立的第一個零件,所有零件皆以此為準   
  2.先行插入共用零件及外購標準件,其定位點當然也是置於 LayOut Part 中,以便日後進行設變單一化   
  3.規劃出幾個大的次組件,在次組件中插入新零件進行零件的設計   
  4.在零件數量漸漸變多時,僅量保持新零件參考舊零件的原則,避免循環參考的現象   
  5.適當發佈元件以利後續使用   
  
  似乎此方案并不完善和完整  
  
  1、一个产品总组立下有多个零件和次组立,次组立下又含有多个零件和更低一等级的组立......,如果所有的规划全部发到所谓的layout Part里,似乎不合理,不必要和过于复杂,随着产品的复杂性而变得过于庞大,就如我是设计尾翼的零部件,你给我整架飞机的架构。  
  
  2、如果每一个次组立都建立一个layout part, 似乎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此layout part以零件的方式存在,我们便会有很多的layout part 零件,如何解决零部件的编号问题呢?零部件清单问题?因为layout part零件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零件。  
  
  3、保持新零件参考旧零件来防止循环参考现象,并不能解决因为旧零件的更改导致参考零件的参考丢失现象。  
  
  catia是业界老大了,用它来设计飞机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的吧,肯定有其独特的解决方案的,企盼高手来解惑。  
  
  盼 盼 盼

  
这种设计思路其实不单纯是软件功能所及,它与先进设计理念和规范的设计流程,丰富的设计经验积累有关。
一般国外公司的设计人员在开始一个新的设计过程开始时通常是开启一个START MODEL,在这个文件中一些固有的设置,包含线形图层等信息已经完全定义。然后根据企业的设计手册在项目资源中去调用一些设计周边条件,一般这些周边条件可以满足你开始设计,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入,你身边同步工作的设计结果也逐渐丰富,你的设计也同时完善,在你工作的同时,你也必须根据设计手册把你设计中的一些元素分享出来。
一般设计手册是每个公司的灵魂,它罗列了所有部件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你在建模过程中做到每一步,公司有一些什么设计经验可以参考,你需要向哪里提取数据,你的数据中有哪些需要提交给哪里,你怎么检查你数据的正确性等。这些都和公司丰富的设计经验及优秀的设计流程管理有直接有关。
目前在国内我还没有发现哪个公司有如此丰富和宝贵的积累,这就是目前我们和别人存在的差距,有些先进的设计思想在我们目前的积累层面上是很难达到其应有的作用。
举个具体的例子,在进行白车身设计的过程中,你通过项目手册和设计标准手册,你可以在进行初期得到如下的工作内容,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名细表,总布置硬点,零件设计任务书,参考样车或参考数模等。有这些条件白车身的设计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作者: cms_nuaa    时间: 2004-5-23 16:44
有没有一些比较小的例子来诠释这一个设计理念呢?
作者: mstrongest    时间: 2004-5-24 1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4 10:33
hu版主的大驾光临指导真是太好了,久闻大名了。
  
start part 的概念我是非常了解的,早在4年前使用proe时我就引用了它,至于您所谈的设计手册确实是我几经努力也未能成型,很是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深感大家都太忙于设计工作了,忙于专研软件的具体命令的应用,很少谈及设计思想和理念。建议开设设计理念讨论版块,因为好的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设计领域和软件中。
  
让我们谈谈软件功能所及得地方吧。如您的例子,在进行初期得到,如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工作内容,这些数据是一个与一般意义上相同的part零件吗?因为在proe中,是把这些设计信息放在一个叫skeleton part里的,它会自动置于所属装配的顶部,在计算零部件的质量是自动排除在外,列明细表时可以被自动排除在外等等的功能,在catia中是否有相应的功能呢?
  
还有现在你手下有两名设计师,你对于设计内容进行了理论分块,如何传递给他们的?又是如何时时观察和检验他们的设计的?在proe中,我们工作在共同的目录下,在我的总装配中我能够时时观察进度和检验他们的设计,他们的零件设计是和我的skeleton part相关联的,而我对设计之初的即skeleton part的更改,也时时传递给他们。catia 是如何做这些具体的工作的呢?
  
望望多多指教
作者: yt11    时间: 2004-5-24 17:39
cms_nuaa wrote:
请问如何”实时参考与之有关联的其他部件“?我知道在ug中有wave连接,在catia中应该有相似的功能吧?具体如何做?请指教。谢谢。

试试catia中的public功能,应该是你说的东西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5 21:23
顶起!!!!!!!!!!
作者: cms_nuaa    时间: 2004-5-26 16:33
ytll说用publish功能,可是我看了在线帮助后还是不知所云。怎么发布是明白了,可是如何应用?请指教,多谢。
作者: yt11    时间: 2004-5-26 16:56
呵呵,指教不敢当,我也是刚从一家CATIA代理商那儿知道一点,而且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catia里的publication功能大概是给团队协作设计用的,如果结合Smarteam就更好用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别人需要引用你的设计里的某些几何元素时,或者大家共同使用的例如飞机的理论外形,你就可以发布这些元素,别人引用时会很清楚,不会有什么误操作而更改你的设计;同时当你更改了你发布的这些被引用几何元素的参数时,别人的部件会同步更改!
作者: yt11    时间: 2004-5-26 16:59
还要在工作中多试试,多用用因为我也是刚知道不久,具体没怎么多用过,所以我理解的可能有误差,所以仅供参考,呵呵,有空多交流交流!我的QQ:10220068
作者: yt11    时间: 2004-5-26 17:22
abuh wrote:
hu版主的大驾光临指导真是太好了,久闻大名了。  
  
  start part 的概念我是非常了解的,早在4年前使用proe时我就引用了它,至于您所谈的设计手册确实是我几经努力也未能成型,很是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深感大家都太忙于设计工作了,忙于专研软件的具体命令的应用,很少谈及设计思想和理念。建议开设设计理念讨论版块,因为好的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设计领域和软件中。  
  
  让我们谈谈软件功能所及得地方吧。如您的例子,在进行初期得到,如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工作内容,这些数据是一个与一般意义上相同的part零件吗?因为在proe中,是把这些设计信息放在一个叫skeleton part里的,它会自动置于所属装配的顶部,在计算零部件的质量是自动排除在外,列明细表时可以被自动排除在外等等的功能,在catia中是否有相应的功能呢?  
  
  还有现在你手下有两名设计师,你对于设计内容进行了理论分块,如何传递给他们的?又是如何时时观察和检验他们的设计的?在proe中,我们工作在共同的目录下,在我的总装配中我能够时时观察进度和检验他们的设计,他们的零件设计是和我的skeleton part相关联的,而我对设计之初的即skeleton part的更改,也时时传递给他们。catia 是如何做这些具体的工作的呢?  
  
  望望多多指教

  
在某一个机器里建立一个文件夹,放置这个总的product以及子文件,共享,然后在这两个设计师的机器了映射网络驱动器(catia必须这么作,我不知道其他的软件是否如此),然后他们就可以分别打开这个product,当然你放置在里面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等可以放在这个product下的单独的part里,然后发布,他们两个人都可以引用了。
只是保存的时候要注意:只保存各自的part,不要保存整个product。我觉得我说得都很基础,大家如果都知道就当我没说,决没有班门弄斧之意
作者: cms_nuaa    时间: 2004-5-26 19:28
今天把培训教程看了一遍,对public有了点了解。当然,了解是粗浅的,感觉在论坛里能接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高手们多多发言,资源共享嘛。谢谢yt11.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6 20:08
yt11 wrote:
   
  
  在某一个机器里建立一个文件夹,放置这个总的product以及子文件,共享,然后在这两个设计师的机器了映射网络驱动器(catia必须这么作,我不知道其他的软件是否如此),然后他们就可以分别打开这个product,当然你放置在里面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等可以放在这个product下的单独的part里,然后发布,他们两个人都可以引用了。  
  只是保存的时候要注意:只保存各自的part,不要保存整个product。我觉得我说得都很基础,大家如果都知道就当我没说,决没有班门弄斧之意

  
您太谦虚了,很有启发。越是基础越是要深刻思考和挖掘,方能掌握其精髓,其他的只是技巧而已,砖砌的再好也只能是个瓦匠工。
  
如果保存整个product会怎么样呢?希望能和你多交流。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6 20:11
yt11 wrote:
呵呵,指教不敢当,我也是刚从一家CATIA代理商那儿知道一点,而且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catia里的publication功能大概是给团队协作设计用的,如果结合Smarteam就更好用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别人需要引用你的设计里的某些几何元素时,或者大家共同使用的例如飞机的理论外形,你就可以发布这些元素,别人引用时会很清楚,不会有什么误操作而更改你的设计;同时当你更改了你发布的这些被引用几何元素的参数时,别人的部件会同步更改!

  
有Smarteam的资料吗?
作者: 游侠abc    时间: 2004-5-26 20:17
真够深奥的!有点汽车设计总布置的概念!
作者: wangyq    时间: 2004-5-26 22:05
于2004-05-26 17:22 [信息] [悄悄话] [引用] [搜索] [复制] [收藏]     第 26 楼
--------------------------------------------------------------------------------
   
  
abuh wrote:  
hu版主的大驾光临指导真是太好了,久闻大名了。  
     
start part 的概念我是非常了解的,早在4年前使用proe时我就引用了它,至于您所谈的设计手册确实是我几经努力也未能成型,很是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深感大家都太忙于设计工作了,忙于专研软件的具体命令的应用,很少谈及设计思想和理念。建议开设设计理念讨论版块,因为好的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设计领域和软件中。  
     
让我们谈谈软件功能所及得地方吧。如您的例子,在进行初期得到,如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工作内容,这些数据是一个与一般意义上相同的part零件吗?因为在proe中,是把这些设计信息放在一个叫skeleton part里的,它会自动置于所属装配的顶部,在计算零部件的质量是自动排除在外,列明细表时可以被自动排
[center]除在外等等的功能,在catia中是否有相应的功能呢?  
     
还有现在你手下有两名设计师,你对于设计内容进行了理论分块,如何传递给他们的?又是如何时时观察和检验他们的设计的?在proe中,我们工作在共同的目录下,在我的总装配中我能够时时观察进度和检验他们的设计,他们的零件设计是和我的skeleton part相关联的,而我对设计之初的即skeleton part的更改,也时时传递给他们。catia 是如何做这些具体的工作的呢?  
     
望望多多指教  
  
在某一个机器里建立一个文件夹,放置这个总的product以及子文件,共享,然后在这两个设计师的机器了映射网络驱动器(catia必须这么作,我不知道其他的软件是否如此),然后他们就可以分别打开这个product,当然你放置在里面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等可以放在这个product下的单独的part里,然后发布,他们两个人都可以引用了。
[/center]
  
ytll和hu版主的话很有启发性。最近我公司刚完成的整车项目就是用CATIA完成的。总布置师将主模型中的点、线面元素PUBLISH或COPY后,设计师们用PASTE WITH LINK即可共享用主模型中的元素了。不过的是的确需要映射网络驱动器。还有就是:主模型就好比一个产品的骨架和躯干,通过它每个下级引用的工程师借用总布置师的主模型来建立自己分总成(部件)的子模型,通过子模型来确立自己部件的架构。由于子模型中的关键面、线是引用主模型中的元素,而子模型中的其它元素是从这些关键元素中变化(如:偏移、曲面编辑)而来的元素。因此,当总布置师的主模型更改时,引用的子模型也将随之更改,从而由子模型(产品的骨架或躯干)产生的分总成(部件)也将随之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变型设计和并行设计。这是整车项目开发中的一些心得。对与不对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7 03:53
wangyq wrote:
  
  ytll和hu版主的话很有启发性。最近我公司刚完成的整车项目就是用CATIA完成的。总布置师将主模型中的点、线面元素PUBLISH或COPY后,设计师们用PASTE WITH LINK即可共享用主模型中的元素了。不过的是的确需要映射网络驱动器。还有就是:主模型就好比一个产品的骨架和躯干,通过它每个下级引用的工程师借用总布置师的主模型来建立自己分总成(部件)的子模型,通过子模型来确立自己部件的架构。由于子模型中的关键面、线是引用主模型中的元素,而子模型中的其它元素是从这些关键元素中变化(如:偏移、曲面编辑)而来的元素。因此,当总布置师的主模型更改时,引用的子模型也将随之更改,从而由子模型(产品的骨架或躯干)产生的分总成(部件)也将随之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变型设计和并行设计。这是整车项目开发中的一些心得。对与不对仅供大家参考。

  
太有实际价值了! 可以讲讲映射网络驱动器吗?如何建构?可以在一台机子上实现吗?关于计算机我可算是菜鸟了。
作者: ππ神醫    时间: 2004-5-27 08:16
個人覺得的 Top-Down 是一個設計理念,而且可能同時包含了 "協同設計"的需求。
  
基本上 "骨架" 的觀念即是此設計理念的核心,我想這到那裏都是一樣。
  
在 CATIA V5 中,你可以 在每個組件或是次態件中建立 "骨架" 並且配合 "發行" 來使用,至於那些是要放到骨架中,那些是需要發佈,而發佈的名稱是什麼, 是需各位自行決定的
  
基本上,在 CATIA V5 中,在組立件設計上,是不建議你直接去點選所需連結的元件,如此會造成零件更換,連結消失的問題,如果經過 "發佈" 的功能即會自動替換,問題上會比較單純。
  
所以換句話說,在 CATIA V5 中的 Top-Down 只有二大主軸 : 1.骨架 2.發佈
  
至於如何使連結簡單化,管理零件之間的連結,那些東西是需要發佈,使其可以共用.........等皆因各個情況而有所不同,大家要去思考如何關連會最簡單及要用什麼方式才會使關聯的管理有效率!這方面是需要 Case By Case,當然如胡老大所言,有一些標設計程序了,那是最好的了!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8 03:25
真希望神医能讲个简单的case,是概念具体化。
作者: autobots    时间: 2004-5-28 10:56
有这么多的要求,是否有引入smarteam的必要了呢?
作者: yt11    时间: 2004-5-28 15:01
呵呵,smarteam是达索公司的PDM软件,听说很强的
作者: yt11    时间: 2004-5-28 15:19
abuh wrote:
   
  
  您太谦虚了,很有启发。越是基础越是要深刻思考和挖掘,方能掌握其精髓,其他的只是技巧而已,砖砌的再好也只能是个瓦匠工。  
  
  如果保存整个product会怎么样呢?希望能和你多交流。

  
保存整个Product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两个设计师同时设计同一个Product里的A与B零件,你选择保存整个Product,那么A是保存了,但B还是你打开这个product时的状态,于是结果B正在做的东西没有被保存,同理,如果设计B的设计师保存整个Product,A保存的东西就被覆盖了,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不是很好表达,你再仔细想想
作者: abuh    时间: 2004-5-28 19:52
yt11 wrote:
   
  
  保存整个Product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两个设计师同时设计同一个Product里的A与B零件,你选择保存整个Product,那么A是保存了,但B还是你打开这个product时的状态,于是结果B正在做的东西没有被保存,同理,如果设计B的设计师保存整个Product,A保存的东西就被覆盖了,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不是很好表达,你再仔细想想

  
谢谢,明白了。
作者: abuh    时间: 2004-6-2 20:08
再请教一下,如果将骨架模型放在组立中的第一个,所有的零件只是与之相关联的话,将骨架中的元素发布与不发布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 ferarriii    时间: 2004-6-3 16:55
请问“映射网络驱动器”是什么意思?
作者: abuh    时间: 2004-6-5 19:30
I want to know it, too.
作者: abuh    时间: 2004-6-5 19:31
I want to know it, too.
作者: kerl liu    时间: 2004-6-5 19:52
不错,高手再来!!
作者: ZhengZ    时间: 2004-6-6 12:32
      本人对于Top-Down有着一定研究,本人是从事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技术人员,因此对于Top-Down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不论是CATIA还是ProE或是UG等等,他们都可以做Top—Down设计。Top-Down其实是一个设计思想,自顶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一种能够实现后期细化调整,以及协同开发的方法。骨架则是可以实现这种思想的一种手段,就像ProE中,专门有进行骨架设计的模块。CATIA中虽然没有,但是通过CATIA中的Part文件,我们其实可以做到这种效果的,而且通过这几个月的研究,我总结出很多的经验,而且我感觉在CATIA中建立骨架,要比在ProE中建立还要快,还要方便。
       骨架的建立应使用最有效、最合理、最简单的线架特征去表现一个总装配中各个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就是我所做的一个重卡车型的整车骨架(我称整车骨架为G骨架)和一些子系统的子系统骨架(我称子系统骨架为S骨架),其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骨架都是CATPart,并都通过Parameters把一些重要参数与重要线架联系起来。
       在骨架建立过程中,我所用的CATIA最多的模块是PDG、GSD、KWA,互相穿插的运用就足够了!
作者: ZhengZ    时间: 2004-6-6 12:39
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改了改参数的一个新车型的G骨架
作者: ZhengZ    时间: 2004-6-6 12:42
这是我所作的车轮护罩的S骨架
作者: ZhengZ    时间: 2004-6-6 12:52
这是基于该S骨架所设计的车轮护罩系统总成,大家可以在这次北京车展上看到我的作品,不过要大家自己去找找看喽,先告诉大家一下这个是重卡车型上用的!做的不好还请大家不要笑我!
作者: xyy    时间: 2004-6-6 13:18
我用UG WAVE。若想了解该TOP2DOWN的思想,软件开发(CASE)这方面早走在前面,不难理解吧?软件开发的UML(统一建模语言)就是这样的(总体是瀑布模型),更加详尽和标准(针对软件开发)
作者: abuh    时间: 2004-6-6 21:35
ZhengZ 做得实在是太好了,这几张图片真是太有价值了。特别是历史树的整理和命名,非常规整和清晰。现在好多设计师建模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干下去,对历史树根本没有整理和重命名或者加些注释,在很多地方让审核模型的人摸不到头脑,甚至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也搞不清楚了,一旦修改起来更是乱之又乱,常常无法再生。你这是给了一个很好的模版呀!!!!!望以后能多多指教。
  
希望斑竹们应该考虑加分鼓励---讲解详细,有根有例,源于实创。
作者: CaTiA.Z    时间: 2004-6-7 18:04
谢谢夸奖!
其实,在做骨架建立的时候是很繁琐的,要考虑很多东西,但到了零部件设计后期,当你发现你的骨架起到很多人性化的作用时,你会有一种成就喜悦。
对于三维软件,不管是CATIA、UG还是ProE等等,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参数化建模思想。然而,骨架又是利用参数化的思想在将参数进行参数化(本人嘴有点笨,所以有可能导致很多人会看不懂,不好意思),其实就是将CATIA所给我直接带来的参数,再进行我们自己所需要的另一种参数的建立。所以,我认为CAD软件的优势应该体现在参数建立的人性化上,也就是怎样更方便的去做一件事情,例如实体创建从PDG到了FM2。骨架也能培养我们怎样更方便的去创建参数的意识!
在此,我要感谢CATIA其中的一位斑竹,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收获!因该知道我是谁吧!真心的谢谢你!
本人玩CATIA只有1年时间,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真心的希望前辈们多多指教。
对了,本人就是44楼到47楼的ZhengZ,现改名为CaTiA.Z,叫我征子也行!
作者: abuh    时间: 2004-6-7 20:03
征子谦虚啦,一年的时间就有如此成就已是值得炫耀了。和你有着同样的感觉,在设计骨架时多花些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多花的时间可以从后面的设计中找回来,特别是设计更改时更是从容不迫,随手拈来,心中有着一种莫名的快感。
  
不知你们公司对设计是否有所规范,如历史树的命名,图层的安排等等,如果不涉及公司机密,望指教。(abuhca@hotmail.com)
作者: gizmo    时间: 2004-6-8 12:31
还需向各位高手多多学习。
CAD关键在于设计理念,设计规范,为画图而设计,都了后期就会乱成一塌糊涂,对于别的人员,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模型中得那么多线条、平面都是干什么的,没法修改。这样也不能体现出参数化设计的特点。
作者: abuh    时间: 2004-6-10 21:07
need to teach
作者: kekao    时间: 2004-6-26 00:00
大开眼界
作者: Oliver_Y    时间: 2004-8-16 22:03
ferarriii wrote:
请问“映射网络驱动器”是什么意思?

  
英文为map the driver
类似把一个服务器上的(非本地)得硬盘分区(目录)在本地做个快捷方式
就可以像在本地得硬盘空间一样操作了
作者: woxiangni    时间: 2005-2-3 09:38
佩服,佩服,这是高手如云
作者: hyj888    时间: 2005-2-3 10:41
大开眼界。谢谢名位高手的指点。
作者: taojuntao    时间: 2005-2-3 12:27
谢谢名位高手
作者: 浪迹天崖    时间: 2005-8-30 11:00
好 顶
作者: yubg79    时间: 2005-9-5 21:42
在这个贴子上开得了口的都是大侠,我只有说个“顶”!!!!
作者: hailong    时间: 2005-9-6 11:52
好贴一定要回,学习中,长见识
作者: 011gbz    时间: 2005-9-6 16:41
hao
作者: 文三皮    时间: 2005-9-6 20:15
恕我愚昧,请问"未冻结状态"是怎么意思?
作者: zyfhero    时间: 2005-10-3 19:27
ding
作者: libo96    时间: 2005-10-6 14:24
精点啊!
作者: Menyo    时间: 2005-10-6 16:53
看過
收藏
頂起
作者: cloudsq5624    时间: 2005-10-8 18:15
好贴,顶!
作者: sidney3003    时间: 2005-10-9 10:08
z支持一下
作者: taecpd    时间: 2005-10-14 19:56
原帖由 文三皮 于 2005-9-6 20:15 发表
恕我愚昧,请问"未冻结状态"是怎么意思?


好象就是模型末确定,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作者: zjzbox    时间: 2005-10-25 16:37
能否请catia同志详细的讲解一下up-down设计的实现过程,我有点不懂。
作者: uplight    时间: 2005-10-26 08:47
up-down设计的实现过程,catia:
可以部分套用PROE的自上而下设计过程,如:skeleton,
或者一个父PART,其余是它的子PART。

呵呵!不过,CATIA还有其它PROE没有的自上而下设计过程......
我在打工,最近有空就浅学一下书或者CATIA软件......
作者: twwwn    时间: 2005-10-26 11:15
看了大虾们的贴子,受益匪浅。感觉还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作者: 楚文    时间: 2005-10-26 13:49
ding
作者: 楚文    时间: 2005-10-26 14:01
hao
作者: 楚文    时间: 2005-10-26 14:06
我还在使用期
什么时候转正啊
作者: sea001    时间: 2005-10-26 19:20
dingdingding
作者: smith1982    时间: 2005-12-20 23:43
设计思路都是自上而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因此 在装配中做零件才是最好的建模方法,尤其是对于大型部品
作者: prewin    时间: 2005-12-21 11:49
好久不见神医了,神医的说教真让鄙人受益匪浅,还有龙创的胡老大呢?多多出来说几句,我总在期盼!
作者: prewin    时间: 2005-12-21 11:51
神医哪去了?
作者: prewin    时间: 2005-12-21 11:53
标题: 寻找胡老大、神医?能否再来现现仙踪?
还要你们指点呀!
作者: prewin    时间: 2005-12-21 11:54
我顶
作者: prewin    时间: 2005-12-21 11:56
thanks!ding,ding,ding
作者: prewin    时间: 2005-12-21 12:03
各位同行都说得很好,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作者: chengwen0816    时间: 2006-3-16 18:57
我也顶下
作者: redstone_jiang    时间: 2006-3-17 11:22
我这里做了个小例子。是 ug wave书上的例子,用CATIA实现了一下。请各位高手指点
1.cs_rocket为骨架零件。里面放入了火箭的主要参考面和外形
作者: redstone_jiang    时间: 2006-3-17 11:26
2.在设计组件时,引用骨架元件中有用的部分。这里引用了舵面长和宽参考面和火箭外形
作者: redstone_jiang    时间: 2006-3-17 11:28
3.各个部件都是这样设计的。这是最终结果
作者: redstone_jiang    时间: 2006-3-17 11:41
我上面的联系中链接都是用特殊粘贴实现的,在论坛中大家都说道要用publish。可是天资愚笨,关于publish的优点还是没有能很好的体会。要是有哪位高手能给个例子说说明一下就好了。
关于零部件清单的问题,似乎 好像在骨架零件的属性中不激活“在材料清单中可视化”就可以了吧。
不知道小妹上面的愚见对不对。忘各位高手指点啊
作者: ck2006    时间: 2006-3-25 21:55
还是不太明白
作者: zhangls_catia    时间: 2006-3-31 17:10
很不错的讨论,本人初识CATIA不久,这些东西是要在实践中多多品味,多多思考的,也许v在什么时候就会豁然开朗的,谢谢楼主和各位大虾的讨论!!!~~~~~~~~~~~
作者: hellon    时间: 2006-3-31 20:11
大开眼界,受益扉浅
作者: uxing    时间: 2006-5-19 22:31
贴子里谈到自上而下设计这个话题真是太好了!
这么好的贴子应该延续下去,再深入讨论、交流!
我对publish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懂
就是它的对话框可输入、输出*.txt格式的文件,不知怎么用及有什么作用
期待解答
]!
作者: xiaoguizhi    时间: 2007-5-30 09:21
我在破衣做摩托车,目前准备尝试用考鸭做。破衣里有骨架,考鸭里有pub......  用着看吧!请大侠们指导!!!
作者: chouhu0624    时间: 2007-5-30 11:21
很有启发 下来慢慢看 大家多多交流心得
作者: chouhu0624    时间: 2007-6-6 16:53
原帖由 ZhengZ 于 2004-6-6 12:32 发表
      本人对于Top-Down有着一定研究,本人是从事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技术人员,因此对于Top-Down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不论是CATIA还是ProE或是UG等等,他们都可以做Top— ...


各位设计师做好自己的部分后,都提交给主管做总成吗?

总觉得Paste With Link很脆弱,很容易就会找不到它的Pointed Document,比如骨架零件在服务器上的位置变了下,或者是我把零件发给别人后,好像就会找不到,链接关系也就没有了。

还想了解一下,到底这些Paste过来的元素是通过什么找到它的Pointed Document的,断掉的链接可以重新找回来吗?
作者: diskdesign    时间: 2007-10-6 15:47
协同合作 是类似PTC intralink这类的方法吧
因为要用到人机这块 初步入catia  
那位能给个 小的TOp -down的 习作实例 万谢!!
作者: norrcy    时间: 2007-10-13 14:51
精髓啊,收益颇深
作者: phillip_zhou    时间: 2009-10-11 15:48
初学,受教了
作者: unfaced    时间: 2010-6-4 11:05
mark…………………………
作者: LIUKEJIANLOVE    时间: 2010-6-4 20:33
okokokkokkokk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