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h wrote:
来源于仿真论坛,作者似乎也不知道原作者,所以在此表示对原作者的感谢。
Top-Down 的思路已是歐美工程師的作業習慣了,除了設變的好處之外,當然在協同設計同步工程上也有相關的機制存在的,使用 top-down 的觀念從事設計工作最重視事前的規劃,忌諱想到那裏做到那裏,而且要避免循環參考的問題,故有以下
幾點建議︰
1.規劃出共用的線架構及曲面的檔案,即 Layout Part, 將其放在總組立的第一個零件,所有零件皆以此為準
2.先行插入共用零件及外購標準件,其定位點當然也是置於 LayOut Part 中,以便日後進行設變單一化
3.規劃出幾個大的次組件,在次組件中插入新零件進行零件的設計
4.在零件數量漸漸變多時,僅量保持新零件參考舊零件的原則,避免循環參考的現象
5.適當發佈元件以利後續使用
似乎此方案并不完善和完整
1、一个产品总组立下有多个零件和次组立,次组立下又含有多个零件和更低一等级的组立......,如果所有的规划全部发到所谓的layout Part里,似乎不合理,不必要和过于复杂,随着产品的复杂性而变得过于庞大,就如我是设计尾翼的零部件,你给我整架飞机的架构。
2、如果每一个次组立都建立一个layout part, 似乎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此layout part以零件的方式存在,我们便会有很多的layout part 零件,如何解决零部件的编号问题呢?零部件清单问题?因为layout part零件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零件。
3、保持新零件参考旧零件来防止循环参考现象,并不能解决因为旧零件的更改导致参考零件的参考丢失现象。
catia是业界老大了,用它来设计飞机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的吧,肯定有其独特的解决方案的,企盼高手来解惑。
盼 盼 盼
cms_nuaa wrote:
请问如何”实时参考与之有关联的其他部件“?我知道在ug中有wave连接,在catia中应该有相似的功能吧?具体如何做?请指教。谢谢。
abuh wrote:
hu版主的大驾光临指导真是太好了,久闻大名了。
start part 的概念我是非常了解的,早在4年前使用proe时我就引用了它,至于您所谈的设计手册确实是我几经努力也未能成型,很是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深感大家都太忙于设计工作了,忙于专研软件的具体命令的应用,很少谈及设计思想和理念。建议开设设计理念讨论版块,因为好的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设计领域和软件中。
让我们谈谈软件功能所及得地方吧。如您的例子,在进行初期得到,如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工作内容,这些数据是一个与一般意义上相同的part零件吗?因为在proe中,是把这些设计信息放在一个叫skeleton part里的,它会自动置于所属装配的顶部,在计算零部件的质量是自动排除在外,列明细表时可以被自动排除在外等等的功能,在catia中是否有相应的功能呢?
还有现在你手下有两名设计师,你对于设计内容进行了理论分块,如何传递给他们的?又是如何时时观察和检验他们的设计的?在proe中,我们工作在共同的目录下,在我的总装配中我能够时时观察进度和检验他们的设计,他们的零件设计是和我的skeleton part相关联的,而我对设计之初的即skeleton part的更改,也时时传递给他们。catia 是如何做这些具体的工作的呢?
望望多多指教
yt11 wrote:
在某一个机器里建立一个文件夹,放置这个总的product以及子文件,共享,然后在这两个设计师的机器了映射网络驱动器(catia必须这么作,我不知道其他的软件是否如此),然后他们就可以分别打开这个product,当然你放置在里面造型表面(未冻结状态),理论分块,结构主断面,公共交接边/面等等可以放在这个product下的单独的part里,然后发布,他们两个人都可以引用了。
只是保存的时候要注意:只保存各自的part,不要保存整个product。我觉得我说得都很基础,大家如果都知道就当我没说,决没有班门弄斧之意
yt11 wrote:
呵呵,指教不敢当,我也是刚从一家CATIA代理商那儿知道一点,而且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catia里的publication功能大概是给团队协作设计用的,如果结合Smarteam就更好用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别人需要引用你的设计里的某些几何元素时,或者大家共同使用的例如飞机的理论外形,你就可以发布这些元素,别人引用时会很清楚,不会有什么误操作而更改你的设计;同时当你更改了你发布的这些被引用几何元素的参数时,别人的部件会同步更改!
wangyq wrote:
ytll和hu版主的话很有启发性。最近我公司刚完成的整车项目就是用CATIA完成的。总布置师将主模型中的点、线面元素PUBLISH或COPY后,设计师们用PASTE WITH LINK即可共享用主模型中的元素了。不过的是的确需要映射网络驱动器。还有就是:主模型就好比一个产品的骨架和躯干,通过它每个下级引用的工程师借用总布置师的主模型来建立自己分总成(部件)的子模型,通过子模型来确立自己部件的架构。由于子模型中的关键面、线是引用主模型中的元素,而子模型中的其它元素是从这些关键元素中变化(如:偏移、曲面编辑)而来的元素。因此,当总布置师的主模型更改时,引用的子模型也将随之更改,从而由子模型(产品的骨架或躯干)产生的分总成(部件)也将随之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变型设计和并行设计。这是整车项目开发中的一些心得。对与不对仅供大家参考。
abuh wrote:
您太谦虚了,很有启发。越是基础越是要深刻思考和挖掘,方能掌握其精髓,其他的只是技巧而已,砖砌的再好也只能是个瓦匠工。
如果保存整个product会怎么样呢?希望能和你多交流。
yt11 wrote:
保存整个Product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两个设计师同时设计同一个Product里的A与B零件,你选择保存整个Product,那么A是保存了,但B还是你打开这个product时的状态,于是结果B正在做的东西没有被保存,同理,如果设计B的设计师保存整个Product,A保存的东西就被覆盖了,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不是很好表达,你再仔细想想
ferarriii wrote:
请问“映射网络驱动器”是什么意思?
原帖由 文三皮 于 2005-9-6 20:15 发表
恕我愚昧,请问"未冻结状态"是怎么意思?
原帖由 ZhengZ 于 2004-6-6 12:32 发表
本人对于Top-Down有着一定研究,本人是从事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技术人员,因此对于Top-Down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不论是CATIA还是ProE或是UG等等,他们都可以做Top— ...
欢迎光临 iCAx开思网 (https://www.icax.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